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院技术人员竞优特征的群识别与评析
1
作者 张莉莉 侯锡林 赵希男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188,共7页
有别于个体绩效评价视角,本文以宏观层面为切入点,采用最优化方法和聚类分析技术对设计院技术人员整体竞优特征进行了群识别与评析。构建了设计院技术人员竞优特征分层识别模型和竞优水平测量方法。以问卷调研为依托,对提出的理论进行... 有别于个体绩效评价视角,本文以宏观层面为切入点,采用最优化方法和聚类分析技术对设计院技术人员整体竞优特征进行了群识别与评析。构建了设计院技术人员竞优特征分层识别模型和竞优水平测量方法。以问卷调研为依托,对提出的理论进行了实际验证。首先,按照识别模型,对每一位被测所反映的技术人员竞优特征进行分层识别;其次,对所有竞优特征聚类分析,探索被测群体对技术人员的共性认知;再次,按照评价模型,对技术人员不同层次的竞优水平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主流竞优模式是均衡发展模式的实证结果,对其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竞优特征 竞优水平 模式分析 技术人员 管理策略
下载PDF
国有企业分公司总经理竞优特征的群识别及其管理对策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希男 张莉莉 王飞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7-114,128,共9页
本文针对层次结构描述的系统,依托理想解评价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和提炼被调查群体的意见,构建了竞优特征及水平的群识别方法。本方法在代表事物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下,依据每位测评者的意见,从最有利于展示识别对象成绩的角度,对其... 本文针对层次结构描述的系统,依托理想解评价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和提炼被调查群体的意见,构建了竞优特征及水平的群识别方法。本方法在代表事物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下,依据每位测评者的意见,从最有利于展示识别对象成绩的角度,对其竞优特征进行识别,可挖掘群体意见对于识别对象竞优特征的分布及竞优水平,分析识别对象的优势和劣势。本方法既尊重群体意见,又保护识别对象,具有客观性,容易被识别对象接受。应用本方法,对国有企业分公司总经理的竞优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识别了该群体优势特征及竞优水平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决策 竞优特征 识别方法 分公司总经理群体 应用
原文传递
群体竞优行为特征识别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希男 张莉莉 王飞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91,共8页
有效挖掘群决策信息,并为管理者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一直是理论界所关注的课题。本文基于竞优思想,针对层次结构系统,依托目标规划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群体竞优行为特征的群识别方法。本方法从最有利于体现被评价群体成绩的角度,... 有效挖掘群决策信息,并为管理者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一直是理论界所关注的课题。本文基于竞优思想,针对层次结构系统,依托目标规划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群体竞优行为特征的群识别方法。本方法从最有利于体现被评价群体成绩的角度,运用目标规划模型,从每一组调研数据中挖掘被评价群体的优势特征,再利用聚类分析方法,从"优势特征集"中识别群体竞优特征的分布状况,进而可以清晰而具体地了解被评价群体的竞优行为特征。通过逻辑推导和实际算例,分别论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决策 群识别方法 层次结构 竞优行为特征 目标规划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论竞优及其管理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希男 褚德海 王飞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2-498,共7页
在阐述竞优行为及竞优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竞优内核的概念,并分析了竞优内核的特性,指出了竞优活动的6个特点,对竞优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研究表明,竞优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规律为前提,以知识为驱动,以展示行为主体优... 在阐述竞优行为及竞优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竞优内核的概念,并分析了竞优内核的特性,指出了竞优活动的6个特点,对竞优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研究表明,竞优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规律为前提,以知识为驱动,以展示行为主体优良为目的的一种主流行为;竞优观念可以改善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差异性是竞优的必然现象,而多元化则是竞优群体的某种类型选择结果;竞优能够有效提升行为主体的社会价值,并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是竞优管理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科学 竞优 竞优内核 竞优特征 竞优管理
下载PDF
The Brand "Made in China" as a Part of the Growth of the Chin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5
作者 Sabina Kauf Agnieszka Tluczak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6年第4期165-171,共7页
In the eyes of consumers, each product has some kind of origin (its country, region, and continent). The image of the place of origin influences the assessment of products and brands (brand image) they come from. ... In the eyes of consumers, each product has some kind of origin (its country, region, and continent). The image of the place of origin influences the assessment of products and brands (brand image) they come from. Traditionally, consumers extrapol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 and its inhabitant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 Chinese products are very common and they can be purchased almost anywhere. The consumer does not have to take any special efforts to acquire products "made in China". Many of these products do not hav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hat allow them to be considered as the unique. Products, whose names indicate the place of origin, are witnessing an increasing popularity. In the case of products "made in China", the matter is different. Often, consumers do not admit that they purchase goods produced in China. Research on consumer behaviour in the market of chines products, conducted among Polish citizens, indicated that these products are readily bought.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on consumers' attitudes towards regional "made in China" which was conducted in April 2015 among Polish citizens. Furthermore, the article will include the comparison of attitudes towards Chinese products between consumers from Poland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R brand image brand equity China country of orig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