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竟陵派“难言之妙”与“气运”说
1
作者 丁宇伟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0期31-33,共3页
在《诗归》的评语之中,钟惺大量使用“难言”“不欲言”等字眼,力图在不具现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品读诗歌,这一方式同样反映在竟陵派的诗歌创作之中,钟惺、谭元春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无法觉察自己的全部情感,而是需要经由作者与读者双方... 在《诗归》的评语之中,钟惺大量使用“难言”“不欲言”等字眼,力图在不具现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品读诗歌,这一方式同样反映在竟陵派的诗歌创作之中,钟惺、谭元春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无法觉察自己的全部情感,而是需要经由作者与读者双方精神统一方可被领悟,并进一步提出了“气运”说,认为诗人的创作受时代的影响,并且诗人的主观创作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辟诗歌气运。因此诗人需理解并接受时代的差异,并且顺应差异创作独具时代特点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 《诗归》 气运说 钟惺 谭元春
下载PDF
交往的诗学——钟惺、谭元春论《诗归》书与竟陵诗学的登场
2
作者 余来明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1-168,共8页
钟惺、谭元春合编的《诗归》是反映竟陵派诗学观念的重要诗歌选本,是促成竟陵诗学成为晚明诗坛主流话语的核心力量。这种诗学力量的形成,除了来自选本自身所传递的颠覆性诗学理念,同样离不开二人在推广方面所做的努力。钟、谭二人通过... 钟惺、谭元春合编的《诗归》是反映竟陵派诗学观念的重要诗歌选本,是促成竟陵诗学成为晚明诗坛主流话语的核心力量。这种诗学力量的形成,除了来自选本自身所传递的颠覆性诗学理念,同样离不开二人在推广方面所做的努力。钟、谭二人通过借助与友人间的往来书信,揭示《诗归》在编选宗旨、诗学理念、诗歌评价上的独特之处,由此彰显《诗归》“与世独异”的编选策略,标明异于“后七子”、公安派的诗学立场,传扬独具一格的批评观念,构建自成一体的话语系统,从而在晚明诗坛树立起竟陵诗学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交往 竟陵诗学 《诗归》 钟惺 谭元春
下载PDF
论竟陵派“性情”说与“真诗精神”观
3
作者 李永贤 周道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9,共9页
明代诗人对“真诗”的追求多强调主体“性情”之真,他们因对于“性情”的理解不同而产生出相异的诗学主张。钟惺、谭元春论“真诗精神”,分别从德性与才性两个方面对主体“性情”提出要求:一、主体德性之正,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情感不能违... 明代诗人对“真诗”的追求多强调主体“性情”之真,他们因对于“性情”的理解不同而产生出相异的诗学主张。钟惺、谭元春论“真诗精神”,分别从德性与才性两个方面对主体“性情”提出要求:一、主体德性之正,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情感不能违反儒家伦理之道,是对“风雅”精神的继承;二、主体才性之奇,强调诗歌应展现出文采之奇秀与语言之简练,是对道家自然观的阐发。为了获取“真诗精神”,他们认为需要用“养气”的方式涵养主体“性情”,进而通过虚静内心和饱读诗书的路径加以修炼。“养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主体之“性情”与古人相合,德性与才性相融并呈现出“厚”的状态,便构成了“真诗精神”的外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 性情 真诗精神 养气
下载PDF
论竟陵派诗论中的“厚”
4
作者 彭容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72-81,共10页
“厚”是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提出的诗学主张。一方面,“厚”的提出是对公安派诗歌创作弊端的反拨;另一方面,“厚”又是竟陵派的自救方法。竟陵派论“厚”,其内容主要表现为用词用字的贴切有力、表现手法的含蓄蕴藉、风格的自然... “厚”是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提出的诗学主张。一方面,“厚”的提出是对公安派诗歌创作弊端的反拨;另一方面,“厚”又是竟陵派的自救方法。竟陵派论“厚”,其内容主要表现为用词用字的贴切有力、表现手法的含蓄蕴藉、风格的自然天成、内容意义的深刻丰富、人的稳重深沉之气五个方面。但由于竟陵派的最终追求和目的并不是使诗歌走向复古派所谓的温柔敦厚,而是求新求异,求幽远之境和幽邃之情,致使竟陵派论“厚”与传统意义上“厚”的内涵有所偏离,且有了以“厚”寻“幽”的倾向。因此竟陵派之“厚”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公安派诗歌创作的俚俗之弊,也使其自身创作陷于幽深孤峭不可自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 诗论 弊端
下载PDF
钟、谭“幽”“寒”心境与“竟陵体”之形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德重 魏宏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4-69,共6页
对“竟陵体”形成的原因,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一种是“救弊”说,一种是“得名”说。以上两说都有弊端。从“知人论世”之角度,通过对钟惺、谭元春成长环境、自身遭遇造成其“幽”“寒”心境的分析,探讨“竟陵体”形成的更深层的内在... 对“竟陵体”形成的原因,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一种是“救弊”说,一种是“得名”说。以上两说都有弊端。从“知人论世”之角度,通过对钟惺、谭元春成长环境、自身遭遇造成其“幽”“寒”心境的分析,探讨“竟陵体”形成的更深层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惺 谭元春 竟陵 竟陵
下载PDF
《帝京景物略》与竟陵文风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承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3-76,共4页
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是晚明时代与公安派同领风骚的文学流派,但人们对竟陵派的认识大多只是在其诗歌方面,其实,其散文也有相当鲜明的艺术特色。竟陵派散文在晚明文坛曾经影响甚大,海内“靡然从之”,晚明著名作家如王思任、祁... 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是晚明时代与公安派同领风骚的文学流派,但人们对竟陵派的认识大多只是在其诗歌方面,其实,其散文也有相当鲜明的艺术特色。竟陵派散文在晚明文坛曾经影响甚大,海内“靡然从之”,晚明著名作家如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都受到竟陵派的影响,而刘侗与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则可说是得到竟陵派的“真传”,是竟陵派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刘侗字同人,号格庵,湖广麻城人。他曾因“文奇”而被礼部奏参,崇祯七年进士,曾选任吴县知县,赴任时逝于扬州。刘侗与谭元春有同乡之谊,关系密切。谭元春既是前辈,又是竟陵派首领,刘侗与之趣味相契,声气相通,便自然成为竟陵派中人了。于奕正虽非竟陵人,但与楚谭元春、刘侗同人友善,性喜山水,“每于霜清木老时,骑驴而往,穷岩绝岫,数百里间,无不周览。遇断碑,必披荆剔藓以识之。或攀枯萝,蹑危石,逾其绝顶,慨然赋诗,有超世之概。”于奕正长于京师,对帝京名胜和风土人情了解尤深。刘侗和于奕正原来计划撰写《南京景物略》作为《帝京景物略》的姐妹篇,可惜还没有完成,两人便先后辞世了。(参见周亮工《书影》第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散文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 竟陵文风
下载PDF
竟陵派文学的发端及其早期文学思想趋向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广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8,共13页
钟惺、谭元春早年在家乡的文学活动,是竟陵派研究者较少关注的一个论题。本文通过钟、谭诗文之始习、才性之养成及其相互磨合,在家乡重要的文学交游活动以及早期创作成果与经验总结等方面的考察,试图对此作比较具体而全面的描述,并且在... 钟惺、谭元春早年在家乡的文学活动,是竟陵派研究者较少关注的一个论题。本文通过钟、谭诗文之始习、才性之养成及其相互磨合,在家乡重要的文学交游活动以及早期创作成果与经验总结等方面的考察,试图对此作比较具体而全面的描述,并且在一种历时性视角的观照下,探究他们在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文学立场、文学思想及趋向与以后各阶段文学观念与主张的内在联系,证实这一阶段对于竟陵派文学定型、发展的重要性。这种阶段性的分析研究,是将对一个文学流派有关诗学理论、创作风格等问题的探讨还原到历史过程中去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 钟惺 谭元春 早期文学活动 文学思想
下载PDF
明代后期文学思想演变的一个侧面——从屠隆到竟陵派 被引量:4
8
作者 谈蓓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4-52,共9页
文学史研究者习惯上把明代后期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人为代表的文学思潮称为晚明文学新思潮。在这一思潮中,作为纯粹的文学理论而出现的,是袁宏道的“性灵说”。将“性灵说”的来龙去脉作一番探讨,可以从一个侧面窥探明代后期文学... 文学史研究者习惯上把明代后期以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人为代表的文学思潮称为晚明文学新思潮。在这一思潮中,作为纯粹的文学理论而出现的,是袁宏道的“性灵说”。将“性灵说”的来龙去脉作一番探讨,可以从一个侧面窥探明代后期文学思想演变的过程,对研究晚明文学新思潮的形成、发展和消退不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文学思想演变 性灵说 李梦阳 明代后期 晚明文学 竟陵 屠隆 新思潮 汤显祖
下载PDF
竟陵诗派与清代诗坛 被引量:2
9
作者 宁夏江 魏中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2-85,共4页
竟陵诗派在清代诗坛被指责为亡国诗妖、不学之诗。少数独具慧眼的诗人学者曾对竟陵诗派做出过公正评价,但在批判竟陵诗派的强势舆论中细若游丝。喜爱竟陵诗风的诗人只能暗取其艺术精髓而另换门庭,几乎没有谁愿声称与竟陵诗派有渊源联系... 竟陵诗派在清代诗坛被指责为亡国诗妖、不学之诗。少数独具慧眼的诗人学者曾对竟陵诗派做出过公正评价,但在批判竟陵诗派的强势舆论中细若游丝。喜爱竟陵诗风的诗人只能暗取其艺术精髓而另换门庭,几乎没有谁愿声称与竟陵诗派有渊源联系,中国诗歌史上出现了从没有过的文化恐怖。这种文化恐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随后乾嘉诗坛的虚肥啴缓之气;对竟陵诗派"不根"、"不学"的诋责,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清诗根柢于学,清代诗坛折入学人之诗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诗派 亡国诗妖 文化恐怖 空疏浅薄 学人之诗
下载PDF
竟陵派的竞争策略、改编行动和群体心理阐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小禄 张欢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81-86,共6页
竟陵派所探寻的竞争策略,是站在两个极端对立的后七子派和公安派之后,惩前毖后,提出灵、清、厚的流派主张,以满足失去旧领袖李攀龙和袁宏道后的群体心理新需要。为此,钟惺、谭元春对原来倾向于公安派的魏象先、周楷、雷思霈、潘之恒、... 竟陵派所探寻的竞争策略,是站在两个极端对立的后七子派和公安派之后,惩前毖后,提出灵、清、厚的流派主张,以满足失去旧领袖李攀龙和袁宏道后的群体心理新需要。为此,钟惺、谭元春对原来倾向于公安派的魏象先、周楷、雷思霈、潘之恒、袁彭年和袁祈年等人,进行了属于竟陵派特色的"改编"。其间,还和袁中道发生了论争。竟陵派策略能成功,在于流派创始人采用了现代大众心理学所研究的独断领袖的说服方法和非理性群体的盲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 改编 群体心理 领袖
下载PDF
谭元春启、祯间交游考述——兼论竟陵派发展后期影响的进一步拓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广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4-94,共11页
本文通过对谭元春于天启、崇祯间,在北京、江西、湖广三个地区独立开展的交游 情况的考述,反映了竟陵派进入后期在这些地区新的拓展及造成的实际影响,从一个侧面直 观地探悉了启、祯间文坛的基本面貌。
关键词 谭元春 竟陵 交游考述 中国古代文学
下载PDF
鬼趣 兵象──钱谦益论竟陵派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之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8-64,共7页
竟陵派自明季产生以来。批评最力者当数钱谦益。钱谦益探源索流,勾勒竟陵派在学术渊源和诗学特征上与南宋刘辰翁的承续关系;进而批评竟陵派“幽情单绪”、“孤怀孤诣”的诗学宗旨;“尖新割剥”、“势尖径仄”的语言特征;以及评选诗... 竟陵派自明季产生以来。批评最力者当数钱谦益。钱谦益探源索流,勾勒竟陵派在学术渊源和诗学特征上与南宋刘辰翁的承续关系;进而批评竟陵派“幽情单绪”、“孤怀孤诣”的诗学宗旨;“尖新割剥”、“势尖径仄”的语言特征;以及评选诗歌教责古人以从我的标准。钱谦益的这些批评基本上是公允的,对明清之际诗风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 诗学宗旨 门户之见 诗学差异 诗风转变
下载PDF
论竟陵体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圣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20,共5页
竟陵体一称最早出现于明万历末年,竟陵体虽孕育于晚明的公安派诗风,但它更是竟陵派诗人感受时代风会,追求诗歌创新的一种产物。竟陵体以“隐秀”为旨归,以“孤清”为诗趣,具有灵朴苍寒、不避险怪、用字细幽等风格特征,仅以“深幽孤峭”... 竟陵体一称最早出现于明万历末年,竟陵体虽孕育于晚明的公安派诗风,但它更是竟陵派诗人感受时代风会,追求诗歌创新的一种产物。竟陵体以“隐秀”为旨归,以“孤清”为诗趣,具有灵朴苍寒、不避险怪、用字细幽等风格特征,仅以“深幽孤峭”来概括它的特征,尚是不全面的。在明诗的历史演进中,竟陵体与公安体的形成俱是晚明诗歌革新运动的体现,对明诗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 隐秀 孤清 灵朴苍寒 不避险悟 用字细幽
下载PDF
近四百年竟陵派散文研究史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圣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竟陵派为晚明文坛重要流派之一 ,回顾近 4 0 0年竟陵派散文研究的历史 ,对走出竟陵派研究误区 ,更新明代散文研究理念 ,都不无裨益。明末几社对竟陵派的批评开清代批评之先河。清人对竟陵派散文的种种非议和指斥 ,对现代的研究造成极大... 竟陵派为晚明文坛重要流派之一 ,回顾近 4 0 0年竟陵派散文研究的历史 ,对走出竟陵派研究误区 ,更新明代散文研究理念 ,都不无裨益。明末几社对竟陵派的批评开清代批评之先河。清人对竟陵派散文的种种非议和指斥 ,对现代的研究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催动下 ,现代研究逐渐形成反对清代批评主流的庞大声势 ,历经 2 0世纪 30年代的文艺批评争鸣 ,在 80年代后走向繁荣。近 4 0 0年研究史形成“矫弊说”、“对立”说、“互补”说、“亡国之音”说、“脱离现实”说、“格局狭小”说、“革新”说、“保守”说等批评范式。在竟陵派散文研究有待深化之际 ,我们提倡多元的批评 ,主张摆脱陈旧的批评范式 ,密切关注散文创作 ,深入探讨竟陵派与晚明社会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 散文 研究史 评价
下载PDF
“竟陵八友”文学集团的形成及其特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大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5-30,38,共7页
“竟陵八友”文学集团的形成及其特点聂大受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文学集团的不断涌现。活跃于南朝齐梁之际的“竟陵八友”文学集团,作为齐代文学的中心,对促进齐代乃至梁代文学的繁荣,推动南朝及北朝文学... “竟陵八友”文学集团的形成及其特点聂大受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文学集团的不断涌现。活跃于南朝齐梁之际的“竟陵八友”文学集团,作为齐代文学的中心,对促进齐代乃至梁代文学的繁荣,推动南朝及北朝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它的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八友 文学集团 萧子良 竟陵 沈约 南齐书 王融 同题共作 “二十四友” 刘孝绰
下载PDF
竟陵别调——马之骏与《妙远堂诗钞》 被引量:3
16
作者 闵虹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4-47,共4页
明朝中后期的诗人马之骏,在当今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中无人提及,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其实他在当时颇有诗名,并同竟陵派的钟惺互为诗酒之友。其留有诗文集《妙远堂集》四十卷。后人曾于清代重刻其诗歌选集《妙远堂诗钞》五... 明朝中后期的诗人马之骏,在当今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中无人提及,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其实他在当时颇有诗名,并同竟陵派的钟惺互为诗酒之友。其留有诗文集《妙远堂集》四十卷。后人曾于清代重刻其诗歌选集《妙远堂诗钞》五卷,收马氏诗800余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之骏 《妙远堂诗钞》 竟陵
下载PDF
略说竟陵派对公安派性灵说的修正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礼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2-15,共4页
竟陵派对公安派性灵说的修正,本是针对公安派末流之弊而发。但竟陵派讲为诗为文“期在必厚”,实际上是要“独抒”以“深幽孤峭”为宗、“以古人为归”的“性灵”。这就抽掉了公安派性灵说以我为主的主体性,去掉了公安派所说性灵包含的... 竟陵派对公安派性灵说的修正,本是针对公安派末流之弊而发。但竟陵派讲为诗为文“期在必厚”,实际上是要“独抒”以“深幽孤峭”为宗、“以古人为归”的“性灵”。这就抽掉了公安派性灵说以我为主的主体性,去掉了公安派所说性灵包含的人性的宽泛性、鲜活性和世俗性。其说虽然自成一派,却未能尽祛公安末流之弊,反而从根本上替换了公安派性灵说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 公安派 性灵说 修正
下载PDF
论竟陵派对唐五言古诗的接受 被引量:1
18
作者 岳进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晚明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共同编选、评点的诗歌选本《诗归》,通过推尊初唐张说、张九龄、陈子昂和盛唐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常建、储光羲、韦应物等属于陶渊明一派的五言古诗,以及李白、杜甫的五古长篇,回应复古派李攀龙的"... 晚明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共同编选、评点的诗歌选本《诗归》,通过推尊初唐张说、张九龄、陈子昂和盛唐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常建、储光羲、韦应物等属于陶渊明一派的五言古诗,以及李白、杜甫的五古长篇,回应复古派李攀龙的"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说。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阐释汉魏五言古诗和唐代五言古诗的诗学内涵、了解它们在明代诗坛的接受情况,而且对全面认识杜甫、陶渊明等重要诗人的诗学价值、确立其诗史地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 五言古诗 复古派 《诗归》
下载PDF
竟陵派以庄禅说诗的理论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肖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70,85,共5页
钟惺、谭元春选评《诗归》,显示出独特的诗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深受道家与佛禅思想的影响,并承继了严羽"以禅喻诗"的一些观点与方法。竟陵诗学的"冥悟",是指一种主体精神高度集中,处于一种如参禅悟道般的虚静状态;竟... 钟惺、谭元春选评《诗归》,显示出独特的诗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深受道家与佛禅思想的影响,并承继了严羽"以禅喻诗"的一些观点与方法。竟陵诗学的"冥悟",是指一种主体精神高度集中,处于一种如参禅悟道般的虚静状态;竟陵派的"入神",是指诗歌技法或诗歌境界到达出神入化的地步;竟陵派的"别趣",是指人物特有的精神气质与诗歌陌生化的审美效果;竟陵派对言意关系与阐释理论的认识与实践,是"言不尽意"思想的发挥,所谓"不可解",重在强调作品传达的丰富意旨,强调诗歌给读者一种幽渺、惝怳、迷离的审美体验;竟陵派以老庄、佛禅思想论诗,有意识地选录数量众多的仙佛诗,评点中揭示出诗歌与佛道思想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 严羽 庄禅说诗 诗归
下载PDF
梁武帝和“竟陵八友”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道衡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5期46-53,共8页
梁武帝和“竟陵八友”曹道衡"竟陵八友"是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在齐武帝永明年间招集的"文学之士"。《梁书·武帝纪》上云;"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王融、萧琛、范云、任、陆等并游焉,号曰八友。"其实这八... 梁武帝和“竟陵八友”曹道衡"竟陵八友"是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在齐武帝永明年间招集的"文学之士"。《梁书·武帝纪》上云;"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王融、萧琛、范云、任、陆等并游焉,号曰八友。"其实这八个人年辈相差很大,进入萧子良府邸有所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武帝 萧子良 齐武帝 竟陵八友 沈约 王融 明帝 政治斗争 《文选》 竟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