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章句之学与语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关键词 章句之学 后汉书 孟子章句 语法研究 《周礼 语助 “辞” “上” 《马氏文通》 语法
下载PDF
再论章句与章句之学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宝利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年第8期178-182,共5页
章句与章句之学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善于阐发义理的章句体训诂著作的繁荣是章句之学发达的主要表现形式,但章句之学的衰落却与章句体没有必然的联系。章句之学的没落与其闭锁、今古文之争以及政治环境的改变有直接联系。
关键词 章句 章句之学
下载PDF
章句之学衰落原因新探
3
作者 王宝利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章句体训诂著作的繁荣是章句之学发达的主要表现形式,但章句之学的衰落却与章句体没有必然的联系。"义理"并非章句之学衰落的主要原因,章句之学的衰落与其封闭的治学特点、今古文之争的失利以及政治环境的改变有直接联系。
关键词 章句 章句之学
下载PDF
“章句”“章句之学”和“清议”“清谈”
4
作者 赵志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85,共3页
介绍何为"章句""章句之学"和"清议""清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用。由此提出,我们在引用古语成语时应该尽量做到正确无误。
关键词 章句 章句之学 清议 清谈
下载PDF
成亦经术,败亦经术:西汉经学教育的价值转向
5
作者 王建军 《教育史研究》 2023年第2期24-37,共14页
经术是西汉“独尊儒术”政策下的产物。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治理需要,西汉统治者亟需运用儒家理论来解决国体人事之难题,一批儒者与时俱进,通过策、奏疏、谏书等形式,发明经书义理,辨知政事之是非得失,以裁决时事,经术便应运而生。为求致... 经术是西汉“独尊儒术”政策下的产物。因大一统政治格局的治理需要,西汉统治者亟需运用儒家理论来解决国体人事之难题,一批儒者与时俱进,通过策、奏疏、谏书等形式,发明经书义理,辨知政事之是非得失,以裁决时事,经术便应运而生。为求致用,西汉经术经历了从“缘饰儒术”到“霸王道杂之”的发展之路,并积淀成儒学素养与政事素质并举的人才观,有效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推动了西汉经学教育的发展,并内化为经学教育的价值导向。但经术的唯求功利所引发的经说歧见迭出,导致皇权对儒经解说的绝对掌控,博士分家而立又加剧了经说的纷争,章句之学由此兴起,给西汉经学教育发展带来了明显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术 西汉 缘饰儒术 霸王道杂之 章句之学
下载PDF
宋学的发展和演变 被引量:46
6
作者 漆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6,共23页
宋学在对古代儒家经典的探索中,形成与汉学迟然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在其创始阶段(庆历新政前后),即表现出疑经等重大特色。它摆脱了汉儒以来章句之学的束缚,以通经致用为目的,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以期实现“内圣... 宋学在对古代儒家经典的探索中,形成与汉学迟然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在其创始阶段(庆历新政前后),即表现出疑经等重大特色。它摆脱了汉儒以来章句之学的束缚,以通经致用为目的,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以期实现“内圣外王之道”的最高理想,从而创造了义理之学。不容忽视,宋学的建立与庆历新政有着本质的联系,而范仲淹则起着组织和带头作用。嘉、治平年间,宋学步入发展阶段,形成著名的四大学派,其中以王安石为首的荆公学派占据主导地位,而以二程、张载为首的洛、关理学派终北宋一代则处于形成时期。四派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也表现出思想和学术上的重大分歧。南宋一朝,宋学发展到演变阶段,作为它的分支的理学兴盛起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学派;同时与之对立的则有浙东事功派。由于理学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同现实生活脱节,日益走上空疏道路,因此隐伏了必然衰落的因素。宋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向理学的演变,无不与两宋以来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浙东事功派 胡安国 范仲淹 宋高宗 欧阳修 《春秋传》 内圣外王之道 庆历新政 章句之学
下载PDF
古代典籍中章句含义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强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6-79,共4页
古代典籍中,章句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在语言运用层面,章句是一种语言单位;在文献整理释读层面,章句是一种分章断句的行为;在经学层面,章句之学是汉代经学的重要存在形式;在文体学层面,章句体是一种特殊的注释文体。章句的这几种含义之间... 古代典籍中,章句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在语言运用层面,章句是一种语言单位;在文献整理释读层面,章句是一种分章断句的行为;在经学层面,章句之学是汉代经学的重要存在形式;在文体学层面,章句体是一种特殊的注释文体。章句的这几种含义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弄清章句这几种含义之间的关系,对章句体研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句 章句之学 章句
下载PDF
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复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炽,中唐发其端,以疑经思潮为起点,北宋中期发生了一场称作儒学复兴的思想运动,影响至为深远,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论题之一。这场思想运动所要'复兴'的内容,一是要用对儒家经典新的解释即所谓'... 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炽,中唐发其端,以疑经思潮为起点,北宋中期发生了一场称作儒学复兴的思想运动,影响至为深远,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论题之一。这场思想运动所要'复兴'的内容,一是要用对儒家经典新的解释即所谓'义理之学'取代传统的章句注疏之学;二是要用儒家之道取代佛老等'异端';三是要复兴儒家经世致用的'有为'的传统取代无用于世的旧学。三位一体,构成了宋代儒学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复兴 章句之学 佛老 有为
下载PDF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左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91-94,共4页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论左健(一)陶渊明雅好读书,把读书作为安顿精神、提升人格的本质需要。他不仅博览群书,融汇贯通,而且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读书命题。其《五柳先生传》曰: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论左健(一)陶渊明雅好读书,把读书作为安顿精神、提升人格的本质需要。他不仅博览群书,融汇贯通,而且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读书命题。其《五柳先生传》曰: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先说说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会意” 思维方式 魏晋玄 章句之学 《史记》 鉴赏 《山海经》 艺术化 《庄子》
下载PDF
古代标点符号理论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管锡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年第5期22-28,共7页
本文对自汉到清两千年间的标点符号理论做了探赜钩深的工作。文中大致按汉、魏晋至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时期来描写分析,以明标点符号理论发展的轨迹。文末做了总结,并指出了古代标点符号理论的几点不足.
关键词 古代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用法 符号体系 章句之学 符号理论 《史记》 桐城派 句读方法 程端礼 唐五代
下载PDF
以“通儒”“通人”为体现的汉代经术新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迎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3-128,共6页
以“通儒”“通人”为体现的汉代经术新变于迎春(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汉代经术的衰颓关于东汉经学,大致说来,兴于光武,盛于明、章,和帝之后,渐趋式微。"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准、徐防并陈敦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 以“通儒”“通人”为体现的汉代经术新变于迎春(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汉代经术的衰颓关于东汉经学,大致说来,兴于光武,盛于明、章,和帝之后,渐趋式微。"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准、徐防并陈敦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是制诏公卿妙简其选,三署郎能通经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通儒 经术 章句之学 王充 儒者之节 现实精神 士大夫 《汉书·艺文志》
下载PDF
《惠能评传》序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继愈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3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佛教禅宗 惠能 评传 不立文字 章句之学 唐末五代 中国佛教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科人才 直觉主义
下载PDF
陶渊明的读书观——“好读书,不求甚解”新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定璋 《文史杂志》 1996年第2期20-22,共3页
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生,坎坷潦倒,贫困寂寞.这是一个有志趣、有追求、有才能、有节概的文人在那个重门阀、轻才华的时代的必然命运.陶渊明只活了63岁,却经历了3个朝代10个皇帝的统治.其时在中国历史上正是南北对峙,军阀混战,... 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生,坎坷潦倒,贫困寂寞.这是一个有志趣、有追求、有才能、有节概的文人在那个重门阀、轻才华的时代的必然命运.陶渊明只活了63岁,却经历了3个朝代10个皇帝的统治.其时在中国历史上正是南北对峙,军阀混战,阶级对立尖锐,民族矛盾激烈,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的年代;而陶渊明终其一生,却对理想孜孜以求,对学问探索不辍,把读书做学问看成是人生最大乐趣——这同他所处的时代氛围,不能不说形成了巨大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读书观 章句之学 儒家经典 晋宋之际 魏晋清谈 扩大知识面 民族矛盾 中国历史 人生态度
下载PDF
存世最古经籍写本——《仪礼》简
14
作者 祝中熹 《丝绸之路》 1998年第1期58-59,共2页
存世最古经籍写本——《仪礼》简磨嘴子汉墓群,位于甘肃武威城南约15公里处。从杂木河岸台地的东部直至祁连山麓,在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的地带内,密集分布着200余座汉代墓葬。甘肃省博物馆于1957年7月和1... 存世最古经籍写本——《仪礼》简磨嘴子汉墓群,位于甘肃武威城南约15公里处。从杂木河岸台地的东部直至祁连山麓,在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的地带内,密集分布着200余座汉代墓葬。甘肃省博物馆于1957年7月和1959年7至11月,两次清理、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汉书·艺文志》 章句之学 《礼》 立于 写本 文字形体 《十三经注疏》 甘肃省博物馆 今文经
下载PDF
汉代儒学的经学化进程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振宏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68,共38页
汉代儒家所推崇的"六艺",由"经书"演变为"经学",经历了长达二百余年的发展进程。当其完成这一进程的时候具备了三个最明显的特征:与皇权政治结合,由民间学术发展为国家意识形态;从诸子百家之学变成儒家... 汉代儒家所推崇的"六艺",由"经书"演变为"经学",经历了长达二百余年的发展进程。当其完成这一进程的时候具备了三个最明显的特征:与皇权政治结合,由民间学术发展为国家意识形态;从诸子百家之学变成儒家专修的一家独断之学;经义解释、治学方法的固定化及其严格的非批判性。这三个特征,亦即判断经学最后完成的标准。以此标准去判断,汉代儒学经学化的进程,大概经历了武帝时期、宣帝时期和东汉章帝时期三个阶段。儒学内部章句之学的最后完成要推迟到和帝时期。儒学发展为经学,曾一度使它变得繁荣和独尊;而这种在政治上不容挑战的独尊地位以及它所发展出来的"章句之学"的治学方法、严守师法家法的传承模式,也最终使它走向自已的反面。总结汉代儒学的经学化进程,可以为认识学术思想的发展规律,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之学 《五经》博士 师法家法 章句之学
原文传递
当代学风的流弊及发扬“汉学”传统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铭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22-24,共3页
当代学风的流弊及发扬“汉学”传统的意义方铭当代学术的成就无疑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一直存在的那些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概括而言,大致有二:一曰以不知为知之,以知之为不知;二曰哗众以取宠,曲学以阿世。所谓“以不... 当代学风的流弊及发扬“汉学”传统的意义方铭当代学术的成就无疑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一直存在的那些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概括而言,大致有二:一曰以不知为知之,以知之为不知;二曰哗众以取宠,曲学以阿世。所谓“以不知为知之,以知之为不知”,即不愿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研究 章句之学 “西 为人处世 义理之学 术传统 《春秋》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杨时道学视域中的儒家末学及其文化意涵
17
作者 包佳道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4,共7页
宋代道学极为突出儒家的道统观,杨时自二十九岁问道程颢即笃守二程道学。杨时从道学视域对先秦以来儒门内部的末学歧出作了分判,认为主要有庄子之说、辞章之学、章句之学。杨时的认定内在地体现着其道学凸显孔孟之学为儒学正统、贬斥汉... 宋代道学极为突出儒家的道统观,杨时自二十九岁问道程颢即笃守二程道学。杨时从道学视域对先秦以来儒门内部的末学歧出作了分判,认为主要有庄子之说、辞章之学、章句之学。杨时的认定内在地体现着其道学凸显孔孟之学为儒学正统、贬斥汉唐以来的辞章、章句之学为儒家末学歧出的文化意涵,这也是二程及其其他门人道学的整体文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之说 辞章之学 章句之学 杨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