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章太炎先生《新方言》等成果看陕西方言
1
作者 孙立新 《唐都学刊》 2020年第5期100-106,共7页
章太炎先生在其一生的革命和学术生涯中,足迹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有很优越的条件调查到各地第一手方言资料。章先生以语言学家的眼光审视这些资料,条分缕析,深入讨论,形成了《新方言》《岭外三州语》等方言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绝大多数... 章太炎先生在其一生的革命和学术生涯中,足迹遍及祖国的山山水水,有很优越的条件调查到各地第一手方言资料。章先生以语言学家的眼光审视这些资料,条分缕析,深入讨论,形成了《新方言》《岭外三州语》等方言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绝大多数内容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很多释词从现在的陕西方言中可以得到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先生 《新方言》 《岭外三州语》 陕西方言
下载PDF
章太炎先生篆书墨迹序 被引量:2
2
作者 顾廷龙 《中国文化》 1993年第1期171-172,共2页
我国自有文字以来叠经演变,甲骨钟鼎皆商周之古文,秦汉而后,始兴小篆。从书法言之,各有美妙,而前者结体又富于变化。自秦始皇统一文字,悉从小篆。结构则一,而体势各异。李斯所书泰山、琅邪、峄山、会稽诸刻石,蓋奉勒之作,往往严整有余,... 我国自有文字以来叠经演变,甲骨钟鼎皆商周之古文,秦汉而后,始兴小篆。从书法言之,各有美妙,而前者结体又富于变化。自秦始皇统一文字,悉从小篆。结构则一,而体势各异。李斯所书泰山、琅邪、峄山、会稽诸刻石,蓋奉勒之作,往往严整有余,而流利不足。汉之嵩山三阙,吴之禅国山碑,皆有一脉之传,而均见流畅。天发神谶则篆隶相参,独创一格。正始中刻三体石经,有古文有篆隶,篆文则严正有格,古文则旖施舒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三阙 三体石经 篆隶 法言 章太炎先生 李阳冰 结体 相参 商周 体势
下载PDF
章太炎先生怒斥袁世凯 被引量:1
3
作者 新旦 《文史杂志》 1991年第4期21-21,共1页
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学识渊博,堪称近代鸿儒,素为海内外人士所敬仰。他那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个性也频为人们所称道。 章太炎先生秉性耿直,看到别人不对时,他就当面严加呵斥,绝不留情,有时亦难免流于偏执,所以曾被人讥讽为“章疯子”。... 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学识渊博,堪称近代鸿儒,素为海内外人士所敬仰。他那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个性也频为人们所称道。 章太炎先生秉性耿直,看到别人不对时,他就当面严加呵斥,绝不留情,有时亦难免流于偏执,所以曾被人讥讽为“章疯子”。对这一雅号,章太炎先生并不以为然。正因为章太炎先生不怕别人讥讽,且有自量其疯的气度,所以他不畏强暴,敢于蔑视权贵。他怒斥袁世凯的事在当时一时传为美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先生 秉性耿直 学识渊博 海内外人士 深山大泽 汤国梨 毫不畏惧 先生 斗争到底 宗国
下载PDF
革命与学问并世无二人——余杭仓前章太炎先生故居
4
作者 高建华 陆文宝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7-47,共1页
在杭州市西郊,余杭塘河西端广垠的平畴田野之乡,有一座古老的小镇——仓前镇。这里便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诞生和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地方。 章太炎先生故居即座落在该镇老街东段,座北朝南前临河。故居前三进... 在杭州市西郊,余杭塘河西端广垠的平畴田野之乡,有一座古老的小镇——仓前镇。这里便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诞生和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地方。 章太炎先生故居即座落在该镇老街东段,座北朝南前临河。故居前三进大约一百年前建造,一度破陋失修;后一幢楼房为70多年前所建。四进房屋,一进比一进高,后楼比前厅高出一米有奇,含“避虎祛”之意。整座故居为清末砖木结构瓦房。东边一弄钩连前后四进。第一进为临街三间店屋。第二进正厅前带两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先生 余杭塘河 近代民主 砖木结构 仓前镇 所建 前带 三间 前四史 中日甲午战争
下载PDF
《西岳华山庙碑》和章太炎先生的《跋》
5
作者 沈家骏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2年第2期66-67,共2页
我国刻石始于周秦,刻碑之兴,当在汉季(后汉)。碑字体有多种,隶书是常见的一种。《西岳华山庙碑》是隶书的精品。此碑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
关键词 西岳华山庙碑 延熹 章太炎先生 汉桓帝 华山庙 检校礼部尚书 八年 观察使 史晨 周秦
下载PDF
章太炎先生与甲骨文字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厚宣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53-,153,共2页
章太炎先生与甲骨文字胡厚宣章太炎(1869—1936)黄季刚(1886—1935)俱为近代国学大师,精于文字音韵训诂,所谓“章黄之学”,一般都很受崇敬,但有人①认为他们一直不相信甲骨,则与事实不符。黄季刚先生不但不怀... 章太炎先生与甲骨文字胡厚宣章太炎(1869—1936)黄季刚(1886—1935)俱为近代国学大师,精于文字音韵训诂,所谓“章黄之学”,一般都很受崇敬,但有人①认为他们一直不相信甲骨,则与事实不符。黄季刚先生不但不怀疑甲骨,而且大买甲骨文之书,深研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 章太炎先生 黄季刚 胡厚宣 甲骨文书 金祖同 先生 王仲荦 严一萍 罗振玉
原文传递
章太炎先生究竟生于何年?
7
作者 李希泌 《文史知识》 1983年第10期122-122,121,共2页
问:我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翻了几本有关著作,发现各书对章太炎的生年说法不一,有说1868年的,有说1869年的,到底哪个说法对呢?江西林中智答:近代著名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生年。近年来出版的章先生年谱和工具书中,的确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 问:我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翻了几本有关著作,发现各书对章太炎的生年说法不一,有说1868年的,有说1869年的,到底哪个说法对呢?江西林中智答:近代著名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生年。近年来出版的章先生年谱和工具书中,的确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为1868年,另一说为1869年。主前说有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主后说有《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近代史知识手册》(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等。我认为后说可信而前说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先生 中华书局出版 中国近代史 汤志钧 著名思想家 先生 生年 主后 上海辞书出版社 知识手册
原文传递
章太炎先生是如何培养学生的
8
作者 汤序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5年第7期4-6,共3页
在民国学术界,"章门弟子"尤为引人注目,以至后来有学者回忆:民国初年北京的文史界泰斗多出于太炎先生之门;许多教授开口便说"吾师太炎先生"。在过去的20世纪,"章门弟子"可谓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已成为我国文史学界一道最为亮丽的... 在民国学术界,"章门弟子"尤为引人注目,以至后来有学者回忆:民国初年北京的文史界泰斗多出于太炎先生之门;许多教授开口便说"吾师太炎先生"。在过去的20世纪,"章门弟子"可谓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已成为我国文史学界一道最为亮丽的文化景观,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化的面貌和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先生 门弟子 现代文 文化景观 名家辈出 文始 伯鱼 语言文字 吴派 先生
原文传递
“讽籀书九千字”辩
9
作者 徐学标 曹宝麟 《中国书画》 2003年第12期30-33,共4页
许慎《说文解字·叙》:《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班固《汉书·艺文志》: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僮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 许慎《说文解字·叙》:《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班固《汉书·艺文志》: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僮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按:上所引内容为西汉初年的同一律令,仅在表述方面个别字有所不同而已。这是传世史书中第一次记载由国家将文字的掌握情况作为选士标准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早期书法史、文字发展史、文化教育史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故此,历来为诸多学者所引用。单就这一材料的整体大意而言,比较容易理解,然而,具体到局部的'讽籀书九千字'方面,论及者各持己见,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近期在对《汉书》与《后汉书》中有关'善史书'、'能史书'等内容的记载中,所涉及到的'史书'的'名实'问题进行考证过程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籀书 复字 太史令 急就篇 书法史 教育史 章太炎先生 《后汉书》 汉兴 史游
下载PDF
清代扬州学派治学特点谫论
10
作者 方鹏 《学习月刊》 2013年第4期25-26,共2页
何谓扬州学派?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表述。有学者指出:扬州学派是以扬州地域为中心,以王念孙、汪中、焦循和阮元等为主要代表人物,作为乾嘉汉学的分支,活动于清代乾嘉道时期的一个学术流派。也有论者认为:扬州学派是乾嘉之际继吴、皖... 何谓扬州学派?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表述。有学者指出:扬州学派是以扬州地域为中心,以王念孙、汪中、焦循和阮元等为主要代表人物,作为乾嘉汉学的分支,活动于清代乾嘉道时期的一个学术流派。也有论者认为:扬州学派是乾嘉之际继吴、皖两派之后从事纯汉学研究的又一个地域性学派,因其学派主要成员都系扬州府籍而得名。尽管众说纷纭,但地域性始终是其核心要素。章太炎先生在《訄书》中论及中国古代学术流派的成因时指出:"视天之郁苍苍,立学术者无所因。各因地齐、政俗、材性发舒,而名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学派 汉学研究 中国古代学术 学术流派 扬州府 乾嘉时期 章太炎先生 论语论仁论 王念 治学特点
下载PDF
从国学经典中汲取生命自觉的营养
11
作者 刘晓军 《四川教育》 2015年第11期28-29,共2页
一、关于国学经典“国学”一说,最早见于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和《国学概论》演讲,又称为国故。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 一、关于国学经典“国学”一说,最早见于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和《国学概论》演讲,又称为国故。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国学体系以儒、道、释三家学问为主干,分成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支脉,一言以蔽之,曰“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这里谈论的国学,重在谈论国学中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经典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明清小说 两汉经学 国故论衡 魏晋玄学 汉赋 章太炎先生 诸子学说
下载PDF
阴阳之道与小小说写作——读《武矮子》随感
12
作者 张杰 《写作(中)》 1994年第6期40-40,共1页
“一阴一阳之谓道”,此乃几千年来中国人处世的哲学。不过,中国人对这“一阴一阳”并非等量齐观,《易传》曾有言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确,构成中国人温柔敦厚民族性格底蕴的,正是“士不可以不弘毅”的阳刚之气。章太炎先生... “一阴一阳之谓道”,此乃几千年来中国人处世的哲学。不过,中国人对这“一阴一阳”并非等量齐观,《易传》曾有言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确,构成中国人温柔敦厚民族性格底蕴的,正是“士不可以不弘毅”的阳刚之气。章太炎先生解释“弘毅”二字时说:“《说文》:‘弘,弓声也。’盾人借‘强’为之,用为‘疆’义。此‘弘’字即今之‘强’字也。《说文》:‘毅,有决也。’任重须疆。不疆则力绌;致远须决,不决则志渝。”当我读到文斌的小小说《武矮子》中武矮子操起那比弓箭更原始的石斧,决然地向着鬼子一斧,再两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写作 温柔敦厚 一阴一阳之谓道 二字 《易传》 天行健 章太炎先生 石斧 人物形象 泣鬼神
下载PDF
谈语言文字学的人文性
13
作者 王宁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师资建设)》 2021年第1期72-75,共4页
我这里说的语言文字学,主要指汉语语言文字学,也就是研究自己母语的学问。一个研究语言文字的人,先把自己的母语研究好,这不光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责任。中国语言学史一般从周代开始写,近现代汉语语言学本应从章太炎先生将旧“小学”转... 我这里说的语言文字学,主要指汉语语言文字学,也就是研究自己母语的学问。一个研究语言文字的人,先把自己的母语研究好,这不光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责任。中国语言学史一般从周代开始写,近现代汉语语言学本应从章太炎先生将旧“小学”转变为“中国语言文字学”开始,但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言学 语言文字学 中国语言学史 章太炎先生 人文性 汉语语言文字 母语 近现代
下载PDF
从鲁迅笔下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14
作者 于国柱 《辽宁教育》 2014年第7X期84-85,共2页
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的章太炎先生,一个是《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三位老师伴随了鲁迅先生的童蒙与成长,对鲁迅思想的形成与人生的态度有着... 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的章太炎先生,一个是《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三位老师伴随了鲁迅先生的童蒙与成长,对鲁迅思想的形成与人生的态度有着重大的影响。透过鲁迅的文笔,从三位老师身上,或可窥见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童蒙老师。资料记载,他"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思想 藤野先生 寿镜吾 章太炎先生 于洋 晚节不终 国民意识 三味书屋 批判思想 朝花夕拾
下载PDF
亦新亦旧的“实践智慧”——读《“章门弟子”缪篆哲学思想研究》书后
15
作者 张云江 《人文论丛》 2022年第1期401-404,共4页
作者姚彬彬撰述此书,大概初发意于2013年前后。2015年5月间,作者曾专程到厦门大学搜集资料,小聚闲谈之间,始知有缪篆其人。2016年下半年,我到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访学,人地生疏,闲极无聊,常和在中国台湾大学同期访学的作者微信聊天。知道... 作者姚彬彬撰述此书,大概初发意于2013年前后。2015年5月间,作者曾专程到厦门大学搜集资料,小聚闲谈之间,始知有缪篆其人。2016年下半年,我到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访学,人地生疏,闲极无聊,常和在中国台湾大学同期访学的作者微信聊天。知道他每天忙着写作此书,写累了,即到“台湾棋院”找一帮高龄朋友下围棋,每每与我分享对弈、交游故事,精彩之处,时为解颐抚掌,而我四顾萧然,徒生钦羡而已。转眼到了2019年4月,国家社科后期成果结项后,作者即委托我为高等教育出版社撰写一份《通读报告》。我用了十天左右时间通读书稿,获益良多。记得那一段时间上课时常引述缪篆先生的嘉言妙句,有一位学生也因此以太炎先生《齐物论释》作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由于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数易其人,这部著作出版竟延迟至今。此书是对章太炎先生弟子缪篆其人的“再发现”,也是迄今研究探讨其哲学思想的唯一一部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台湾大学 哲学思想研究 缪篆 实践智慧 微信 章太炎先生 获益良多
下载PDF
經學與中國文獻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2013.8,南京大學)
16
作者 徐興無 童嶺 《中国经学》 CSSCI 2014年第1期152-152,共1页
南京大學中文系學風遠接乾嘉諸儒,近承章黄學派,故歷代不乏經史校讎之名家,如黄季剛、王伯沆、黄淬伯等。南京大學中文系自從2007年更名爲南京大學文學院之後,對經史之學投入了更大的精力;且整體上對“文”的理解,毋寧說更傾向於章太炎... 南京大學中文系學風遠接乾嘉諸儒,近承章黄學派,故歷代不乏經史校讎之名家,如黄季剛、王伯沆、黄淬伯等。南京大學中文系自從2007年更名爲南京大學文學院之後,對經史之學投入了更大的精力;且整體上對“文”的理解,毋寧說更傾向於章太炎先生《國故論衡•文學總略》之畛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學 章太炎先生 乾嘉 文獻 王伯沆 畛域
下载PDF
从《检论·清儒》看清代语言文字学的勃兴
17
作者 刘兴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49-53,共5页
清代(特别是乾嘉)为经学昌盛,小学勃兴的黄金时代。继汉有作、名家辈出、硕果累累。探究原因,前修时贤多有论见。然能全面加以总结的当推章太炎先生《检论·清儒》: 清世理学之言竭无余华。多忌,故歌诗文史梏;愚民,故经世先王之志... 清代(特别是乾嘉)为经学昌盛,小学勃兴的黄金时代。继汉有作、名家辈出、硕果累累。探究原因,前修时贤多有论见。然能全面加以总结的当推章太炎先生《检论·清儒》: 清世理学之言竭无余华。多忌,故歌诗文史梏;愚民,故经世先王之志衰。家有智慧,大凑于说经,亦以纾死。而其求近工眇踔善。 章先生从学术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语言文字学 歌诗 前修 乾嘉 名家辈出 先生 清代学者 章太炎先生 经世
下载PDF
新闻语言应浅显易懂
18
作者 李梅兰 《新闻爱好者》 1992年第12期18-18,共1页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性喜古字,他为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起了古里古怪的名字(章叕(zhó)、章(?)(léi)、章(?)(zh(?)),结果呢,人们都不认识,又不好意思去打听,以致于三个千金皆已妙龄仍待字闺中,几乎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名字用了冷...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性喜古字,他为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起了古里古怪的名字(章叕(zhó)、章(?)(léi)、章(?)(zh(?)),结果呢,人们都不认识,又不好意思去打听,以致于三个千金皆已妙龄仍待字闺中,几乎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名字用了冷僻的字,充其量是影响正常的交往,如果新闻报道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出处冷僻的典故,受害的则是广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语言 新闻报道 晦涩难懂 章太炎先生 浅显易懂 上情下达 清水出芙蓉
下载PDF
“邪”母归属试析
19
作者 尹德贵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57-66,共2页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语音从上古至今,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而发展变化之中有何规律可循呢?对于这个问题,历代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索,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很有见地的见解。 清代学者钱大昕先生提出了“古无轻唇音...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语音从上古至今,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而发展变化之中有何规律可循呢?对于这个问题,历代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索,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很有见地的见解。 清代学者钱大昕先生提出了“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之说;章太炎先生又提出“娘日二组归泥”说;近人曾运乾先生亦考订出“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结论。这些科学结论对我国上古音到中古音的语音变化作出了符合实际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变化 中古音 舌上音 历代学者 章太炎先生 语音研究 轻唇音 清代学者 定母 端系
下载PDF
试论文学作品与语文教材的功能转化
20
作者 李笙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69-71,共3页
自古以来,文学作品就与语文教材有着不解之缘。据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国早在周代,《诗》、《书》、《礼》、《乐》就已成为当时通行的课本。至于近、现当代,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作为必不可少的语文课文,更是大量地被选编进从小学... 自古以来,文学作品就与语文教材有着不解之缘。据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国早在周代,《诗》、《书》、《礼》、《乐》就已成为当时通行的课本。至于近、现当代,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作为必不可少的语文课文,更是大量地被选编进从小学直至大学各个层次的语文教材之中。正如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发生社会角色的转化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社会角色 社会环境 功能转化 章太炎先生 浅易文言文 《书》 教育工作者 认识功能 教学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