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关联研究
1
作者 李秋容 李金秀 +4 位作者 吕小平 莫彩梅 雷立地 许雪梅 刘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94-301,共8页
目的:分析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CE)的流行特点及其对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代际影响,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式,以北海市4所幼儿园和2所卫生院门诊作为研究现场,利用简体中文版童年期不良经历国际量表(... 目的:分析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CE)的流行特点及其对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代际影响,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式,以北海市4所幼儿园和2所卫生院门诊作为研究现场,利用简体中文版童年期不良经历国际量表(SC-ACE-IQ)和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3版)(ASQ-3)父母版分别调查学龄前儿童母亲ACEs暴露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ACEs与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关联。结果:母亲报告率最高的前3个ACEs为社区暴力(36.9%)、家庭暴力(32.3%)和身体忽视(22.5%),至少经历过1个ACE者占6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增加子代解决问题能力(OR=3.8,95%CI:1.2~12.0,P=0.023)、沟通能力(OR=6.9,95%CI:2.3~20.3,P<0.001)和粗大动作(OR=3.8,95%CI:1.5~9.7,P=0.005)发育落后的风险。结论:北海学龄前儿童母亲ACEs暴露具有一定的地方特点,母亲情感忽视可能影响儿童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粗大动作等多个神经心理能力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代际效应
下载PDF
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医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王瑞歌 何筱 +2 位作者 曹饴珊 许景超 李文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成人依恋与医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成人依恋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对47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26,P<0.05)。童年期不良经历、依恋回避...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成人依恋与医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成人依恋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对47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26,P<0.05)。童年期不良经历、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r=0.10~0.48,P<0.05)。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均在童年期不良经历和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P<0.05)。结论:童年期不良经历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是中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手机依赖 成人依恋
下载PDF
中国45岁以上居民童年期不良经历发生情况及其对健康状况影响
3
作者 谢宇东 方亚 曾雁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1-344,348,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45岁以上居民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发生情况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ACEs的防控及居民的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14070名45岁以上居... 目的了解中国45岁以上居民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发生情况及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ACEs的防控及居民的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14070名45岁以上居民相关数据进行ACEs发生情况及其对健康状况影响的分析。结果14070名45岁以上居民中,有ACEs者12159人,ACEs发生率为86.4%;其中,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庭不完整、父母精神问题、亲子关系差、躯体虐待和父母婚姻冲突6种ACEs发生率分别为70.3%、0.9%、3.5%、16.7%、27.5%和34.3%。14070名45岁以上居民中,自评健康差者7252例(51.54%),存在残疾问题者1769例(12.57%),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者932例(6.62%),患慢性病者9158例(65.0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低、父母精神问题、亲子关系差、父母婚姻冲突、累积ACEs是45岁以上居民自评健康差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是其保护因素;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亲子关系差、躯体虐待、父母婚姻冲突、累积ACEs是45岁以上居民存在残疾问题的危险因素,性别是其保护因素;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亲子关系差、父母婚姻冲突、累积ACEs是45岁以上居民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庭不完整、躯体虐待、累积ACEs是45岁以上居民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少数民族是其保护因素。结论中国45岁以上居民ACEs发生率较高且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ACEs的累积,健康风险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 健康 影响
下载PDF
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童年期不良经历分析和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薇莉 王欢 +1 位作者 赵璐 邹潜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22,共14页
国内外研究显示,儿童期不良经历在物质滥用人群中非常普遍,早年创伤经历是多数吸毒者长期吸毒和戒毒后复吸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问卷、自编信息采集表对某戒毒所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童年期不良经历状况进行... 国内外研究显示,儿童期不良经历在物质滥用人群中非常普遍,早年创伤经历是多数吸毒者长期吸毒和戒毒后复吸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问卷、自编信息采集表对某戒毒所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童年期不良经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遭受童年创伤的现象普遍存在,以家庭功能失调、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为主。同时,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其首次吸毒年龄、吸毒年限和文化程度都有显著影响。据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在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中要加强从创伤视角去构建该人群的心理矫治体系和工作框架;通过加强创伤心理矫治来提高情绪稳定性、改善心理困境的应对方式;加强社区和谐家庭建设的帮助力度,预防童年期不良经历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戒毒人员 童年期不良经历 心理创伤
下载PDF
安全依恋启动对童年期不良经历者病理心理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丁晓楠 刘爱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69-773,共5页
童年期不良经历作为早期极端负性事件,会通过非安全依恋导致严重的病理心理问题,拓展有效的干预策略十分必要。依恋贯穿人的生命全程,安全依恋启动技术通过激活安全依恋图式,使个体表现出积极的心理和行为。现有研究显示,安全依恋启动... 童年期不良经历作为早期极端负性事件,会通过非安全依恋导致严重的病理心理问题,拓展有效的干预策略十分必要。依恋贯穿人的生命全程,安全依恋启动技术通过激活安全依恋图式,使个体表现出积极的心理和行为。现有研究显示,安全依恋启动对于因童年期不良经历产生的各种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安全依恋启动的生态效度,探讨特质性依恋风格对干预效果的影响,检验安全依恋启动训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心理病理 成人 安全依恋启动 综述
下载PDF
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宓羽蔚 侯言彬 +2 位作者 季蕴辛 楼忠泽 阮列敏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第9期1256-1260,共5页
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是一种不以自杀为目的,故意直接破坏自己身体表面组织的行为,该行为不被社会或文化所认可具体表现为自我切割、自我灼烧、自我撞击和自我咬伤等[1]。2013年DSM-5将其归为一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将自伤... 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是一种不以自杀为目的,故意直接破坏自己身体表面组织的行为,该行为不被社会或文化所认可具体表现为自我切割、自我灼烧、自我撞击和自我咬伤等[1]。2013年DSM-5将其归为一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将自伤行为的频率界定为1年内发生5次以上[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 童年期不良经历 研究的问题
下载PDF
创伤知情护理在童年期不良经历患者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晓晨 张会敏 马红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12期1083-1086,共4页
笔者对童年期不良经历的概念进行阐述,并简述童年期不良经历的研究背景、复查工具、创伤知情护理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创伤知情护理与叙事护理的区分,总结国内外创伤知情护理在童年期不良经历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儿... 笔者对童年期不良经历的概念进行阐述,并简述童年期不良经历的研究背景、复查工具、创伤知情护理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创伤知情护理与叙事护理的区分,总结国内外创伤知情护理在童年期不良经历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儿童期不良经历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其干预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创伤 心理学 儿童 创伤知情护理 童年期不良经历 童年逆境 初级干预 综述
下载PDF
大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与相对剥夺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翱晗 时忠丽 +2 位作者 顾婉航 仲亚茹 刘春娥 《精神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642-648,共7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和童年期不良经历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不同城市两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国际调查表(ACE-IQ)和大学生相对剥夺感问卷(USRD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否独生子女、父亲不... 目的了解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和童年期不良经历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不同城市两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国际调查表(ACE-IQ)和大学生相对剥夺感问卷(USRD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否独生子女、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USRDQ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不同职业的大学生USRDQ总分及社会比较、情绪体验因子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不同受教育程度、母亲不同职业的大学生ACE-IQ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ACE-IQ总分及忽视虐待、家庭功能障碍及集体暴力因子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ACE-IQ总分及忽视虐待、家庭功能障碍因子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不同职业的大学生ACE-IQ总分及忽视虐待、家庭功能障碍、同伴欺凌及集体暴力因子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ACE-IQ总分及忽视虐待因子分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USRDQ总分与ACE-IQ总分及忽视虐待、家庭功能障碍、同伴欺凌、社区暴力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非独生子女、母亲的职业为农民外出打工、童年期遭受家庭功能障碍、社区暴力对于大学生USRDQ总分具有正向影响(P<0.05),父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专及大专对于大学生USRDQ总分具有负向影响(P<0.05)。结论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增加大学生的相对剥夺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童年期不良经历 相对剥夺感 大学生
下载PDF
大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及其对心理成长的影响
9
作者 冼翠欣 梁宝文 禹玉兰 《心理学进展》 2021年第10期2381-2388,共8页
目的:研究大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及其心理成长的现状与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不良经历自我评定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2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 目的:研究大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及其心理成长的现状与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不良经历自我评定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2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 大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的发生率是30.7%;2) 在有童年期不良经历的大学生中,虐待领域占比最大(71.4%),其次是家庭功能失调领域(66.7%),最后是忽视领域(25.4%);3) 有童年期不良经历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显著低于无童年期不良经历的大学生,但他们也仍存在心理成长;4) 大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心理成长及其与他人关系、个人力量和新的可能性维度呈负相关;5) 以童年期不良经历为自变量对心理成长及其各维度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可以负向预测心理成长2.9%、与他人关系5.9%、个人力量2.8%和新的可能性1.7%的变异量。结论:童年期不良经历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但有此经历的大学生也仍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心理成长 大学生
下载PDF
青少年童年期不良经历现状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李玲玉 罗雯 +2 位作者 廖小雨 李金玲 孙鸿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10期0046-0049,共4页
探讨青少年童年期不良经历情况并分析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国际调查表调查742例泸州市青少年童年期不良经历情况;采用中文版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自评量表调查其生存质量。结果 童年不良经历检出率为71.7%,且与有... 探讨青少年童年期不良经历情况并分析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国际调查表调查742例泸州市青少年童年期不良经历情况;采用中文版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自评量表调查其生存质量。结果 童年不良经历检出率为71.7%,且与有童年不良经历护生相比,未经历童年不良经历青少年生存质量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较高;与女性相比,男性生存质量总分及生理健康、情感健康、社会功能、学校表现等4个维度得分较高(P0.001);与高职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社会功能维度得分较高(P0.05);童年不良经历、性别、年龄与生存质量均存在相关关系(P0.001)。结论 青少年存在较高的儿童不良经历,并严重影响了其生存质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支持应当协同合作,共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童年虐待 生存质量 青少年
下载PDF
童年期不良经历暴露模式与医学生焦虑症状轨迹的关联
11
作者 李书琴 蒋志成 +5 位作者 李若瑜 金正格 汪瑞 宋先兵 张诗晨 万宇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4-1010,共7页
目的: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暴露模式与医学生焦虑症状轨迹的关联。方法: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一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家庭功能不全问卷、童年期不良社会经历条目以及焦虑自评量表... 目的: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暴露模式与医学生焦虑症状轨迹的关联。方法: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一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家庭功能不全问卷、童年期不良社会经历条目以及焦虑自评量表,于2019年11至12月开始调查,之后每半年调查一次,调查至2020年11至12月。采用潜类别模型分析ACEs暴露模式,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焦虑症状发展轨迹,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Es不同暴露模式和焦虑症状轨迹的关联。结果:共调查3662名大学生,年龄(19.2±1.0)岁。潜类别分析显示,ACEs暴露模式可分为高ACEs组(13.4%)、较高忽视/情感虐待组(25.7%)、高家庭功能不全组(6.9%)、高忽视组(27.1%)、低ACEs组(26.3%);潜类别增长模型将焦虑轨迹分为4组:高焦虑降低轨迹(7.1%)、高焦虑升高轨迹(4.1%)、中等焦虑轨迹(52.9%)、低焦虑轨迹(35.9%)。以低ACEs组为参照组,与低焦虑轨迹相比,高ACEs组、高忽视/情感虐待组、高家庭功能不全组、高忽视组与中高等水平焦虑轨迹发生的风险增加均相关(P<0.05)。结论:ACEs暴露模式在医学生人群中存在异质性,且ACEs暴露模式是焦虑症状轨迹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焦虑 潜类别分析 潜类别增长模型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生命历程流行病学视角下的童年期不良经历和围孕期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
12
作者 余夏妍 陈茂林 +8 位作者 候严严 强文静 李海滟 古悦 鹿孟娟 江敏敏 邵珊珊 朱贝贝 陶芳标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基于生命历程流行病学视角,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ACE)和围孕期压力性生活事件(SLE)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方式。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5至9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孕早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基于生命历程流行病学视角,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ACE)和围孕期压力性生活事件(SLE)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方式。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5至9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孕早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在过去1年是否经历过SLE、SLE的类型和SLE累积事件数,以及其否经历过ACE、ACE的类型和ACE的累计得分,在其妊娠24~28周时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诊断GDM。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E和SLE对GDM发生风险的独立影响;采用交互作用分析判断ACE和SLE对GDM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加或相乘交互作用,进一步采用分层分析判断ACE对SLE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001例,ACE检出率为19.1%(191/1001),SLE检出率为38.5%(385/1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是否经历过ACE、ACE的类型及ACE的累计得分,以及是否经历过SLE、SLE的类型及SLE累积事件数,对GDM发生风险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在有ACE的孕妇中,与无SLE者相比,SLE数量≥2的孕妇GDM发生风险增加1.64倍(OR=2.64,95%CI 1.08~6.47,异质性检验P值=0.036)。结论ACE和SLE单独对GDM的发生均无影响,但ACE对SLE和GDM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只有在经历了ACE的孕妇中,围孕期SLE才会增加GDM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童年期不良经历 压力性生活事件 生命历程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童年期不良经历影响终身健康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进展
13
作者 魏瑞虹 万宇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320-1324,1330,共6页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终身健康密切相关,但两者关联的潜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检索既往文献,对童年期不良经历健康效应的理论模型及其相关验证性研究进行综述,帮助相关研究者深入理解和认识童年期不良经历影响身心健康的潜在机制。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身心健康 理论 模型
原文传递
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与育儿压力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14
作者 查金红 李若瑜 +2 位作者 贾丽媛 黄永玲 万宇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与育儿压力关联中的中介作用,为改善母亲育几压力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6月和12月分别对安徽省芜湖市、六安市和阜阳市幼儿园儿童母亲开展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纳入有效问卷6111份。采用童年... 目的探讨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与育儿压力关联中的中介作用,为改善母亲育几压力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6月和12月分别对安徽省芜湖市、六安市和阜阳市幼儿园儿童母亲开展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纳入有效问卷6111份。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及育儿压力问卷分别测量学龄前儿童母亲ACEs(基线)、教养方式(基线)和育儿压力情况(随访)。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变量间的关联,通过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软件检验中介效应。结果母亲ACEs与消极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及育儿压力均呈正相关(r为0.217~0.329,P<0.01);母亲育儿压力评分与消极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评分呈正相关(r为0.226~0.278,P<0.01),与积极教养方式(民主性)评分呈负相关(r=-0.340,P<0.01)。中介分析显示,在控制儿童性别、年龄、父母年龄、父母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母亲教养方式(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在母亲ACEs与育儿压力关联中的中介作用分别为14.74%、7.86%、18.64%、11.89%和22.51%(P<0.01),5种中介因素的共同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84%。结论教养方式在母亲ACEs与育儿压力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改善母亲教养方式有助于有ACEs母亲减缓育儿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养方式 童年期不良经历 育儿压力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不同类型糖尿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译尹 《医学信息》 2023年第8期83-8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与不同类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Wang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索关于ACEs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5... 目的系统评价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与不同类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Wang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索关于ACEs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5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3篇。遭受ACEs可增加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RR=1.03,95%CI:1.00~1.06,P=0.04;RR=1.29,95%CI:1.16~1.44,P<0.05),对糖尿病前期患病风险无影响(RR=1.06,95%CI:0.94~1.2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遭受儿童虐待和家庭功能障碍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RR=1.37,95%CI:1.15~1.63,P<0.05;RR=1.22,95%CI:1.08~1.38,P<0.05),多种ACEs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效应,遭受4种及以上的ACEs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RR=1.89,95%CI:1.53~2.34,P<0.05)。结论遭受ACEs可增加患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在儿童成长中,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ACEs的发生,从而降低由此造成的糖尿病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儿童虐待 家庭功能障碍 糖尿病 患病风险
下载PDF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关联及其性别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阳 孙莹 +1 位作者 陶芳标 童世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关联及其可能的性别差异。方法以安徽省某九年一贯制小学3~5年级自愿参加的男女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和第二性征发育(男生睾丸容积和女生乳房)检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童年期...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关联及其可能的性别差异。方法以安徽省某九年一贯制小学3~5年级自愿参加的男女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和第二性征发育(男生睾丸容积和女生乳房)检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童年期不良经历和视频时间、体力活动情况。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判定标准按“中国儿童青春期发育研究协作组”建立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青春期发育里程碑事件年龄界值。结果共调查1744名8.2~12.2岁学生,其中男生957人,女生787人。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检出率为7.5%,女生为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71,P〈0.001)。报告家庭不良事件的男生,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检出率较高;报告躯体虐待经历的女生,其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检出率也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家庭不良事件是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危险因素(OR=2.531,95%CI:1.276~5.020),躯体虐待经历是女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危险因素(OR=2.453,95%CI:1.588-3.788)。结论躯体虐待和家庭不良事件均与青春发育提前有关,但该关联的本质及其性别差异尚需纵向研究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发动时相 童年期不良经历 儿童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终身健康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双双 万宇辉 郝加虎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7-861,共5页
童年期不良经历不仅危害个体短期的身心健康,甚至会给终身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健康造成影响的证据可追溯到1900年,然而纵观童年期不良经历的研究历程,世界上最为全面和系统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远期健康效应的研究仍是199... 童年期不良经历不仅危害个体短期的身心健康,甚至会给终身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健康造成影响的证据可追溯到1900年,然而纵观童年期不良经历的研究历程,世界上最为全面和系统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远期健康效应的研究仍是1998年美国FELLITI博士等发起的"童年期不良经历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ACEs)"。因此本文将对ACEs的背景、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国内学者开展童年期不良经历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健康
原文传递
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良心的影响:特质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小凤 燕良轼 丁道群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6-575,共10页
为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良心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生物生态学理论和自我控制资源模型,采用整群取样法抽取湖南省7所城市7所中学初一到高三学生共3648名,使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青少年良心问卷、特质自我控制量表和自我调节疲... 为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良心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生物生态学理论和自我控制资源模型,采用整群取样法抽取湖南省7所城市7所中学初一到高三学生共3648名,使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青少年良心问卷、特质自我控制量表和自我调节疲劳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童年期不良经历负向预测中学生良心;(2)特质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在童年期不良经历和中学生良心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特质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在童年期不良经历和中学生良心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童年期不良经历不仅是影响中学生良心的重要外部因素,而且还会通过影响特质自我控制和经由自我损耗对中学生良心产生间接作用;减少和避免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心理的冲击,提升其特质自我控制水平,降低其自我损耗,是预防中学生良心失守和提升良心水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良心 特质自我控制 自我损耗 中学生
原文传递
济宁市农村中学生抑郁症状与童年期不良经历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霞 张跃兵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951-954,959,共5页
目的了解济宁市农村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2019年3—4月随机抽取济宁市2所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15... 目的了解济宁市农村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2019年3—4月随机抽取济宁市2所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15名农村初中生抑郁症状≥16分者218人(30.5%);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影响抑郁自评得分(F=7.397、4.169、P<0.05),不同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留守状况的学生抑郁自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留守状态的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198~0.48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离异(b=7.037)、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下(b=2.219、2.212)、儿童期遭受情感虐待(b=1.555)、性虐待(b=0.615)和情感忽视(b=0.203)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呈正相关(P<0.05)。结论济宁市农村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风险,减少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中学生 童年期不良经历 抑郁
原文传递
睡眠质量在童年期不良经历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宝 徐慧琼 +2 位作者 汪姗姗 宋先兵 万宇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58-961,966,共5页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在不同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选取沈阳市某寄宿制中学1 086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在不同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选取沈阳市某寄宿制中学1 086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一般人口学特征差异,使用Pearson 相关分析ACEs、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评分的关联性,自举(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软件检验睡眠质量的中介效应。结果 ACEs与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 194、0.378,P<0.01),睡眠质量得分和抑郁症状得分呈正相关(r=0. 361,P<0. 01)。总样本中,调整混杂因素后,睡眠质量在ACEs、虐待和忽视与抑郁症状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14. 58%、21. 66%、11. 60%;睡眠质量在家庭功能不全与抑郁症状关联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 59.79%。女生中睡眠质量在ACEs及其各维度(虐待、忽视、家庭功能不全)与抑郁症状关联中的中介效应均高于男生。结论睡眠质量在ACEs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中起中介作用,提高中学生尤其是女生的睡眠质量,有助于ACEs经历者抑郁症状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不良经历 睡眠质量 抑郁症状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