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法综述
被引量:
2
1
作者
穆天杰
陈晓辉
+4 位作者
汪逸云
马陆鹏
刘东
周晶
张文逸
《电信科学》
2020年第10期56-66,共11页
信息论的经典结果表明,信源信道分离编码是渐进最优的。但现代通信系统对时延、带宽等愈发敏感,分离设计对解码具有无限计算能力这一假设难以成立。带宽有限时,相对于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分离编码已被证明是次优的。传统的联合信源信道编...
信息论的经典结果表明,信源信道分离编码是渐进最优的。但现代通信系统对时延、带宽等愈发敏感,分离设计对解码具有无限计算能力这一假设难以成立。带宽有限时,相对于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分离编码已被证明是次优的。传统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需要复杂的编码方案,相较之下,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技术则带来了新的设计思路。适时地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深度学习方法解决信源信道联合编码问题的方式,为研究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依据。首先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源压缩方案和端对端收发信机模型,随后分析不同信源类型下的两种联合编码设计思路,最后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潜在问题和未来的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视频压缩
端到端收发信机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法综述
被引量:
2
1
作者
穆天杰
陈晓辉
汪逸云
马陆鹏
刘东
周晶
张文逸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出处
《电信科学》
2020年第10期56-66,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8YFA0701603)。
文摘
信息论的经典结果表明,信源信道分离编码是渐进最优的。但现代通信系统对时延、带宽等愈发敏感,分离设计对解码具有无限计算能力这一假设难以成立。带宽有限时,相对于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分离编码已被证明是次优的。传统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需要复杂的编码方案,相较之下,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技术则带来了新的设计思路。适时地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深度学习方法解决信源信道联合编码问题的方式,为研究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依据。首先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源压缩方案和端对端收发信机模型,随后分析不同信源类型下的两种联合编码设计思路,最后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潜在问题和未来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视频压缩
端到端收发信机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Keywords
deep learning
image/video compression
end-to-end transceiver
joint source channel coding
分类号
TN929.5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法综述
穆天杰
陈晓辉
汪逸云
马陆鹏
刘东
周晶
张文逸
《电信科学》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