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端午节习俗传承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 1
-
-
作者
林继富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7-23,共7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6ZDA16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5JJD850011)
-
文摘
端午节习俗传承包含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包含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力。端午节习俗传承体现了人类价值的共同性,其多样性传统源于生活基础上的文化调适和包容性发展,端午节习俗传承体现了中国人基于民族、地方传统的自豪感,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
关键词
端午节习俗
传承
文化自信
-
Keywords
Dragon Boat Festival custom
inheritanc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明清以来漳州地区闽南人端午节习俗的变迁
- 2
-
-
作者
石奕龙
-
机构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人类学系
-
出处
《闽台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20-29,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闽台海洋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研究”(13&ZD143)。
-
文摘
在1949年前,漳州地区各地闽南人的端午节习俗主要为驱邪避毒、做粽子祭神祭祖、有水的地方斗龙舟等,而且驱邪避毒有多种手段,如挂艾草、菖蒲,以及贴符、戴香袋、茧虎、绑五色丝、烧替身、采药、喝雄黄酒、打午时水收藏备用、午时水沐浴等;偶有几个地方认为端午节与祭祀屈原有关。而在1949年后,由于种种原因与现代化的影响,虽然主要的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但某些方面各有消长,如驱邪避毒的许多手段趋于消亡,只剩挂艾草菖蒲、系五色丝、挂香袋等有所留存;做粽子也多不用于祭祖,而成了节令食品;斗龙舟转化为龙舟竞赛和体育化;但都更多地强调端午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
关键词
漳州地区
闽南人
端午节习俗
变迁
-
Keywords
Zhangzhou
Minnan people
Dragon Boat Festival customs
changes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92.11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蔗糖和糯稻的扩散及端午节习俗的地理界线
- 3
-
-
作者
陈翔
孙培智
-
机构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
出处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70-74,共5页
-
文摘
在近年对蔗糖史的研究基础上,阐明了古代中国南方丰富的物产对端午节习俗的深刻影响。南方端午节的习俗正是在蔗糖贸易和糯稻扩散的时代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是唐宋以后工商业和城市发展的产物,也是政治教化、文化传承和经济地域分工共同作用的结果。重要的地理事件包括:晋至两宋领土边界和政治中心的改变造成的人口南迁,以及明清以来海疆的拓展和东南沿海经济中心的确立。蔗糖和糯稻的地理扩散粘合了唐宋之际习俗演变的南北地理界线。
-
关键词
蔗糖
糯稻
地理扩散
地理界线
端午节习俗
-
Keywords
cane sugar
glutinous rice
geographical expansion
geographical borderline
customs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
分类号
G07
[文化科学]
-
-
题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认同——基于端午节的源流
- 4
-
-
作者
付旋
-
机构
岳阳市群众艺术馆
-
出处
《神州》
2017年第16期10-10,共1页
-
文摘
自然环境是我国端午节文化多样性和以及风俗类型变异的地理基础,而地域文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等决定了端午节风俗的实际走向。我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要重视这些传统文化。文章以端午节的源流为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身份认同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