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多源数据挖掘信息的非轴对称端壁/叶身联合成型设计空间知识挖掘
1
作者 郭振东 王杰 +3 位作者 陈云 蒋首民 宋立明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为厘清联合成型设计空间各造型方法对涡轮叶栅性能提升的贡献,将基于总变差分析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与平行坐标系及直方图、散点图等可视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将多源数据挖掘信息进行融合的设计空间知识挖掘框架,并利用该框架对某小展... 为厘清联合成型设计空间各造型方法对涡轮叶栅性能提升的贡献,将基于总变差分析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与平行坐标系及直方图、散点图等可视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将多源数据挖掘信息进行融合的设计空间知识挖掘框架,并利用该框架对某小展弦比叶栅端壁/叶身联合成型设计空间进行知识挖掘。结果表明:叶栅气动损失增减对基元型线微调十分敏感;非轴对称端壁所带来的损失减少量与型线微调接近,但设计空间内不同非轴对称端壁样本性能波动较小,导致其重要性被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低估;虽然单独采用弯叶片难以整体降低小展弦比叶栅损失,但将弯、型线微调和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相结合可获得“1+1+1>3”的性能增益;在端壁/叶身联合成型设计空间内,将基元型线朝着后加载方向微调,并采用喉部附近下凹较深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及反弯叶片设计,可获得气动损失较小的叶栅设计。研究结果明晰了端壁/叶身联合成型设计空间优化解特征,可为类似小展弦比叶栅设计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展弦比涡轮叶栅 非轴对称端壁/叶身联合成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燃烧室百叶与双排孔冷气对透平端壁冷却性能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垲垣 栗智宇 +1 位作者 李志刚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6,共12页
针对燃烧室与透平冷气掺混导致实际二次流发展及端壁冷却性能偏离设计值的问题,综合考虑燃烧室百叶冷气尾迹与双排孔射流,数值研究了多源冷气射流在燃烧室与透平交界区的掺混机制,分析了其对透平静叶端壁气膜冷却与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针对燃烧室与透平冷气掺混导致实际二次流发展及端壁冷却性能偏离设计值的问题,综合考虑燃烧室百叶冷气尾迹与双排孔射流,数值研究了多源冷气射流在燃烧室与透平交界区的掺混机制,分析了其对透平静叶端壁气膜冷却与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空腔涡卷吸大部分百叶冷气,并跨越双排孔冷气向下游发展,马蹄涡卷吸限制大部分双排孔冷气,并向空腔涡外侧发展;当双排孔冷气吹风比M_h=0.5,1.0较小时,马蹄涡导致冷气形成楔形高冷效区域,空腔涡的附着侧和分离侧分别产生了高、低冷效区,随着百叶冷气吹风比M_l的增加,空腔涡强度显著降低,导致位于楔形中心的分离侧冷却效率有所提升;当双排孔冷气吹风比M_h为1.5时,双排孔冷气部分跨越马蹄涡,静叶端壁可实现完全冷气覆盖,此时百叶冷气吹风比M_l从0.5增加到1.5,静叶端壁平均冷却效率可从0.4提升到0.63。该研究为考虑燃烧室与透平交界区实际流动掺混情况的静叶端壁冷却结构与布局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静叶 端壁 燃烧室百叶冷气 双排孔射流 气膜冷却
下载PDF
采用样条曲面非轴对称端壁成型的高压涡轮动叶气动优化
3
作者 王杰 王政 +3 位作者 欧阳玉清 陶志 宋立明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为了提升高负荷涡轮级的气动效率,发展了基于样条曲面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方法。以该参数化造型方法为基础,结合高效智能优化算法和经过校核的数值仿真方法,建立了涡轮非轴对称端壁设计优化平台,并以某小展弦比高压涡轮级为研究对象,以... 为了提升高负荷涡轮级的气动效率,发展了基于样条曲面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方法。以该参数化造型方法为基础,结合高效智能优化算法和经过校核的数值仿真方法,建立了涡轮非轴对称端壁设计优化平台,并以某小展弦比高压涡轮级为研究对象,以效率为优化目标,以流量为约束条件,在级环境和发动机工况下开展了非轴对称端壁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涡轮动叶相对于参考设计,涡轮级的总总效率提升0.26%;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改变了动叶下端壁附近的压力分布,动叶吸力面侧压力系数相对于参考设计显著提升,这降低了动叶叶片通道内的横向压力梯度,抑制了通道中的二次流动;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改变了叶片通道中的涡系结构,相对于参考设计,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使得马蹄涡压力面分支在叶片通道内部沿着叶片压力面迁移,在靠近通道出口的位置才汇入通道涡,这削弱了通道涡的强度,进而降低了气动损失,提高了涡轮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涡轮 非轴对称端壁 气动性能 优化设计
下载PDF
1.5级涡轮动叶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数值研究
4
作者 何振鹏 杨成全 +3 位作者 黎柏春 姚连峥 赵福星 蔡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为探究端壁造型对涡轮动叶气动性能及流场特性的影响,分析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转子叶片的压差作用,开展基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的理论研究,提出一种涡轮动叶轮毂上凸、下凹的造型方案,研究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流场二次流损失的影响... 为探究端壁造型对涡轮动叶气动性能及流场特性的影响,分析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转子叶片的压差作用,开展基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的理论研究,提出一种涡轮动叶轮毂上凸、下凹的造型方案,研究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涡轮流场二次流损失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减小横向压差具有重要作用,在动叶轮毂鞍点处进行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比在通道内造型效果更好;涡轮动叶下端壁不同区间造型可有效降低涡轮动叶通道内的二次流流动损失,使用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方法可有效地减小动叶出口总压损失系数0.1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动叶 非轴对称端壁 造型方法 总压损失系数 流场特性
下载PDF
端壁抽吸对压气机平面叶栅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5
作者 陈毓磊 徐文峰 +1 位作者 米瀚沁 黄士升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4年第7期27-30,共4页
以NACA65-K48型叶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UG建立其三维流场模型,ICEMCFD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CFX进行求解计算,研究端壁开槽抽吸对平面叶栅角区分离的控制效果。对比在来流马赫数为0.7、攻角为0°下,不同抽吸位置、不... 以NACA65-K48型叶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UG建立其三维流场模型,ICEMCFD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CFX进行求解计算,研究端壁开槽抽吸对平面叶栅角区分离的控制效果。对比在来流马赫数为0.7、攻角为0°下,不同抽吸位置、不同抽吸流量对叶栅出口截面损失的影响,得出:端壁开槽抽吸能够有效抑制角区分离,减少总压损失,在25%~50%弦长范围开槽作用效果最好;随着抽吸流量的增加,对流动损失的抑制效果先增强后趋于平稳,最佳抽吸流量为进口质量流量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叶栅 端壁开槽抽吸 数值模拟 角区分离
下载PDF
基于EFFD参数化的风扇/压气机叶片-端壁一体化伴随优化设计
6
作者 李鑫 张韬 +2 位作者 李伟伟 周玲 季路成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60,共7页
为解决传统扰动参数化方法的设计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拓展自由变形技术为基础开发相应参数化方法以改进伴随优化系统,并对典型跨声速风扇/压气机转子Rotor 67进行叶片-端壁一体化伴随优化。结果表明:经过伴随优化,Rotor 67转子在流量、压... 为解决传统扰动参数化方法的设计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拓展自由变形技术为基础开发相应参数化方法以改进伴随优化系统,并对典型跨声速风扇/压气机转子Rotor 67进行叶片-端壁一体化伴随优化。结果表明:经过伴随优化,Rotor 67转子在流量、压比等工况约束变化较小的前提下效率提升了0.74%,且整体特性同样得到了大幅改进,而优化前后的几何与流动变化表明,端区几何调整及叶片吸力面变化引起的吸力面加速减弱、激波强度降低、角区分离涡结构改进等,均是性能提升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优化 拓展自由变形 风扇/压气机 叶片-端壁一体化设计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端壁造型与附面层抽吸耦合流动控制对压气机叶栅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华寅 楚武利 +2 位作者 董杰忠 张振华 李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2,共12页
为改善轴流压气机性能,抑制角区分离,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端壁造型(PEW)与附面层抽吸(BLS)两种流动控制措施在不同工况下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的气动性能影响。使用神经网络作为代理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选取得到的5种... 为改善轴流压气机性能,抑制角区分离,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端壁造型(PEW)与附面层抽吸(BLS)两种流动控制措施在不同工况下对高负荷压气机叶栅的气动性能影响。使用神经网络作为代理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选取得到的5种最优端壁造型结构,与3种不同弦长位置的抽吸缝进行组合。结果表明:兼顾设计工况及近失速工况叶栅气动性能,采用吸力面70%弦长位置抽吸与通道前中部下凹、近压力面上凸的造型组合最优。设计工况下,附面层抽吸抑制了弦长中部转捩泡的生成,有效降低了尾迹损失,此时最优组合减小了12.7%的总压损失。近失速工况下,端壁造型通过控制端区横向二次流,缓解堵塞,抑制了角区分离进而降低尾迹损失,此时最优组合减小了15.5%的总压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叶栅 角区分离 端壁造型 附面层抽吸 优化造型
下载PDF
利用空气幕冷却提升涡轮叶栅端壁气膜冷却有效度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杨星 赵强 +1 位作者 吴航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共10页
针对涡轮叶栅压力面侧由于横向压力梯度及复杂二次流导致的冷却难题,通过在端壁通道进口靠近压力面侧布置两排离散气膜孔,形成具有独特冷却特征的空气幕冷却,采用压力敏感漆测量技术(PSP)详细研究了空气幕冷却在端壁表面的冷却分布规律... 针对涡轮叶栅压力面侧由于横向压力梯度及复杂二次流导致的冷却难题,通过在端壁通道进口靠近压力面侧布置两排离散气膜孔,形成具有独特冷却特征的空气幕冷却,采用压力敏感漆测量技术(PSP)详细研究了空气幕冷却在端壁表面的冷却分布规律及其对通道中离散气膜孔冷气射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空气幕冷却应用于端壁气膜冷却形成了改进设计方案。实验结果表明,空气幕冷却具有与通道中离散气膜冷却完全不同的冷却特征,其几乎不受叶栅通道中横向压力梯度的影响,可以有效冷却端壁通道的压力面侧甚至喉部及下游区域;随着冷气量的增大,空气幕冷却的冷却效果不断增强,并会提高下游端壁通道中离散气膜孔的冷却性能;与端壁原型气膜冷却方案相比,在冷气量相同的情况下,改进方案将端壁表面的面积平均气膜冷却有效度提高了33%。叶栅出口的流场结构表明,改进方案还可以削弱叶栅的气动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涡轮端壁 气膜冷却 空气幕冷却 气动损失
下载PDF
槽缝射流对高负荷涡轮非轴对称端壁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杜昆 贾毅豪 +3 位作者 赵尊盛 周淳 宋辉 刘存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6-197,共12页
基于端壁静压分布造型方法,本文针对带有槽缝射流的高负荷涡轮,分别研究了全局及局部造型下端壁冷却性能的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入射角及槽缝结构对非轴对称造型端壁冷却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可以显著改变静叶端区... 基于端壁静压分布造型方法,本文针对带有槽缝射流的高负荷涡轮,分别研究了全局及局部造型下端壁冷却性能的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入射角及槽缝结构对非轴对称造型端壁冷却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可以显著改变静叶端区气冷特性。造型端壁可通过抑制二次流强度,降低叶栅总压损失系数达0.364%;相比常规端壁,造型端壁冷气有效覆盖面积最大增大13.57%,但横向平均气膜有效度降低;造型端壁可以改善大倾角槽缝射流的冷却效果;使用相切圆弧的槽缝入射段结构后,造型端壁较平端壁有效冷却面积增大了1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涡轮 非轴对称端壁 槽缝射流 气膜冷却 气动特性 总压损失
下载PDF
装配间隙泄漏流对透平端壁冷却影响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刘钊 张韦馨 +2 位作者 谢晔航 丁玉强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了研究叶栅装配间隙泄漏流对透平叶片端壁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依据真实重型燃气透平叶片参数,搭建了端壁气膜冷却实验台。采用压力敏感漆技术测量了不同质量流量比和装配间隙角度下端壁的气膜冷却特性,使用压力扫描阀测量了主流进口... 为了研究叶栅装配间隙泄漏流对透平叶片端壁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依据真实重型燃气透平叶片参数,搭建了端壁气膜冷却实验台。采用压力敏感漆技术测量了不同质量流量比和装配间隙角度下端壁的气膜冷却特性,使用压力扫描阀测量了主流进口雷诺数和叶片表面压力分布。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实验叶片装配间隙的流动结构,得到了装配间隙冷气出流质量流量比及射流角度的气膜冷却特性。结果表明:在装配间隙冷气出流质量流量比为0.1%~1.0%的范围内,在相同射流角度下,增加装配间隙质量流量能够提升透平端壁气膜冷却有效度,并增大装配间隙下游出口气膜覆盖面积,冷气质量流量比为1.0%时端壁气膜冷却有效度达到最高。由于叶片端壁表面的压力梯度导致装配间隙出流集中在流道中部及出口位置。在研究的60°~90°射流角范围内,在相同质量流量比下,减小装配间隙射流角度能够有效提升端壁气膜冷却有效度,75°射流角相较于90°垂直入射条件下的气膜冷却有效度增加接近一倍;射流角为60°时端壁气膜冷却有效度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壁 装配间隙 气膜冷却
下载PDF
气膜孔布置对透平端壁冷却和气动性能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刘钊 丁玉强 +2 位作者 谢晔航 张韦馨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33,共12页
为了研究燃机透平端壁气膜冷却特性,对存在装配间隙泄漏流条件下端壁不同气膜孔布置的气膜冷却进行了分析。采用压敏漆技术对端壁气膜冷却效率进行了测量,并利用实验结果对湍流模型进行了校核;对所研究模型的网格无关性进行了验证,在此... 为了研究燃机透平端壁气膜冷却特性,对存在装配间隙泄漏流条件下端壁不同气膜孔布置的气膜冷却进行了分析。采用压敏漆技术对端壁气膜冷却效率进行了测量,并利用实验结果对湍流模型进行了校核;对所研究模型的网格无关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实验给定的边界条件,研究了存在装配间隙泄漏流的端壁在不同气膜孔布置下的气膜冷却特性及气动损失特性,详细分析了5种冷气吹风比(M=0.5,1.0,1.5,2.0,2.5)和4种气膜孔布置下端壁气膜冷却特性和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对于气膜孔布置A(S=0.065C_(ax),γ_(2)=-56.6°,S为第二组气膜孔到装配间隙的距离,C_(ax)为叶片轴向弦长,γ_(2)为第二组气膜孔复合角),吹风比为0.5时,端壁气膜冷却效率最大,随着吹风比的增大,气膜孔出口冷气脱离端壁表面,气膜孔周围的气膜冷却效率下降;4种不同气膜孔布置下叶栅出口处近端壁区域的总压损失系数均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降低,其中气膜孔布置A的降低幅度最大;低吹风比(M=0.5)时,气膜孔布置对端壁气膜冷却特性影响较小;高吹风比(M=2.5)时,气膜孔布置D(S=0.1C_(ax),γ_(2)=30°)端壁气膜冷却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平端壁 气膜冷却 气膜孔布置
下载PDF
透平级非轴对称端壁叶片气动性能研究
12
作者 平艳 杨长柱 +3 位作者 钟主海 江生科 张晓东 陶志坚 《东方汽轮机》 2023年第3期25-31,40,共8页
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技术是控制叶轮机械叶栅内流动的关键技术,以非轴对称端壁曲面造型的方法代替原始的轴对称端壁结构,叶轮机械端壁造型的优化主要可以起到减小二次流带来的端部损失的作用,改变壁面附近压力分布,实现对涡轮内部流动... 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技术是控制叶轮机械叶栅内流动的关键技术,以非轴对称端壁曲面造型的方法代替原始的轴对称端壁结构,叶轮机械端壁造型的优化主要可以起到减小二次流带来的端部损失的作用,改变壁面附近压力分布,实现对涡轮内部流动的控制。本文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冲动式汽轮机高压缸级和反动式汽轮机高压缸级在带有密封结构条件下的气动性能,建立了非轴对称端壁造型优化方法,对冲动式及反动式各高压缸端壁造型进行了优化,并将带有优化后造型的高压缸气动性能与轴对称端壁情况高压缸气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非轴对称端壁优化造型可使冲动级和反动级效率有所提高,并且可以减小靠近叶栅根顶部流动损失,使得出口气流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壁 非对称 压力损失系数 气动性能 密封
下载PDF
气膜孔布局对涡轮端壁气热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杜昆 裴祥鹏 刘存良 《风机技术》 2023年第3期43-48,共6页
本文数值研究了在不同布局条件下,气膜孔吹风比和复合角对涡轮静叶端壁绝热冷却效率的影响。通过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端壁可以被划分为四个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结构相差较大。其中Region 1... 本文数值研究了在不同布局条件下,气膜孔吹风比和复合角对涡轮静叶端壁绝热冷却效率的影响。通过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端壁可以被划分为四个区域,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结构相差较大。其中Region 1受气膜孔射流吹风比影响较大,当气膜孔射流吹风比为1.0时,该区域的冷却面积达到最大;相比于Region 2,Region 3的流动具有更大的横向分量,因此复合角为30°的气膜孔在Region 2得到较高的冷却效率,而复合角为0°的气膜孔在Region 3得到较高的冷却效率。Region 4主流脱离端壁现象十分严重,主流会携带冷却射流离开壁面,因此,气膜孔吹风比对该区域的冷却效率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吹风比 绝热冷却效率 端壁
下载PDF
双涵道中介机匣轮毂端壁构型设计及仿真分析
14
作者 富裕 雷雨冰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3年第4期120-122,127,共4页
针对径向落差比ΔR/L为0.38的双涵道中介机匣通道内二次流损失的问题,通过改变轮毂局部型面补偿支板带来面积堵塞的构型设计,提高了流场的品质。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减小了通道内二次流带来的损失,使中介机匣内涵道总压恢复系数提高到0.99... 针对径向落差比ΔR/L为0.38的双涵道中介机匣通道内二次流损失的问题,通过改变轮毂局部型面补偿支板带来面积堵塞的构型设计,提高了流场的品质。结果表明:设计方案减小了通道内二次流带来的损失,使中介机匣内涵道总压恢复系数提高到0.9939,内涵道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涵道中介机匣 径向落差比 轮毂端壁
下载PDF
带有轮缘密封的涡轮动叶轮毂端壁造型
15
作者 何振鹏 周佳星 +3 位作者 辛佳 杨成全 孙爱俊 黎柏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96-2607,共12页
为通过主动端壁控制技术减弱轮缘密封流对主流通道的影响,基于轮毂端壁静压对高压涡轮动叶端壁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分析了转静间隙密封流与主流相互作用及端壁造型后损失减弱的效果。结果表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后密封流对主流通道的堵塞减... 为通过主动端壁控制技术减弱轮缘密封流对主流通道的影响,基于轮毂端壁静压对高压涡轮动叶端壁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分析了转静间隙密封流与主流相互作用及端壁造型后损失减弱的效果。结果表明: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后密封流对主流通道的堵塞减弱,主流质量流量增加,合理控制端壁造型幅值能够提升涡轮级工作效率;靠近动叶前缘向上凸起的端壁造型增加了轮缘密封腔出口位置的径向压力梯度,增大了燃气入侵与密封出流的强度;主动端壁控制技术降低了主流通道内的横向压力梯度和轮毂二次流结构径向位置,减弱了由密封流引起的二次流损失;密封流质量流量比为1.2%时,造型幅值为5%和8%模型二次流动能分别减少了1.18%和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轴对称端壁 轮缘密封 燃气入侵 密封效率 区流动
下载PDF
静叶上端壁流向抽吸槽对压气机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16
作者 穆成昱 张国臣 姚竞豪 《科技与创新》 2023年第15期92-94,共3页
为探究端壁抽吸槽宽度对吸附式压气机工作特性及稳定裕度的影响,以Rotor 35为研究对象,在压气机上端壁静叶尾缘进行开槽抽吸。设计了一种流向抽吸槽,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仿真的方法对附面层抽吸... 为探究端壁抽吸槽宽度对吸附式压气机工作特性及稳定裕度的影响,以Rotor 35为研究对象,在压气机上端壁静叶尾缘进行开槽抽吸。设计了一种流向抽吸槽,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仿真的方法对附面层抽吸下压气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端壁抽吸可以抽除静叶流道的低能流体,降低附面层分离带来的流动损失,提高压气机的增压能力;端壁抽吸使静叶50%叶高处的大范围分离区域提前,抑制了因附面层分离而产生的大尺度脱落涡,流动分离区域大幅缩小,改善了静叶处流道的流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抽吸槽宽度 端壁抽吸 轴流压气机
下载PDF
燃气轮机透平叶片传热和冷却研究:端壁冷却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星 刘钊 丰镇平 《热力透平》 2014年第2期85-93,106,共10页
在现代低展弦比燃气透平设计中,端壁的换热与冷却问题随着透平进口温度的不断提高已经变得至关重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透平端壁气动、换热与冷却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展示了端壁冷却研究领域一些最新的典型研究成果,并基于目前的研究发... 在现代低展弦比燃气透平设计中,端壁的换热与冷却问题随着透平进口温度的不断提高已经变得至关重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透平端壁气动、换热与冷却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展示了端壁冷却研究领域一些最新的典型研究成果,并基于目前的研究发展趋势指出:在端壁的换热与冷却技术研究领域,新型气膜孔和端壁的改型设计将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兼顾端壁换热冷却和气动性能的多目标多学科优化问题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重点;此外端壁的复合冷却技术及其相关的流热耦合换热研究将为端壁的高效冷却设计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透平叶片 端壁换热冷却 二次流 泄漏流 非轴对称端壁
下载PDF
叶根端壁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杨秀花 郑莉 +1 位作者 陈凡 姚永庆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85,共5页
本文采用流动显示及传质模拟传热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平面叶栅通道中的端壁流动及换热特点,结果表明攻角和Re数对端壁流动及局部换热有影响,绘制了等St数曲线分布图,在本文中流动显示结果和传质模拟传热实验结果是符合的。
关键词 端壁流动 端壁 端壁换热
下载PDF
进口端壁不重合对跨声速透平叶栅端壁流动和传热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璐萱 李志刚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7-44,共8页
为了评估燃气轮机燃烧室出口与透平第一级喷嘴导向叶栅端壁不重合对叶栅端壁热负荷分布和运行寿命的影响,采用商用CFD软件ANSYS FLUENT数值研究了进口端壁不重合度(进口后向台阶结构)对跨声速叶栅端壁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了... 为了评估燃气轮机燃烧室出口与透平第一级喷嘴导向叶栅端壁不重合对叶栅端壁热负荷分布和运行寿命的影响,采用商用CFD软件ANSYS FLUENT数值研究了进口端壁不重合度(进口后向台阶结构)对跨声速叶栅端壁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了进口湍流强度Tu1=16%、出口马赫数Ma2=0.85时,2种进口后向台阶高度(0、6.78mm)下,跨声速叶栅端壁传热系数,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提基于RSM(Reynolds stress model)湍流模型数值方法的准确性。分析了6种进口后台阶高度(0、1.5、3、5、6.78、10mm)下的跨声速叶栅端壁热负荷分布、近端壁二次流结构、后台阶涡系发展和气动损失。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进口台阶结构的影响,在叶片前缘上游区域形成了显著的再附着涡、空腔涡和辅助涡等复杂的后台阶流涡系;后台阶流再附着涡系使叶片前缘上游区域形成显著的高传热区;随着进口台阶高度的增大,该高传热区控制面积和传热系数均逐渐增大,最大传热系数增大了90%~160%,高传热区的位置逐渐向下游移动,形状逐渐由节距方向的"条形"演变为"C"字形,两端向叶栅通道内部迁移;进口台阶结构导致叶栅通道总压损失系数增大了0.17%~0.45%,台阶高度为3mm时,总压损失系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叶栅 端壁不重合 传热特性 端壁二次流
下载PDF
基于轮毂静压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海兵 余又红 李钰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08-2614,共7页
为探究非轴对称端壁减小流动损失的机理,根据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轮毂静压构造非轴对称端壁的方法。以Rotor37为研究对象,采用NUMECA/Auto-Blade和Design3d进行端壁造型和优化,并使用EURANUS流场求解器进行数值计算... 为探究非轴对称端壁减小流动损失的机理,根据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轮毂静压构造非轴对称端壁的方法。以Rotor37为研究对象,采用NUMECA/Auto-Blade和Design3d进行端壁造型和优化,并使用EURANUS流场求解器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造型后端壁对压气机转子总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轮毂静压的非轴对称端壁能有效减小叶片通道的横向压差,抑制气流在吸力面出现过早分离,且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更加均匀,叶片出口总压损失系数降低了8.94%,证实了基于轮毂静压构造非轴对称端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轴对称端壁 压气机转子 轮毂静压 端壁造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