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粒结合蛋白-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苗发安 陈晨 范月超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4-95,98,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结合蛋白-1(TRF-1)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8例脑胶质瘤和10例脑外伤内减压脑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TRF1的表达水平,应用半定量法计算不同标本肿... 目的探讨端粒结合蛋白-1(TRF-1)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8例脑胶质瘤和10例脑外伤内减压脑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TRF1的表达水平,应用半定量法计算不同标本肿瘤细胞免疫标记的频率和强度积分。结果共58例不同级别胶质细胞瘤,其中低度恶性组(WHOⅠ、Ⅱ级)27例,高度恶性组(WHOⅢ、Ⅳ级)31例,10例脑外伤病人内减压脑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在所有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均检测到TRF1表达,其中正常脑组织中TRF1表达高积分构成比90.00%,低度恶性胶质瘤组(WHOⅠ、Ⅱ级)的TRF1表达高积分构成比62.96%,高度恶性胶质瘤组(WHOⅢ、Ⅳ级)29.03%。统计分析发现,TRF1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成负相关。结论在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均有TRF1的广泛表达,其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与其恶性程度负相关,即随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出现表达下调,TRF1可作为脑胶质瘤临床病理分级和恶性程度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端粒结合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端粒保护蛋白-1和端粒结合因子-1在侵袭性垂体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苗发安 梁君 +3 位作者 张慧 陈晨 纪培志 范月超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研究端粒保护蛋白-1(POT1)和端粒结合因子-1(TRF1)在侵袭性垂体瘤与非侵袭性垂体瘤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2例诊断明确、经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其中侵袭性垂体瘤12例、非侵袭性垂体瘤30例。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 目的研究端粒保护蛋白-1(POT1)和端粒结合因子-1(TRF1)在侵袭性垂体瘤与非侵袭性垂体瘤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2例诊断明确、经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其中侵袭性垂体瘤12例、非侵袭性垂体瘤30例。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手术切除的垂体瘤组织中POT1、TRF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垂体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瘤组的POT1、TRF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瘤组,而侵袭性垂体瘤组的POT1及TRF1蛋白表达水平同样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巨腺瘤的POT1和TRF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微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5,P=0.005)。结论POT1和TRF1在侵袭性垂体瘤及巨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TRF1和POT1可能与侵袭性垂体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垂体瘤 端粒保护蛋白1 端粒结合蛋白1
下载PDF
端粒重复结合蛋白1与磷酸化激酶Aurora B相互作用研究
3
作者 王冲 李玲玲 +2 位作者 李梦亚 申晓辉 王树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鉴定端粒重复结合蛋白1(TRF1)的磷酸化位点及其与磷酸化激酶Aurora B在体内外的相互作用。方法用myc-His-TRF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免疫沉淀后行质谱分析。采用免疫沉淀及体外沉降实验研究TRF1与Aurora B的相互作用。... 目的鉴定端粒重复结合蛋白1(TRF1)的磷酸化位点及其与磷酸化激酶Aurora B在体内外的相互作用。方法用myc-His-TRF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免疫沉淀后行质谱分析。采用免疫沉淀及体外沉降实验研究TRF1与Aurora B的相互作用。结果免疫沉淀实验结合质谱分析鉴定出5个新的TRF1磷酸化位点;运用体外沉降实验和体内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Aurora B能够与TRF1在体内外相互结合。结论Aurora B可能是一个新的TRF1结合蛋白,TRF1与Aurora B能够在体内外相互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重复结合蛋白1 激酶 Aurora B 端粒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4
作者 邹媚 胡华 +4 位作者 张杨 肖志科 刘慧敏 戴文香 梁晓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10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TRF1蛋白在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癌前病变、20例胃癌、5例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RF1蛋白在癌前病变组、胃... 目的研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TRF1蛋白在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癌前病变、20例胃癌、5例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RF1蛋白在癌前病变组、胃癌组、转移癌组比正常组表达高;胃癌组、转移癌组比癌前病变组表达高(P<0.01)。在胃癌组织中,TRF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差,表达越高(P<0.01)。结论TRF1蛋白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蛋白 胃癌 端粒
下载PDF
tRF-1:30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夏雨薇 乔云阳 +4 位作者 刘雪薇 施会敏 曲高婷 张爱青 甘卫华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tRF-1:30(tRF-1:30-Gln-CTG-4)对高糖(HG)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小鼠RTECs分为Control组、HG组、HG+tRF-1:30 mimic组、HG+tRF-1:30 NC组、HG+si-IKZF2组(IKAROS家族锌指2,tRF-1:3... 目的探讨tRF-1:30(tRF-1:30-Gln-CTG-4)对高糖(HG)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小鼠RTECs分为Control组、HG组、HG+tRF-1:30 mimic组、HG+tRF-1:30 NC组、HG+si-IKZF2组(IKAROS家族锌指2,tRF-1:30抑制剂)、HG+si-NC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RF-1:3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IKZF2 mRNA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性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KZF2蛋白表达水平,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tRF-1:30和IKZF2的关系。结果在HG诱导的RTECs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tRF-1:3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过表达tRF-1:30显著降低HG诱导的RTECs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IKZF2在HG诱导的RTECs中显著高表达,进一步敲低IKZF2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而过表达tRF-1:30后IKZF2的表达水平下调。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进一步验证tRF-1:30与IKZF2可能存在靶向关系。结论过表达tRF-1:30可能通过负向调控IKZF2的表达进而抑制HG诱导的RTECs炎性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 tRF-1:30-Gln-CTG-4 肾小管上皮细胞 炎性因子 IKAROS家族锌指2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及TRF1的表达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程旭 陈子兴 +3 位作者 王玮 傅建新 岑建农 姚利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c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 及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human 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TRF1)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PCR-EL...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c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 及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human 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TRF1)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PCR-ELISA半定量法对3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1例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采用RT-PCR 法对其进行hTERT及TRF1基因mRNA的表达检测,并同时采用Sourhern bloting法对患者及对照进行了端粒长度的检测。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hTERT表达水平分别为0.69±0.33、0.47±0.3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平均TRF1表达水平为0.45±0.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平均端粒长度为(6.1±1.9)kb·对照组(9.5±1.4)kb,两组区别具有显著意义(P<0.01)。端粒酶活性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端粒较短的患者的平均端粒酶活性0.77±0.29,而端粒较长的患者的平均端粒酶活性为0.46±0.34、两组区别具有显著意义(P <0.05)。hTERT及TRF1的表达水平在这两组分别为0.54±0.38、0.50±0.24和0.28±0.28、0.32±0.23,相对于端粒较长的患者。端粒较短的患者的hTERT及TRF1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6、P=0.08)。结论急性初治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hTERT的表达升高,hTERT的表达的上调可能是激活端粒酶的重要调节因素。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化可能与其端粒缩短有关。端粒酶依赖的端粒机制的激活,在白血病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TRF1的表达适当下调可能对白血病细胞端粒长度的维持起重要作用。端粒较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激活了端粒酶的活性之后,可能需要相对较多的TRF1等端粒长度的负调控因素来维持端粒长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端粒 端粒 端粒重复结合蛋白1
下载PDF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端粒相关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华 徐晓艳 +1 位作者 海玲 师迎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8期5184-5190,共7页
背景:端粒相关蛋白直接影响端粒的功能,调节端粒DNA的长度,与细胞的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目的:通过观察正常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端粒相关因子的变化来找寻细胞正常衰老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分子。方法:在构建好的细胞复制性衰老模型基础上... 背景:端粒相关蛋白直接影响端粒的功能,调节端粒DNA的长度,与细胞的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目的:通过观察正常细胞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端粒相关因子的变化来找寻细胞正常衰老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分子。方法:在构建好的细胞复制性衰老模型基础上,利用RT-PCR与westernblot方法在分子与蛋白水平检测端粒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主要检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在复制性衰老过程中端粒相关因子人端粒结合蛋白1、端锚聚合酶1、端粒酶RNA、端粒末端保护蛋白1以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随着细胞的衰老,人端粒结合蛋白1的转录水平未发生改变,而人端粒结合蛋白1的蛋白表达水平有逐渐升高而后快速降低的过程;端锚聚合酶1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未发生变化;端粒末端保护蛋白1随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衰老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端粒酶RNA组分随着细胞的衰老呈递增趋势;P53的蛋白表达未发生变化。综上认为,人端粒结合蛋白1、端粒末端保护蛋白1及端粒酶RNA在细胞的复制性衰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与生物活性因子 复制性衰老 端粒结合蛋白1 端锚聚合酶1 端粒末端保护蛋白1 端粒酶RNA P53 其他基金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1与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梦云 青玉凤 +4 位作者 潘舒月 蒲梦君 杨其彬 黄翠平 周京国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97-603,共7页
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TRF)1和TRF2在SLE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①收集107例SLE患者(根据病情是否活动分为活动期组40例与稳定期组67例,根据是否合并肾脏损害分为肾损组46例及无肾损组61例)、41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TRF)1和TRF2在SLE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①收集107例SLE患者(根据病情是否活动分为活动期组40例与稳定期组67例,根据是否合并肾脏损害分为肾损组46例及无肾损组61例)、41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实验室资料及临床资料。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组别TRF1、TRF2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③采用SPSS19.0软件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Speann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TRF1、TRF2转录及蛋白水平在SLE活动期组(TRF1:0.0031±0.0033;TRF2:0.0105±0.0648)、肾损组(TRF1:0.0023±0.0026;TRF2:0.0043±0.0033)分别高于稳定期组(TRF1:0.0012±0.0011;TRF2:0.0042±0.0086)、无肾损组(TRF1:0.0013±0.0018;TRF2:0.0034±0.0072)及健康对照组(TRF1:0.0012±0.0030;TRF2:0.0034±0.00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健康对照组与稳定期组、无肾损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在SLE患者中TRF1转录水平与TRF2(r=0.356,P〈0.01)、ESR(r=0.365,P〈0.05)正相关,TRF2转录水平与TRF1(r=0.356,P〈0.01)、SLEDAI评分值(r=0.270,P〈0.05)、ESR(r=0.304,P〈0.05)、肌酐(r=0.258,P〈0.05)及尿蛋白定量(24h)(r=0.344,P〈0.05)正相关。结论TRF1、TRF2在SLE患者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生发展;TRF2与SLEDAI评分、尿蛋白定量(24h)呈正相关,提示TRF2可能可作为SLE病情活动及肾脏榻害的生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2
原文传递
TRF1、TRF2及POT1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英磊 张莹莹 +5 位作者 孟琳 肖琳 范成娟 李磊 张任亚 赵战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234-5235,共2页
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TRF)1、TRF2和端粒保护蛋白1(POT1)mRN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切除的PCa患者中心组织标本5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5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病理组织标本... 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TRF)1、TRF2和端粒保护蛋白1(POT1)mRN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切除的PCa患者中心组织标本5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5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PCa患者肿瘤组织中TRF1、TRF2和POT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TRF1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RF2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OT1 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a患者组织中TRF1和POT1 mRNA表达上升,说明它们的高表达可能与PCa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PCa患者组织中TRF2的mRNA表达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2 端粒保护蛋白1 前列腺癌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和2及端粒保护蛋白1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青松 邢艳 +6 位作者 廖涛 朱兴春 蔡燕 蒋红 雷佳红 袁国华 陈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1期40-42,共3页
目的检测端粒保护蛋白TRF1、TRF2和POT1基因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33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中心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SBYRGreen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RF1、TRF2和POT1基因在食管癌中心组织... 目的检测端粒保护蛋白TRF1、TRF2和POT1基因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33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中心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SBYRGreen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RF1、TRF2和POT1基因在食管癌中心组织和癌旁组织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TRF1mRNA在食管癌中心和癌旁表达所得CT值与β-actinmRNA所得CT值之差(即ΔCT值)分别为1.42±2.31和1.0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3);POT1在两者中的表达分别为4.72±1.47和3.80±1.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33);TRF2为8.53±2.57和8.38±1.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33)。结论虽然TRF2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和肿瘤旁表达没有差异,但TRF1和POT1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异常降低,提示TRF1和POT1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2 端粒保护蛋白1
原文传递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与2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梦云 周京国 +5 位作者 青玉凤 黄翠平 潘舒月 蒲梦君 杨其彬 党万太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1期67-70,共4页
目的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1,TRF1)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2(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2,TRF2)基因表达异常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pS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 目的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1,TRF1)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2(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2,TRF2)基因表达异常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pS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55例pSS患者和41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RF1和TRF2转录水平,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PBMCs TRF2转录水平在SS组显著高于HC组(0.0047±0.0107 vs.0.0026±0.0049,P=0.001),而TRF1转录水平在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在SS组中TRF2与白细胞计数(WBC)(r=0.309,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GR)(r=0.312,P<0.05)、补体3(C3)(r=0.470,P<0.05)、抗核抗体(ANA)(r=0.339,P<0.05)呈显著正相关,TRF1转录水平与TRF2(r=1,P<0.01)、WBC(r=0.316,P<0.05)、GR(r=0.313,P<0.05)、ANA(r=0.421,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RF2转录水平在SS患者的增高提示其可能参与了SS患者端粒酶激活和端粒缩短的调节;TRF2、TRF1表达水平与WBC、GR、C3、ANA呈显著正相关,提示TRF2、TRF1可能参与了SS炎症免疫调节,且与SS的发病机制有关。加强端粒保护蛋白在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2
原文传递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1与2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张梦云 周京国 +6 位作者 青玉凤 潘舒月 蒲梦君 党万太 杨其彬 李玲琴 周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36-839,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TRF)1和TRF2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GA)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急性期GA(AGA)组77例、非急性期(NAGA)组49例及健康对照组79名.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质印迹... 目的 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TRF)1和TRF2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GA)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急性期GA(AGA)组77例、非急性期(NAGA)组49例及健康对照组79名.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RF1和TRF2在3组PBMCs中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两两比较和Spearman相关分析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TRF1、TRF2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在AGA组(0.012 6±0.005 3和0.017 6±0.007 8)和NAGA组(0.009 5±0.003 6和0.014 0±0.004 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004 2±0.001 2和0.005 8±0.0019,F=10.818,F=8.869,P均<0.01).②在AGA组中TRF2转录水平均与淋巴细胞(LY)呈正相关(r=0.289,P<0.05),TRF1转录水平与TRF2(r=0.935,P<0.01)、LY(r=0.256,P<0.05)、TG (r=0.281,P<0.05)、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r=0.291,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端TRF1、TRF2在原发性GA患者的异常表达及与LY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痛风的发生发展及免疫与炎症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2
原文传递
CIP2A、VCAM-1及TRF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留建 王树凯 +5 位作者 冯书彬 冯强 吕强 李涛 裴航 齐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1期1570-1573,1577,共5页
目的分析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端粒结合蛋白-1(TRF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7例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标本(脑胶质瘤组)。同期选取50例非肿... 目的分析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端粒结合蛋白-1(TRF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7例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标本(脑胶质瘤组)。同期选取50例非肿瘤患者颅脑外伤行减压而切除的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CIP2A、VCAM-1及TRF1表达情况,分析CIP2A、VCAM-1及TRF1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CIP2A、VCAM-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脑胶质瘤组,TRF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脑胶质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级脑胶质瘤者CIP2A、VCAM-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高级别脑胶质瘤者,TRF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级别脑胶质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病理分级(高级别)、CIP2A(阳性)和VCAM-1(阳性)、TRF1(阴性)影响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IP2A、VCAM-1及TRF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级有关,可作为判断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评估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端粒结合蛋白-1 脑胶质瘤
下载PDF
TRF1、TRF2和POT1基因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英磊 逄淑超 +4 位作者 张莹莹 李忠海 李磊 孟琳 肖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3期4518-4520,4524,共4页
目的:探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TRF1)、TRF2和端粒保护蛋白(POT1)基因mRN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46例PCa患者肿瘤中心组织(中心组织组)和3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BPH组织(BPH组织组),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采用... 目的:探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TRF1)、TRF2和端粒保护蛋白(POT1)基因mRN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46例PCa患者肿瘤中心组织(中心组织组)和3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BPH组织(BPH组织组),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采用定量PCR测定TRF1、TRF2和POT1在中心组织组和BPH组织基因mRNA的表达,采用基因mRNA所得CT值与β-actin mRNA所得CT值之差(△CT值)表示,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中心组织组TRF1的△CT值高于BPH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9,P=0.001);TRF2的△CT值分别为8.49(5.75,10.21)和8.16(6.28,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19,P=0.086);中心组织组POT1的△CT值高于BPH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8,P=0.000)。结论:TRF1和POT1在PCa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升高,说明TRF1和POT1的高表达可能与PCa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但TRF2在PCa肿瘤中心组织和BPH组织中的表达没有表现出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2 端粒保护蛋白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