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动诠释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经典之作——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六十周年纪念版)》出版手记
1
作者 朱宝元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55-167,共13页
本文在编辑出版《书于竹帛:中国古代文字记录(六十周年纪念版)》的基础上,综述了该书从1962年英文初版问世后的出版历程,六十周年纪念版的底本选择、内容增删和编校经过,以及此书作为学术论著的价值及其蕴含的学术精神。希望六十周年纪... 本文在编辑出版《书于竹帛:中国古代文字记录(六十周年纪念版)》的基础上,综述了该书从1962年英文初版问世后的出版历程,六十周年纪念版的底本选择、内容增删和编校经过,以及此书作为学术论著的价值及其蕴含的学术精神。希望六十周年纪念版的出版能够激励更多学人继往开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存训 《书于竹帛 编辑校对 独特精神标识
下载PDF
《书于竹帛》的诞生:学术出版视域下北美汉学与图书馆学之互动 被引量:9
2
作者 肖鹏 陈润好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本研究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档案为中心,第一次细致梳理并重现《书于竹帛》的出版过程,包括荐稿、审稿、预算设计、排版印刷、发行与宣传、销售与反馈等诸多环节。《书于竹帛》的诞生得益于北美图书馆界和汉学界的合力,但其成功与北美汉... 本研究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档案为中心,第一次细致梳理并重现《书于竹帛》的出版过程,包括荐稿、审稿、预算设计、排版印刷、发行与宣传、销售与反馈等诸多环节。《书于竹帛》的诞生得益于北美图书馆界和汉学界的合力,但其成功与北美汉学发展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书于竹帛》与同时期汉学著作的出版和发行历程,反映了北美汉学转型与发展对学术著作出版的影响,呈现出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北美汉学发展与学术著作出版之间的互动。以出版史与书籍史的视角透视学术史,《书于竹帛》有着作为学术史载体的崭新价值,这为图情领域的史学书写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考文献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存训 书于竹帛 汉学研究 图书馆学 杨联陞
下载PDF
蕴含着无穷生命力的学术著作——评《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
3
作者 张国功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9-40,共2页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及文化系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英国李约瑟东亚科技史研究所研究员,知名图书史、印刷史与文化史专家钱存训教授所著的英文版<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一书,自50年代后期出版后,曾两次重印,...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及文化系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英国李约瑟东亚科技史研究所研究员,知名图书史、印刷史与文化史专家钱存训教授所著的英文版<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一书,自50年代后期出版后,曾两次重印,一次再版.1975年,该书中译本由周宁森翻译,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81年再版;1988年,该书中文版第二次增订本由祖国大陆著名书史专家郑如斯教授增补,以<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与文字记录>为名在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简体横排出版;1996年,中文第三次增订本以原题<书于竹帛>由台北汉美图书公司出版;及到今年(2002),上海书店出版社推出了该书的第四次增订本.此外,该书尚有日文、韩文的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力 学术著作 《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 图书评介
下载PDF
“书于竹帛”与图书馆萌芽
4
作者 邢毅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和运用了符号系统,创造出记录语言的文字。同时,人类开始多方寻找文字符号赖以存在的有形载体: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缣帛……只有当文字符号找到了恰当的载体时,才形成"书"。于是,便有了图... 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和运用了符号系统,创造出记录语言的文字。同时,人类开始多方寻找文字符号赖以存在的有形载体: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缣帛……只有当文字符号找到了恰当的载体时,才形成"书"。于是,便有了图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于竹帛 载体 图书馆
下载PDF
功垂竹帛三文翁——记三届“马华文学奖”获得者
5
作者 肖村 《华文文学》 1995年第1期76-77,共2页
1990年11月访问狮城时,有幸见到了方修、刘思、李汝琳先生,写了《拜会新华文坛三杰》.三年后的11月回到阔别43年的马来西亚,同数十位神交已久的作家晤面,相见恨晚之情溢于言表.方北方、韦晕、姚拓三位前辈是马华文学界的杰作代表,他们... 1990年11月访问狮城时,有幸见到了方修、刘思、李汝琳先生,写了《拜会新华文坛三杰》.三年后的11月回到阔别43年的马来西亚,同数十位神交已久的作家晤面,相见恨晚之情溢于言表.方北方、韦晕、姚拓三位前辈是马华文学界的杰作代表,他们的人品、文品光彩照人,永远值得我师承效法.现撰此短文,聊表敬慕寸心.春风吹度山海关的80年代初,我同方北方先生就有书信往来.拜读他的大作《树大根深》之后,对其再现马来西亚华人的奋斗史、创业史的深沉蕴含,把握“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的高超技巧和洋溢着爱国爱乡的炽热感情十分敬佩,便写了题为《一卷雄文,炳蔚千秋》的读后感,于海外报刊发表.方先生扶植晚辈、关心他人的事迹也使我毕生难忘.记得1988年《南洋商报》“小说天地”版连载拙作《雅宝路重逢》时,为让我先睹为快,他每四、五天就航邮剪报给我;反映三大民族肝胆相照、血肉与共争取独立的长篇小说《柔佛海峡两岸》出版时,他又特地撰文向新、马华社记者推介,诚心实意助我一臂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马华文坛 长篇小说 《南洋商报》 文翁 竹帛 华文作家 海峡两岸 文学史 中篇小说
下载PDF
《书于竹帛》与印刷史研究
6
作者 魏志刚 尹铁虎 《中国印刷》 2002年第9期53-54,共2页
《书于竹帛》中文版(第四次增订本)已于2002年4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著者钱存训先生,系美国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英国李约瑟东亚科技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续修《四库全书》学术顾问,为国际著名学者。他编著有中、英、日、... 《书于竹帛》中文版(第四次增订本)已于2002年4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著者钱存训先生,系美国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英国李约瑟东亚科技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续修《四库全书》学术顾问,为国际著名学者。他编著有中、英、日、韩文文本《书于竹帛》及《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中国书籍、纸墨及印刷史论文集》等多部持久不衰、影响颇深的学术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于竹帛 印刷史研究 中国 钱存训 学术著作 书评
下载PDF
“讽诵不独在竹帛”──诗教杂说
7
作者 李成岁 《山东教育》 1999年第8期6-7,共2页
中国是诗之国。这不单是说诗在我国的历史之悠久,珍藏之丰厚,历代诗人之众多,而且也说明在古往今来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诗的影响之巨大,诗的触角所及之深广。如果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成语来形容这种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文... 中国是诗之国。这不单是说诗在我国的历史之悠久,珍藏之丰厚,历代诗人之众多,而且也说明在古往今来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诗的影响之巨大,诗的触角所及之深广。如果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成语来形容这种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我想是绝不为过分的。任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文化 《诗经》 《诗》 民族特色 竹帛 孔子 温柔敦厚 语文学科 《汉书·艺文志》 班主任
下载PDF
追溯文字演变 精研医学文献──竹帛医书别体字选编
8
作者 邓春源 刘洪秀 《医古文知识》 1997年第1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竹帛医书 别体字 注释
全文增补中
竹帛《五行》篇为子思、孟子所作论——兼论郭店楚简《五行》篇出土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来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9,共8页
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五行》篇研究的学术史检讨,从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出发,依据郭店竹简出土后研究的新发展,可以推定《五行》篇经部为子思作、说部为孟子作,这一结论呼应了荀子的所谓“子思唱之,孟轲和之”,是合理的。
关键词 竹帛《五行》篇子思孟子
原文传递
竹帛《五行》与传世文献新探
10
作者 张丰乾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1-35,共5页
研究出土文献,学界多喜欢引用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但是,在实践中往往过分突出了出土文献的"前所未见",而忽视了其与传世文献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考察竹帛《五行》中"形于内"的思想在传世文献中的... 研究出土文献,学界多喜欢引用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但是,在实践中往往过分突出了出土文献的"前所未见",而忽视了其与传世文献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考察竹帛《五行》中"形于内"的思想在传世文献中的流传线索,并结合其中的"德之行"等思想和"五行"的提法,本文分析了其中有关资料的内在关联,以试图梳理儒家思想的丰富谱系。在这些问题的考察中,也可以发现,对于《淮南子》、《荀子》、《说苑》等传世文献的相关内容需要重新审视,一些有争议的解说,可望得到取舍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帛《五行》 传世文献 形于内 德之行
原文传递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评陈来教授《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
11
作者 方旭东 《哲学门》 CSSCI 2011年第2期353-369,共17页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收录了陈来教授研究简帛文献的主要论文,其范围差不多覆盖了1970年代以来与哲学思想有关的几批最重要的新出土文献。作者对《系辞》道家说提出了强劲的驳议,并从政治思想方面对帛书《易传》做了开拓性研...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收录了陈来教授研究简帛文献的主要论文,其范围差不多覆盖了1970年代以来与哲学思想有关的几批最重要的新出土文献。作者对《系辞》道家说提出了强劲的驳议,并从政治思想方面对帛书《易传》做了开拓性研究。作为国内最早参与乃至推动郭店楚简儒家文献研究的学人,作者重点考察了《性自命出》及其相关篇什的心性思想,以此为契机对儒学人性论传统做了重新厘定。作者对竹帛《五行》做了系统研究,明确经部为子思所作,说部为孟子所作,从而对荀子所言“子思唱之,孟轲和之”这一思想史上的千古悬案做出了终判。作者模仿朱子笔意作《五行》章句,尤见新儒家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易传》 《性自命出》 竹帛 《五行》
原文传递
汉字的伟大——钱存训著《书于竹帛》日文本序言
12
作者 平岡武夫 《汉字文化》 2006年第1期86-86,共1页
中国的文化,就是汉字的文化。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和表音文字完全不同的东西;在脑中,处理文字的部位也不相同。所谓“近代文化”,即世界文化史上延续至现代的文化,是建立在表音文字字母的基础上的。且不说打字机以至电脑这些近代... 中国的文化,就是汉字的文化。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和表音文字完全不同的东西;在脑中,处理文字的部位也不相同。所谓“近代文化”,即世界文化史上延续至现代的文化,是建立在表音文字字母的基础上的。且不说打字机以至电脑这些近代机器,一般而言,近代人的思考方法与感觉,可说全依表音字母所规定的形式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钱存训 近代文化 表音文字 表意文字 思考方法 文化史 《书于竹帛
原文传递
竹帛书的“篇”和“卷”
13
作者 高大伦 《文献》 1984年第4期229-232,共4页
在现存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汉书·艺文志》记录中,凡记一部书,几乎都在书下注明该书的卷数或篇数。东汉末年,由于纸的逐渐普及,引起书的形式上的一些大变化,虽然原竹帛书上的一些名称仍沿袭了下来,但这些名称所包含的内容已引起了... 在现存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汉书·艺文志》记录中,凡记一部书,几乎都在书下注明该书的卷数或篇数。东汉末年,由于纸的逐渐普及,引起书的形式上的一些大变化,虽然原竹帛书上的一些名称仍沿袭了下来,但这些名称所包含的内容已引起了实质性的改变。"篇"和"卷"就是如此。后来的人们没有看见或只看见零星的实物,靠主观推断,认为由于缌帛舒软,可卷收,在不翻阅时,它必是卷起放置,故卷是缣帛书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竹帛 银雀山汉墓竹简 马王堆帛书 卷数 老子 图书目录 东汉末年 内容 木简
原文传递
利用写字价值,拓宽审美眼界
14
作者 张亚男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第3期23-25,共3页
写字,古时称之为“书”。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将“书”的含义概括为“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著名书法家万应均对写字做了如下的定义:写字是通过对各类书写工具的运用,将汉字的笔画按照汉字的书写... 写字,古时称之为“书”。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将“书”的含义概括为“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著名书法家万应均对写字做了如下的定义:写字是通过对各类书写工具的运用,将汉字的笔画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则写出来的社会行为,简单而言,写字就是文字的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规则 书写工具 文字学家 《说文解字》 著于竹帛 写字 东汉时期 汉字
下载PDF
帛书述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蔷 《四川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7-80,共4页
帛书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文字载体,它的出现和我国最早发明养蚕织丝有关。不仅西周典籍中有养蚕、纺织和漂丝的记载,而且考古发现也证明了早在殷商时代便有了丝帛,正是我国悠久而先进的丝织文化使丝帛和甲骨、青铜、竹木等成为我国古代... 帛书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文字载体,它的出现和我国最早发明养蚕织丝有关。不仅西周典籍中有养蚕、纺织和漂丝的记载,而且考古发现也证明了早在殷商时代便有了丝帛,正是我国悠久而先进的丝织文化使丝帛和甲骨、青铜、竹木等成为我国古代独特的书写材料。帛是古代丝织品的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丝帛 竹帛 缣帛
下载PDF
楚简帛墨迹的笔法考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祖龙 《三峡论坛》 2010年第5期128-132,共5页
关于中国早期书法笔法源流和书体演变问题,传统研究多从文字形体分析而少从书写本身求解,始终不得其详。本文以楚简帛墨迹笔法生成为典型个案,通过对其笔法类型与渊源的梳理和对其笔法生成的历史因素与价值的分析,认为楚简帛墨迹的笔法... 关于中国早期书法笔法源流和书体演变问题,传统研究多从文字形体分析而少从书写本身求解,始终不得其详。本文以楚简帛墨迹笔法生成为典型个案,通过对其笔法类型与渊源的梳理和对其笔法生成的历史因素与价值的分析,认为楚简帛墨迹的笔法生成为后世书体的体式和审美确立了法则,对推进汉字书体演变和多样化书体类型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帛墨迹 书于竹帛 笔法 书体演变 书学价值
下载PDF
楚简帛墨迹书风生成刍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祖龙 王曼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9-24,共6页
战国时代是一个书于竹帛的时代。书于竹帛从根本上规约了楚简帛墨迹的风格取向,其中工具、材料以及书手自身的差异是形成楚简帛墨迹书风差异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楚简帛墨迹 毛笔 竹帛 书手
下载PDF
书的精神,书的世界
18
作者 吴平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2,共3页
书的精神世界广阔无垠,它所描述的对象、张扬的品格、看不见的力量等等都镶嵌于有形的、无形的书籍形体之中,它的文化理想、人文关怀筑起读书人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广阔无垠 人文关怀 网络小说 阅读快感 穿越小说 不如意 会读书 书读 著于竹帛 人从
下载PDF
成语中的古代书籍装帧新解(两则)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君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16期235-236,共2页
中国许多有关书籍装帧方面的成语中,往往包含着一个典故或者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式":著于竹帛"说明简帛书籍是中国古代早起的书籍形式,其他所谓"甲骨的书"、"青铜的书"、"石头的书"不属于严格意... 中国许多有关书籍装帧方面的成语中,往往包含着一个典故或者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式":著于竹帛"说明简帛书籍是中国古代早起的书籍形式,其他所谓"甲骨的书"、"青铜的书"、"石头的书"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书籍载体";韦编三绝"中的"韦"字,并非多数词典释义中的"熟牛皮",而应该是经纬之"纬"字的同音假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语 著于竹帛 韦编三绝 书籍装帧
下载PDF
二十四史所见“书写”在古代政治活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磊 《书法教育》 2018年第2期46-53,共8页
'书',《说文解字》说:'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写',《说文解字》说:'置物也,从宀舄声,悉也切。'延伸出'宣泄、输出'等意义。'书''写'连用,表示'书字而宣意'。... '书',《说文解字》说:'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写',《说文解字》说:'置物也,从宀舄声,悉也切。'延伸出'宣泄、输出'等意义。'书''写'连用,表示'书字而宣意'。书写,即书写文字,连缀而成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史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著于竹帛 治国理政 君举必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