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添光鸿《左氏会笺》与清代考据学关系考述
1
作者 孙赫男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1-175,共5页
作为一部重要的《左传》注疏之作,日本著名汉学家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深受中国清代考据学的影响。该著不但在书籍征引方面大量汲纳顾炎武等人的《左传》注疏及文字、音韵、训诂等成果,而且在注疏内容和方法上广泛接受清代考据学家的... 作为一部重要的《左传》注疏之作,日本著名汉学家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深受中国清代考据学的影响。该著不但在书籍征引方面大量汲纳顾炎武等人的《左传》注疏及文字、音韵、训诂等成果,而且在注疏内容和方法上广泛接受清代考据学家的观点,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濡染他们重训诂、崇实学、尚校勘等学术风气。竹添氏《左氏会笺》所受清人之影响,反映了江户时期日本汉学界在清代学风影响下考证之风的盛行,对认识清代学术与日本汉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多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添光鸿 《左氏会笺》 清代考据学
下载PDF
竹添光鴻《左氏會箋》論五情説管窺
2
作者 單周堯 《中国经学》 CSSCI 2015年第3期15-30,共16页
杜預指出,《左傳》爲《春秋經》發例,其爲例之情有五:"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即所謂"五情"。日人竹添光鴻《左氏會箋》於"五情&... 杜預指出,《左傳》爲《春秋經》發例,其爲例之情有五:"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即所謂"五情"。日人竹添光鴻《左氏會箋》於"五情"説,所見與杜氏不盡相同。其最大之貢獻,在指出"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四者,均所以"懲惡而勸善"。其餘所論則多有可商,如論"微而顯"、"志而晦"、"盡而不汙",以及所舉"微而顯"、"志而晦"諸例,皆異於杜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氏會箋》 杜預 五情 竹添光鴻
下载PDF
论竹添光鸿《孟子论文》的中国渊薮及其文化意义
3
作者 佘志敏 《华中学术》 2023年第2期282-290,共9页
明清《四书》评点兴盛,并在十九世纪末的日本出现多部追仿之作,1882年刊行的竹添光鸿《孟子论文》就是其中之一。该书以朱熹的《孟子集注》为底本,以文学评点的技法圈评《孟子》,其对象、题名、体制、以“格”评《孟》的理论意识和“以... 明清《四书》评点兴盛,并在十九世纪末的日本出现多部追仿之作,1882年刊行的竹添光鸿《孟子论文》就是其中之一。该书以朱熹的《孟子集注》为底本,以文学评点的技法圈评《孟子》,其对象、题名、体制、以“格”评《孟》的理论意识和“以《孟》证孟”的考据方法均与中国渊源极深,凸显了竹添光鸿对“文化母国”及其学风的崇敬与传承意识。中国儒将吴长庆在驻防朝鲜期间为《孟子论文》作序,表达了对清代《四书》评点因文求道、以道济世的价值认同,也袒露了对“儒家中国”的现实忧虑。就历史与文化而言,《孟子论文》及吴序,既昭示着中国儒家文化在东亚地区的深刻影响,也预示着传统儒家文化圈在东亚的沦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添光鸿 《孟子论文》 评点 东亚儒家文化圈 沦没
原文传递
《左传》与春秋锡命礼——竹添光鸿对锡命礼衰变的考订
4
作者 吴琼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2017年第2期68-81,共14页
历来研究锡命礼的论著宏富,包括锡命礼的定义、内容、范围、结构体例和锡命仪式的地点、演进、职官及赏赐等等.《左传》中有关春秋锡命礼的记载有20多处.《左氏会笺》对《左传》春秋锡命礼衰变问题有较为独特和深刻的认识,如:春秋锡命... 历来研究锡命礼的论著宏富,包括锡命礼的定义、内容、范围、结构体例和锡命仪式的地点、演进、职官及赏赐等等.《左传》中有关春秋锡命礼的记载有20多处.《左氏会笺》对《左传》春秋锡命礼衰变问题有较为独特和深刻的认识,如:春秋锡命礼使用玉器为饰品非命圭,周天子继位三年始锡命,周天子地位衰落与《左传》记载锡命仪式的称谓变化关联等问题.不足之处在于点到辄止,但仍然对现在的研究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命礼 竹添光鸿 左氏会笺 衰变
原文传递
竹添光鴻批本《韓非子校注》評述
5
作者 趙成傑 《文津学志》 2013年第1期123-131,共9页
依田利用是日本江戶時代著名的漢學家,其撰作之《韓非子校注》極少受到學界關注。原書朱筆點讀,欄外有竹添光鴻墨筆批校,寫作時間不早於1815年。竹添光鴻批語特點有八:明通假、出異文、辨訛脫、指異體、解疑字、通古音、析古字、考名物... 依田利用是日本江戶時代著名的漢學家,其撰作之《韓非子校注》極少受到學界關注。原書朱筆點讀,欄外有竹添光鴻墨筆批校,寫作時間不早於1815年。竹添光鴻批語特點有八:明通假、出異文、辨訛脫、指異體、解疑字、通古音、析古字、考名物。《校注》訓解特點有二:一、博採衆長,從古注中約取精華;二、偏重文字聲韻之學,提供較為豐富的異文資料。因本書手稿未刊,前輩學者注釋《韓非子》沒有利用,本文推介或補其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田利用 韓非子校注 竹添光鴻 批語特色 訓詁特色
原文传递
明治初期日本来华外交官的文化交际透视——以竹添光鸿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吴留营 《南开日本研究》 2020年第1期92-108,共17页
作为明治时代初期派往中国的外交人员,竹添光鸿在华期间游历十数省,留心风土人文,并凭借出色的汉诗文,广泛结交李鸿章、张之洞、俞樾、王韬等中国各界闻人。继而迅速打开了在华外交局面,在朝鲜问题、琉球问题的交涉中占据上风。竹添光... 作为明治时代初期派往中国的外交人员,竹添光鸿在华期间游历十数省,留心风土人文,并凭借出色的汉诗文,广泛结交李鸿章、张之洞、俞樾、王韬等中国各界闻人。继而迅速打开了在华外交局面,在朝鲜问题、琉球问题的交涉中占据上风。竹添光鸿等人的在华交游为其刺探情报、达成外交目的而服务,而此时的多数晚清文人或沉湎在同文之交的大国迷梦中,或对其所倡言的日清协力御辱之说有所迎拒。而就竹添光鸿本身的汉诗文及汉学成就而言,又难以将其作为专门的情报人员进行界定。因此须就具体时段,结合具体语境对其涉华行述进行全方位观照,以厘清其身份构成的矛盾性、复杂性,从而做出符合客观史实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添光鸿 《栈云峡雨稿》 明治初期 文化交际
原文传递
日本幕末、明治时代两部《论语》新疏的校勘学成就——《论语集说》与《论语会笺》 被引量:2
7
作者 石立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8,共5页
日本幕末与明治时代接连诞生了两部《论语》新疏,一部是安井息轩的《论语集说》,另一部则是竹添光鸿的《论语会笺》。这两部新疏是日本儒学史乃至整个《论语》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两位作者也是著名的儒学家,但是在我国学术界,长时间以来... 日本幕末与明治时代接连诞生了两部《论语》新疏,一部是安井息轩的《论语集说》,另一部则是竹添光鸿的《论语会笺》。这两部新疏是日本儒学史乃至整个《论语》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两位作者也是著名的儒学家,但是在我国学术界,长时间以来几乎不知二书的存在,即使是日本学界,关注者及相关研究亦甚少。实际上,安井息轩于《论语集说》最为用力,在其晚年才得以杀青,而《论语会笺》也是竹添光鸿经过长期地修改校订而完成的会心之作。然而迄今关于《论语集说》与《论语会笺》的研究,大多都没有注意到安井息轩与竹添光鸿的校勘学成就,对于《论语集说》全无论及,而关于《论语会笺》则仅举其所用互校的本子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儒学 四书学 安井息轩 《论语集说》 竹添光鸿 《论语会笺》
下载PDF
晚清时期日本学者的两部中国西南纪行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梅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27-131,共5页
晚清时期,不少日本人基于各种目的来到中国西南考察游历,撰写了不少西南纪行或调查报告。《栈云峡雨日记》和《从人类学上看中国西南》是近代日本人西南纪行中独具特色的两本,分别由近代最早踏入西南大地的竹添光鸿和唯一一位以少数民... 晚清时期,不少日本人基于各种目的来到中国西南考察游历,撰写了不少西南纪行或调查报告。《栈云峡雨日记》和《从人类学上看中国西南》是近代日本人西南纪行中独具特色的两本,分别由近代最早踏入西南大地的竹添光鸿和唯一一位以少数民族为调查中心的鸟居龙藏撰写,游记不仅为今天的西南近代史、西南少数民族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同时对研究近代日本的中国认知变迁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竹添光鸿 鸟居龙藏 西南纪行
下载PDF
《栈云峡雨日记》的晚清中国形象
9
作者 李姗姗 《今古文创》 2021年第32期43-44,共2页
《栈云峡雨日记》是优美的汉文体旅华游记,也是考察明治初期日本学者中国观的重要依据之一。该书描述的中国形象主要包括风景风貌和人物形象。想象的诗意中国与现实的落后中国形成巨大反差,竹添由此构建了复杂的中国形象,这些形象既表... 《栈云峡雨日记》是优美的汉文体旅华游记,也是考察明治初期日本学者中国观的重要依据之一。该书描述的中国形象主要包括风景风貌和人物形象。想象的诗意中国与现实的落后中国形成巨大反差,竹添由此构建了复杂的中国形象,这些形象既表达了作者游历前的期待以及游历中的失望,也反映了他渴望国家文明进步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栈云峡雨日记》 竹添光鸿 晚清 中国形象
下载PDF
香港有關《春秋》“五情”之研究
10
作者 單周堯 《人文中国学报》 2016年第1期203-278,共76页
中國大陸研究《春秋》'五情'者,主要有錢鍾書先生(1910—1998);臺灣研究《春秋》'五情'者,則有張高評先生;香港研究《春秋》'五情'者,似僅筆者一人。本文所述者,爲筆者有關《春秋》'五情'之研究,其中包... 中國大陸研究《春秋》'五情'者,主要有錢鍾書先生(1910—1998);臺灣研究《春秋》'五情'者,則有張高評先生;香港研究《春秋》'五情'者,似僅筆者一人。本文所述者,爲筆者有關《春秋》'五情'之研究,其中包括:(一)讀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五情説小識,(二)錢鍾書《管錐編》杜預《春秋序》札記管窺,(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五情説補識,(四)論《春秋》'五情'——兼論'五情'與詩學之關係,(五)竹添光鴻《左氏會箋》論五情説管窺,(六)'五情'之相關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五情 《左傳》 錢鍾書 竹添光鴻
下载PDF
《韩非子校注》考论
11
作者 宋神怡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9-52,共4页
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汉学家依田利用所作《韩非子校注》较少受到中国学界关注。该书朱笔点读,栏外有竹添光鸿墨笔批校,写作时间不早于1815年。竹添光鸿批语特点有八,分别是:明通假、出异文、辨讹脱、指异体、解疑字、通古音、析古字、考名... 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汉学家依田利用所作《韩非子校注》较少受到中国学界关注。该书朱笔点读,栏外有竹添光鸿墨笔批校,写作时间不早于1815年。竹添光鸿批语特点有八,分别是:明通假、出异文、辨讹脱、指异体、解疑字、通古音、析古字、考名物。《校注》训解特点有二:一是博采众长,从古注中约取精华;二是偏重文字声韵之学,提供较为丰富的异文数据。因该书手稿未刊,前辈学者注释《韩非子》没有依田利用,本文推介或补其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田利用 《韩非子校注》 竹添光鸿 批语特色 训诂特色
下载PDF
《左传》考释七则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柱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学界对于《左传》文公十二年的"坐甲"、宣公十二年的"重获"、成公十五年的"敌利"、襄公八年的"无成"、襄公九年的"日知"、襄公二十四年的"搏人"、襄公二十六年的"淹... 学界对于《左传》文公十二年的"坐甲"、宣公十二年的"重获"、成公十五年的"敌利"、襄公八年的"无成"、襄公九年的"日知"、襄公二十四年的"搏人"、襄公二十六年的"淹恤"等七处词语和文意的解释,尚有商榷之余地,文章对此进行了重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训诂 杜预 竹添光鸿 杨伯峻
原文传递
诗文为媒:俞樾的日本观察、交往与书写
13
作者 张燕婴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本文全面梳理俞樾诗文著作中有关他与日本人交往赠答的记载,可知光绪八年、九年间(1882—1883)他受岸田吟香之托编纂并刊刻《东瀛诗选》的经历,是俞樾与日本汉文化界结下长久因缘的契机。随后日本也成为俞樾“看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文全面梳理俞樾诗文著作中有关他与日本人交往赠答的记载,可知光绪八年、九年间(1882—1883)他受岸田吟香之托编纂并刊刻《东瀛诗选》的经历,是俞樾与日本汉文化界结下长久因缘的契机。随后日本也成为俞樾“看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俞樾以赠答诗记录下他与日本人士的交往,在风物诗中有他对来自日本什物“新”“奇”等特质的体认,也在以序文为主的散文创作中反映出他所认知的日本。比较俞樾与竹添光鸿观察对方祖国的方式,可以作为展现晚清时期中国和日本知识阶层视界差异的一个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日本 东瀛诗选 岸田吟香 竹添光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