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陆之间——华南竹筒屋起源考
1
作者 禤文昊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竹筒屋以其单开间、大纵深的狭长平面得名,曾为华南传统城镇建筑主流,惟其起源尚待深究。聚焦史料丰富的广州,基于方志、经界图、舆图、影像等证据,可发现早期竹筒屋地段普遍位于明清时期的岸线上。利用冲积趋势竞相向海填筑,既是城镇... 竹筒屋以其单开间、大纵深的狭长平面得名,曾为华南传统城镇建筑主流,惟其起源尚待深究。聚焦史料丰富的广州,基于方志、经界图、舆图、影像等证据,可发现早期竹筒屋地段普遍位于明清时期的岸线上。利用冲积趋势竞相向海填筑,既是城镇空间扩张的主要手段,也是大纵深屋地得以形成的关键机制。与此同时,世居华南江海的疍民,正日趋附城谋生并陆续上岸归化。其以艇为宅、编篷成聚的古老水居习俗,至少是联排单间成为当地城居模式的重要参照。在华南竹筒屋的形塑中,濒海环境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筒屋 城镇民居 填海 疍民 华南 广州
下载PDF
广州竹筒屋的气候适应性空间尺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毅强 林瀚坤 《南方建筑》 2013年第2期82-86,共5页
作为湿热气候的广州,其传统城市建筑的气候适应性价值需要不断被挖掘。广州竹筒屋作为典型的城市建筑,对夏季湿热气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建筑防热、自然通风及建筑采光等方面表现突出。本文尝试通过实测、数字模拟等方法,对竹筒屋的&qu... 作为湿热气候的广州,其传统城市建筑的气候适应性价值需要不断被挖掘。广州竹筒屋作为典型的城市建筑,对夏季湿热气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建筑防热、自然通风及建筑采光等方面表现突出。本文尝试通过实测、数字模拟等方法,对竹筒屋的"风口——通道——天井"的自然通风系统作出分析,确定其中天井尺度对建筑的综合通风、防热、采光条件具有核心价值,论证得出天井空间模型尺度的优选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湿热气候 气候适应性空间 竹筒屋 空间尺度模型
下载PDF
“新竹筒屋”与广州传统城市形态的治理 被引量:3
3
作者 田银生 《南方建筑》 2020年第5期78-83,共6页
竹筒屋是广州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近现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巨大压力而产生了过度加建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病态竹筒屋并形成了“类贫民窟”的城市地段,环境质量低劣,安全隐患严重,也使得传统城市形态面临危机。提出“新竹筒屋”的理念和设... 竹筒屋是广州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近现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巨大压力而产生了过度加建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病态竹筒屋并形成了“类贫民窟”的城市地段,环境质量低劣,安全隐患严重,也使得传统城市形态面临危机。提出“新竹筒屋”的理念和设计方法,对病竹筒屋进行更新改造,使竹筒屋得到科学的保护与发展,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也使广州传统的城市形态得到有机的治理,走上继承和发展相协调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筒屋 城市形态 广州
下载PDF
竹筒屋天井的热压通风的潜力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孝清 徐敏 +1 位作者 庞玥 李丽 《华中建筑》 2021年第11期49-53,共5页
岭南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尤为重要。广州竹筒屋因其独特的内部空间组织,对当地湿热气候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中天井的热压通风降温作用明显。该文先通过热压通风理论计算获得进出风口压力潜力,再以此为边界条件,取不同的高... 岭南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尤为重要。广州竹筒屋因其独特的内部空间组织,对当地湿热气候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中天井的热压通风降温作用明显。该文先通过热压通风理论计算获得进出风口压力潜力,再以此为边界条件,取不同的高度和宽度分别进行模拟,由此分析了天井高度、宽度和温差对于热压通风的影响。在现代狭长型的住宅设计中,在合适的高宽比范围内,天井高度H应大于7m,宽度应越小越好,当高宽比为4.6~5.3,天井热压通风潜力大;温差Δt一般应控制在5℃,超过5℃再增大温差对天井内热压通风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筒屋 天井尺度 温差 热压通风潜力 模拟分析
下载PDF
广州竹筒屋室内通风实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曾志辉 陆琦 《古建园林技术》 2011年第3期38-41,56,共5页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有“草经霜而不枯,花非春而开放”之说,终年气温均较高。夏季月平均气温达28.4—28.7℃,月极端最高气温达38.7℃,再加上年平均湿度高达77%,使人产生非常不舒适的“湿热”感。
关键词 室内通风 广州 竹筒屋 月平均气温 实测 季风气候区 热带海洋 最高气温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法化数字模型探索——以广东竹筒屋和侗族鼓楼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熊璐 《古建园林技术》 2012年第2期60-65,共6页
一、研究介绍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现存的建筑、景观与城市如故宫、颐和园、丽江古城等是物质文化遗产,而传统建筑设计与制造技艺如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 一、研究介绍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现存的建筑、景观与城市如故宫、颐和园、丽江古城等是物质文化遗产,而传统建筑设计与制造技艺如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最重要的是现存的文物,其次是对其进行测绘等文档整理工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将重心放在掌握技艺的匠师和技艺的保存与传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建筑 数字模型 竹筒屋 鼓楼 侗族 广东 语法
下载PDF
竹筒屋的热、光物理环境剖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谢浩 《住宅科技》 2001年第10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传统民居 竹筒屋 隔热 通风 采光
下载PDF
广州传统民居——“竹筒屋”绿色特征分析与改造方法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涵琳 武联 《华中建筑》 2012年第8期39-42,共4页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绿色技术的传统民居改造方法,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广州竹筒屋为研究对象,系统总结了该民居的绿色技术特征,并针对存在问题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研究探讨...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绿色技术的传统民居改造方法,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广州竹筒屋为研究对象,系统总结了该民居的绿色技术特征,并针对存在问题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研究探讨了改造方法,为我国传统民居的绿色技术特征研究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竹筒屋 绿色技术 改造方法
下载PDF
人性的关怀——河源老城区湖背路竹筒屋重建方案创作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邓燕嫦 林垚广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67-71,81,共6页
当代建筑流派和风格运动的风云更迭使人困惑,也令人深思.本文试图以对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的分析为引子,并通过介绍河源老城区湖背路竹筒屋重建方案的构思,阐明在当代建筑创作的"高技术"、"高情感"倾向中的共同主... 当代建筑流派和风格运动的风云更迭使人困惑,也令人深思.本文试图以对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的分析为引子,并通过介绍河源老城区湖背路竹筒屋重建方案的构思,阐明在当代建筑创作的"高技术"、"高情感"倾向中的共同主题———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是回归建筑本质、实现"诗意居住"的根本而有效途径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源老城区湖背路竹筒屋 重建方案 人性 居住 场所 建筑设计 建筑创作
下载PDF
广西玉林“竹筒屋”住宅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红彬 潘曦 《住区》 2014年第5期107-112,共6页
"竹筒屋"作为广西地区极为普遍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因其门面窄而小,纵深狭长,形似竹筒而得名。当前,它正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它在民间极具影响力;另一方面,它又同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产生矛盾。本文探索"竹筒屋"... "竹筒屋"作为广西地区极为普遍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因其门面窄而小,纵深狭长,形似竹筒而得名。当前,它正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它在民间极具影响力;另一方面,它又同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产生矛盾。本文探索"竹筒屋"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文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竹筒屋"的前世,考察传统"竹筒屋"的源起与流变;第二部分涉及"竹筒屋"的今生,探究当代竹筒屋的发展与问题;第三部分关注"竹筒屋"的未来,对现存"竹筒屋"的改造及此后"竹筒屋"的新建的控制提出建议,以期对地域性的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筒屋 源起与流变 发展与问题 改造及新建
下载PDF
广州地区传统竹筒屋自然通风技术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志嘉 麦恒 《山西建筑》 2015年第6期125-127,共3页
对广州地区传统竹筒屋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冷巷对风压通风的加强效果,并研究了天井进行风压通风以及热压通风的效果,同时总结了门、窗和隔断等建筑细节增强自然通风的巧妙设计方法,为同类通风技术设计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竹筒屋 自然通风 冷巷 空间
下载PDF
初识岭南特色竹筒屋
12
作者 谢洁 《建材·建筑·装修》 2001年第5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竹筒屋 院落式民居 岭南建筑 建筑风格
下载PDF
竹筒屋折射时代特点
13
《世界竹藤通讯》 2004年第3期11-11,共1页
近日在越秀区获悉,广州第4次文物普查在该区发现多处保存完好的竹筒屋,作为广州传统民居的主要形成之一,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将其成片开发,古老竹筒屋将焕发新生命。
关键词 竹筒屋 特点 折射 传统民居 越秀区 广州
下载PDF
广州西关竹筒屋低能耗技术的传承与适宜性改造
14
作者 张治中沈粤 《建筑与环境》 2015年第3期73-75,共3页
对广州西关竹筒屋的建筑平面布局,质量现状以及城市膨胀对西关地区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发掘竹筒屋自身优秀的低能耗技术,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竹筒屋的声、光、热环境提出了几项具有适宜性的节能技术改造措施。
关键词 广州西关 竹筒屋 低能耗技术 建筑改造
下载PDF
广州竹筒屋室内通风实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志辉 陆琦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8-91,共4页
通过对3处有代表性的广州竹筒屋进行实地的室内通风测量和相应的热环境测试,分析比较此类民居在通风方面的特点,通过实测数据,归纳总结其中的传统民间智慧,也指出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 竹筒屋 通风 广州西关 趟拢门
原文传递
西关竹筒屋与关西长屋异同探究
16
作者 温宇辰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20-121,共2页
笔者力图通过对广州西关竹筒屋和日本关西地区住吉长屋平面图的表层解读,比较二者的功能布局。通过探寻两地原住民的居住需求及二者产生的社会背景,解释二者形式趋同的原因,理性认识二者的兴衰。再者,通过比对竹筒屋的现存状况和安藤忠... 笔者力图通过对广州西关竹筒屋和日本关西地区住吉长屋平面图的表层解读,比较二者的功能布局。通过探寻两地原住民的居住需求及二者产生的社会背景,解释二者形式趋同的原因,理性认识二者的兴衰。再者,通过比对竹筒屋的现存状况和安藤忠雄对住吉长屋的改建,提出保护及延长古建筑生命的拙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关竹筒屋 关西长 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 封闭环境
原文传递
垂直绿化技术在LONG-PLAN长屋项目生态建筑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佳 殷金岩 赵秀芳 《广东园林》 2019年第6期70-75,共6页
LONG-PLAN长屋项目关注城市旧区高密度居住环境问题,应用垂直绿化技术,对以广州传统竹筒屋为代表的狭长式住宅建筑进行生态建筑建造。在项目的建筑建造前期,于室内中庭和厨房预留位置分别建造垂直绿墙和鱼菜共生绿墙,以实现垂直绿化技... LONG-PLAN长屋项目关注城市旧区高密度居住环境问题,应用垂直绿化技术,对以广州传统竹筒屋为代表的狭长式住宅建筑进行生态建筑建造。在项目的建筑建造前期,于室内中庭和厨房预留位置分别建造垂直绿墙和鱼菜共生绿墙,以实现垂直绿化技术。其中,半室外的中庭垂直绿墙采用布袋式工艺做法,将回收雨水作为自动灌溉水源,充分利用通风与自然采光条件,实现植物正常生长。鱼菜共生绿墙采用种植杯式模块工艺做法,采用循环供水、水培的形式来栽植蔬果、药草和花卉等植物。该技术使绿化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和管护,将高密度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绿化 生态建筑 鱼菜共生 旧城改造 广州竹筒屋
下载PDF
探讨岭南传统民居的装饰文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宗敏 《美术大观》 2008年第10期78-,共1页
  一、岭南的地域文化与环境审美特点   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岭南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其居室设计大都注重室内外.环境的融合,居室内外绿色植物的...   一、岭南的地域文化与环境审美特点   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岭南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其居室设计大都注重室内外.环境的融合,居室内外绿色植物的摆设呼应显得尤为重要,岭南的气温保证了这里的植物四季常绿,枝繁叶茂.传统民居中,宽叶植物的硕大与南方精致的小楼很好地互为映衬.人与自然的融合是岭南民居室内景观设计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室设计 室内外环境 热带季风 审美特点 宽叶 西关大 竹筒屋 罗马柱式 美术发展史 住宅形式
下载PDF
住区环境的自然性格
19
作者 张楠 胡华 李彦广 《百年建筑》 2003年第11期7-7,共1页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其缓慢。因而,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显得尤为突出;或者说,人对自然环境有着更多的融化,更少的自我。古代的哲学思想,以天、地、人为一个宇宙大系统。
关键词 住区环境 居住环境 城市住区 干栏式建筑 绿色生态住宅 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传统民居 竹筒屋 自然性 居住建筑
下载PDF
基于湿热气候环境下的广州民居形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棋 拜盖宇 《中外建筑》 2014年第8期86-89,共4页
西关大屋、竹筒屋是为应对岭南地区湿热气候环境,先民们探索出来的具有岭南特色的民居形式。本文主要从现状分布较为广泛的广州西关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西关大屋、竹筒屋所在地区的街区形态、地块尺度、西关文化等要素,研究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竹筒屋是为应对岭南地区湿热气候环境,先民们探索出来的具有岭南特色的民居形式。本文主要从现状分布较为广泛的广州西关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西关大屋、竹筒屋所在地区的街区形态、地块尺度、西关文化等要素,研究西关大屋、竹筒屋的平面布局形式及其主要特点;最后指出,厅堂、天井、冷巷是广州民居为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环境所必备的通风设备。期望对位于湿热环境气候条件下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住宅建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气候环境 西关大 竹筒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