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博简《颜渊问于孔子》初探——基于竹简形制、简文释读、文献价值诸问题的考察
1
作者 常佩雨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 2014年第1期102-126,共25页
上博简《颜渊问于孔子》使“颜氏之儒”重见天日,是最新的颜渊文献。本文考察该篇的竹简形制;对简文30余字进行释读,使此新文献基本可读;探讨该篇简文的文献价值:保存“颜氏之儒”的文献原貌;认为该篇是早期儒家思想在战国楚地传播的实... 上博简《颜渊问于孔子》使“颜氏之儒”重见天日,是最新的颜渊文献。本文考察该篇的竹简形制;对简文30余字进行释读,使此新文献基本可读;探讨该篇简文的文献价值:保存“颜氏之儒”的文献原貌;认为该篇是早期儒家思想在战国楚地传播的实证;该篇提供了战国楚地书法的原始材料。包括该篇在内的上博简文献,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颜渊问于孔子》 颜氏之儒 竹简形制 简文释读 文献价值
原文传递
《诗论》竹简编联原则与文本复原
2
作者 康少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2-26,共5页
上博《诗论》竹简编联和文本复原处于混乱状态的原因很多,但由竹简"留白"所引发的简制之争是其关键。我们认为《诗论》"留白简"与"满写简"之间不存在"简制"上的根本差异,《诗论》竹简编联和文... 上博《诗论》竹简编联和文本复原处于混乱状态的原因很多,但由竹简"留白"所引发的简制之争是其关键。我们认为《诗论》"留白简"与"满写简"之间不存在"简制"上的根本差异,《诗论》竹简编联和文本复原工作应该在依据"文义"及《诗论》作者"评《诗》思想"的大原则之下进行,同时需要充分兼顾"句式"、"文例"、"篇名组合"、"竹简残断类型"等具体因素,不断认识和把握其思想脉络,这是《诗论》更深层次研究展开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竹简形制 编联原则 文本复原
下载PDF
《太一生水》的概念层次与义理脉络
3
作者 王中江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261-263,共3页
对于《太一生水》原本究竟是一篇还是两篇,笔者始终坚持认为,它原本是一篇而不是两篇。原整理者整理《太一生水》并将这一组简最终同《老子》丙组编为两篇时,他不是以竹简上的章节符号为依据,而主要是依据于竹简的形制、字体和它的内容... 对于《太一生水》原本究竟是一篇还是两篇,笔者始终坚持认为,它原本是一篇而不是两篇。原整理者整理《太一生水》并将这一组简最终同《老子》丙组编为两篇时,他不是以竹简上的章节符号为依据,而主要是依据于竹简的形制、字体和它的内容。整理者这样做,并非是权宜之计,而是他慎重选择取舍后的结果。确实,竹简形制不是判定《太一生水》就是一篇的“绝对标准”,同样,内容上的分析(其实更相对)也不是。撇开竹简形制不说,既然从内容上来判定《太一生水》是“一篇”的论证是很弱的,那么反过来从内容上去论证它是独立的两篇也是同样的结局。因此,我们可以放弃从内容上去论证《太一生水》是一篇还是两篇的努力而尝试别的途径。在这里笔者选择了竹简上的篇章符号,并相信这一论证比其他的论证有比较强的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简形制 《太一生水》 概念层次 整理者 绝对标准 权宜之计 《老子》 符号
原文传递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篇的再编连与复原 被引量:2
4
作者 贾连翔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9,共6页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是一篇先秦佚籍。本文在原整理者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竹简的修治、划痕等形制信息,以及简文的称谓用语、文义等内容,对竹书的编连进行调整。同时认为本篇并不存在整理者所称的缺简情况,现存的十八支简乃是原...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是一篇先秦佚籍。本文在原整理者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竹简的修治、划痕等形制信息,以及简文的称谓用语、文义等内容,对竹书的编连进行调整。同时认为本篇并不存在整理者所称的缺简情况,现存的十八支简乃是原书之全貌,调整后的简序可实现本篇的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郑武夫人规孺子》 编连 竹简形制 竹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