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杜甫的竹诗
1
作者 李亚婷 《镇江高专学报》 2023年第3期24-26,共3页
杜甫的竹诗表现了其隐逸情思、坚贞操守、洒脱心境,在字词锤炼、思想内容表达、意象描写等方面凸显了瘦硬风格。李贺与杜甫两人笔下的竹有相同的特点,对竹的描写都运用了兴寄与用典,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
关键词 杜甫 竹诗 瘦硬诗风
下载PDF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题画竹诗赏读
2
作者 曹津源 《语文知识》 2002年第2期16-17,共2页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得罪显官豪门而被罢官。擅画兰竹,“扬州八怪”之一。他的题画竹诗与竹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其题画竹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枝一叶总关...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得罪显官豪门而被罢官。擅画兰竹,“扬州八怪”之一。他的题画竹诗与竹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其题画竹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枝一叶总关情”等名句,使郑板桥的题画竹诗更显示出鉴赏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题画竹诗 鉴赏价值 人生态度 人生思想
下载PDF
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题画竹诗赏读
3
作者 曹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1年第15期8-,共1页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得罪显官豪门而被罢官。擅画兰竹,“扬州八怪”之一。他的题画竹诗与竹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其题画竹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枝一叶总...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得罪显官豪门而被罢官。擅画兰竹,“扬州八怪”之一。他的题画竹诗与竹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其题画竹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枝一叶总关情”等名句,使郑板桥的题画竹诗更显示出鉴赏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板桥 题画竹诗
下载PDF
平生憩息地 必种数竿竹——杜甫近百首写竹诗杂谈
4
作者 钟来茵 《杜甫研究学刊》 1993年第2期21-22,20,共3页
杜公一生爱竹,《客堂》“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之名句可证。今天,长江以北竹林较少,可是在杜甫时代,河南巩县以及长安等地,竹林颇多,保留着晋人风韵。杜甫一生爱竹,诗集中写及竹子的诗近百首,可见杜诗中的竹文化现象也颇值得重视。... 杜公一生爱竹,《客堂》“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之名句可证。今天,长江以北竹林较少,可是在杜甫时代,河南巩县以及长安等地,竹林颇多,保留着晋人风韵。杜甫一生爱竹,诗集中写及竹子的诗近百首,可见杜诗中的竹文化现象也颇值得重视。竹子与松柏一样,历经霜雪而不凋,其傲霜斗雪的风姿,实在令人喜爱。竹与松柏不同的是有节,于是竹子与气节又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竹 杜甫 竹诗 傲霜斗雪 竹子 竹林 松柏
下载PDF
唐代题画竹诗的文化意蕴
5
作者 许德坤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27-30,35,共5页
早在先秦时期,竹已经开始作为一种文化意象,被人们运用于创作中,竹子以其特有的形态和品性,在早期一开始出现,就已经与品格高上的君子联系到了一起。到魏晋时期再度被文人士子视作德行的典范。竹的形象一步步得以丰满,尤其是到了唐代题... 早在先秦时期,竹已经开始作为一种文化意象,被人们运用于创作中,竹子以其特有的形态和品性,在早期一开始出现,就已经与品格高上的君子联系到了一起。到魏晋时期再度被文人士子视作德行的典范。竹的形象一步步得以丰满,尤其是到了唐代题画诗的兴盛,诗人、画家皆创作了大量与之相关的艺术文化作品,竹子的形象再度被完美地展现,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题画诗 竹诗
下载PDF
两首题竹诗的启示
6
作者 李建文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1年第3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竹诗 郑板桥 洗练 文学艺术作品 高中 语文 写作辅导
下载PDF
论张大千竹画与竹诗的融合之美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锋 杨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3-17,共5页
张大千继承、发展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其竹画与竹诗融为一体。竹画展现了竹林、竹枝、林盘的风姿,竹诗表现了竹画的意蕴与情感,二者彼此呼应,互为生发,相映生辉,相得益彰。诗情与画意完美融合,呈现了意境之美,书写了乡情之美,展现... 张大千继承、发展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其竹画与竹诗融为一体。竹画展现了竹林、竹枝、林盘的风姿,竹诗表现了竹画的意蕴与情感,二者彼此呼应,互为生发,相映生辉,相得益彰。诗情与画意完美融合,呈现了意境之美,书写了乡情之美,展现了林盘之美。张大千的竹画竹诗,可以作为我们今天传承林盘文化的载体,寄予林盘乡愁的依托,提供林盘景观的借鉴,并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千 竹画 竹诗 融合之美
下载PDF
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题画竹诗赏析
8
作者 曹津源 《中华魂》 2001年第12期45-45,共1页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得罪显官豪门而被罢官。擅画兰竹,"扬州八怪"之一。他的题画竹诗与竹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其题画竹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得罪显官豪门而被罢官。擅画兰竹,"扬州八怪"之一。他的题画竹诗与竹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讲话中多次引用其题画竹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枝一叶总关情"等名句。可见郑板桥的题画竹诗,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竹诗 郑板桥 秋风江
原文传递
李贺的生命价值意识
9
作者 朱大银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1-113,123,共4页
中唐诗人李贺 ,其诗歌中浸透着强烈的生命价值意识 ,此乃是其诗歌中明亮高亢的一面 ,而这一点向被研究者所忽略。本文试图通过对李贺诗歌中马诗、剑诗、竹诗及英雄诗的解读来分析之。
关键词 生命价值意识 马诗 剑诗 竹诗 英雄诗
下载PDF
《中华竹枝词全编》所收《黔苗竹枝词》勘误
10
作者 曾議慧 《现代语文》 2023年第3期48-52,共5页
《中华竹枝词全编》是迄今为止收录竹枝词篇目最多、最系统全面的辑本。其中,清代诗人舒位的《黔苗竹枝词》也据《瓶水斋诗别集》而收录在内。以《畿辅丛书》所收录的《瓶水斋诗别集》刻本为底本,对《中华竹枝词全编》所收录的《黔苗竹... 《中华竹枝词全编》是迄今为止收录竹枝词篇目最多、最系统全面的辑本。其中,清代诗人舒位的《黔苗竹枝词》也据《瓶水斋诗别集》而收录在内。以《畿辅丛书》所收录的《瓶水斋诗别集》刻本为底本,对《中华竹枝词全编》所收录的《黔苗竹枝词》进行校勘,可以发现,后者存在着大量的讹文、脱文、衍文等现象。通过对该版本的文字勘误,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比较精确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竹枝词全编》 《黔苗竹枝词》 《瓶水斋诗别集》 文字勘误
下载PDF
畅谈竹壶之美——浅析“竹段壶”的艺术构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庄跃英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3年第6期54-54,共1页
古往今来作竹壶者无数,人们都将自然的竹塑造的别致生动,而富含趣味,形式内容不拘一格,表达的情感也不一而足,随心所欲的自然形态,恰到好处的组合,都显示出制壶人的技巧与审美的不俗。
关键词 竹段 竹诗 竹壶 紫砂
下载PDF
古人题画诗琐议
12
作者 罗充然 邵茂昌 《艺术探索》 1988年第2期97-107,共11页
诗与画是姊妹艺术,因其表现手法不同,因而分别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诗歌,是语言艺术,其特点是以赋比兴手法来缘物言理,托物寄情,以达到物理相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绘画,是诉之于视觉形象的艺术,其特点是通过线条,构图和色彩来表现存... 诗与画是姊妹艺术,因其表现手法不同,因而分别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诗歌,是语言艺术,其特点是以赋比兴手法来缘物言理,托物寄情,以达到物理相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绘画,是诉之于视觉形象的艺术,其特点是通过线条,构图和色彩来表现存在于空间的各种物体的可视的造型艺术形象。诗与画,虽然两者各受其独特的艺术规律支配,各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但两者又异中有同,相融相通,互相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赋比兴 托物 郑所南 题画竹诗 王宰 咏梅花 幽情逸韵 妙合 赤壁古战场
下载PDF
诗画垂青属龙孙——谈历代诗、画家的吟竹和画竹
13
作者 史金城 《艺苑(美术版)》 1992年第3期19-24,共6页
梅兰竹菊,清丽芬芳,各具姿质,以其不畏严寒,操洁自持,淡雅清幽,不同俗好,故为历代诗人、画家作为吟哦作画对象,冠以"四君子之美称。"君子",本为我国古代贤达之士的佳称,而被委之以梅兰竹菊,其间实乃千百年来,人们按它们... 梅兰竹菊,清丽芬芳,各具姿质,以其不畏严寒,操洁自持,淡雅清幽,不同俗好,故为历代诗人、画家作为吟哦作画对象,冠以"四君子之美称。"君子",本为我国古代贤达之士的佳称,而被委之以梅兰竹菊,其间实乃千百年来,人们按它们的自然属性及其形态特点,倾注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在自然万物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竹 梅兰竹菊 竹石图 自然万物 冉冉孤生竹 四君子 题画竹诗 题画诗 郑板桥 姿质
下载PDF
画竹纵横谈
14
作者 李方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喜欢竹子。竹,或生于山崖农舍,或种于园林斋院,青青向上,四季碧绿,生意盎然。它送来清风,迎来朝阳,朝朝暮暮,人们喜于相伴。它心虚,节坚,常青、傲寥……清姿瘦节,风韵潇洒。其秀美倔强的神态,给人们立身处世以有益的启...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喜欢竹子。竹,或生于山崖农舍,或种于园林斋院,青青向上,四季碧绿,生意盎然。它送来清风,迎来朝阳,朝朝暮暮,人们喜于相伴。它心虚,节坚,常青、傲寥……清姿瘦节,风韵潇洒。其秀美倔强的神态,给人们立身处世以有益的启迪;它苛求于人类甚少,授益于人类颇多。竹,是坚贞、高洁、情操磊落的象征。历代的文人墨客对竹颇为青睐,多有借竹言志之笔,以竹表现高尚之气节,虚心之品质及蓬勃向上之精神。晋代名士王子猷曾说:“不可一日无此君,”宋代著名诗人、画家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竹 王子猷 此君 李夫人 画中有诗 报竹平安 郑燮 王摩 题画竹诗 画史
下载PDF
名人何以苛责名诗
15
作者 王昌大 《阅读与写作》 1995年第9期39-39,共1页
古今中外,名人苛责名诗的事不少,仔细体味,可学到不少东西。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展示了当时江南特有的美景。而明代评论家杨升庵却提出异议:“千里莺啼,谁人听得?绿映... 古今中外,名人苛责名诗的事不少,仔细体味,可学到不少东西。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展示了当时江南特有的美景。而明代评论家杨升庵却提出异议:“千里莺啼,谁人听得?绿映红,谁人见得?”《诗人玉屑》载:宋诗人王祈有两句很得意的吟竹诗:“叶垂千口剑,竿耸万条枪。”同时代的大诗人苏东坡读后则讥为;“好则极好,则是十条竹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诗 杨升庵 苏东坡 江南 读后 评论家 杜牧 诸葛亮 数词 生动形象
下载PDF
爱读板桥题画诗
16
作者 江其田 《劳动保障世界》 1999年第5期45-45,共1页
提起郑板桥,大家都不会感到十分陌生。他是清代(1693-1765)时的一位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他工诗词,擅文章,精于书法、绘画,尤其爱画竹、兰、石、菊,画出得意的画幅。他又喜欢在题画诗上题诗一首,与画相配,珠联壁合。相得益彰。郑板桥的... 提起郑板桥,大家都不会感到十分陌生。他是清代(1693-1765)时的一位著名文学家、艺术家,他工诗词,擅文章,精于书法、绘画,尤其爱画竹、兰、石、菊,画出得意的画幅。他又喜欢在题画诗上题诗一首,与画相配,珠联壁合。相得益彰。郑板桥的题画诗,写得清新、优美、质朴,用句也很生动、传神;诗中常见哲理警句,如珠似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图题诗 诗歌 郑板桥 题画竹诗
下载PDF
北宋文人的种竹咏竹之风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同赏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86,共6页
种竹兼咏竹,在北宋文人群体中成为一种风气。其中的为官者通过种竹与歌咏,为自己建构了一个处于繁杂政务、扰攘官场之外的青葱挺秀的精神世界。而士人化的隐士与释子经由种竹写诗所建构的精神世界,则具有了更多超脱凡俗的特质。与前代相... 种竹兼咏竹,在北宋文人群体中成为一种风气。其中的为官者通过种竹与歌咏,为自己建构了一个处于繁杂政务、扰攘官场之外的青葱挺秀的精神世界。而士人化的隐士与释子经由种竹写诗所建构的精神世界,则具有了更多超脱凡俗的特质。与前代相比,作品数量大、作者分布广,偏于淡雅洒脱的君子格调,达到了人、竹相融相生的境界,乃是北宋士人种竹诗作及其所营造"竹世界"的三大特点,并对后世文人种竹咏竹起到了开先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文人 竹诗 文化意蕴
原文传递
上博竹简《诗论》的作者及其与今传本《毛诗序》的关系 被引量:33
18
作者 江林昌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15,共12页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竹简《诗论》可能是失传了两千年的子夏《诗序》;第二,竹简《诗论》可能是《毛诗序》的原始祖本。竹简《诗论》的基本观点大多为《毛诗序》所继承。结论:《毛诗序》确实传自子夏。
关键词 《毛诗序》 《诗论》 传本 《诗序》 子夏 上博 作者 竹简 始祖
原文传递
李西涯自书诗卷收传记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家溍 《收藏家》 2000年第1期39-43,共5页
前两年在香港偶然到中文大学,可巧正遇见王南屏先生收藏的书画展览,当然要瞻仰一番。这个展览琳琅满目,主要是明清两代大小名家作品。从楼下看到楼上,走到靠着楼栏杆一排手卷框前时,突然觉得眼前一亮,柜内正是一卷李西涯自书“种... 前两年在香港偶然到中文大学,可巧正遇见王南屏先生收藏的书画展览,当然要瞻仰一番。这个展览琳琅满目,主要是明清两代大小名家作品。从楼下看到楼上,走到靠着楼栏杆一排手卷框前时,突然觉得眼前一亮,柜内正是一卷李西涯自书“种竹诗”,为先严的旧藏(见我家《介祉堂藏书画器物目录》卷二,书、卷类著录)。我青年时期学颜书,先严教导说初学颜书宜先临“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再临“郭公庙碑”。除临碑之外,应常看前人学颜书的墨迹,譬如家里有的东西。李西涯自书“种竹诗”就是一件很好的范本,必须细看、常看,才能揣摩到在拓本中所看不到的用笔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展览 李西涯 自书 “种竹诗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