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竺道生的生平及其相关问题简析
1
作者 张雪松 《中国佛学》 2012年第2期16-33,共18页
公元4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北方局势动荡,使得偏安江南的东晋外部压力缓解,而东晋内部各种势力又势均力敌。故此时东晋社会局面短暂安定,出现了'永和人物'崇尚玄谈的社会风气。与此相伴随,佛教界般若思想在东晋也逐渐活跃起来。... 公元4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北方局势动荡,使得偏安江南的东晋外部压力缓解,而东晋内部各种势力又势均力敌。故此时东晋社会局面短暂安定,出现了'永和人物'崇尚玄谈的社会风气。与此相伴随,佛教界般若思想在东晋也逐渐活跃起来。在东晋京师出现即色宗、本无宗、含识宗、幻化宗、缘会宗五家,他们受到会稽王及王、谢家族的支持;而心无宗一家则主要流行于荆州,受到桓温支持。笔者认为,'六家'本是指东晋各般若学派,它们同当时永和玄谈关系密切,各家均各自得到了当时世族的支持,是特定时间地点的产物。而道安先是在北,后居襄阳,基本身处局外,所谓'本无宗'创立者实际上是竺法汰,而非道安。竺道生正是东晋般若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跟随法汰出家的。371年一切有部僧伽提婆在庐山译经说法,经过数年努力,隆安元年(397)提婆终于可以跻身东晋首都佛教界。提婆入京,恐是东晋佛教风气转折的开始,此后六家般若学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不久,北方及南方才逐渐开始出现对'六家'之批评。而佛陀跋多罗僧团南来(410),在南朝传教译经活动十分活跃,这无疑对江南有宗思潮是一个推动。道生中年游学,涉猎广泛,'罗什大乘之趣,提婆小道之要,咸畅斯旨',而且善于独立思考阐发,主张人人皆有佛性,顿悟成佛,顺应了日后时代思潮发展的大潮流。但就当时来看,道生既不同于东晋六家般若旧传统,又区别于自提婆、佛陀跋多罗以来兼涉有宗的南朝新传统;道生晚年被排斥在主流佛教界之外,生前甚为萧索;临终前宣讲《法华》,恐有抒愤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道生 竺法汰 六家七宗 法华经
下载PDF
《不真空论》里的本无宗
2
作者 杨祖荣 《中国佛学》 2014年第1期228-242,共15页
《不真空论》里僧肇所破的本无宗究竟为谁,在历代的注疏和当今研究中,都有不同的看法。已有的候选人有道安、竺法汰、竺法深、慧远等。笔者通过直接分析原始材料中关于各候选人本无义的记载,进而进行归纳、比照,认为,在目前存在的资料... 《不真空论》里僧肇所破的本无宗究竟为谁,在历代的注疏和当今研究中,都有不同的看法。已有的候选人有道安、竺法汰、竺法深、慧远等。笔者通过直接分析原始材料中关于各候选人本无义的记载,进而进行归纳、比照,认为,在目前存在的资料情况下,僧肇所破的本无义很有可能是竺法汰。但是《令模钞》中最主要的支持证据在来源和解读上,仍有不少值得探讨的空间,难以下定论。另外,在分析各候选人的本无义时,笔者也发现了不少前人研究在思想解读和方法论上的不足,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真空论 本无宗 道安 竺法汰 竺法 慧远
下载PDF
从写本的传播再论道安对佛教义学的贡献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志远 《中国佛学》 2014年第2期96-110,共15页
本文考察了道安早年在邺城佛图澄门下受到的义学修习,指出虽然在僧传中佛图澄以神异僧形象为世人所知,其实则具有义学抱负。道安通过与中亚说一切有部僧人的接触,具备了清晰的三藏意识,开始系统地从事经籍的整理工作。这一工作的展开,... 本文考察了道安早年在邺城佛图澄门下受到的义学修习,指出虽然在僧传中佛图澄以神异僧形象为世人所知,其实则具有义学抱负。道安通过与中亚说一切有部僧人的接触,具备了清晰的三藏意识,开始系统地从事经籍的整理工作。这一工作的展开,缘于佛教经典传来数量的增加,如内容上足以囊括古译经典的大部《阿含》和广律。道安主持的译场程序严密,也保证了新译在质量上与旧译拉开差距。道安的经典校勘和义学新风对南方佛教迅速产生了影响,本文特别指出他与建康竺法汰之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安 佛图澄 竺法汰 邺城
下载PDF
东晋高僧佛图澄
4
作者 阎瑜民 《五台山研究》 1994年第1期31-35,共5页
东晋初年,迁居我国北方内地的匈奴、羯、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豪酋,经过长期的战乱,相继建立起许多封建割据的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其中羯人石勒、石虎建立的后赵国占有北方大部分地区。他们为强化对汉民族的统治,一方面动用动... 东晋初年,迁居我国北方内地的匈奴、羯、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豪酋,经过长期的战乱,相继建立起许多封建割据的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其中羯人石勒、石虎建立的后赵国占有北方大部分地区。他们为强化对汉民族的统治,一方面动用动用酷刑,奴役几十万民工,大造行宫殿宇,供其昼夜荒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图澄 五胡十六国 五台山研究 羯人 中国佛教史 竺法汰 弘扬佛法 持戒 青莲花 石邃
下载PDF
论杜甫夔州诗中的“江湖”
5
作者 谭文兴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44-48,共5页
“江湖”一词,新版《辞海》说有两个意义:一是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并以《南史·隐逸传上》“遁迹江湖之上”为例;二是泛指四方各地,如“走江湖”,并以杜牧《遣怀》诗中的“落魄江湖载酒行”为例。《辞源》修订本的解释又略有不同: 指... “江湖”一词,新版《辞海》说有两个意义:一是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并以《南史·隐逸传上》“遁迹江湖之上”为例;二是泛指四方各地,如“走江湖”,并以杜牧《遣怀》诗中的“落魄江湖载酒行”为例。《辞源》修订本的解释又略有不同: 指江河湖海。庄子大宗师:“泉涸 鱼相与处於陆,相昫以湿,相泻以沫,不 如相忘於江湖。”史记一二九货殖列传: “(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泛 指五湖四海各地。如俗谓流浪四方为“走 江湖”。梁惠皎高僧传五竺法汰:“与道 安避难,行至新安,安分张徒众,命汰下 京。临别,谓安曰:‘法师仪轨西北,下座 弘教东南,江湖道术,此焉相望矣。’”唐 杜牧樊川集外集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 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楚腰纤细 竺法汰 货殖列传 隐逸传 樊川 刘仆 晓发公安 秋兴八首 僧传
下载PDF
東晉建康瓦官寺佛教
6
作者 王榮國 《佛教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253-274,319,共23页
瓦官寺從創建起,終晉之世,得到東晉諸帝的重视,駐錫瓦官寺高僧大都名重一時。瓦官寺在慧力之後,常住僧有竺法汰、竺僧敷、竺曇一、竺曇二、竺道一等至少敷十人,幾乎成了法汰僧團弘傳般若學“本無宗”道場。此外,竺道潛(法深)舆支遁都到... 瓦官寺從創建起,終晉之世,得到東晉諸帝的重视,駐錫瓦官寺高僧大都名重一時。瓦官寺在慧力之後,常住僧有竺法汰、竺僧敷、竺曇一、竺曇二、竺道一等至少敷十人,幾乎成了法汰僧團弘傳般若學“本無宗”道場。此外,竺道潛(法深)舆支遁都到過瓦官寺,竺道潛的“本無宗”舆支遁的“即色宗”隨之產生交匯。《世説新語》關於劉丹陽(谈)、王長史(潆)與桓護軍(伊)聚集瓦官寺,王濛見十多歲的戴逵在瓦官寺而預言其繪晝前途,僧意舆王脩在瓦官寺進行佛玄清談等記载,均屬傳説,與瓦官寺無涉。@些傳説都以“瓦官寺”爲载體,正説明瓦官寺在東晉建康清談人士心中擁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東晉佛教 建康 瓦官寺 慧力 竺法汰
下载PDF
寒假读书与勤能补拙
7
作者 吴礼明 《师道(人文)》 2014年第2期49-50,共2页
早年学习《论语》,最难忘之一为孔子所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现代语解之,"我"举一屋角而"你"当即颖悟另三个屋角,就跟"你"讲后面内容。正如佛教"举一指"而悟尽天下佛理... 早年学习《论语》,最难忘之一为孔子所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现代语解之,"我"举一屋角而"你"当即颖悟另三个屋角,就跟"你"讲后面内容。正如佛教"举一指"而悟尽天下佛理,一见端倪就触类旁通而悟一知万;如果不能及达,则说明"你"悟性有限,很难胜任后面的学习,"我"不会再教"你"。依照"举隅"论,学习并非教授而能,而是自悟以成。而有人连起码知识都不知,又如何发蒙起昧?若不自下功夫读书,又能责谁之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悟 佛理 竺道生 读书百遍 注译 乐学 竺法汰 知识老化 尤袤 罗什
下载PDF
佛教中国化的先驱—释道安——论释道安“因风易行”的弘法思想 被引量:2
8
作者 罗义俊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23,共4页
近世治佛学,多以竺道生为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位高僧,其实,这第一位高僧,当首推释道安。一佛法自两汉末传入中土,最初只是依附于鬼神方米。所以两汉人鲜知有佛,而以批评汉代流行思想为学术内容与特征的王充《论衡》亦于佛教竟无一字论及。... 近世治佛学,多以竺道生为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位高僧,其实,这第一位高僧,当首推释道安。一佛法自两汉末传入中土,最初只是依附于鬼神方米。所以两汉人鲜知有佛,而以批评汉代流行思想为学术内容与特征的王充《论衡》亦于佛教竟无一字论及。汉末以后,佛教始盛行于中土,其最显著的表现是佛经的大量译出。据《开元释教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道安 佛教中国化 弘法 开元释教录 竺道生 般若学 竺法汰 佛图澄 译经 本无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