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季迁书画鉴藏思想中的“笔墨”观
1
作者 李淑辉 滕发 《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13期65-66,69,共3页
该文梳理了徐小虎的《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通过王季迁对历代大书画家用笔用墨的评述,总结王季迁鉴藏的核心思想“笔墨”观,即重视笔墨的力量平衡与兼容性;通过王季迁对历代绘画图式的分析,概括王季迁鉴藏的总体思想“气... 该文梳理了徐小虎的《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通过王季迁对历代大书画家用笔用墨的评述,总结王季迁鉴藏的核心思想“笔墨”观,即重视笔墨的力量平衡与兼容性;通过王季迁对历代绘画图式的分析,概括王季迁鉴藏的总体思想“气韵”观,即有内在逻辑的图式,可以表达生动的内涵,激起一种生命的感觉。王季迁的“笔墨”观,改变了传统书画鉴定中语焉不详、宏观概括、神秘化的叙述方式,在书画鉴藏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季迁 鉴藏 笔墨 笔墨行为
下载PDF
书画赝品研究之重要性与研究方法
2
作者 徐小虎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0期24-27,共4页
自唐宋以来,后人创造的书画赝品远多于真迹。这不仅因为自东晋以降书画收藏之风对大师名作的过量需求远多于大师创作作品的数量,也因为书画极易损耗的特殊媒材条件导致古老真迹长期存世困难重重。加之对有大师名款之作不假思索的热衷,... 自唐宋以来,后人创造的书画赝品远多于真迹。这不仅因为自东晋以降书画收藏之风对大师名作的过量需求远多于大师创作作品的数量,也因为书画极易损耗的特殊媒材条件导致古老真迹长期存世困难重重。加之对有大师名款之作不假思索的热衷,以及传统书画鉴定法对于作品外在因素(如收藏者的落款、印章、题跋,书画裱褙材料或模式)的强调,导致大量赝品被视为真迹,而本就被视作赝品的存世书画更被研究者忽略。可是,赝品虽不是其所题大师之真迹,却是赝品制造者的“真迹”。研究这些“真迹”呈现的视觉风格变迁,我们反而可能总结出各个时代书画作品的样式、结构、形态和笔墨行为的特征。由此,书写出独一无二的没有大师的美术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鉴定 风格 笔墨行为 吴镇 沈周
下载PDF
元代李郭传派“亦可观”——唐棣《王摩诘诗意图》图像缕析
3
作者 张承龙 《国画家》 2022年第5期34-37,共4页
李郭风格在经历宋元以后日渐式微,入清后仅仅成为摹古之风下的一家样式,在绘画表现上也相对单一,成为董其昌划分南北宗后的绘画小道,随着近代战乱的颠沛流离,有元一代的李郭风格画作已经存量很少,被拿来提及和讨论更是凤毛麟角,故而往... 李郭风格在经历宋元以后日渐式微,入清后仅仅成为摹古之风下的一家样式,在绘画表现上也相对单一,成为董其昌划分南北宗后的绘画小道,随着近代战乱的颠沛流离,有元一代的李郭风格画作已经存量很少,被拿来提及和讨论更是凤毛麟角,故而往往在谈论李郭风格时仅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或个别专有名词,对其整体风格和笔墨面貌未有全面性的探析,本文则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元代唐棣《王摩诘诗意图》入手,通过风格分析和笔墨行为的探讨来尝试厘清元代李郭风格代表性作品的真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棣 李郭传派 风格分析 笔墨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