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笔记文体辨析——为中国古代笔记散文正名 被引量:5
1
作者 马茂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9,160,共7页
笔记小说与笔记散文有很大差别,散文与小说之最终分野是虚构。唐人笔记尚纪实。宋代笔记散文发达,其中野史散文、都市散文在人物塑造、语言创新、文体创新方面都可以比肩古文。中国古代笔记散文应得到正名。
关键词 笔记小说 笔记散文 文体界定 艺术成就
下载PDF
论《东坡志林》的审美特色——兼及苏轼笔记散文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芳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东坡志林》是苏轼笔记散文的代表,无论其描写内容、叙述模式还是审美趣味,皆表现出与传统散文不同的追求与特色,成为中国古典笔记散文文体风格发生转变的典型之作。因应写作目的与叙写内容的变化,其审美情趣之特色尤为突出鲜明,这就... 《东坡志林》是苏轼笔记散文的代表,无论其描写内容、叙述模式还是审美趣味,皆表现出与传统散文不同的追求与特色,成为中国古典笔记散文文体风格发生转变的典型之作。因应写作目的与叙写内容的变化,其审美情趣之特色尤为突出鲜明,这就是对深情与雅致、颖悟与妙理、风韵与趣味的追求。这种新追求,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小品文写作。以公安派为代表的晚明文人的小品文,与其即有着明显的承传关系,故从文学史、散文史的角度看,以《东坡志林》为代表的苏轼笔记散文的出现,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东坡志林》 笔记散文 审美特色 文体新变
下载PDF
零点笔记(散文)
3
作者 小禾 《写作》 2002年第12期42-43,共2页
那段时间我结束了一段旷日持久辛苦无比的单恋,神经也随之衰弱到了极点。每晚我都能听见两种异常的响动。零点40分,停在我们宿舍窗下的一辆破车——地地道道的破车——的报警器厉声尖叫三十二次,好像人人都想偷它。五分钟后,有人干... 那段时间我结束了一段旷日持久辛苦无比的单恋,神经也随之衰弱到了极点。每晚我都能听见两种异常的响动。零点40分,停在我们宿舍窗下的一辆破车——地地道道的破车——的报警器厉声尖叫三十二次,好像人人都想偷它。五分钟后,有人干呕四五声。我一直弄不清这声音来自何处,有时像在食堂,有时像在对面宿舍楼,而有时就在我们窗下。我也弄不清这人为什么要在每天凌晨呕吐。整个校园内鬼气森森,仿佛数干年来死于这片土地的怨鬼一齐出动。我就亮了灯,在这浓重的鬼气中反复琢磨一个失恋的朋友送给我的照片。我认为它们很符合我的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零点笔记 景物描写 中学 作文
下载PDF
“时事”与“文明”:1925—1927年周作人的散文写作——以“女师大”事件与“三·一八”惨案为核心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晓江 《现代中文学刊》 2012年第3期8-15,共8页
在目前的周作人研究中,学界普遍认为在1927年前后,周的文化立场实现了由积极战斗到消极退隐的转折。这种文化立场上的转折或对立,也被简约地描述为"叛徒"与"隐士"、"匪气"与"绅士气",或者文风... 在目前的周作人研究中,学界普遍认为在1927年前后,周的文化立场实现了由积极战斗到消极退隐的转折。这种文化立场上的转折或对立,也被简约地描述为"叛徒"与"隐士"、"匪气"与"绅士气",或者文风上"浮躁凌厉"与"平淡冲和"之间的对立,表征着周氏人生立场或价值上的逆转与倒退。然而如果从周氏写作的内在理路,即从其时事之文的价值关怀,以及与随后笔记体写作的思想主旨的比较来看,那么,1927年前后的变化其实并不构成这样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而呈现出一种价值上的坚守与延续。对周作人来说,无论是直接关注现实的时事之文,或是从古人的笔记文字中寻求写作材料,其关怀大都在于探索一种他理想中的新的文明与社会秩序,即对于人类正当生活的追求。更确切地说,在周的时事之文里,我们一方面能够读到他对现实社会中某些力量(比如政治为群众多数所支持的观念)对于人的生活的控制(尤其是思想控制)的反抗,另一方面,在这些反抗运动的背后,又隐埋着他对社会复古势力的警惕,从而展示出他对野蛮文明遗留的批判;而在他的笔记体散文里,则看到他通过对历史幽暗意识(实即同样是野蛮文明)的批评,进而提倡一种富于"人情物理"的社会秩序与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知识分子 时事之文 笔记散文
下载PDF
短小·博杂·浓郁·诚实——随笔“随”谈
5
作者 徐辉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0年第1期32-33,共2页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散文有异于正统散文,由于它形式不拘一格,篇幅较为短小,因此作者写作时不受拘束,遇有可写时就随笔写去,朴质无华,情调亲切,易使读者感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这类散文肇始魏、晋,于两宋盛行,当时多称为'...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散文有异于正统散文,由于它形式不拘一格,篇幅较为短小,因此作者写作时不受拘束,遇有可写时就随笔写去,朴质无华,情调亲切,易使读者感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这类散文肇始魏、晋,于两宋盛行,当时多称为'笔记散文'。例如,北宋沈括述史事、天文、乐律、象数、艺文、技艺、器用、药议等的《梦溪笔谈》,苏东坡记自己身边的琐事、读书心得,以及出游、怀古的《东坡志林》,都是我国早期的随笔。但也有在当时就明确地将它命名为'随笔'的,如南宋的洪迈。他在自己写作的《容斋随笔》的'自序'中说:予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笔 散文创作 笔记散文 文体形式 艺术风格 表达手法
全文增补中
Note on Resonant and Non-resonant Peaks in Electron-Atom Total Scattering Cross Sections
6
作者 Karl-Erik Thylwe Patrick McCabe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8-30,共3页
Certain broad low-energy peaks caused by a single partial wave in total cross sections are explained in terms of phase shifts. Such peak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real part of a Regge pole trajectory, having a ma... Certain broad low-energy peaks caused by a single partial wave in total cross sections are explained in terms of phase shifts. Such peak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real part of a Regge pole trajectory, having a maximum near an integer value of the angular momentum quantum number. At the peak energies, the pertinent partial-wave phase shift was shown to have a local maximum near a value π/2 modulo π. This implies no time delay in the semiclassical context. The phenomenon is a quantum effect, lacking a semiclassical interpre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ttering RESONANCES quantum mechanics cross sec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