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挽翰笙师
1
作者 陈白尘 《剧本》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5-5,共1页
惊悉翰老不幸仙逝,悲痛万分。从“左联”时代起,他领导推动中国文艺,功在史册;建国以后担任全国文联领导工作。
关键词 笙师 “左联” 领导工作 中国文艺 文艺事业 老视
原文传递
漫话笙
2
作者 李滋民 《音乐世界》 1992年第11期46-46,共1页
笙是民乐中的一种常用乐器,由“斗子”,“簧片”,“笙管”三个部分组成,大者称芋,小者称笙。《周礼·春官·笙师》:“掌教吹芋、笙。”郑玄注:“竽,三十六簧。”贾公彦疏:“竽长四尺二寸。”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笙,有二十二... 笙是民乐中的一种常用乐器,由“斗子”,“簧片”,“笙管”三个部分组成,大者称芋,小者称笙。《周礼·春官·笙师》:“掌教吹芋、笙。”郑玄注:“竽,三十六簧。”贾公彦疏:“竽长四尺二寸。”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笙,有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诗经》中多次提到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六 笙师 公彦 郑玄注 大者 长沙马王堆 掌教 白居易诗 皮信
下载PDF
汉龠试解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子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4年第1期113-114,110,共3页
籥,或作龠,是一种久已失传了的古乐器。相传大禹时代的乐装《大夏》(又名《夏龠》)就以龠作为主要的伴舞乐器。正因为它的失传,历来关于它的描述便各有参差;尤其在汉代,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郭沫若同志从古文字学的角度入手,作了全... 籥,或作龠,是一种久已失传了的古乐器。相传大禹时代的乐装《大夏》(又名《夏龠》)就以龠作为主要的伴舞乐器。正因为它的失传,历来关于它的描述便各有参差;尤其在汉代,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郭沫若同志从古文字学的角度入手,作了全面的考证,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观点:以商周甲母金文中“■”字的字形为据,古禽为一种编管乐器,即后世所谓排箫的前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儒 乐器 简兮 笔者按 三孔 后世 编管 汉人 笙师 说法
下载PDF
汉仑试解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子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4年第1期113-114,110,共3页
或作龠,是一种久已失传了的古乐器。相传大禹时代的乐装《大夏》(又名《夏龠》)就以龠作为主要的伴舞乐器。正因为它的失传,历来关于它的描述便各有参差;尤其在汉代,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郭沫若同志从古文字学的角度入手.
关键词 汉儒 简兮 笔者按 三孔 后世 汉人 笙师 说法
下载PDF
钟鼓喤喤 磬筦将将——浅谈《诗经》中的乐器[续]
5
作者 韩府 《乐器》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10,共2页
《诗经》中出现的管乐器有边棱和簧管类,其中以埙和篪最为常见。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小雅·何人斯》)埙,一般由陶土烧制而成(也有用石、骨或象牙制成的),故又名陶埙,大如鹅卵,锐上平底中空,音孔一至三五个不等,属八音之土类。
关键词 陶埙 音孔 何人斯 边棱 小雅 七弦 古代音乐 笙师 于雅乐 磬同音
下载PDF
中国古代吹管乐器溯源
6
作者 蒋薇(文/图) 《大众考古》 2022年第12期48-52,共5页
三四千年前的上古时期,华夏就以礼乐通神、治国、教化民众,辉煌的音乐文明孕育出众多形态各异的乐器。《周礼·春官·笙师》载:“笙师掌教龡竽、笙、埙、龠、箫、篪、篴、管、舂牍、应、雅,以教祴乐。”这些乐器承载着先民的智... 三四千年前的上古时期,华夏就以礼乐通神、治国、教化民众,辉煌的音乐文明孕育出众多形态各异的乐器。《周礼·春官·笙师》载:“笙师掌教龡竽、笙、埙、龠、箫、篪、篴、管、舂牍、应、雅,以教祴乐。”这些乐器承载着先民的智慧,为现今民族乐器的滥觞,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各领风骚、历久弥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管乐器 民族乐器 笙师 上古时期
下载PDF
诗四首
7
作者 钱志熙 《岷峨诗稿》 2010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李白墓 牛渚 采石矶 玄晖 笙师 吴音 使君 绝业 辨伪 硕士研究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