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工人主义革命的“美学化路径”——比佛的后政治主体建构学及其限度
1
作者 刘黎鹏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8,共11页
后工人主义在美学与政治主体结合方面有着创新,比佛是其中最为典型也最为激进的代表之一。通过后工人主义思想以及德勒兹和加塔利等人的理念,比佛试图在当代符号资本主义语境中重构集体主体化进程。为了抵抗符号资本主义在语言与感性层... 后工人主义在美学与政治主体结合方面有着创新,比佛是其中最为典型也最为激进的代表之一。通过后工人主义思想以及德勒兹和加塔利等人的理念,比佛试图在当代符号资本主义语境中重构集体主体化进程。为了抵抗符号资本主义在语言与感性层面破坏集体主体化进程困境,他以诗的治疗来重新激活政治行动所需的“结合式”语言与身体、以美学式解放的方式倡导劳动者主体性的发展要从资本逻辑中逃逸出来。他的理论构造体现出了后工人主义革命的内在化、美学化的倾向。这是由于比佛颠倒了语言与存在的关系,从而错置了美学革命与社会革命基础的关系。因此,他无法寻找到资本社会内部的否定性空间,只能将符号资本主义社会神秘化、将语言革命和友谊的作用夸大化,最终遮蔽了符号资本主义依旧存在的内在矛盾和革命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人主义 比佛 后政治主体建构学 诗歌 符号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试论美国科幻片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 被引量:2
2
作者 桑大鹏 《鄂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55-57,共3页
本文通过将美国科幻片与人类远古神话相比较的方式 ,论证了以工具理性为核心而创造的资本主义文化符号系统乃是美国科幻片赖以生成的语境 ,并进一步探讨了工具理性依据其固有的逻辑道路在四个层面显示的怀疑与追问的倾向。
关键词 美国科幻片 神话 文化语境 工具理性 资本主义文化符号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