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遍符用理据性与“符用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毅衡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共14页
本文讨论为什么皮尔斯的pragmaticism应当理解为“符用论”。哲学史上关于词语符号与对象如何连接(即理据性问题),辩论绵延几千年,至今留下很多问题。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犹豫,后世学者,从索绪尔到皮尔斯,也各执一词。从“全... 本文讨论为什么皮尔斯的pragmaticism应当理解为“符用论”。哲学史上关于词语符号与对象如何连接(即理据性问题),辩论绵延几千年,至今留下很多问题。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犹豫,后世学者,从索绪尔到皮尔斯,也各执一词。从“全无理据”,到“有大量理据”,理据性只能局部存在。但这都是“初始理据性”的讨论,一旦符号进入社会性使用,就带上了普遍理据性。皮尔斯首先提出“符号靠符号生长”的观点。符号的使用也就是理据性积累的过程,符用成为符号意义活动的核心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初始理据性 符用理据性 符用论
原文传递
岛内“台独”文化符号的形成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2
作者 张顺 《现代台湾研究》 2020年第2期38-46,共9页
陈水扁执政时期推行"法理台独"失败后,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转向推动"柔性台独",其核心策略之一是在文化层面强化所谓"台湾主体性",大搞"去中国化",而推广"台独"文... 陈水扁执政时期推行"法理台独"失败后,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转向推动"柔性台独",其核心策略之一是在文化层面强化所谓"台湾主体性",大搞"去中国化",而推广"台独"文化符号是其主要手段。长期以来,"台独"势力通过重构元语言、伴随文本与符码系统等方式,赋予岛内主流文化符号以"台独"意义,使其形成作为所谓"正项"符号的主流文化的代言权力。"台独"文化符号的广泛使用和传播,对两岸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台独""拒统"理念充斥于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给大陆的反"独"促统工作构成严峻挑战,未来对"符号权"的争夺应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独”文化符号 符用理据性 符号伴随文本 符号“标出 两岸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