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返“孟子第一义”的致思场域——《孟子·滕文公上·道性善章》考释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海文 石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72,208,共18页
以“道性善”为“孟子第一义”,以“称尧、舜”为“第二节功夫”,这是人们对《孟子·滕文公上·道性善章》的一般看法。作为考释价值显著的大章,《道性善章》既涉及文史考证问题,又涉及哲学诠释问题,需要考证与诠释双管齐下。... 以“道性善”为“孟子第一义”,以“称尧、舜”为“第二节功夫”,这是人们对《孟子·滕文公上·道性善章》的一般看法。作为考释价值显著的大章,《道性善章》既涉及文史考证问题,又涉及哲学诠释问题,需要考证与诠释双管齐下。唯有在《孟子》单章研究的新范式下,《道性善章》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史考证问题方能引起深切的关注,那些众所周知的哲学诠释问题方能得到更深的理解。全面地成就《道性善章》的单章研究,实质就是真切地重返“孟子第一义”的致思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性善章》 孟子第一义 第二节功夫 文史考证 哲学诠释 《孟子》单章研究
下载PDF
中晚明诗学奉行“第一义”的不同路向及其得失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89,共11页
“第一义”学说与中晚明诗学具有紧密而复杂的关联,过往学人多将此视作七子派因袭模拟以致无穷流弊的重要思想渊源而屡有批评。但就文学创作的实际言,奉行第一义,特别是取法古人,既是无奈之举,也属必然选择。就彼时文坛的格局说,这是明... “第一义”学说与中晚明诗学具有紧密而复杂的关联,过往学人多将此视作七子派因袭模拟以致无穷流弊的重要思想渊源而屡有批评。但就文学创作的实际言,奉行第一义,特别是取法古人,既是无奈之举,也属必然选择。就彼时文坛的格局说,这是明代文人基于现实处境的应对之方,且伴随潮流变化而同步更张。就讨论诗文创作的模式论,或如七子派那般,对学习何种对象以及如何学习有具体明确的种种规定,或如公安派那般,仅有一些根本性的理念,且强调自我和自主。前者于方便后学的同时也极易滋生流弊,后者虽因通脱灵活广受好评,但也容易遭致“轻薄”“矜诞”等缺失。彼此各有利弊,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成为历代文人的难题,个中关键或在于厘清歧异的表述方式及其带来的必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义 中晚明诗学 模仿 处境 立场
下载PDF
多元化精神教育应成为第一义教育——就传统心学的现代意义答客问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新民 《阅江学刊》 2010年第6期15-23,共9页
从心性的最本源处认识和把握自己,即意味着发展和创造自己。挺拔人格气象需要内部精神的自觉,需要从生命深处涌出无限的力量。精神哲学理应成为第一义的哲学,精神教育亦有必要成为第一义的教育。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传统资源 精神哲学 精神教育 第一义原则
下载PDF
严羽的“第一义”与“悟”新论
4
作者 陶成涛 《三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沧浪诗话.诗辨》中,严羽指导学诗者选择最优秀的诗歌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悟"的过程。严羽的"第一义"应指优秀诗歌的客观标准,"悟"是艺术思维的领悟能力,"悟"的对象是"第一义"... 《沧浪诗话.诗辨》中,严羽指导学诗者选择最优秀的诗歌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是"悟"的过程。严羽的"第一义"应指优秀诗歌的客观标准,"悟"是艺术思维的领悟能力,"悟"的对象是"第一义"的诗歌。郭绍虞先生将严羽的"悟"分为"第一义之悟"和"透彻之悟",并不符合严羽的本意。严羽将"悟"划分为"透彻之悟"和"但得一知半解之悟",这是与其认定的诗歌的艺术水准的高下相对应的。严羽的"妙悟"一词应该解读为"巧妙地悟",属于"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第一义 妙悟 兴趣
下载PDF
临济宗禅学隐喻系统下的《沧浪诗话》“第一义”
5
作者 康庄 《唐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1-85,共5页
《沧浪诗话》中严羽依循两宋之际临济宗大慧禅的言语思维,比照禅宗本体"第一义"设定诗歌本体"第一义",序列诗歌等级。他有意识地借鉴禅宗"第一义"的非言说特征来描述诗歌"第一义"的特征,并在... 《沧浪诗话》中严羽依循两宋之际临济宗大慧禅的言语思维,比照禅宗本体"第一义"设定诗歌本体"第一义",序列诗歌等级。他有意识地借鉴禅宗"第一义"的非言说特征来描述诗歌"第一义"的特征,并在临济大慧禅不立文字且不离文字的语言立场下,主张将非关书、非关理与多读书、多穷理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第一义 临济宗大慧禅 言语思维
下载PDF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曾国藩文气论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周艳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68-70,共3页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曾国藩文气论初探周艳华“文以气为主”,可谓是古代写作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清代文章家曾国藩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论文十分注意“气”和“行气”。曾氏论气,与文章的情、声、辞、篇、脉及风格等累密相关。...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曾国藩文气论初探周艳华“文以气为主”,可谓是古代写作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清代文章家曾国藩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论文十分注意“气”和“行气”。曾氏论气,与文章的情、声、辞、篇、脉及风格等累密相关。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于我们学习古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文气论 第一义 “气” 日记 行气 因声求气 气盛言宜 桐城派 内在之气
下载PDF
试议王国维《人间词话》之“第一义”与“境界”
7
作者 许莹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0期96-98,共3页
王国维在评判自己的词作时自称"力争第一义",而在《人间词话》中评论其他诗人作品时则采用"境界"一说。从王氏的创作来看,"第一义"的真实内涵来源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要体现诗人的"第一义",就... 王国维在评判自己的词作时自称"力争第一义",而在《人间词话》中评论其他诗人作品时则采用"境界"一说。从王氏的创作来看,"第一义"的真实内涵来源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要体现诗人的"第一义",就要求诗人的作品做到有"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第一义 境界
下载PDF
超绝的终极之思——文殊“第一义谛”的现代启示
8
作者 肖黎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8-10,共3页
善说"第一义谛"是文殊助佛弘法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异风格,其中所蕴含的极具东方智慧的终极之思可给现代人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五台山佛教文化 文殊智慧 第一义
下载PDF
第一义不可说
9
作者 孙建锋 《辽宁教育》 2008年第1期57-57,60,共2页
依禅的教化,绝对的第一义是不可说的。 “为何不可说?”有人问法眼文益禅师。 “我要是说出来.就是第二义了、”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听课 第一义
下载PDF
王国维论词之“力争第一义”与艺术哲化之境创造
10
作者 邓菀莛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手稿中称:“余自谓才不若古人,但于力争第一义处,古人亦不如我用意耳。”这则词话在刊行时被删去,但“力争第一义”的中心意思仍保存其中,也体现在《人间词》及其序文中,是王国维所倡境界说的最高目标和理论内核。...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手稿中称:“余自谓才不若古人,但于力争第一义处,古人亦不如我用意耳。”这则词话在刊行时被删去,但“力争第一义”的中心意思仍保存其中,也体现在《人间词》及其序文中,是王国维所倡境界说的最高目标和理论内核。从立意探原和意涵分析、创造示例和路径选择等角度,探寻王国维论词之“力争第一义”,考察其中对艺术哲化之境的创造与对天下万世之真理、人类共有之感情的书写,既可为深入考察境界说提供借鉴,又可丰富艺术创造最高境界的审美取向与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争第一义 哲化之境 王国维 境界说
原文传递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11
作者 唐浩明 《家族企业》 2020年第9期26-26,共1页
致沅弟(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沅弟左右:水师攻打金柱关时,若有陆兵三千在彼,当易得手。保彭杏南,系为弟处分统一军起见。弟军万八千人,总须另有二人堪为统带者,每人统五六千,弟自统七八千,然后可分可合。杏南而外,尚有何人可以分统?亦须... 致沅弟(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沅弟左右:水师攻打金柱关时,若有陆兵三千在彼,当易得手。保彭杏南,系为弟处分统一军起见。弟军万八千人,总须另有二人堪为统带者,每人统五六千,弟自统七八千,然后可分可合。杏南而外,尚有何人可以分统?亦须早早提拔。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治元年 第一义 处分
原文传递
法筵龙象众 当观第一义
12
作者 白凤军 《世界宗教文化》 1998年第4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第一义 虚云 一切现成 寺院法 开堂 僧人 大和 法眼 禅宗 僧职
原文传递
在否定中显示肯定——文殊与“第一义谛”
13
作者 肖黎民 《五台山》 2006年第2期64-71,共8页
“第一义谛”是佛家常用的一个特有概念.指用般若智慧所体证到的佛地最高真理或终极真理。在许多时候,也被表述为真谛、真如、实相、中道或常住的、微妙的、不可思议的真常之体。此第一义不再指世俗的如来,而是如来法身。总而言之,... “第一义谛”是佛家常用的一个特有概念.指用般若智慧所体证到的佛地最高真理或终极真理。在许多时候,也被表述为真谛、真如、实相、中道或常住的、微妙的、不可思议的真常之体。此第一义不再指世俗的如来,而是如来法身。总而言之,万变不离其宗.内涵还是在“缘起”意义上出发立论的那个“自性空”或“毕竟空”。在这里,“第一”不是一个次序概念.而是最高或终极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义谛” 文殊信仰 中国 宗教信仰 佛教
原文传递
心学批判的有效性及其限度——以王船山的心学批判为例
14
作者 孙钦香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150,共8页
与陆王心学的兴起演进相伴而生的便是心学批判史的展开,而王船山即此心学批判史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首先,基于心性之辨,批评陆王“心即理”说,克服心学“主体性形上学”,在超越与内在之间保持均衡;其次,承继朱子“格物始教”,并积极回... 与陆王心学的兴起演进相伴而生的便是心学批判史的展开,而王船山即此心学批判史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首先,基于心性之辨,批评陆王“心即理”说,克服心学“主体性形上学”,在超越与内在之间保持均衡;其次,承继朱子“格物始教”,并积极回应阳明之问,批评陆王“第一义工夫”;最后,对心学之社会政治风气影响的批判显然属“外在批判”,但针对李贽、陶望龄等对当时文风影响的批判,却也言之成理。可见,船山的心学批判有其思想效力,但亦有其限度,与陆王心学共享“仁义固有”,这决定其在人性的看法上仍属于广义道学,且其“外在批判”存在苛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批判 “主体性形上学”批判 第一义工夫”批判 外在批判
下载PDF
《〈摄大乘论〉义章卷第一》草书误释举正
15
作者 张妍 《现代语文》 2023年第8期24-29,共6页
英藏敦煌写卷S.2048号《〈摄大乘论〉义章卷第一》为草书残卷,《敦煌本古佚与疑伪经校注——以〈大正藏〉第八十五册为中心》第6册曾对这一写卷进行了核校。由于草书写卷的识别具有很大难度,该书在释读方面仍存在一些疏误。综合利用辨... 英藏敦煌写卷S.2048号《〈摄大乘论〉义章卷第一》为草书残卷,《敦煌本古佚与疑伪经校注——以〈大正藏〉第八十五册为中心》第6册曾对这一写卷进行了核校。由于草书写卷的识别具有很大难度,该书在释读方面仍存在一些疏误。综合利用辨字形、考异文、通语法、审文例等训诂方法,对其中的31例失误加以校正,以期为疑难草书的考释、草书字典的编撰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大乘论〉义章卷第一 草书 误释 举正
下载PDF
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原因探析
16
作者 柯有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5期85-89,共5页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自他在1927年4月18日建立南京政权开始,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政权覆亡的22年中,曾三次下野。下野原因,众说纷纭。本文就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原因作点探析。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在上海发表了《辞职宣言...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自他在1927年4月18日建立南京政权开始,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政权覆亡的22年中,曾三次下野。下野原因,众说纷纭。本文就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原因作点探析。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在上海发表了《辞职宣言》。他说:“中正自薰沐总理之教训,即以二义自矢;一、认党高于一切。在党的利益之下,党员个人绝无逞主观、用感情,计利害之余地。二、认捍卫党基为党员最大之天职。苟有退智弄巧,阳奉阴违,篡夺吾党基础,剽易吾党主义,使吾党名存而实亡者,必竭全力以铲除之。由第一义言:进退生死,以一党之利益而归。……苟奉身引退,而有裨于党,则接渐而行,自亦不俟终日。中正以此自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宗仁 吾党 宋美龄 第一义 宋子文 党员个人 曾三 蒋氏 政治生涯 汪精卫
下载PDF
诗话选登
17
《师道(人文)》 2023年第11期60-60,共1页
杜诗有高妙语,如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可谓深入理窟。晋宋以来诗人无此句也。“心地初”乃《庄子》所谓“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之义也。
关键词 晋宋 诗话 《庄子》 第一义 杜诗
下载PDF
“不立名相”与“非不立名相”——佛教的“中道”语言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龚晓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47-51,131,共6页
本文以中国佛教的重要经典《楞伽经》为中心 ,探讨了语言与现象、语言的产生、语言与意义、语言与第一义 (本体 )、语言与轮回、语言与解脱等问题。一方面 ,指出了语言是因缘所生法 ,不能显示第一义 ;另一方面 ,语言又具解脱相 ,众生因... 本文以中国佛教的重要经典《楞伽经》为中心 ,探讨了语言与现象、语言的产生、语言与意义、语言与第一义 (本体 )、语言与轮回、语言与解脱等问题。一方面 ,指出了语言是因缘所生法 ,不能显示第一义 ;另一方面 ,语言又具解脱相 ,众生因诸佛菩萨的言说教化而得以解脱。佛教的语言观贯穿了“不立名相”与“非不立名相”的中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义 不立名相 非不立名相
下载PDF
论“概念”载递哲学思想的作用与限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贤中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32-41,共10页
通过探究概念的形成、分类、作用、限制及概念、概念群、第一义概念、概念体系、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分辨,可以说明各层次概念与思想单位间的关系;其中思想单位是哲学理论的意义单元,透过概念与思想单位的关系,使我们了解概念如何构成... 通过探究概念的形成、分类、作用、限制及概念、概念群、第一义概念、概念体系、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中的分辨,可以说明各层次概念与思想单位间的关系;其中思想单位是哲学理论的意义单元,透过概念与思想单位的关系,使我们了解概念如何构成哲学理论。思想单位形同骨架,各层次概念类似血肉,构成中国哲学史的有机整体。每一思想单位都蕴含着某些"理",各领域之"理"借着第一义概念所统摄的概念群相联系、相贯通。概念必须在各脉络、思想单位中展现意义,概念也可作为思想单位的代表,构成概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概念群 概念体系 第一义概念 范畴 思想单位
下载PDF
试析荻生徂徕道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牛建科 《日本研究》 CSSCI 1991年第2期62-65,共4页
荻生祖徕(1666~1728)是日本德川时代中期的哲学思想家,古学派之萱园学派(又称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徂徕不满于后世儒者(中国和日本)对“道”的解释,主张通过“古文辞”方法来探究“道”之意蕴,以期对“道”作出经典的、切合先王本意... 荻生祖徕(1666~1728)是日本德川时代中期的哲学思想家,古学派之萱园学派(又称古文辞学派)的创始人。徂徕不满于后世儒者(中国和日本)对“道”的解释,主张通过“古文辞”方法来探究“道”之意蕴,以期对“道”作出经典的、切合先王本意的阐释,达到恢复儒学本来面貌的目的。在徂徕看来,“道”就是“先王之道”,“先王”指中国古代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七位圣人。因此,“先王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王之道 荻生徂徕 道论 周公 德川 天下之道 哲学思想体系 圣人之道 第一义 所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