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5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方言与马来语第一人称“我”之比较
1
作者 李纾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12期92-92,共1页
本文讨论了福州方言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语中的第一人称“我”可能存在的关联。
关键词 第一人称“我” 福州话方言 马来语
下载PDF
第一人称“我”在网络中的流行用语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双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1X期76-77,共2页
网络世界相比现实世界更加自由,而第一人称"我"在网络上的使用,表现得更是五花八门,各有特色。本文主要从方言音的转化、他人称呼意义的扩大、古为今用、外语中用等方面,分别举例分析了第一人称"我"在网络中的流行... 网络世界相比现实世界更加自由,而第一人称"我"在网络上的使用,表现得更是五花八门,各有特色。本文主要从方言音的转化、他人称呼意义的扩大、古为今用、外语中用等方面,分别举例分析了第一人称"我"在网络中的流行用语所表现出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 网络 流行语
下载PDF
用“我”构思——浅谈第一人称“我”在作文中的运用
3
作者 范义娟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9-50,共2页
从古文中的“吾”、“余”和“予”,到现代的“我”和“我们”,第一人称在作文中常被用作叙述主角。因为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中的内容给人的感觉自然、真切,行文中的某些过渡和交代也因“我”的知觉、推理、想象而省略。当然... 从古文中的“吾”、“余”和“予”,到现代的“我”和“我们”,第一人称在作文中常被用作叙述主角。因为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中的内容给人的感觉自然、真切,行文中的某些过渡和交代也因“我”的知觉、推理、想象而省略。当然,文中的“我”并不一定等于作者本人,更多的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角色。那么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如何用“我”来构思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 “我” 作文 “我们” 人物角色 艺术加工 写作训练 “吾”
下载PDF
浅谈小说中第一人称“我”的叙事功能——由高考大阅读题人称考查说开去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平菊 《语文天地》 2010年第8期72-73,共2页
对于学生来说.文学作品鉴赏是一大难点,尤其是文学作品形象赏析的深度难以把握。怎样把教材分析与高考考试接轨,找寻一个支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形象呢?那要先从高考题目说起.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21题要求赏析《乌米》中“我”的... 对于学生来说.文学作品鉴赏是一大难点,尤其是文学作品形象赏析的深度难以把握。怎样把教材分析与高考考试接轨,找寻一个支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形象呢?那要先从高考题目说起.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21题要求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在题干中引导说“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8年高考 “我” 第一人称 叙事功能 阅读题 文学作品鉴赏 人物形象 小说
下载PDF
记叙文第一人称“我”之功过
5
作者 李明 《新高考(高一语文、数学、英语)》 2010年第1期13-14,共2页
一、立功之“我” 大多数考生之所以喜欢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人记事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有的作文命题者有意引导,如2009年重庆卷“生活有很多故事,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2009年... 一、立功之“我” 大多数考生之所以喜欢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人记事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有的作文命题者有意引导,如2009年重庆卷“生活有很多故事,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2009年浙江卷“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 “我” 记叙文 功过 生活体验 阅读积累 故事 命题者
下载PDF
记叙文第一人称“我”之功过
6
作者 王其英 《新作文(高考作文智囊)》 2009年第10期10-11,共2页
大多数考生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入记事,不仅仅因为这种写法易于抒发考生的强烈感受,更是因为考生习惯陆地把题目和自己联系起来。但是写作不同于日常的言谈和交流,即使是“我”也需要艺术的再加工,处理得好会使文章亲切动人,而稍... 大多数考生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入记事,不仅仅因为这种写法易于抒发考生的强烈感受,更是因为考生习惯陆地把题目和自己联系起来。但是写作不同于日常的言谈和交流,即使是“我”也需要艺术的再加工,处理得好会使文章亲切动人,而稍有不慎,“我”也会导致考场写作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 “我” 记叙文 功过 考生 再加工 写作 言谈
下载PDF
新时期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的开端——回望“遇罗锦事件”的一个视角
7
作者 孙桂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遇罗锦事件”在1980年代初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和文坛风波,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史料钩沉层面,本文从文体形式层面切入遇罗锦“实话文学”研究。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是最鲜明体现写作者个性、经验、人格的文类。遇罗锦以写“我”与讲“真... “遇罗锦事件”在1980年代初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和文坛风波,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史料钩沉层面,本文从文体形式层面切入遇罗锦“实话文学”研究。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是最鲜明体现写作者个性、经验、人格的文类。遇罗锦以写“我”与讲“真”的私语叙事偏离了同质化的伤痕文学主调,顺应了改革开放的个性解放、女性解放呼声,促成了这一文体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发生,但在主观臆断、个人恩怨影射、现实材料堆积等层面也成为反思性写作案例。对遇罗锦不应只注重史料挖掘或盲目“翻案”,而是要纳入到百年中国女性小说自传体写作谱系中,其创作对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有一定启示与警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自传体叙事 遇罗锦 “实话文学” 新时期开端
下载PDF
第一人称叙事下的反转故事——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视角魔术
8
作者 李雨庭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90-97,共8页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中,全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人物叙事的方法重复了六次,可见他对此法的钟情程度。叙事视角和人称的变换作为一种重要的小说艺术,不仅促进了贾氏文学创作思想艺术的成熟,也丰富了当代小说的叙事艺术。尤其是用第一人称人物...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中,全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人物叙事的方法重复了六次,可见他对此法的钟情程度。叙事视角和人称的变换作为一种重要的小说艺术,不仅促进了贾氏文学创作思想艺术的成熟,也丰富了当代小说的叙事艺术。尤其是用第一人称人物视角来叙事能达到一种“深入揭秘”的效果,将隐秘细节和心理入情入理地展现出来,获得读者的共情,达到情感或评价反转的效果,这是典型的视角魔术,也是贾氏的特色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长篇小说 第一人称 视角魔术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时序交互的第一人称行为识别方法
9
作者 罗祥奎 高陈强 +1 位作者 陈欣悦 王升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4-532,共9页
对于第一人称行为识别任务,现有方法大多使用了目标边界框和人眼视线数据等非行为类别标签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辅助监督,以使其关注视频中手部及其交互物体所在区域。这既需要更多的人工标注数据,又使得视频特征的提取过程变得更为复杂... 对于第一人称行为识别任务,现有方法大多使用了目标边界框和人眼视线数据等非行为类别标签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辅助监督,以使其关注视频中手部及其交互物体所在区域。这既需要更多的人工标注数据,又使得视频特征的提取过程变得更为复杂。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时序交互模块,通过不同尺度的3D时序卷积使2D神经网络提取的视频帧特征进行时序交互,从而使得单一视频帧的特征融合其近邻帧的特征。在只需行为类别标签作监督的情况下,多尺度时序交互能够促使网络更加关注第一人称视频中手部及其交互物体所在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识别准确率优于现有第一人称行为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识别 第一人称视觉 时序交互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对比--以《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为例
10
作者 邓超群 颜忻怡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聚焦于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从第一人称代词之省略、第一人称代词之翻译、第一人称代词之“礼”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论语》的原文和现代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 聚焦于中国古典名著《论语》及其现代日语译本,从第一人称代词之省略、第一人称代词之翻译、第一人称代词之“礼”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论语》的原文和现代日语译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数量相差不大,这与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表达中都有大量的第一人称代词省略的现象有关;在第一人称代词翻译的过程中,对某个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现代日语译词的选择并不固定,且存在诸多增译和减译的情况;古代汉语和现代日语的表达都十分重视“礼”,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不同种类的第一人称代词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 现代日语 《论语》 日译本
下载PDF
第一人称复指代词的语用移情功能--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用语为例
11
作者 芮燕 《海外英语》 2024年第3期52-54,共3页
人称指示语是言语交际中用以表示说话人、听话人或第三者的词语或结构,它们直接体现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反映说话人的观点、态度和话语意图。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并不完全受制于语法规则,其选择更容易体现对所指称对象的视角依... 人称指示语是言语交际中用以表示说话人、听话人或第三者的词语或结构,它们直接体现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反映说话人的观点、态度和话语意图。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并不完全受制于语法规则,其选择更容易体现对所指称对象的视角依赖和语用移情。第一人称复指代词具有强大的语用移情功能,可以缩短交际主体之间的心理或情感距离,从而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文章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用语为例,对第一人称复指代词的相关指示现象进行分析,意在在以后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使用人称指示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复指代词 移情功能 大学英语教学
下载PDF
日本学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表达特点
12
作者 徐勤 朱宇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2-82,共11页
文章以第一人称代词可表达的六种作者身份(行为发起者、行为承受者、范围界定者、情感表达者、观点持有者、等价判断者),考察日本汉语学习者和中国汉语母语者在记叙文语料中第一人称代词及其作者身份的表达特点。结果显示,日本汉语学习... 文章以第一人称代词可表达的六种作者身份(行为发起者、行为承受者、范围界定者、情感表达者、观点持有者、等价判断者),考察日本汉语学习者和中国汉语母语者在记叙文语料中第一人称代词及其作者身份的表达特点。结果显示,日本汉语学习者过度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具体表现为:在“我(们)”作为行为发起者、“我”作为范围界定者/观点持有者/情感表达者的作者身份上,存在显著的使用过度;而在“我”作为行为承受者的作者身份上存在显著的使用不足。文章最后进一步探讨这一现象的具体成因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语学习者 汉语记叙文 第一人称代词 作者身份
下载PDF
从摄影枪到鼠标枪:第一人称镜头与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13
作者 陈卓轩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6-51,共6页
自1982年第一部从电子游戏改编而来的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古墓丽影》《罗拉快跑》《黑客帝国》等这些或是直接改编自游戏,或是在结构、叙事上有着电子游戏风格的电影作品。有关电子游戏的表达已... 自1982年第一部从电子游戏改编而来的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古墓丽影》《罗拉快跑》《黑客帝国》等这些或是直接改编自游戏,或是在结构、叙事上有着电子游戏风格的电影作品。有关电子游戏的表达已经成为主流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子游戏与电影两者的关系开始进入到学术界的研究视野中,学界在美学、社会、媒介等多角度对此问题产生了诸多争论,让·米歇尔·付东(Jean-Michelle Frodon)认为,电影与游戏的关系主要有四种,评述、改编、引用与结合。这四种关系仍然相对笼统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游戏 主流电影 《黑客帝国》 电影作品 《罗拉快跑》 第一人称 四种关系 两者的关系
下载PDF
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任桂琴 丛昊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7-83,共7页
全球抑郁症人数正在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该领域。大量研究表明,个体的抑郁程度以及抑郁倾向与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沉浸和自我聚焦均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加重和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使用频率的增多。... 全球抑郁症人数正在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该领域。大量研究表明,个体的抑郁程度以及抑郁倾向与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沉浸和自我聚焦均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加重和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使用频率的增多。检测社交媒体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可以预测抑郁症的发生,减少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也能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未来研究需深入探讨抑郁个体言语理解过程中对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认知加工,尤其要加强对女性群体的关注;进一步明确其他心理问题是否也与第一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频率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语言 第一人称代词 自我聚焦 自我沉浸
下载PDF
《晒后日记》: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及其文本意义
15
作者 张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74-176,共3页
获得多项大奖提名的《晒后日记》以其独特的电影镜头组合方式以及哀伤感性的叙事情绪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该电影以回顾童年的方式,将DV镜头与电影叙事镜头巧妙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一段模糊、深刻的亲情故事。其中主观感性的第一人称叙... 获得多项大奖提名的《晒后日记》以其独特的电影镜头组合方式以及哀伤感性的叙事情绪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该电影以回顾童年的方式,将DV镜头与电影叙事镜头巧妙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一段模糊、深刻的亲情故事。其中主观感性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与客观理性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不断切换,发掘出了模式、离散的叙事内容中鲜明的情感印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观察电影中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对情感表现的重要意义,可以挖掘出电影中第一人称叙事所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文本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 《晒后日记》
下载PDF
TED演讲中第一人称表达的语用身份构建研究
16
作者 穆心慧 王勃然 《外文研究》 2023年第2期27-32,106,共7页
语用身份是语境化的、说话者有意或无意选择的自我或他者身份。目前针对第一人称表达构建自我语用身份的研究尚少,本文基于陈新仁的语用身份论,自建小型TED语料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阐释演讲者如何在话语中表征和建构自我语用身份。... 语用身份是语境化的、说话者有意或无意选择的自我或他者身份。目前针对第一人称表达构建自我语用身份的研究尚少,本文基于陈新仁的语用身份论,自建小型TED语料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阐释演讲者如何在话语中表征和建构自我语用身份。研究发现:演讲者使用第一人称表达的频率为I>we>my>our>us>myself>ourselves,构建了主持人、亲历者、专家、研究者、社会成员、对话者、榜样、倡导者等身份,实现了拉近与听众间距离、激发听众情感、维护听众面子、增强说服力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身份 第一人称 TED演讲
下载PDF
从甲骨文看第一人称代词“余”“朕”“我”的谦敬功能
17
作者 吕秋岩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32-38,共7页
文章以《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与《甲骨文合集释文》为依据,整理殷商甲骨卜辞第一人称代词“余”“朕”“我”的相关文例,对它们的搭配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我”表尊称,“余”是时王谦卑的自称,“朕”尚不具备谦敬功能。
关键词 甲骨文 第一人称代词 谦敬功能
下载PDF
上古第一人称代词称数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伟 张玉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70,共4页
"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考察上古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称数,比较它们的发展变化,对深入研究汉语代词史有一定意义。殷商时期"我"为复数,"余""朕"为单数。西周时期与春秋时期表示单数... "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考察上古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的称数,比较它们的发展变化,对深入研究汉语代词史有一定意义。殷商时期"我"为复数,"余""朕"为单数。西周时期与春秋时期表示单数的第一人称代词一样,是"余(予)"、"朕"、""、"吾"、"台","我"单复数同形。战国至西汉,"吾"、"我"既可以表示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但表示单数的频率大大超过了表复数的频率;"余(予)"、"朕"只能表示单数。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复数的表达方式,就是"吾侪"、"吾曹"、"吾属"的使用,这是"我"所没有的。秦至汉初时,"吾"后仍然可以加"属"、"等"、"众"构成"吾属"、"吾等"、"吾众"等词语表示复数。秦至汉初,出现了一例指称复数时也可以有形式上标志的"我侪"。西汉中晚期,"我"后跟"属"、"曹"等复数形式标志的例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 第一人称 代词 称数
下载PDF
科研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及语篇功能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秀荣 李增顺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18-21,共4页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基于语料库的研究驳斥了传统的观点即科研论文是客观的而不应出现人称代词,同时研究发现科研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给非本族语学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基于语料库,研究了中国生物学科科研论文四个部分中第一人称...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基于语料库的研究驳斥了传统的观点即科研论文是客观的而不应出现人称代词,同时研究发现科研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给非本族语学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基于语料库,研究了中国生物学科科研论文四个部分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和语篇功能。研究发现中国生物学者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方面与本族语学者具有显著差异:在人称代词(we,our,us)的总体使用频率上,中国生物学者明显低于本族语学者;而对we的某些语篇功能中国生物学者存在使用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同时本文分析了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使用频率 语篇功能 科研论文
下载PDF
第一人称叙事与可靠性问题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邵锦娣 周苹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4-87,共4页
讲故事人有时代表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和道德信仰 ,他是隐含作者戴的面具和传声筒 ,是可靠叙事人。但有时隐含作者让受述人与第一人称叙事人享有共知信息 ,使某些人物处于弱势 ,叙事产生戏剧反讽 ,叙事人有讽刺性质。而当隐含作者让叙事人... 讲故事人有时代表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和道德信仰 ,他是隐含作者戴的面具和传声筒 ,是可靠叙事人。但有时隐含作者让受述人与第一人称叙事人享有共知信息 ,使某些人物处于弱势 ,叙事产生戏剧反讽 ,叙事人有讽刺性质。而当隐含作者让叙事人在讲故事的同时无意中暴露自己的各种短处成为不可靠叙事人时 ,隐含作者就具有讽刺性质。第一人称叙事人难免孤陋寡闻 ,但他和读者近距离交流 ,使读者领略尘封久远的历史。第一人称的有限性被隐含作者用来挖掘与叙事人之间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反讽 隐含作者 第一人称叙事 可靠性 叙述者 小说 文学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