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再塑:第一代大学生家庭教育代际传递的双重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涛 张艳 薛海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26,共16页
第一代大学生是家庭代际传递转折的一代,是中国代际社会过渡的一代,随着他们陆续组建小家庭,也开启了自我“重塑”后的子代“再塑”过程。基于2019年CHFS数据,以第一代大学生家庭为核心研究对象,从“家庭”的微观视角入手,延伸至“城乡... 第一代大学生是家庭代际传递转折的一代,是中国代际社会过渡的一代,随着他们陆续组建小家庭,也开启了自我“重塑”后的子代“再塑”过程。基于2019年CHFS数据,以第一代大学生家庭为核心研究对象,从“家庭”的微观视角入手,延伸至“城乡”的宏观视角,考察第一代大学生家庭与非大学生家庭、城市第一代大学生家庭与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家庭四类群体子代校外教育机会获得的“家庭”和“城乡”效应。研究发现:(1)教育代际传递扩大了具有不同文化资本家庭子代的校外教育机会获得差异;(2)教育代际传递缩小了城乡家庭子代的校外教育机会获得差异;(3)权威型第一代大学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及自身特质是双重效应的内生原因。总之,由于第一代大学生的自身经验及特质,决定了其教育代际传递具有较强的代际再塑、阶层再塑和教养再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代大学生家庭 校外教育机会获得 际传递 双重效应 再塑
下载PDF
非认知能力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就业结果影响更大吗?
2
作者 杨中超 岳昌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4,共11页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就业关系着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重要功能的实现。基于2022年度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与非一代大学生相比,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毕业去向上更倾向于选择就业而非升学,但两个群体在起薪...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就业关系着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重要功能的实现。基于2022年度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与非一代大学生相比,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毕业去向上更倾向于选择就业而非升学,但两个群体在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上的差异不显著;除了毕业去向,非认知能力也会影响初职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但没有充足证据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从中获益更大;在对就业去向的影响中,非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发挥着相互补充和替代作用,但是这种影响在两类群体之间具有一致性;家庭第一代大学生非认知能力显著低于非一代大学生,通过更多的同伴互动、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情感支持、学校归属感和更低的家庭成就内疚感可提高其非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毕业去向 初职起薪 工作满意度
下载PDF
不确定视角下精英高校中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业发展研究
3
作者 陈涛 徐迎庆 +1 位作者 李点石 李颖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5,共13页
在当今充满变革的时代,教育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促使更多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进入精英高校,但在单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独有的“二元性”特征,他们如何在不确定性较... 在当今充满变革的时代,教育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发展促使更多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进入精英高校,但在单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独有的“二元性”特征,他们如何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学习环境中成长成为亟待关注的现实问题。基于不确定管理理论,本研究通过分析“双一流”高校A的1490份本科生调查问卷,探索信息不确定性感知对第一代大学生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实证发现:信息不确定性感知会影响大学生知识分享行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特质在信息不确定性感知与知识分享行为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信息不确定性感知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受到宜人性特质的调节。通过考察精英高校中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特质,建议从学校、学生和社会三个层面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提供支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精英高校 信息不确定性感知 宜人性特质 知识分享行为
下载PDF
摸着石头过河还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赤字和优势视角下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成长之路
4
作者 杨中超 祝军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3,83,共11页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承载着家庭跨代向上流动的希望,也彰显了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策导向。基于实证资料分析发现,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由于父母没有大学经历,在学业和职业发展关键节点缺乏有效指导,同时往往面临经济和外部期许压力,经历...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承载着家庭跨代向上流动的希望,也彰显了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策导向。基于实证资料分析发现,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由于父母没有大学经历,在学业和职业发展关键节点缺乏有效指导,同时往往面临经济和外部期许压力,经历无法逃避的自卑感。与此同时,他们也可能依靠内在生发的责任感、韧性,以及积极主动的社会资本积累和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和情感支持等取得学业和就业的成功,最终完成代际流动。基于此,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精准帮扶要结合优势视角和赤字视角,帮助其突破局限性,发挥优势并赋予他们成功和坚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文化资本 优势视角
下载PDF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现状与影响因素
5
作者 王东芳 潘晓宇 《山东高等教育》 2023年第5期42-49,F0002,共9页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等高影响力活动不足,不利于一代大学生弥补先赋的隐性结构缺陷。基于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参与最多的是思想成长类和社会服务类活动,参与最少的为学术科技类和创新创业类活...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等高影响力活动不足,不利于一代大学生弥补先赋的隐性结构缺陷。基于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参与最多的是思想成长类和社会服务类活动,参与最少的为学术科技类和创新创业类活动。虽然一代大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过程中的地位较低、互动频率较低,但在参与活动之后的处事水平和情绪管理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学校类型、学习成绩和家庭背景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一代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类型、参与后变化程度、课外活动资源评估情况、社交程度和地位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课外活动参与 大学生发展
下载PDF
家庭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职业情感体验差异研究
6
作者 张哲 叶邦银 丁国勇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3-20,共8页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样本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研究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与非第一代大学生职业情感体验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非第一代大学生在社会阶层、实际收入、幸福指数这三方面显著高于第一代大学生;而在管理权利、... 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样本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研究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与非第一代大学生职业情感体验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非第一代大学生在社会阶层、实际收入、幸福指数这三方面显著高于第一代大学生;而在管理权利、社交状况、养老保障这三方面,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差异并不显著。建议加强大学生思想、心理与就业指导,加设新型优势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建议政府提供就业资金补贴,提高第一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职业情感体验 PSM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心理挑战及其解析--基于文化不匹配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豫苏 张锟 +1 位作者 毕研玲 张宝山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38-2355,共18页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以往文献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心理适应水平低,学校参与度不高以及学业表现不足。文化不匹配理论从大学生的文化自我模式与高校文化规范之间关系出发,解释...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以往文献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心理适应水平低,学校参与度不高以及学业表现不足。文化不匹配理论从大学生的文化自我模式与高校文化规范之间关系出发,解释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适应与学业成就等方面的不利处境。以文化不匹配理论为基础,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行为挑战及其干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人格因素对文化不匹配的调节作用,也可以探讨教育多样化在推进教育公平过程中的角色以及我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独特心理特征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不匹配 家庭第一大学生 心理挑战 文化自我 社会阶层
下载PDF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读研经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伟琴 岑逾豪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共9页
本研究基于一所研究型大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的就学体验数据,全面比较了家庭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硕士入学背景、过程与收获。结果发现:第一代大学生的硕士入学背景较非第一代大学生而言存在明显劣势;进入硕士教育阶段后,相对匮乏的... 本研究基于一所研究型大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的就学体验数据,全面比较了家庭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硕士入学背景、过程与收获。结果发现:第一代大学生的硕士入学背景较非第一代大学生而言存在明显劣势;进入硕士教育阶段后,相对匮乏的家庭文化资本未给第一代大学生参与本土及本土国际化教育活动带来明显阻碍,但他们在海外学习等家庭资源驱动型活动上的参与度显著低于非第一代大学生。硕士毕业之际,两类学生的课程收获、科研收获、深造机会及工作-专业匹配度趋同,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全球胜任力和一线城市就业机会方面仍处于不利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学生参与 研究生就学体验 学业收获
下载PDF
中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不同大学境遇 被引量:2
9
作者 方士心 陆一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40,共10页
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随着2019年中国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父母培养出下一代大学生。未来第一代大学生数量将逐渐减少,不再是校园中的主体人群。目前在中国顶尖大学中,家庭... 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随着2019年中国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父母培养出下一代大学生。未来第一代大学生数量将逐渐减少,不再是校园中的主体人群。目前在中国顶尖大学中,家庭非第一代(第二、三代)大学生已形成一定规模,他们受惠于家庭教育,在大学中显现出学习优势。美国比中国提早半个世纪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美国第一代大学生已经呈现相当大的学业困境,种族、移民和贫困问题叠加的复杂社会背景加剧了教育弱势的代际再生产。综述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中国第一代大学生受益于高考的学力筛选和价值导向,加之普惠公办教育和传统文化信念的赋能,短期内有可能不至于陷入美国第一代大学生的绝对弱势,有机会实现学业追赶和社会地位的跃升。但长期来看,来自体制、政策与文化的有利因素很可能逐渐削弱,需要前瞻性的学术研究和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高等教育普及化 教育体制 弱势群体学生
下载PDF
动机的激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的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娇 丁沁南 樊苗苗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2,共8页
基于疫情期间上海39所本科院校在校生线上提供的64949份有效问卷,本研究设计了《本科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回归统计结果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的自评得分均值显著低于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控制... 基于疫情期间上海39所本科院校在校生线上提供的64949份有效问卷,本研究设计了《本科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回归统计结果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的自评得分均值显著低于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控制学习动机与就业焦虑这两个潜在影响机制之后,这种差距明显缩小乃至不再显著;学习动机的解释力度最大,尤其是“努力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与“喜欢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这两项与内在动机相关的行为表征;就业焦虑对本科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加入交互项之后的回归结果支持学习动机这一潜在变量的调节作用,进而揭示未来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有效干预可侧重于内在动机的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调节学习 家庭第一大学生 在线学习 学习动机
下载PDF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学业指导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1
作者 吴云鹏 赵国 +1 位作者 施雨含 陈永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5-77,共3页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是多元化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学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本文针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学业指导需求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影响他们学业指导需求的主要因素,...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是多元化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学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本文针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学业指导需求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影响他们学业指导需求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学业指导需求 学业发展
下载PDF
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差异分析——基于倾向值匹配法(PSM)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哲 叶邦银 丁国勇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3-59,共7页
通过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样本,运用倾向值匹配法(PSM)、结构方程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差异。研究发现:非第一代大学生在收入水平、社会等级、投资状况这三方面高于第一代大... 通过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样本,运用倾向值匹配法(PSM)、结构方程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差异。研究发现:非第一代大学生在收入水平、社会等级、投资状况这三方面高于第一代大学生;在工作稳定度、工作决定权、收入合理性、职权便利、工作性质、工作时间、社交娱乐这七方面,第一代大学生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差异不明显。建议高校加强思想引领、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建立前置性就业准备平台、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提升第一代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职业价值取向 差异分析 倾向值匹配
下载PDF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研究述评与展望
13
作者 李春超 任畅 +1 位作者 梁燚 张月静 《文化产业》 2021年第7期94-95,共2页
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我国已从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范式,聚焦国内外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研究现状展开评述,希望对其学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学业现状 学业指导
下载PDF
生师互动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龙永红 汪雅霜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2-39,共8页
基于1698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生师互动和学习收获感知显著低于非第一代大学生,且这种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始终存在;学习性互动与拓展性互动对学习收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价值性互动有显著负向影响;拓展性互动... 基于1698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生师互动和学习收获感知显著低于非第一代大学生,且这种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始终存在;学习性互动与拓展性互动对学习收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价值性互动有显著负向影响;拓展性互动对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远高于非第一代大学生。建议高校以资源配置与政策导向方式为第一代大学生提供互动支持;激发教师将价值性互动嵌套于学习性互动与拓展性互动;开发促进第一代大学生参与拓展性互动的资源与平台来提升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收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师互动 学习收获 家庭第一大学生 多群组分析
下载PDF
农村背景大学生文化资本的弱势地位——大学场域中文化作为资本影响力的视角 被引量:47
15
作者 秦惠民 李娜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88,185,共17页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作为"资本"的作用,农村背景大学生的最大弱势不在于经济资本而在于文化资本。大学场域作为权力场和学术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同一场域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流文化,农村背景大学生的...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作为"资本"的作用,农村背景大学生的最大弱势不在于经济资本而在于文化资本。大学场域作为权力场和学术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同一场域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流文化,农村背景大学生的文化劣势地位使其产生了复杂的场內位置感和对场內竞争标准公平性的怀疑。大学管理者要引导校园文化建设,需帮助学生认识大学场域,在经济帮扶的基础上重视非经济帮扶,从城市文化走向多元文化共荣,并认识到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分配公平问题,更是互动中的关系公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场域 文化资本 家庭第一大学生 农村背景大学生
下载PDF
促进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研究 被引量:50
16
作者 张华峰 郭菲 史静寰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43,共12页
第一代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情况,是教育过程性质量的重要体现。使用本研究构建的三类九项有中国特色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及清华大学2015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项目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 第一代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情况,是教育过程性质量的重要体现。使用本研究构建的三类九项有中国特色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及清华大学2015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项目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参与过各项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方面的收获显著高于没有参与此类活动的学生。第一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类"高影响力教育活动上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扩展性学习"和"研究相关性"活动上参与不足。加强对学生人生发展的指导、建构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志趣有助于促进第一代大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学校提供更多支持性资源,提高学生获取和使用资源的便利性,可促进第一代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高影响力教育活动 教育过程性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调查数据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校表现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郭娇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9,共7页
基于2019年《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China College Teaching&Learning Survey(CCTL)》的4461份问卷,从学业表现、能力提升以及态度认同这三个维度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评价。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高考分数等背景变量... 基于2019年《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China College Teaching&Learning Survey(CCTL)》的4461份问卷,从学业表现、能力提升以及态度认同这三个维度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评价。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高考分数等背景变量之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本科期间的挂科数、专业排名以及奖学金获得情况都与非第一代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对所修专业的认同以及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自我报告的各项能力提升都显著低于非第一代大学生。可见高校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帮扶重点不在学业表现,而是在高考志愿填报阶段的专业选择以及入校之后的专业认同。帮扶工作还需对城乡生源予以区分,促进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感知、体验并运用高校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提升沟通表达、未来规划等核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量化调查 学生发展
原文传递
学习支持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包志梅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75-83,共9页
基于“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的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分析了院校、家庭和同伴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支持的现状,并借助回归模型探讨学习支持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读期间专业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第一代... 基于“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的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分析了院校、家庭和同伴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支持的现状,并借助回归模型探讨学习支持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读期间专业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与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家庭支持上存在较大差异,在院校支持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任课教师的帮助上,并且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不易受到同伴群体的负面干扰;两者在专业情感承诺和继续承诺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专业规范承诺上差异不显著;关系群体的学习支持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有显著作用,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强化任课教师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支持,提高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自身的资源利用意识和转化能力,关注家庭对学生的情感支持,并发挥同伴网络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大学生 学习支持 专业承诺 情感承诺 继续承诺 规范承诺
原文传递
本科生高影响力活动与其毕业后预期目标的匹配——基于2019年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数据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娇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8-26,共9页
高影响力活动是指对学生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的各项课内外教育实践活动。本研究基于2019年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数据(样本量=4461)梳理出本土情境下的十项高影响力活动,强调本科生的参与行为与其毕业之后的预期目标高度匹配。Logistic回... 高影响力活动是指对学生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的各项课内外教育实践活动。本研究基于2019年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数据(样本量=4461)梳理出本土情境下的十项高影响力活动,强调本科生的参与行为与其毕业之后的预期目标高度匹配。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立志读硕的学生对其中六项活动的参与度都较低;立志读博的学生参与学术相关的活动(老师的课题或项目、各种竞赛)更为踊跃;计划出国的群体对海外交流的参与显著高于期待去"985"高校的学生;倾向于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学生与向往其它单位类型的学生在参与学生会、创业等方面的行为显著不同。此外,本科生高影响力活动的参与受家庭背景的影响,并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年级与学科差异。上述实证依据有助于拓展本土化的高影响力活动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影响力活动 学习动机 家庭第一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