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审美活动的第二客体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峻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96-104,共9页
以往及现有的美学研究囿于二元主义的经典认识论坐标,仅仅局限于对审美主客体的宏观论述与抽象辨析,尚未辩证考量和精细阐释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机制、心脑路径、作用产物及其认知效用等深层内容。其实,审美主客体之间并不是直接... 以往及现有的美学研究囿于二元主义的经典认识论坐标,仅仅局限于对审美主客体的宏观论述与抽象辨析,尚未辩证考量和精细阐释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机制、心脑路径、作用产物及其认知效用等深层内容。其实,审美主客体之间并不是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而是需要借助多层级的审美中介来实现此种根本目标的。具体而言,作为第二审美客体的客体性自我,即是用以介导审美主客体之相互作用的核心思想中介。它的发生基于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思想原理、科学机制和理论范式。因而,科学论证并严谨确立第二审美客体,对于21世纪的美学研究来说,自然具有标识性概念的创新意义;深入细致地阐释其与审美主体及原初意义上的审美客体(即外源性审美客体、第一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的全新的相互作用机制、心脑路径、作用产物及其审美效用,当会造益于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之承传创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审美客体 第二审美客体 客体性自我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