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患者行左右第七颈神经移位手术后对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刘小丽 温莎 +6 位作者 方文 保华 李志君 许宁 黄媛 陈耘东 朱宁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884-888,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行左右第七颈神经(C7)移位手术后偏瘫侧上肢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将10例一侧上肢瘫痪1年以上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进行康复治疗。主要结局是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FMA)的上肢量表评分从基线到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行左右第七颈神经(C7)移位手术后偏瘫侧上肢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将10例一侧上肢瘫痪1年以上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进行康复治疗。主要结局是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FMA)的上肢量表评分从基线到6、12、18、24个月的改变量。1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过多次常规康复干预(包括低频电刺激、运动再学习训练、作业治疗、经颅磁刺激、针灸等);手术后患者在此基础上重点接受基于神经生长速度的康复训练和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于术前、术后6、12、18、24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术前6、12、18、24个月患肢Fugl-Meyer评分分别为(18.38±6.50)分、(19.25±6.74)分、(23.12±7.18)分、(24.75±6.73)分,与术前(16.25±6.71)分比较,术后12个月、24个月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程度,10例均有痉挛改变,5例基本接近正常,3例痉挛评分下降2分,1例下降1分,最小的为拇指,有1例患肢拇指的下降为0分。结论左右第七颈神经移位手术后脑卒中康复患者上肢功能有持续改善且痉挛程度有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第七颈神经移位手术后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配合
2
作者 陈育贞 韦南茉 +2 位作者 黄纯苗 谢洁 王晓丹 《全科护理》 2011年第11期977-978,共2页
通过对20例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配合,总结术中配合方法和护理要点,认为术前准备充分和熟练手术配合过程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健侧7神经移位 手术配合
下载PDF
患侧颈_7神经根移位治疗产瘫根性撕脱伤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咸中 金春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195-196,共2页
目的报道患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根性撕脱伤性产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侧C7在中干前后股处切断并移位与上干或下干远端缝合,治疗单纯上干或下干根性撕脱伤的产瘫患儿11例,其中上干损伤9例,下干损伤2例。结果单纯上干损伤者优5例,良3例,中... 目的报道患侧C7神经根移位治疗根性撕脱伤性产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侧C7在中干前后股处切断并移位与上干或下干远端缝合,治疗单纯上干或下干根性撕脱伤的产瘫患儿11例,其中上干损伤9例,下干损伤2例。结果单纯上干损伤者优5例,良3例,中2例,差1例。单纯下干损伤者差2例。结论患侧C7神经根移位是治疗单纯上干根性撕脱伤产瘫的较好方法,值得应用推广,但对单纯下干损伤的产瘫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神经移位 手术治疗 产瘫根性撕脱伤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华山医院手外科团队首创“健侧颈神经移位治疗中枢损伤后上肢偏瘫”
4
《上海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8-18,共1页
2017年12月2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开展的Ⅱ期临床试验“健侧颈神经根移位手术治疗脑卒中、脑瘫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研究成果以“Trial of Contralateral Cervical Root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健侧颈神经移位术... 2017年12月2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开展的Ⅱ期临床试验“健侧颈神经根移位手术治疗脑卒中、脑瘫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研究成果以“Trial of Contralateral Cervical Root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健侧颈神经移位术治疗上肢痉挛瘫的临床试验)”为题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移位 手术治疗 上肢偏瘫 健侧 手外科 中枢损伤 Ⅱ期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七氟醚或异氟醚对神经外科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戚翔 张惠军 +3 位作者 吴文浩 韩建民 路红梅 董振明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2期1512-1514,共3页
目的观察1.5MAC七氟醚和相同浓度异氟醚联合靶控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患者术中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脑动静脉血氧分压(Da-jvO2)、脑氧摄取率(COER)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 ,将50例幕上占位患者随机分为S组,I... 目的观察1.5MAC七氟醚和相同浓度异氟醚联合靶控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患者术中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脑动静脉血氧分压(Da-jvO2)、脑氧摄取率(COER)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 ,将50例幕上占位患者随机分为S组,I组,每组25例;于切开硬膜即刻(T0),开硬膜1h后(T1)、2h后(T2)以及关硬膜即刻(T3)各个时点,同时采集桡动脉,颈内静脉球血行血气分析;测定SjvO2并计算Da-jvO2及COER值。结果 S组T1、T2、T3各个时点的SjvO2值均较T0升高(P<0.05或<0.01),而AjvDO2值、COER值均较T0明显降低(P<0.05或<0.01);S组在T1、T2、T3时点的SjvO2值较I组相应时点明显升高;而AjvDO2值、COER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1.5MAC七氟醚较同浓度异氟醚,能有效降低脑氧代谢,起到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醚 异氟醚 神经外科手术 脑氧代谢 静脉球
下载PDF
臂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顾玉东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1996年第1期14-17,共4页
臂丛神经损伤是常见严重损伤,我院自1962年至1995年间共手术3664倒,其中节后损伤1288倒,节前损伤1756例。节后损伤预后一般较好,而节前损伤预后较差,如何提高节前损伤的诊治水平是国际共同探讨的难题,目前已开展的神经移位有肋间... 臂丛神经损伤是常见严重损伤,我院自1962年至1995年间共手术3664倒,其中节后损伤1288倒,节前损伤1756例。节后损伤预后一般较好,而节前损伤预后较差,如何提高节前损伤的诊治水平是国际共同探讨的难题,目前已开展的神经移位有肋间神经,副神经,膈神经,颈丛神经运动支及健侧颈7神经根,有效率在50%~86%之间,现将有关这方面的诊治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前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预后 手术治疗 神经 常见 神经 神经移位 神经
下载PDF
C_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损伤术中胸背神经电生理检测的意义
7
作者 李文翠 陆伟 +1 位作者 王大平 李继峰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肌电生理检测对预测C7神经根移位术中胸背神经损伤程度的价值。方法7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均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术中切断C7之前分别刺激健侧臂丛上、中、下干,以及C7神经根各束支,采用肌电仪记录背阔肌动作电位波... 目的探讨术中肌电生理检测对预测C7神经根移位术中胸背神经损伤程度的价值。方法7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均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术中切断C7之前分别刺激健侧臂丛上、中、下干,以及C7神经根各束支,采用肌电仪记录背阔肌动作电位波幅(Amp),了解各神经对背阔肌的支配权重。结果干部刺激后,背阔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Amp在上、中、下干分别为(2.26±1.17)mv,(3.47±1.48)mv及(2.67±1.21)mv,中干与上、下干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C7各股束支中,后股总体Amp为(4.14±1.94)mv,明显高于前股(2.08±1.24)mv(P<0.01),且后股内侧Amp最大,为(3.97±1.53)mv,大于后股外侧(2.87±1.41)mv(P<0.05)。背阔肌支配权重在臂丛干部,以中干(41.30%±2.56%)为大,而中干又以中干后股(66.90%±1.72%)、后股内侧(38.37%±1.65%)为大。结论术中电生理检测可以较精确定位背阔肌的支配神经来源,对合理选择C7神经根移位术式、提高C7神经根移位术式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手术 臂丛 7移位 胸背神经 动作电位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椎体前路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解剖学与临床应用研究
8
作者 严正村 顾加祥 +6 位作者 刘宏君 罗文苗 王晓东 王杏东 魏民 王永祥 张恒柱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1-917,共7页
目的模拟神经内镜下经椎体前路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并测量相关解剖标志的距离,探讨该手术方式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选择6具新鲜尸体头颈部标本,采用双侧锁骨中点上方直线切口(约5 cm),模拟神经内镜下经... 目的模拟神经内镜下经椎体前路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并测量相关解剖标志的距离,探讨该手术方式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选择6具新鲜尸体头颈部标本,采用双侧锁骨中点上方直线切口(约5 cm),模拟神经内镜下经椎体前路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以锁骨中点上缘为中心点,测量其与颈7神经远端分叉处的距离,与臂丛神经上干和下干近端的距离,与颈6神经、颈7神经和颈8神经椎间孔出口处的距离。(2)采用神经内镜下经椎体前路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1例脑出血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1)神经内镜下向远端探查可以显露颈7神经的远端分叉处,测量显示锁骨中点上缘与颈7神经远端分叉处的距离为(2.20±0.11)cm,与臂丛神经上干近端的距离为(2.62±0.10)cm,与臂丛神经下干近端的距离为(2.72±0.11)cm。神经内镜下向近端探查可以显露颈7神经近端(椎间孔出口处),测量显示锁骨中点上缘与颈7神经近端(椎间孔出口处)的距离为(7.22±0.15)cm,与颈6神经近端(椎间孔出口处)的距离为(7.84±0.12)cm,与颈8神经近端(椎间孔出口处)的距离为(6.96±0.12)cm。(2)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2 h,出血量约20 mL。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患侧上肢出现疼痛和麻木感,1个月左右逐步消退。术后患侧上肢的痉挛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肌张力较前下降。患者出院后随访14个月,患侧上肢肌力恢复至1+级。结论神经内镜下经椎体前路可以显露颈7神经的近端和远端,具有微创化优势。临床病例初步证实神经内镜下经椎体前路健侧颈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7神经移位手术 解剖研究 临床应用 上肢痉挛性瘫痪
原文传递
无张面神经前移位联合岩下窦隧道填塞术治疗颈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的预后分析
9
作者 孙文芳 李伟 +1 位作者 张毅博 戴春富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颞下窝A型入路——无张面神经前移位联合岩下窦隧道填塞术治疗颈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jugular foramen paragangliomas,JF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10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 目的探讨改良颞下窝A型入路——无张面神经前移位联合岩下窦隧道填塞术治疗颈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jugular foramen paragangliomas,JF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10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的JFP患者88例,对肿瘤分期、术中情况以及术后面神经(facial nerve,FN),后组颅神经(lower cranial nerves,LCN)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全切70例(79.5%)及近全切17例(19.3%),仅1例患者次全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448.3 mL。经典面神经全移位24例(27.3%),改良无张面神经全移位18例(20.5%)、改良无张面神经部分移位18例(20.5%)。经典面神经前移位和无张面神经前移位术后面神经HBⅠ~Ⅱ级分别为62.5%和88.9%,通过Kruskal Wallis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无张面神经移位能有效保护面神经功能。术前组LCN功能损伤(20例,22.7%),术后新发LCN功能损伤[C1~C2期患者占4.9%(2/41)、C3-D期患者占8.5%(4/47)],早期手术对LCN功能影响更小。结论改良颞下窝A型入路可改善患者预后:无张面神经前移位能有效保护面神经功能,岩下窦隧道填塞术能更好保护后组颅神经功能并减少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 无张面神经移位 岩下窦隧道填塞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健侧颈7神经移位经椎体径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玉发 王斌 +4 位作者 李福 朱哲 李幼琼 苏略 邹双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最佳径路。方法选用15具30侧成人尸体标本,显露双侧臂丛,将C7神经在干、股交界处切断并游离至椎间孔处,测量C7神经前、后股最大长度,分别测量C7神经根经椎体径路、椎前径路、颈前皮下径... 目的探讨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最佳径路。方法选用15具30侧成人尸体标本,显露双侧臂丛,将C7神经在干、股交界处切断并游离至椎间孔处,测量C7神经前、后股最大长度,分别测量C7神经根经椎体径路、椎前径路、颈前皮下径路至对侧臂丛上、下干的距离。结果C7神经前、后股最大长度分别为(7.67±1.06)cm和(7.79±1.36)cm,C7神经经椎体径路、椎前径路、颈前皮下径路至对侧臂丛神经上干的距离分别为(6.97±0.56)cm、(10.04±0.94)cm、(16.56±1.24)cm,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对侧臂丛神经下干的距离分别为(6.82±0.92)cm、(9.91±0.83)cm和(17.64±0.97)cm,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解剖学角度,经椎体通路是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最佳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移位 第七神经 应用解剖
原文传递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经椎体前路修复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傅育红 张满红 徐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年第11期24-25,共2页
健侧颈7(C7)神经根移位已被广泛应用于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治疗。但健侧C7神经根移位时需要取一段神经进行移植,以桥接健侧C7神经根和患侧的受区神经,缩短桥接神经的距离是提高神经移位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1999年9月,有研究通过... 健侧颈7(C7)神经根移位已被广泛应用于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治疗。但健侧C7神经根移位时需要取一段神经进行移植,以桥接健侧C7神经根和患侧的受区神经,缩短桥接神经的距离是提高神经移位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1999年9月,有研究通过解剖及临床研究证实了健侧C7神经根移位经椎体前,食管后修复患侧臂丛神经上千术式的可能性.此术式使神经桥接的距离较传统的经颈皮下隧道法缩短50%,甚至可直接吻合。但颈椎体前路手术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术野较小,且比邻有重要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神经移位 全臂丛神经 修复效果 前路手术 健侧 椎体 健侧C7神经移位 伤患者
原文传递
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通路的解剖学研究及经颈椎后入路解剖学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浩 杨俊涛 +2 位作者 谭文甫 朱怡 向前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1期2054-2056,共3页
目的:为临床上开展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通路治疗臂丛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10具20侧正常成人尸体颈段标本,将双侧臂丛充分显露,远端向C7神经根前后股进行干支分离,在前后股加入外侧束及后束前将其切断,近端向椎间孔处游离,测... 目的:为临床上开展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通路治疗臂丛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10具20侧正常成人尸体颈段标本,将双侧臂丛充分显露,远端向C7神经根前后股进行干支分离,在前后股加入外侧束及后束前将其切断,近端向椎间孔处游离,测量C7神经根从椎间孔至分股处的长度及C7神经至前后股长度,测量并记录C7神经根及前后股经椎体前通路、颈前皮下通路到对侧臂丛上、下干的距离。结果:C7神经根的长度(58.62±8.70)mm,C7神经前、后股的长度(70.03±10.79)mm,(65.15±9.11)mm,C7神经根经颈前皮下、椎体前通路至对侧上下干的缺损长度分别是(98.18±10.18)mm,(107.14±9.88)mm;(32.10±11.49)mm,(37.28±10.01)mm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从解剖学角度而言,健侧C7神经移位经椎体前通路能明显缩短移植神经长度,在临床上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神经移位 解剖学
原文传递
不同面神经处理方式应用于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殷悦 赵杨 +5 位作者 田旭 赵勇 陈晗林 张立芹 高志强 冯国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8-371,375,共5页
目的:总结不同面神经处理方式应用于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3月接受手术的5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6例;年龄21~67岁,平均44.4岁;随访时间中位数12个月。应用House-Brackma... 目的:总结不同面神经处理方式应用于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3月接受手术的5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6例;年龄21~67岁,平均44.4岁;随访时间中位数12个月。应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系统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2周和末次随访的面神经功能(HBⅠ~Ⅱ级为功能良好):术前HBⅠ~Ⅱ级42例;分别采用面神经部分移位术(9例)、面神经完全移位术(28例)、面神经切断再重建术(17例)(Ⅰ期或Ⅱ期)。分析影响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副神经节瘤39例,神经鞘瘤9例,3例脑膜瘤,纤维黏液样肉瘤、软骨肉瘤、血管内肌纤维瘤各1例。面神经部分移位术后面神经功能HBⅠ~Ⅱ级89%(8/9);面神经完全移位术后HBⅠ~Ⅱ级86%(24/28)28例;面神经切断再重建术后HBⅠ~Ⅱ级分别为2/7(Ⅰ期)和0/3(Ⅱ期)。面神经移位患者中肿瘤的大小及手术方式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相关(P<0.05)。面神经完全移位术和部分移位术后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对面神经的牵拉可能是影响颈静脉孔区肿瘤外科治疗过程中面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对于面神经离断的患者,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面神经重建方式,争取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孔区肿瘤 神经功能 侧颅底手术 神经移位
原文传递
颈_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颈段哑铃型神经鞘瘤一例
14
作者 高飞 石宁跃 +1 位作者 王明君 宁旗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7神经移位 治疗 段哑铃型神经鞘瘤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臂丛神经上干根性撕脱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房添 高辉 +6 位作者 姬广林 刘午阳 赖光松 华云 吴东保 黄为民 艾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175-1177,共3页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根性撕脱伤 手术治疗 神经移位 臂丛损伤 节前损伤 神经
原文传递
影响健侧颈7移位术疗效的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9-129,共1页
2012年初在美国版的《骨关节杂志》及《手外科杂志》分别发表了有关健侧颈,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论文,二篇论文的结果与结论截然相反,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样的手术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不妨认真细致地进行分析比较... 2012年初在美国版的《骨关节杂志》及《手外科杂志》分别发表了有关健侧颈,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论文,二篇论文的结果与结论截然相反,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样的手术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不妨认真细致地进行分析比较二者的具体方法(表1),就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别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 健侧 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手外科杂志》 疗效 7 手术方法 骨关节
原文传递
脑机接口等新兴科技对传统外科重建肢体功能的启示
17
作者 李铁 徐文东 《生物医学转化》 2020年第1期86-89,95,共5页
肢体瘫痪是人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仅脑卒中等造成的偏瘫在我国就达两千余万患者,长期“无医可治”。中国原创的左右颈七神经交叉移位,将瘫痪上肢神经换接到同侧健康大脑,不仅偏瘫肢体功能显著恢复,更进一步更新发展了传统脑科学理论。... 肢体瘫痪是人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仅脑卒中等造成的偏瘫在我国就达两千余万患者,长期“无医可治”。中国原创的左右颈七神经交叉移位,将瘫痪上肢神经换接到同侧健康大脑,不仅偏瘫肢体功能显著恢复,更进一步更新发展了传统脑科学理论。然而对于脊髓损伤后肢体瘫痪或严重肢体残缺患者来说仅依靠医学方法尚不能有效治疗。近年来,围绕传统脑电技术发展而来的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衍生出的交叉学科逐渐兴起,拥有能够解决医学遗留难题的潜能,在国内外掀起一番热潮。作为国家战略需求,研究者应当抓住机会,加大力度支持跨领域、多学科融合,共同研发肢体功能重建新方案,实现新兴科技与中国原创技术融合的再次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肢体功能重建 左右神经交叉移位 多学科融合
下载PDF
颈枕区融合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22
18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4 位作者 雷伟 周劲松 孙宏慧 吴起宁 贺增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0-425,共6页
目的总结颈枕区融合术后的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行颈枕区融合的318例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65例次。并发症分为颈枕区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中远期并发症)和供骨区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目的总结颈枕区融合术后的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行颈枕区融合的318例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65例次。并发症分为颈枕区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中远期并发症)和供骨区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名医师联系并接待复诊患者,30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18年,平均6年8个月。单纯融合组并发症15例次,发生率38.5%,1例次神经症状加重、2例次植骨块移位、1例次植骨块吸收以及1例次植骨块不愈合者经翻修而恢复。融合内固定组并发症50例次,发生率19.1%。1例次Simmons钢丝固定术后神经症状加重,采用枕大孔减压颈枕融合Cervifix固定,神经症状明显改善。1例次先天性寰枢椎脱位Axis固定术后椎体移位加重,经口齿突切除、颈枕融合Cervifix固定。1例次Simmons钢丝固定术后3个月发现棘突骨折,行C1,2融合Vetex侧块螺钉固定,3个月后植骨块融合。螺钉方向不当致一过性神经根损伤者术中调整螺钉方向。4枚螺钉退出引起疼痛者取出螺钉。椎动脉损伤者经结扎椎动脉或拧入螺钉而止血。结论颈枕区融合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恰当的处理预后良好。熟悉解剖、掌握技巧是减少并发症的前提,正确选择内固定系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压包扎是处理供骨区血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枕区 CERVIFIX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 2003年1月 手术期并发症 供骨区并发症 固定术后 症状加重 枕融合 1985年 回顾性分析 远期并发症 融合内固定 神经根损伤 椎动脉损伤 内固定系统 防治策略 随访时间 骨块移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