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对膝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诊断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王晓磊 张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38-0141,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在诊断膝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膝关节创伤就诊的患者180例,其中90例进行了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检查,设为观察组,另外90例进行了传统的MRI检查,... 本研究旨在评估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在诊断膝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膝关节创伤就诊的患者180例,其中90例进行了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检查,设为观察组,另外90例进行了传统的MRI检查,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和影像特征。结果 通过对比,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膝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的形态和分布情况,未发现虚假阳性或阴性的情况。与传统MRI相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结论 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技术,在诊断膝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其具有高分辨率、短时间扫描和准确显示骨髓水肿的优势,可以作为评估膝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虚拟去钙成像 膝关节 创伤性骨髓水肿 诊断效果评价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高级建模迭代重建在儿童腺样体检查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2
作者 施辉友 陆泓宇 +2 位作者 崔学龙 张小勇 曾宪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低管电压(70 kVp)扫描联合高级建模迭代重建ADMIRE技术在儿童腺样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腺样体肥大患儿,行CT扫描,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40例):行低管电压(70 kVp)扫描,参考管电流163 mAs,采用A...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低管电压(70 kVp)扫描联合高级建模迭代重建ADMIRE技术在儿童腺样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腺样体肥大患儿,行CT扫描,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40例):行低管电压(70 kVp)扫描,参考管电流163 mAs,采用ADMIER重建,强度3级;B组(40例):常规100 kVp,参考管电流163 mAs,常规FBP重建;其余扫描参数不变。比较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和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包括(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辐射剂量。结果 A、B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较B组辐射剂量降约77.58%;与B组比较,A组图像噪声增加0.002%;SNR降低0.01%;CNR升高0.03%;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及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第三代双源CT低管电压(70 kVp)联合ADMIRE重建技术行儿童腺样体扫描,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且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低管电压 ADMIRE重建 腺样体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在心律不齐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列兴 陈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索第三代双源CT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心律不齐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CTA扫描,各48例。对照组给予第一代双源CT上行常规CT技术进行检查,观察... 目的探索第三代双源CT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心律不齐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CTA扫描,各48例。对照组给予第一代双源CT上行常规CT技术进行检查,观察组给予第三代双源CT上行低管电压、低剂量碘造影剂的双低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组主观评价指标(CT值、信号噪声比),并观察记录其检查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两组经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对照组主动脉根部CT值,噪声(SD)及信噪比(SNR),不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组间DLP、E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估显示,观察组评分(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回旋支、左前降支)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不齐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应用第三代双源CT获得的图像质量高,辐射剂量低,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ctA检查 心律不齐 辐射剂量 信号噪声比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在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卢艳 吴伟峰 +3 位作者 韩宏舟 吕晓玲 杨舟鑫 冯越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行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者147例,按不同心率范围分为4组,A组(40例):心率〈70次/min,B组(42例):70次... 目的对比分析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行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者147例,按不同心率范围分为4组,A组(40例):心率〈70次/min,B组(42例):70次≤心率〈80次/min,C纽(50例):80次≤心率〈100次/min,D组(15例):心率≥100次/min。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对所有获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后处理,分析评价所有节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并比较不同心率纽间的图像质量。结果4组冠状动脉节段的可评估率分别为99.8%、96.7%、98.9%、94.8%,4组冠状动脉图像优秀率分别为902%、84.2%、83.1%、69.3%。4组间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8,P〈005),图像质量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4,P〈0.05)。结论高心率患者应用第三代双源CTCA可获得较稳定的高质量图像,可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率 前瞻性心电门控
下载PDF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行第三代双源CT诊断的价值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许伟坚 葛虎 +2 位作者 李琳 张红荣 朱智奇 《智慧健康》 2022年第8期4-7,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行第三代双源CT诊断价值及影响易损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应用第三代双源CT诊断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第三代双源C...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行第三代双源CT诊断价值及影响易损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50例应用第三代双源CT诊断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第三代双源CT对易损斑块的诊断检出率以及诊断效能,同时将有≥1个易损斑块的患者列为A组,其余列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差异,对可能影响其易损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第三代双源CT诊断的检出率为52.78%,和CAG诊断检出率比较,差异P>0.05。双源96排CT诊断灵敏度83.33%,特异度95.24%,准确性87.96%,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78.4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内皮素-1、TC、HDL、LDL-C、吸烟、饮酒、高血压情况对比,差异均P>0.05,MMP-9、hs-CRP、IL-6、TNF-α以及糖尿病情况对比,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易损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MP-9>5.342ng/L以及hs-CRP>3.611mg/L(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诊断中,第三代双源CT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及效能,影响易损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MP-9>5.342ng/L以及hs-CRP>3.611mg/L,需提高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易损斑块 第三代双源ct 诊断价值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肺动脉成像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天辉 程淑锋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0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被怀疑为肺栓塞故而需做肺动脉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第二代双源CT常规螺旋扫描肺动脉,试验组采...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被怀疑为肺栓塞故而需做肺动脉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第二代双源CT常规螺旋扫描肺动脉,试验组采用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扫描肺动脉。观察对比两组的扫描时间、对比剂用量、有效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结果试验组扫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肺动脉成像能够有效诊断肺栓塞,较之常规螺旋CT更为快速、安全,图像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 肺栓塞 对比剂用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前门控序列扫描模式对复杂性先心病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雄 胡跃群 +6 位作者 梅习龙 蒋博 邓凯 司徒卫军 孙剑宁 杨海涛 颜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前门控序列扫描模式对复杂性先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复杂性先心病并手术的患者43例,以此结果为参考金标准对比术前心脏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2种方法的检出率及...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前门控序列扫描模式对复杂性先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复杂性先心病并手术的患者43例,以此结果为参考金标准对比术前心脏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成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2种方法的检出率及总体诊断效能。结果:43例病例手术后共发现187处畸形,双源CT成像检出155处,超声心动图检出153处,双源CT成像与超声心动图总检出率分别为82.89%和8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4,P=0.786);其中心脏血管连接处畸形部分:双源CT成像与超声心动图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5,P=0.148);心内畸形部分:双源CT成像与超声心动图检出率分别为62.35%和8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0,P=0.006);心脏周围血管畸形部分:双源CT成像与超声心动图检出率分别1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8,P=0.001)。第三代双源CT成像组总体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精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8.05%、96.43%、96.64%、99.69%、80.75%,超声心动图组分别为99.35%、96.52%、96.90%、99.90%、81.28%。结论:双源CT成像相比超声心动图对于复杂性先心病心脏周围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双源CT成像与超声心动图对病变总体检出没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双低肺动脉成像降低线束硬化伪影的可行性研究
8
作者 王兴顺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对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肺动脉CT成像检查,讨论研究双低肺动脉成像所造成的降低线束硬化伪影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参加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患者共80例,参加常规检查和双低检查的患...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对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肺动脉CT成像检查,讨论研究双低肺动脉成像所造成的降低线束硬化伪影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参加螺旋CT肺动脉造影的患者共80例,参加常规检查和双低检查的患者分别40例。对两组参加不同检查方法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对不同因素影响患者线束硬化伪影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中常规检查组的右肺动脉、右上叶肺动脉AI值较高;而双低组患者无明显差别。其他各项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试验论证分析,第三代双源CT双低肺动脉成像可以降低线束硬化伪影,尤其是弥补常规检查的不足,减少了对比剂对AI数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第三代双源ct 线束硬化伪影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能谱纯化单能量技术在直肠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葛仁斌 朱华 +3 位作者 何付权 李亚飞 王中领 杨嘉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评价第3代能谱纯化技术对直肠肿瘤双能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直肠癌患者,均行双能扫描,按照锡滤过能谱纯化厚度的不同,将其分为2代组(36例)和3代组(34例),2代组采用第2代双源SOMATOM DefinitionFlashCT扫描,... 目的:评价第3代能谱纯化技术对直肠肿瘤双能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直肠癌患者,均行双能扫描,按照锡滤过能谱纯化厚度的不同,将其分为2代组(36例)和3代组(34例),2代组采用第2代双源SOMATOM DefinitionFlashCT扫描,3代组采用第3代双源SOMATOMDefinitionForceCT能谱纯化技术进行扫描,分析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CT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线性融合(M=0.5)及单能谱+40 keV、60 keV图像肿块与血供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诊断经验十年以上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和细小动脉用5分法进行评分。结果:3代组的CTDI为5.43(4.23~7.59 mGy),DLP为242.85(147.7~339.7 mGy·cm),明显低于2代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0,U=7;P<0.05);3代组融合图像肿块SNR、细小动脉CNR均高于2代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4,F=10.58;P<0.05);3代组内融合图像细小动脉SNR高于40 keV和60 keV,40 keV图像肿块与细小动脉的CNR高于融合与60 keV,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SNR)=1.23,F=0.356;F_(CNR)=0.53F=0.45;P<0.05)。结论:第3代能谱纯化技术能够提升直肠癌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联合mono-plus(40 keV)能够提高直肠细小动脉血管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纯化 直肠癌 单能谱+ 第三代双源ct
下载PDF
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CCTA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穗敏 翁志蓬 欧建宏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2期2940-2943,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冠状动脉成像(CCTA)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研究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冠状动脉成像(CCTA)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CCTA检查。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CCTA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50例患者的CCTA检查结果中共1033段冠状动脉接受评价,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1分者占99.1%、2分者占0.40%、3分者占0.30%,不可诊断的血管节段为0;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图像质量1分者占99.5%、2分者占0.25%、3分者占0.25%,不可诊断的血管节段为0;回旋支图像质量1分者占98.3%,2分者占1.05%,3分者占0.54%,不可诊断的血管节段为3段,中间支图像质量均良好;50例患者行CAG检查,显示冠状动脉节段1033段,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CCTA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308段,CAG显示冠脉狭窄病变305段,基于节段分析,敏感度为97.04%、特异度为98.35%、阳性预测值为96.10%,阴性预测值为98.76%;基于患者分析,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冠状动脉狭窄分级上,CCTA与CAG的Kappa值为0.941;CCT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AUC为0.980(95%CI:0.968~0.991),C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分级上价值较高。结论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CCTA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具有图像清晰、无创、快捷方便等优点,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常规临床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自动管电压 特异性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泓宇 崔学龙 +1 位作者 赵朝祥 鲍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6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第三代双源CT(Siemens SOMATOM Force 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冠状动脉CTA...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第三代双源CT(Siemens SOMATOM Force 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冠状动脉CTA结果进行分析,并为其随访到2018年9月1日,对比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经CT检测冠状动脉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合的例数分别是17例、20例、8例、2例和1例,最终共出现9例心血管事件,而患者冠状动脉CTA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所得的CTA结果能够为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2型糖尿病患者 心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对第三代双源CT在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模式下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明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对第三代双源CT在70 k V管电压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模式下对冠状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对第三代双源CT在70 k V管电压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模式下对冠状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0)。所有患者均采用第三代双源CT下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采用70 kV管电压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模式,对照组采用的对比剂剂量为0.4 mL/kg,观察组采用的对比剂剂量为0.3 mL/kg。测量各部位的CT值,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采用16段方案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左前降支近段、右冠状动脉中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左回旋支近段的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心肌、左前降支中段、左前降支远段、左回旋支中段、左回旋支远端和冠状静脉的CT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为(1.47±0.85)分,观察组的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为(1.48±0.87)分,两组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碘对比剂剂量为(22.60±3.93)mL,低于对照组的(28.17±4.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的碘对比剂并不影响第三代双源CT在70 k V管电压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模式下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并可明显降低对比剂剂量和辐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第三代双源ct 冠状动脉
下载PDF
三代双源CT对复杂心率病人一站式心脑血管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慧芳 张华 +3 位作者 杨帆 岳华杰 孟浩 张跃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1599-1603,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第三代双源CT(FORCE CT)对复杂心率病人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联合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的复杂心率病人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试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使用第三代双源CT(FORCE CT)对复杂心率病人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联合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的复杂心率病人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试验组采用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模式进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联合CTA检查;对照组采用第三代双源CT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其中冠状动脉CTA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模式,头颈部动脉CTA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评估并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剂量。结果两组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CNR、S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一致性Kappa值为0.823,且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模式对复杂心率病人行冠状动脉与头颈部血管联合扫描图像质量好,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低,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心率 第三代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脑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比较的研究
14
作者 滕雅琴 姚亮 +2 位作者 于集红 高俊杰 郭红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96-98,共3页
目的比较第三代双源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2023年1-3月接受CTCA检查患者136例,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 P组、回顾性心电门控R组,按照心率≤65次/min分P1、R1组,心率&... 目的比较第三代双源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CTC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2023年1-3月接受CTCA检查患者136例,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 P组、回顾性心电门控R组,按照心率≤65次/min分P1、R1组,心率>65次/min分P2、R2组,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剂量(ED)。结果P组95.36%、R组95.72%的节段能够满足图像质量要求(P>0.05),P组及R组的年龄、BIM、心率、心率变化值、DLP、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DLP为44.100(34.8,52.32)mGy·cm,ED为0.617(0.5,0.7)mSv,R组DLP为425.500(365.0,489.1)mGy·cm,ED为5.957(5.0,6.8)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评分右冠状动脉、总体评分P1与P2、P2与R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冠脉分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图像质量佳、成功率高,有效辐射剂量低,可作为低心率患者的优选检查方法,高心率患者所得冠状动脉图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第三代双源ct 大螺距
下载PDF
基于动态CT心肌灌注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熊一嘉 陆靖 +2 位作者 张佳胤 李跃华 钟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究利用低剂量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部分数据重建生成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_(CT-MPI))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5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7个血管节段),采用第三代双源CT进行动态CT-MPI扫描,选... 目的:探究利用低剂量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部分数据重建生成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_(CT-MPI))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5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7个血管节段),采用第三代双源CT进行动态CT-MPI扫描,选取最佳动脉强化期重建CCTA_(CT-MPI)图像,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与ICA相比,CCTA_(CT-MPI)基于患者、基于血管和基于节段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2.00%、81.91%和85.46%。所有血管节段中,有93.18%的节段图像质量达到可诊断水平(Likert评分2~4),6.82%的节段无法诊断(Likert评分1)。重建出的CCTA_(CT-MPI)平均辐射剂量为(3.19±1.10)mSv。结论:该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度较高,图像质量尚可。这有望省去CCTA扫描,减少整体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第三代双源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心肌灌注成像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Force 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婴幼儿非金属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栋学 王玉权 +3 位作者 王荣品 唐雷 蔡登华 曾宪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49-2953,共5页
目的探讨Force CT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婴幼儿气道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和优缺点。方法对50例经纤支镜确诊的婴幼儿(年龄≤3岁)气道非金属异物的CT扫描数据进行各种后处理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n IP)... 目的探讨Force CT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婴幼儿气道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和优缺点。方法对50例经纤支镜确诊的婴幼儿(年龄≤3岁)气道非金属异物的CT扫描数据进行各种后处理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容积重组透明法(VR)、仿真内镜(CTVE),观察各重建技术对显示非金属气道异物、气道狭窄以及肺部并发症的优缺点。结果 MPR联合CPR可清晰显示异物和任何气道狭窄,Min IP显示支气管树连续性好,但过估气道狭窄程度,VR三维立体感强,但对小气道异物显示效果差,CTVE可反复操作,可透过异物观察支气管远端情况,其息肉透镜有助于鉴别异物和息肉,但无法明确气道外病变。结论 Force CT超快速、低剂量的扫描方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诊断婴幼儿气道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高,各后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维重建技术 婴幼儿 气道异物
下载PDF
TVA技术结合ADMIRE算法对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分析
17
作者 石磊 李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39-43,共5页
探讨第三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TVA)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的影响,并对ADMIRE不同迭代强度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方法 对41例临床怀疑肺部疾病的患者行第三代双源CT胸部扫描,根据不同管电压,设A组(90KV)、B组(100KV)、C组(110KV)三组,比较... 探讨第三代双源CT自动管电压(TVA)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的影响,并对ADMIRE不同迭代强度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方法 对41例临床怀疑肺部疾病的患者行第三代双源CT胸部扫描,根据不同管电压,设A组(90KV)、B组(100KV)、C组(110KV)三组,比较不同组别辐射剂量的差异;根据迭代强度不同,设S1、S2、S3三组,定性分析三组图像诊断质量,定量分析三组图像噪声。结果 A、B、C三组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624,F=9.851;P<0.05)。不同迭代强度下图像质量定性分析S2和S3相当,但均优于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90、3.380,P=0.002,P<0.05);图像噪声定量评估中,S1噪声均值为51.45±8.52 HU,S2噪声均值为44.34±7.74 HU,S3噪声均值为35.84±6.17 HU,与S1相比,S2噪声降低13.8%,S3噪声降低30.34%,噪声水平随着迭代强度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9,P<0.0001)。结论 第三代双源CT胸部扫描辐射剂量随管电压增大而增大,当管电压达到110KV后较100KV增加近30%。自动管电压技术结合ADMIRE算法可提供较高诊断质量的图像,迭代强度增加,图像噪声减低,使低剂量扫描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自动管电压 迭代重建 胸部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