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介孔材料在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玲 矫松林 +3 位作者 张潆之 范蕴 张洪波 段纪东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43-348,共6页
无机介孔材料是一种孔直径在2,50nm的多孔材料。这种材料具有结构规则,机械性能高、化学和热能稳定性好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材料合成技术的提高,不断有新型高负载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介孔材料被开发出来。同时,实验表明,无机介孔材料... 无机介孔材料是一种孔直径在2,50nm的多孔材料。这种材料具有结构规则,机械性能高、化学和热能稳定性好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材料合成技术的提高,不断有新型高负载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介孔材料被开发出来。同时,实验表明,无机介孔材料是固载生物大分子的良好载体。利用无机介孔材料固载氧化还原蛋白质并结合其的直接电子转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构建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方法。基于无机介孔材料的特点及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直接电子转移,所构建的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有望具有较传统电化学传感器更好的性能。将介孔材料分为二氧化硅基和非二氧化硅基2大类,描述了无机介孔材料在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介孔材料 直接电化学 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氧化还原蛋白质 催化
下载PDF
功能化石墨烯在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张玲 张谦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5-758,共14页
石墨烯因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完整的?-?共轭结构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导电性能等特性,受到电化学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本征态石墨烯存在水溶性差、与介质的相互作用较弱、易团聚等问题.通过使用非共价、共价、氮... 石墨烯因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完整的?-?共轭结构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良的导电性能等特性,受到电化学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本征态石墨烯存在水溶性差、与介质的相互作用较弱、易团聚等问题.通过使用非共价、共价、氮掺杂修饰的方法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较好地改善了这一问题,扩展了石墨烯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自2009年首次将功能化石墨烯应用于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以来,近几年相关研究呈增多的态势.本文系统总结了自2009年以来,功能化石墨烯作为新型电极修饰材料在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的相关工作,并阐述了其在该领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功能化 氧化还原蛋白质 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原文传递
基于信号增强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检测三磷酸腺苷 被引量:4
3
作者 姚武 崔朋 胡晓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4-752,共9页
基于三磷酸腺苷(ATP)适配体与ATP分子作用后可以显著增强电化学发光信号的性能,研究了一种用于ATP含量检测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ECL-aptamer)传感器。通过电沉积方法获得纳米金电极。3′端标记联吡啶钌发光分子的探针DNA通过5′端修饰的... 基于三磷酸腺苷(ATP)适配体与ATP分子作用后可以显著增强电化学发光信号的性能,研究了一种用于ATP含量检测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ECL-aptamer)传感器。通过电沉积方法获得纳米金电极。3′端标记联吡啶钌发光分子的探针DNA通过5′端修饰的巯基自组装到纳米金电极表面,然后与5′端标记二茂铁分子的ATP核酸适配体互补杂交,形成刚性线形的双链DNA,由此构建的传感器产生较弱的电化学发光(ECL)信号。该传感器在ATP溶液中孵化后,由于ATP分子与ATP适配体强的特异性结合,使得适配体分子与探针DNA分子解离,从电极表面脱落进入溶液,此时电极表面的探针DNA在强电解质溶液中可以形成发卡型的茎环结构,产生显著增强的ECL信号。ECL信号强度与ATP浓度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0.0~1.0×105 pmol/L,相关系数r=0.9959,检测限为5.0 pmol/L。该传感器的灵敏度与检测范围高于目前已报道的结果,显示出了ATP检测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适配体 生物传感器 磷酸腺苷
下载PDF
关于举办《第十届国际电分析化学研讨会暨第三届中法生物相关分子表面电化学及生物传感器研讨会》的通知
4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第十届国际电分析化学研讨会暨第三届中法生物相关分子表面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征文通知 联系方式
下载PDF
关于举办《第十届国际电分析化学研讨会暨第三届中法生物相关分子表面电化学及生物传感器研讨会》的通知
5
《分析仪器》 CAS 2005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第十届国际电分析化学研讨会暨第三届中法生物相关分子表面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讨会》 通知 电分析化学
下载PDF
上海科学家研制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6
作者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7年第3期63-63,共1页
不久前,上海科学家根据DNA可以灵敏识别特定分子的原理研制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能灵敏检测出细胞中的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将来可能用这种方法便捷地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科学家 上海 磷酸腺苷 新鲜程度 DNA 分子 灵敏
下载PDF
DNA“嗅”出细胞能量分子 上海科学家研制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7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7年第2期120-120,共1页
传宗接代的DNA,还有一项“狗拿耗子”的本领一灵敏识别特定分子。最近,上海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灵敏检测出细胞中的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将来可能用这种方法便捷地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DNA 科学家 分子 能量 细胞 上海 磷酸腺苷
下载PDF
基于蛋白膜伏安技术的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8
作者 李根喜 《化学传感器》 CAS 2005年第2期26-26,共1页
蛋白膜伏安技术,就是使用伏安法研究固定在电极表面的一层或多层蛋白质分子形成的膜.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于荷电界面上,如生物膜就是一种荷电界面,电极作为一种研究荷电界面的模型系统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蛋白质在生物膜中发生电子... 蛋白膜伏安技术,就是使用伏安法研究固定在电极表面的一层或多层蛋白质分子形成的膜.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于荷电界面上,如生物膜就是一种荷电界面,电极作为一种研究荷电界面的模型系统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蛋白质在生物膜中发生电子传递的分子机制.因此,蛋白膜伏安法对于研究蛋白质(酶)电子传递的机制,揭示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生物传感器 蛋白膜伏安技术 分子机制 蛋白质 灵敏度
下载PDF
新型离子液体用于碳糊电极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翠华 刘剑洪 +5 位作者 黎玉玲 张黔玲 余振强 何传新 洪伟良 罗仲宽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1-355,共5页
以1,2-二甲基咪唑、正溴丁烷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盐为原料,合成了液态范围宽、热稳定性好、无酸性质子的疏水性离子液体1-n-丁基-2,3-二甲基咪唑三氟甲基磺酰亚胺.将该离子液体作为黏合剂,制备离子液体/碳糊电极(CILE)和葡萄糖氧化酶/... 以1,2-二甲基咪唑、正溴丁烷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盐为原料,合成了液态范围宽、热稳定性好、无酸性质子的疏水性离子液体1-n-丁基-2,3-二甲基咪唑三氟甲基磺酰亚胺.将该离子液体作为黏合剂,制备离子液体/碳糊电极(CILE)和葡萄糖氧化酶/离子液体/碳糊电极(GOD-CILE),分别以铁氰酸钾溶液、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溶液(PBS,pH值为6.98)为电化学探针,研究CILE和GOD-CILE的直接电化学性能和电极表面形态.结果表明,与传统黏合剂石蜡相比,离子液体能有效地将石墨粉黏结,形成均匀平整界面,咪唑环和石墨层之间形成'π-π环'相互作用,使得电子在电极内的传递速率大大加快,电流响应明显增加;GOD吸附在CILE表面可保持生物活性,表现出一对峰形良好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离子液体良好的导电能力、'π-π环'相互作用和黏合性质促进了离子液体在第三代传感器中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咪唑 正溴丁烷 碳糊电极 直接电化学 第三传感器
下载PDF
Synaptics提供第三代玻璃内层指纹传感器样品
10
作者 王世强 《计算机与网络》 2016年第16期19-19,共1页
全球领先的人机界面解决方案开发商Synaptics近日宣布,开始提供其全新6x6mm Natural ID FS4500指纹传感器解决方案的样品。该解决方案可透过玻璃或陶瓷按键(覆盖玻璃厚度可高达300微米),提供安全的生物识别功能。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 全球领先的人机界面解决方案开发商Synaptics近日宣布,开始提供其全新6x6mm Natural ID FS4500指纹传感器解决方案的样品。该解决方案可透过玻璃或陶瓷按键(覆盖玻璃厚度可高达300微米),提供安全的生物识别功能。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多地采用耐用型玻璃按键,Synaptics将凭借行业领先的安全特性,提供具备多种形状、尺寸和支持不同表面材质的产品,来满足OEM厂商多样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传感器 Synaptics 生物识别 第三 内层 电容式触摸 营销副总裁 移动终端 全新技术 产品部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的近今发展
11
作者 刘二保 张俊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年第3期39-43,共5页
1 引言在1962年Clark和Lyons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电极表面的半透膜上,提供了一个可供重复使用的酶,这标志着第一个生物传感器的诞生。八十年代后,随着科学的发展,生物传感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得到开发和利用。现今已出现了第三... 1 引言在1962年Clark和Lyons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电极表面的半透膜上,提供了一个可供重复使用的酶,这标志着第一个生物传感器的诞生。八十年代后,随着科学的发展,生物传感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得到开发和利用。现今已出现了第三代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传感器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起来产生的场效应生物传感器。随着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它在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氧化酶 免疫传感器 场效应 八十年 Lyons 电化学传感器 第三 信号放大 半透膜
下载PDF
上海科学家研制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DNA“嗅”出细胞能量分子 被引量:1
12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4,共1页
最近,上海科学家研制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能灵敏检测出细胞中的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将来可能用这种方法便捷地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科学家 分子 能量 细胞 上海 DNA 磷酸腺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