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寻第三场所:一个空间可供性的视角 被引量:9
1
作者 於红梅 潘忠党 陈意如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64,共20页
以空间与传播互构为路径,本文集中关注如下问题:城市居民如何可能在其生活中获取具有第三场所性的空间体验?为此,我们进一步挖掘奥登伯格的“第三场所”概念的理论蕴意,将“第三场所性”阐释为一种空间的可供性,即行动者可能镌刻、挖掘... 以空间与传播互构为路径,本文集中关注如下问题:城市居民如何可能在其生活中获取具有第三场所性的空间体验?为此,我们进一步挖掘奥登伯格的“第三场所”概念的理论蕴意,将“第三场所性”阐释为一种空间的可供性,即行动者可能镌刻、挖掘并实现的展开社交、建立联结、培育情谊、形成归属感的空间潜能。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地理符号学的逻辑和语汇,论述这一可供性如何在不同符号系统交织所形塑的人与场所的互动中生成。最后,我们描述并解读对上海市嘉定区“我嘉书房”这个“社区公共文化场所”的观察,以之为示例,展示本文所阐述的理论视角如何可能落实于经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场所性 可供 城市空间 我嘉书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