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翻译的“第三形态”特质
被引量:
6
1
作者
谭载喜
邵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3,共5页
本文通过审视翻译对等概念的内涵以及文化身份解构与建构的内容和运作方式,来对翻译的基本性质进行阐释。文章认为,相对性是翻译的重要规则:翻译的形成条件之一,是目标文本必须与源文本“对等”,但“对等”程度和表现形式却不可用...
本文通过审视翻译对等概念的内涵以及文化身份解构与建构的内容和运作方式,来对翻译的基本性质进行阐释。文章认为,相对性是翻译的重要规则:翻译的形成条件之一,是目标文本必须与源文本“对等”,但“对等”程度和表现形式却不可用绝对尺度来衡量;翻译所涉源文本与目标文本文化身份的解构和建构,也同样是相对的。由于相对性规则的作用,翻译作品以及该作品代表的文化身份,其地位都是相对独立的:译品及相关身份既像源语又像目标语,但它们既不属于源语也不属于目标语,而是一种介乎两者之间的形态,即“第三形态”。文章以周氏两兄弟对《域外小说集》的违译作为个案研究,从多个层面对翻译作为“第三形态”的这些基本特质进行分析和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文化
相对性
第三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文学翻译的创作性与第三形态特质——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小说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心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4-119,共6页
文学翻译为一种具有创作性的"转变"行为,即在源文与目标语境差异条件中进行转换,并且导致了文本层面上的变化,以及在转变之后促成了目标文本的第三形态特质。文学翻译的创作特色属性由多种因素而构成,这些因素决定了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为一种具有创作性的"转变"行为,即在源文与目标语境差异条件中进行转换,并且导致了文本层面上的变化,以及在转变之后促成了目标文本的第三形态特质。文学翻译的创作特色属性由多种因素而构成,这些因素决定了文学翻译的解构和重构轨迹以及目标文本形成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创作性
第三形态
特质
莫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行政法第三形态视角下行政主体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胜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09-115,共7页
我国传统行政主体理论存在概念界定混乱、范围模糊、责任主体虚设等诸多缺陷,传统理论中一般认为行政主体只包括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第三形态是社会治理模式发展的新选择,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家职能的转变而建构的,行...
我国传统行政主体理论存在概念界定混乱、范围模糊、责任主体虚设等诸多缺陷,传统理论中一般认为行政主体只包括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第三形态是社会治理模式发展的新选择,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家职能的转变而建构的,行政主体理论应随之革新。比较与借鉴西方主要国家的行政主体理论,在以民主为核心的第三形态视角下重构行政主体,应将行政主体范畴从传统理论上的"行政机关与授权组织"扩充到行政法第三形态视角下的"行政机关、授权主体以及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其他组织"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形态
行政主体
授权主体
公共行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修辞幻象看第三形态特质下的文学翻译
4
作者
方怡君
陈小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0-84,共5页
作为对真实世界进行分割、重组和改装的修辞文本,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对现实进行升华、具象或变形,最终以非现实的幻象形式投射于受众的意识中,形成特定文化语境里的修辞幻象。文学翻译的过程是一个重构修辞幻象、调控认知距离的过程。通...
作为对真实世界进行分割、重组和改装的修辞文本,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对现实进行升华、具象或变形,最终以非现实的幻象形式投射于受众的意识中,形成特定文化语境里的修辞幻象。文学翻译的过程是一个重构修辞幻象、调控认知距离的过程。通过具有第三形态特质的译作,译者需以受众整体为单位,实现修辞幻象在修辞意义、单位和经验领域等方面的延伸。以修辞幻象为基础,围绕文学翻译过程中重构的"象征性现实"进行分析,可以通过把握不同幻象在两种文化间的认知距离,最大限度地实现影响特定译语受众的翻译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幻象
第三形态
文学翻译
认知距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陌生化理论看第三形态特质下的诗歌翻译
5
作者
方怡君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11期22-24,共3页
"藏颖词间、露锋文外"的中国诗歌借由考究的语言表达和臻美的意境构想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通过陌生化手法唤起西方受众对诗歌文学性的关注,在把握译语受众阅读需求的前提下,突破其原有的语言...
"藏颖词间、露锋文外"的中国诗歌借由考究的语言表达和臻美的意境构想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通过陌生化手法唤起西方受众对诗歌文学性的关注,在把握译语受众阅读需求的前提下,突破其原有的语言认知模式,以故为新,借各类具有第三形态特质的优秀译作,帮助受众更好地感受中国诗歌的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诗歌
陌生化
第三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的迁移
被引量:
1
6
作者
谢应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7-191,共5页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萌芽、发端于梁启超和王国维,后经"五四"、初期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和20世纪30年代诗歌大众化运动,到40年代逐渐经历了一个抽象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迁移过程。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有两个相对的发展路数:一...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萌芽、发端于梁启超和王国维,后经"五四"、初期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和20世纪30年代诗歌大众化运动,到40年代逐渐经历了一个抽象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迁移过程。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有两个相对的发展路数:一个是王国维——胡适——文学研究会诸人——蒲风(半个)——臧克家——艾青等一路,另一个是梁启超——陈独秀——早期普罗诗派——创造社转向作家(郭沫若、穆木天、冯乃超等)——瞿秋白、周扬等一路。中国的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是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第三种诗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
形态
意识
形态
化
第三
种诗学
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及运输形态展望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成军
金兴赋
《天津航海》
2009年第2期49-51,共3页
文章对巴拿马运河目前的现状作了介绍,并对扩建后的运河进行了展望,探讨了运河扩建后对航运的影响,提出了所谓第三运输形态的构想,及我国在运河扩建后的机遇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巴拿马
运河扩建
第三
运输
形态
机遇
对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英国刑法中的犯罪冒失——兼论第三罪过形态
被引量:
7
8
作者
李居全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8-87,共10页
英国刑法中的犯罪冒失是指冒不合理之险。在英国刑法中 ,犯罪冒失理论经历了主观冒失、客观冒失和主、客观冒失共存的发展阶段 ,并最后又趋向于主观冒失的回复。英国刑法中的犯罪冒失 ,不是解决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之间区别困难的第三...
英国刑法中的犯罪冒失是指冒不合理之险。在英国刑法中 ,犯罪冒失理论经历了主观冒失、客观冒失和主、客观冒失共存的发展阶段 ,并最后又趋向于主观冒失的回复。英国刑法中的犯罪冒失 ,不是解决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之间区别困难的第三种罪过形态。英国刑法中的冒失 ,由于与间接故意及过失的关系混乱 ,不宜作为第三罪过形态加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刑法
犯罪冒失
第三
罪过
形态
间接故意
过失
主观冒失
客观冒失
原文传递
题名
翻译的“第三形态”特质
被引量:
6
1
作者
谭载喜
邵璐
机构
香港浸会大学英文系
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3,共5页
文摘
本文通过审视翻译对等概念的内涵以及文化身份解构与建构的内容和运作方式,来对翻译的基本性质进行阐释。文章认为,相对性是翻译的重要规则:翻译的形成条件之一,是目标文本必须与源文本“对等”,但“对等”程度和表现形式却不可用绝对尺度来衡量;翻译所涉源文本与目标文本文化身份的解构和建构,也同样是相对的。由于相对性规则的作用,翻译作品以及该作品代表的文化身份,其地位都是相对独立的:译品及相关身份既像源语又像目标语,但它们既不属于源语也不属于目标语,而是一种介乎两者之间的形态,即“第三形态”。文章以周氏两兄弟对《域外小说集》的违译作为个案研究,从多个层面对翻译作为“第三形态”的这些基本特质进行分析和印证。
关键词
翻译
文化
相对性
第三形态
Keywords
translation
culture
relativity
Third Form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学翻译的创作性与第三形态特质——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小说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心洁
机构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4-119,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文学翻译与创作空间>(批准号:08JA740020)
文摘
文学翻译为一种具有创作性的"转变"行为,即在源文与目标语境差异条件中进行转换,并且导致了文本层面上的变化,以及在转变之后促成了目标文本的第三形态特质。文学翻译的创作特色属性由多种因素而构成,这些因素决定了文学翻译的解构和重构轨迹以及目标文本形成的面貌。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创作性
第三形态
特质
莫言
分类号
I13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行政法第三形态视角下行政主体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胜平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
出处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09-115,共7页
文摘
我国传统行政主体理论存在概念界定混乱、范围模糊、责任主体虚设等诸多缺陷,传统理论中一般认为行政主体只包括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第三形态是社会治理模式发展的新选择,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家职能的转变而建构的,行政主体理论应随之革新。比较与借鉴西方主要国家的行政主体理论,在以民主为核心的第三形态视角下重构行政主体,应将行政主体范畴从传统理论上的"行政机关与授权组织"扩充到行政法第三形态视角下的"行政机关、授权主体以及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其他组织"三种类型。
关键词
第三形态
行政主体
授权主体
公共行政
Keywords
the third form
administrative subject
authorized subject
public administration
分类号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修辞幻象看第三形态特质下的文学翻译
4
作者
方怡君
陈小慰
机构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0-84,共5页
文摘
作为对真实世界进行分割、重组和改装的修辞文本,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对现实进行升华、具象或变形,最终以非现实的幻象形式投射于受众的意识中,形成特定文化语境里的修辞幻象。文学翻译的过程是一个重构修辞幻象、调控认知距离的过程。通过具有第三形态特质的译作,译者需以受众整体为单位,实现修辞幻象在修辞意义、单位和经验领域等方面的延伸。以修辞幻象为基础,围绕文学翻译过程中重构的"象征性现实"进行分析,可以通过把握不同幻象在两种文化间的认知距离,最大限度地实现影响特定译语受众的翻译目的。
关键词
修辞幻象
第三形态
文学翻译
认知距离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陌生化理论看第三形态特质下的诗歌翻译
5
作者
方怡君
机构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11期22-24,共3页
文摘
"藏颖词间、露锋文外"的中国诗歌借由考究的语言表达和臻美的意境构想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通过陌生化手法唤起西方受众对诗歌文学性的关注,在把握译语受众阅读需求的前提下,突破其原有的语言认知模式,以故为新,借各类具有第三形态特质的优秀译作,帮助受众更好地感受中国诗歌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
翻译
诗歌
陌生化
第三形态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的迁移
被引量:
1
6
作者
谢应光
机构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7-191,共5页
文摘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萌芽、发端于梁启超和王国维,后经"五四"、初期革命文学、左翼文学和20世纪30年代诗歌大众化运动,到40年代逐渐经历了一个抽象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迁移过程。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有两个相对的发展路数:一个是王国维——胡适——文学研究会诸人——蒲风(半个)——臧克家——艾青等一路,另一个是梁启超——陈独秀——早期普罗诗派——创造社转向作家(郭沫若、穆木天、冯乃超等)——瞿秋白、周扬等一路。中国的现实主义诗学形态是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中国古代的"第三种诗学形态"。
关键词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
形态
意识
形态
化
第三
种诗学
形态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及运输形态展望
被引量:
1
7
作者
刘成军
金兴赋
机构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
出处
《天津航海》
2009年第2期49-51,共3页
文摘
文章对巴拿马运河目前的现状作了介绍,并对扩建后的运河进行了展望,探讨了运河扩建后对航运的影响,提出了所谓第三运输形态的构想,及我国在运河扩建后的机遇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
巴拿马
运河扩建
第三
运输
形态
机遇
对策
分类号
F55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英国刑法中的犯罪冒失——兼论第三罪过形态
被引量:
7
8
作者
李居全
机构
湖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8-87,共10页
文摘
英国刑法中的犯罪冒失是指冒不合理之险。在英国刑法中 ,犯罪冒失理论经历了主观冒失、客观冒失和主、客观冒失共存的发展阶段 ,并最后又趋向于主观冒失的回复。英国刑法中的犯罪冒失 ,不是解决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之间区别困难的第三种罪过形态。英国刑法中的冒失 ,由于与间接故意及过失的关系混乱 ,不宜作为第三罪过形态加以借鉴。
关键词
英国
刑法
犯罪冒失
第三
罪过
形态
间接故意
过失
主观冒失
客观冒失
分类号
D956.1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翻译的“第三形态”特质
谭载喜
邵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文学翻译的创作性与第三形态特质——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小说的英译为例
王心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行政法第三形态视角下行政主体研究
杨胜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修辞幻象看第三形态特质下的文学翻译
方怡君
陈小慰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陌生化理论看第三形态特质下的诗歌翻译
方怡君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形态的迁移
谢应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对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及运输形态展望
刘成军
金兴赋
《天津航海》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英国刑法中的犯罪冒失——兼论第三罪过形态
李居全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