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思潮”人格观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峰 阎蔚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1年第6期3-6,共4页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第三思潮 人格观 两次世界大战 家庭危机 科学技术 人格教育 人类
下载PDF
从心理学“第三思潮”所想起的——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恒忠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1992年第2期65-72,共8页
十九世纪以前,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几乎完全是神学家与哲学家的事情。只是在伽利略、牛顿及他们之后的科学家的发现推动下,对人及其行为的关心才逐渐从神学家那里转到科学家那里。威廉·冯特被人普遍誉为科学心理学的鼻祖。他于1879年... 十九世纪以前,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几乎完全是神学家与哲学家的事情。只是在伽利略、牛顿及他们之后的科学家的发现推动下,对人及其行为的关心才逐渐从神学家那里转到科学家那里。威廉·冯特被人普遍誉为科学心理学的鼻祖。他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所正式心理学实验室。不久,心理学思想的其他学派相继出现了:威廉·詹姆斯在美国发展起了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建立了起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在维也纳发端;而约翰·华生又在美国开了行为主义的先河。本世纪五十年代亚伯拉罕·马斯洛为首一批心理学家率先创立人本主义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 "第三思潮" 马斯洛 "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论"
下载PDF
用“第三思潮”理论指导健康人格教育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国梁 《中学生物教学》 2004年第1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第三思潮”理论 健康人格教育 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 中学
下载PDF
出处之念的起因及主要意旨──“朝隐”与中国古代出处文学主题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8,共8页
朝隐,是古代文人在恶劣人文环境下保护自己又不枉道变节的一种政治斗争方式,其萌于《庄子》。“陆沉”、“市隐”,直接开启了东方朔身在朝而明哲保身的“朝隐”。而对于西汉宫廷文人亦官亦隐传统的继承,以晋宋文人最为典型。出处意... 朝隐,是古代文人在恶劣人文环境下保护自己又不枉道变节的一种政治斗争方式,其萌于《庄子》。“陆沉”、“市隐”,直接开启了东方朔身在朝而明哲保身的“朝隐”。而对于西汉宫廷文人亦官亦隐传统的继承,以晋宋文人最为典型。出处意念往往与文人“饰美”心理传统有关。特定官僚体制、社会形态决定了这一文化现象的特殊与普遍,出处之叹成为古代文人抒情诗惯常主题。晋宋文人“朝隐”作为出处两端的折中与变通,是整个主题价值流向和主要表现程式、意象趋于定型化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人 心态 抒情诗歌 出处主题 朝隐母题 意象 文学研究 抒情文学 '第三思潮'
下载PDF
简述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 被引量:12
5
作者 苏雅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24-126,共3页
马斯洛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致力于探索人的健康心理,其高峰体验理论是其理论中极具特色的部分。“高峰体验”作为人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充分实现了人的自我潜能,窥见了宇宙的终极真理,同时又令人感到极度的兴奋、心醉神迷的短... 马斯洛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致力于探索人的健康心理,其高峰体验理论是其理论中极具特色的部分。“高峰体验”作为人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充分实现了人的自我潜能,窥见了宇宙的终极真理,同时又令人感到极度的兴奋、心醉神迷的短暂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峰体验 第三思潮 自我实现 存在性认知 人本主义 健康心理
下载PDF
自我实现者理论与心理健康 被引量:4
6
作者 郭文斌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82-86,共5页
自我实现者理论是马斯洛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马斯洛心理学就是因其自我实现者理论而不同于其它的心理学而成为心理学上的“第三思潮”。自我实现者理论也是关于心理健康的系统理论。关于自我实现者的定义、自我实现者的... 自我实现者理论是马斯洛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马斯洛心理学就是因其自我实现者理论而不同于其它的心理学而成为心理学上的“第三思潮”。自我实现者理论也是关于心理健康的系统理论。关于自我实现者的定义、自我实现者的特征、尤塞琴、需要层次论以及给希望自我实现者的建议可分别看作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途径、心理疾病的根源以及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实现者 马斯洛 尤塞琴 心理健康 第三思潮
下载PDF
人格观对德育教育的启示
7
作者 宋晋秀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1-82,91,共3页
人格问题是一个被多学科整合与研究的对象。哲学意义上的人格侧重于对人终极意义的关怀,即人的主体性、创造性、自为性或人的全面发展,而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侧重于对人终极关怀的心理调适过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植根于人文精神的... 人格问题是一个被多学科整合与研究的对象。哲学意义上的人格侧重于对人终极意义的关怀,即人的主体性、创造性、自为性或人的全面发展,而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侧重于对人终极关怀的心理调适过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植根于人文精神的人格教育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德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观 现代德育 第三思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