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新第三系红层软岩饱水强度参数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魏玉峰 荀晓慧 +1 位作者 聂德新 万宗礼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87,共3页
利用黄河上游直岗拉卡、黄丰、康扬3个水电站红层软岩的试验资料,对黄河上游新第三系红层软岩岩石及岩体的饱水强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第三系红层软岩的抗剪强度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较显著,强度参数取值应以岩体的基本赋存环境... 利用黄河上游直岗拉卡、黄丰、康扬3个水电站红层软岩的试验资料,对黄河上游新第三系红层软岩岩石及岩体的饱水强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第三系红层软岩的抗剪强度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较显著,强度参数取值应以岩体的基本赋存环境条件为依据。新第三系红层弱风化、微风化软岩饱水状态下岩体抗剪断摩擦系数大于0.54,抗剪断内聚力大于0.1 MPa;抗剪摩擦系数为0.48~0.50,抗剪内聚力为0.1 M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红层软岩 饱水强度参数 黄河上游
下载PDF
第三系红层滑坡机理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世雄 冯君 刘东 《路基工程》 2009年第6期174-176,共3页
通过对河谷分级下切的模拟试验表明,在下切过程中,雨水入渗对滑坡前级和上层滑带有明显影响,河谷下切导致坡体牵引式下滑。河谷下切引起坡体卸荷松弛(第一次强度衰减)以及临空面的出现是滑坡发生的基础,水的作用造成岩体强度软化(第二... 通过对河谷分级下切的模拟试验表明,在下切过程中,雨水入渗对滑坡前级和上层滑带有明显影响,河谷下切导致坡体牵引式下滑。河谷下切引起坡体卸荷松弛(第一次强度衰减)以及临空面的出现是滑坡发生的基础,水的作用造成岩体强度软化(第二次强度衰减)是滑坡发展的直接原因,即红层泥岩的两次强度衰减直接促成了滑坡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红层软岩边坡 物理模型 变形 河谷下切
下载PDF
新第三系红层不同含水量与其力学性质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唐兴华 赵志祥 +1 位作者 吉守信 杨晓辉 《西北水电》 2005年第4期16-19,共4页
通过对黄河上游山间盆地新第三系红层岩石含水量进行现场观测,得出了红层不同状态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而开展不同含水量下的岩石(体)单轴、三轴抗压、原位载荷、抗剪、变形等试验,得出了岩石(体)变形破坏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红... 通过对黄河上游山间盆地新第三系红层岩石含水量进行现场观测,得出了红层不同状态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而开展不同含水量下的岩石(体)单轴、三轴抗压、原位载荷、抗剪、变形等试验,得出了岩石(体)变形破坏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红层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原则,给出了红层合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红层 粘土岩 含水量 物理力学参数
下载PDF
黄河上游第三系红层物理力学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传斌 余颂 《土工基础》 2010年第1期52-54,共3页
黄河上游第三系红层具有形成时代新、成岩作用差、强度和压缩模量低、开挖暴露后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等特点。由于岩样易风化、软化、崩解等,力学指标不易获取,为此介绍第三系红层的成因、分布情况、工程地质特性、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通过... 黄河上游第三系红层具有形成时代新、成岩作用差、强度和压缩模量低、开挖暴露后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等特点。由于岩样易风化、软化、崩解等,力学指标不易获取,为此介绍第三系红层的成因、分布情况、工程地质特性、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通过回归分析导出的天然含水量与抗压强度、初始孔隙比与压缩模量之间的相关性方程,提供了利用易测参数推算主要力学参数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第三系红层 物理力学指标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杨村煤矿风井地面预注浆工程的下第三系红层注浆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若飞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0-101,共2页
国投新集能源有限公司杨村煤矿地质条件复杂,下第三系红层埋藏较深,给注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针对该特殊情况,在注浆工艺方面作出了部分改进,对红层注浆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测,并采取了必要措施。
关键词 地面预注浆工程 第三系红层 注浆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第三系红层的工程地质特性
6
作者 张媛 韩聪 +1 位作者 韦娴 韦晓佳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第18期105-105,共1页
黄河中上游宁东矿区部分布着厚度较大的第三系红层软岩,由于红层是地质灾害容易发生的地层,在工程上具有特殊的性质,为此介绍了第三系红层的分布情况、成因、特征、工程地质特性同时对红层地区做了工程地质评价。
关键词 黄河中上游 第三系红层 工程地质特性
下载PDF
兰州第三系红层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7
作者 张海峰 《甘肃科技》 2017年第22期36-38,共3页
粒度是重要的碎屑岩岩性相标志。通过统计研究区第三系红层粒度,并按沉积物粒度分析的经典方法绘制粒度曲线,计算粒度参数和分维,结果表明:兰州第三系红层沉积环境水动力较强且变化较大,属河湖相的陆相沉积环境。
关键词 粒度参数 沉积环境 第三系红层
下载PDF
第三系红层立井施工光爆参数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聂化明 《山东煤炭科技》 2005年第5期56-57,共2页
新汶煤田第三系红层与砾岩层,厚度约750m,岩石硬度系数f4~6,遇水易风化片帮.该地层立井施工掘进光爆参数较难确定.经过深入探索实践,在孙村煤矿中央风井工程建设中,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安全、优质、快速掘进.
关键词 第三系红层 立井施工 光爆参数
下载PDF
徽成盆地第三系红层泥岩和砂岩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宁蟠龙 王海林 《公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2-254,共3页
以甘肃省陇南地区某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为依托,选取项目所在区域第三系红层泥岩和砂岩进行室内试验分析,依次开展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室内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砂岩相比,泥岩的密度较小,含水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泥岩中含有较多的黏土矿... 以甘肃省陇南地区某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为依托,选取项目所在区域第三系红层泥岩和砂岩进行室内试验分析,依次开展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室内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砂岩相比,泥岩的密度较小,含水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泥岩中含有较多的黏土矿物,颗粒比重较小,且具有较高的持水能力;泥岩和砂岩的抗剪强度与其岩性、含水率等有关,含水率大的岩体整体较软弱,呈塑性破坏,抗剪强度低,相同含水率下泥质含量越高则岩体抗剪强度越低;第三系红层的膨胀性和崩解性质与岩石中泥质成分的含量呈正比,反复的干湿循环是红层岩石发生崩解的主要原因,随着循环次数的增长,岩石的耐崩解指数趋于稳定。研究成果为将来徽成盆地地区边坡潜在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第三系红层 泥岩 砂岩 物理性质 力学性质 水理性质
原文传递
临夏红层地区输电塔基病害及稳定性分析
10
作者 王国尚 赵栋 +4 位作者 李朝晖 张国明 何永强 魏明强 马宁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0年第3期54-57,共4页
临夏某330 kV输电线路工程,在地区持续强降雨影响下,10余处塔基稳定性受到影响,出现地基变形、滑塌,少数塔基基础出现较大位移。对线路区塔基病害进行调查,对典型不稳定塔基场地进行地质测绘、原位取样测试、室内试验,通过数值模拟反演... 临夏某330 kV输电线路工程,在地区持续强降雨影响下,10余处塔基稳定性受到影响,出现地基变形、滑塌,少数塔基基础出现较大位移。对线路区塔基病害进行调查,对典型不稳定塔基场地进行地质测绘、原位取样测试、室内试验,通过数值模拟反演等综合方法对该输电线路工程塔基病害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其稳定性,给出整治措施建议,为西部山区的输电线路工程正常运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基病害 持续强降雨 地质灾害 稳定性 第三系红层
下载PDF
第三系立井施工井壁质量控制的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聂化明 《山东煤炭科技》 2005年第6期57-57,59,共2页
新汶煤田第三系红层与砾岩层,厚度约750m,该地层立井施工中,井壁砼的坍落度参数较难确定,井壁脱模后经常出现“鱼鳞”井壁或砂线、砂面等现象。经过深入探索实践,在孙村煤矿中央风井工程建设中,成功解决了上述困扰工程质量提高的一系列... 新汶煤田第三系红层与砾岩层,厚度约750m,该地层立井施工中,井壁砼的坍落度参数较难确定,井壁脱模后经常出现“鱼鳞”井壁或砂线、砂面等现象。经过深入探索实践,在孙村煤矿中央风井工程建设中,成功解决了上述困扰工程质量提高的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红层 坍落度 鱼鳞井壁 交替振捣 砂面砂线 缓慢卸载
下载PDF
杨村煤矿百米厚强风化带风井地面预注浆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若飞 李生生 +1 位作者 丁振宇 孙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12,共4页
基于杨村煤矿风井地质条件复杂,有百余米下第三系红层和近百米厚的强风化带,地质条件复杂,地层裂隙发育,含水量大,成孔困难,塌孔严重,注浆升压较快,注不进浆。为了钻孔能够顺利穿过该复杂地层,达到地层注浆堵水目的,为井筒开挖和建设创... 基于杨村煤矿风井地质条件复杂,有百余米下第三系红层和近百米厚的强风化带,地质条件复杂,地层裂隙发育,含水量大,成孔困难,塌孔严重,注浆升压较快,注不进浆。为了钻孔能够顺利穿过该复杂地层,达到地层注浆堵水目的,为井筒开挖和建设创造良好条件,采取了调整钻井液粘度,短段加固,增大注浆压力,大段注浆、小段结束等措施,顺利完成第一序孔钻注浆工作,实际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达到了施工设计要求,压水试验证明地层注浆堵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风化带 地面预注浆 第三系红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