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康德在人格同一性问题上的立场——兼评宫睿《论康德对人格同一性问题的取消主义立场》一文
1
作者 钟焕林 《哲学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40-61,共22页
在批判先验心理学的第三谬误推理时,康德并没有把人格同一性问题当作无意义的问题加以取消,而是主张自我的人格同一性存在于支撑我所有思想的实体(灵魂)的同一性之中。当然,这并不是一条可经验地运用的标准,因为灵魂并不是一个经验对象... 在批判先验心理学的第三谬误推理时,康德并没有把人格同一性问题当作无意义的问题加以取消,而是主张自我的人格同一性存在于支撑我所有思想的实体(灵魂)的同一性之中。当然,这并不是一条可经验地运用的标准,因为灵魂并不是一个经验对象。灵魂的同一性及其条件(即灵魂的持存性和实体性)只是为了实践的运用才被预设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我 人格同一性 第三谬误推理
下载PDF
康德对人格同一性的批判:一种基于逻辑语义分析的解释
2
作者 罗喜 《哲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41-57,共17页
本文旨在凭借当代语言分析哲学的方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释康德对理性心理学人格性谬误推理的批判。文章首先分析当今康德研究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解(斯特劳森和克勒默),指出解释的缺陷,并试图重构康德的论证来弥补其不足。基于康德... 本文旨在凭借当代语言分析哲学的方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释康德对理性心理学人格性谬误推理的批判。文章首先分析当今康德研究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解(斯特劳森和克勒默),指出解释的缺陷,并试图重构康德的论证来弥补其不足。基于康德手稿中的不同文本,我将主张,在人格性谬误推理中,中项的歧义可以通过对“我”概念进行逻辑语义分析而清晰地揭示出来。理性心理学人格性谬误推理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把不指称对象而单纯表达思维逻辑主体的逻辑同一性的“我”当作了一个有对象指涉且具有实在同一性的精神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谬误推理 逻辑同一性 人格同一性 逻辑语义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