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情在社会互动提取中的作用:第二人称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环 李婧文 +3 位作者 王海曼 沙玛丽·阿哈提 何云凤 卢春明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4-1261,共8页
共情是人们进行社会互动的基本能力。为了探究共情在社会互动提取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在双脑水平上考察共情对社会互动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互动提取范式下,互动双方右侧颞顶联合区表现出脑间活动同步性的增强,且... 共情是人们进行社会互动的基本能力。为了探究共情在社会互动提取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在双脑水平上考察共情对社会互动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互动提取范式下,互动双方右侧颞顶联合区表现出脑间活动同步性的增强,且这种脑间活动同步性的增强在双方共情能力对记忆准确性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以上结果为理解共情影响社会互动提取的群体脑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互动提取 第二人称视角 脑间活动同步性
下载PDF
第二人称叙事中的受述者
2
作者 谭君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36,F0002,共8页
在叙事学研究与叙事作品分析中,与叙述者相比,受述者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实际上,作为整个叙述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受述者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二人称叙事或“你—叙事”是伴随后现代小说的兴起而频繁出现的一种叙事... 在叙事学研究与叙事作品分析中,与叙述者相比,受述者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实际上,作为整个叙述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受述者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二人称叙事或“你—叙事”是伴随后现代小说的兴起而频繁出现的一种叙事模式,其中的受述者“你”在叙事文本中不是叙述施动者,而是叙述者信息发送的对象。这一对象同时成为叙事文本中的人物,甚至作品的主人公。从根本上说,受述者“你”不可能讲述,而是接受讲述。作为人物的受述者“你”,可以与叙述者处于同一叙述层次上,产生交流与互动,成为具有独特意义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人称叙事 受述者 叙述者 叙述层次
下载PDF
从《左传》看先秦第二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语用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曹炜 李璐 《阅江学刊》 2017年第4期33-46,共14页
《左传》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在句中绝大多数作主语和宾语,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汝"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的情况;"尔""而"主要在句中作主语和定语;"子"主要作主语,"乃"主要... 《左传》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在句中绝大多数作主语和宾语,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汝"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的情况;"尔""而"主要在句中作主语和定语;"子"主要作主语,"乃"主要作定语。先秦时期第二人称代词主要表单数语义,相比而言,"而"表复数语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子"和"乃"则只能表单数语义。使用"女(汝)"时,说话人有明显的随便、轻贱乃至鄙夷的态度;"尔"则多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多用于对听话人的命令与告诫;使用"而"时,说话人对听话人有明显的亲近的态度;"乃"则多用于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之情;"子"和"吾子"也多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先秦 第二人称代词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第二人称叙述者如何叙述?——论小说的第二人称叙事 被引量:7
4
作者 谭君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150,共7页
在叙事虚构作品中,按人称进行的叙述区分十分普遍,却又引起诸多质疑。从人称叙述的角度看,只有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一人称叙述者名副其实。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与叙述者都存在问题。第三人称叙述者“他”或“她”在文本中是缺位的。而... 在叙事虚构作品中,按人称进行的叙述区分十分普遍,却又引起诸多质疑。从人称叙述的角度看,只有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一人称叙述者名副其实。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叙事与叙述者都存在问题。第三人称叙述者“他”或“她”在文本中是缺位的。而在第二人称叙事中,叙述者或与受述者合为一体,或与人物相认同,单纯的第二人称叙述者实际上是不能叙述的。这使得作品的叙述交流状况发生了某些变化。第二人称叙事作为后现代叙事技巧的一种表现,有其产生的内在原因。这类叙事虽然在数量上有限,但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不可忽视,因而,有必要加以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人称叙事 叙述者 受述者 人物 叙述交流
下载PDF
第二人称代词在汉英访谈节目中的指称模糊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奕 白永权 蒋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8-33,共6页
本文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真实语料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比较了汉英两种语言中第二人称代词指称模糊现象在指称类型和频率分布上的异同,并探讨了模糊指称的语用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第二人称代词在模糊指称的类型和语用功... 本文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真实语料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比较了汉英两种语言中第二人称代词指称模糊现象在指称类型和频率分布上的异同,并探讨了模糊指称的语用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第二人称代词在模糊指称的类型和语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但是在模糊指称的频率分布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第二人称代词 指称
下载PDF
日本社会与日语第二人称代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4,共6页
在日语中,第二人称代词虽然形形色色,但日本人大都回避使用它,这不仅与其第二人称代词本身形成的特殊的历史原因有关,而且与日本社会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从日语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第二人称代词形成的历史较短,缺乏固定的含义,致使人们... 在日语中,第二人称代词虽然形形色色,但日本人大都回避使用它,这不仅与其第二人称代词本身形成的特殊的历史原因有关,而且与日本社会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从日语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第二人称代词形成的历史较短,缺乏固定的含义,致使人们难以准确地把握它;从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来看,由于日本社会中各方面都贯穿着论资排辈的原则,因而,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第二人称。对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并考察明治以来日本社会对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所带来的制约和影响,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 第二人称代词 日本社会
下载PDF
第二人称——边缘叙述者 被引量:6
7
作者 许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第二人称视角狭窄 ,在叙事文本中仍处于边缘人的地位 ,实质是依附于第一、第三人称的“他者”。根据“你”在文本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他者”又分为“在场”、“缺席”、“本我”三种形式。但第二人称是最具现代意义的人称 。
关键词 第二人称 他者 在场 缺席 本我 表现力
下载PDF
灵丘方言中的第二人称敬称代词及其文化信息 被引量:3
8
作者 裴瑞玲 王跟国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5-96,共2页
灵丘方言中的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相对丰富,有单数形式的"咱"、"你恁儿"和复数形式的"咱他们"、"你恁儿们",它们构成灵丘方言中第二人称代词的敬称系统。"咱"、"你恁儿"、&qu... 灵丘方言中的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相对丰富,有单数形式的"咱"、"你恁儿"和复数形式的"咱他们"、"你恁儿们",它们构成灵丘方言中第二人称代词的敬称系统。"咱"、"你恁儿"、"咱他们"、"你恁儿们"各有分工,丰富了灵丘方言中敬称的表达形式,反映了灵丘人在交际中注意长幼有序和亲疏有别的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丘方言 第二人称敬称代词 文化信息
下载PDF
“缺席”的第二人称——兼谈叙事人称的逻辑结构与文化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3,共6页
本文旨在探索第二人称叙事罕见的原因和目前对第二人称叙事功能的误解,揭示第二人称叙事功能与第一、第三人称的差异,理清形式受述者与读者的关系,从而说明第二人称叙事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本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然而建立在今天... 本文旨在探索第二人称叙事罕见的原因和目前对第二人称叙事功能的误解,揭示第二人称叙事功能与第一、第三人称的差异,理清形式受述者与读者的关系,从而说明第二人称叙事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本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然而建立在今天新媒体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叙事却对第二人称倍加青睐,并使其功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人称 形式受述者 读者接受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二人称代词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炜 李璐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9-157,共9页
《世说新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有"汝""尔""卿""子""乃"等五个。"汝"在句中主要作主语,且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尔"。这个时期新出现了第二人称代词"卿"... 《世说新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有"汝""尔""卿""子""乃"等五个。"汝"在句中主要作主语,且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尔"。这个时期新出现了第二人称代词"卿",在句中主要作主语。第二人称代词"汝""子""乃"在句中均表单数语义,新出现了复数形式"汝等""汝辈""尔等""卿等""卿辈"等,"尔"和"卿"既可表单数语义,也可表复数语义。这一时期"汝"多表示对对方的告诫、责备和轻视,且"汝"多用于亲属关系中,"尔"则多用于君臣和上下级关系中。"卿"主要用于友好的场合中,但不仅仅用于表示对话者之间的亲爱的称呼,也有一些表示对对方的劝诫和责备。"乃"表尊敬的意味逐渐消失,多用于表示对对方轻微的责备或劝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魏晋南北朝汉语 第二人称代词 句法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陈述语气中第二人称主语与动词谓语的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4-148,共5页
第二人称主语是陈述句的有标记主语。各类动词谓语与该主语共现时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性:或整个类别受到高度限制,如自主动词等;或类别倾向于受限制,如状态动词等;或类别内部不同个体受限制情况不同,如变化动词等;或同一动词在不同语境中... 第二人称主语是陈述句的有标记主语。各类动词谓语与该主语共现时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性:或整个类别受到高度限制,如自主动词等;或类别倾向于受限制,如状态动词等;或类别内部不同个体受限制情况不同,如变化动词等;或同一动词在不同语境中受限制情况不同,如某些关系动词。限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违反陈述语气的语用要求或者组合构成其它语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述语气 第二人称 动词 谓语 选择性
下载PDF
一种未完成的叙事状态的魅力——析《扶桑》叙事当中的第二人称 被引量:3
12
作者 翟杨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50,共4页
旨在分析严歌苓小说《扶桑》一文中第二人称采用的意义,以进一步拓宽"第二人称"叙述效果的研究,通过集中分析第二人称"你"在《扶桑》一文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和由此构成的关于扶桑故事的三个文本,指出由第二人称构成... 旨在分析严歌苓小说《扶桑》一文中第二人称采用的意义,以进一步拓宽"第二人称"叙述效果的研究,通过集中分析第二人称"你"在《扶桑》一文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和由此构成的关于扶桑故事的三个文本,指出由第二人称构成的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对话实质上是一种元小说技巧,由此形成一种处于对话状态的"未完成的叙事",极具现代意识,并直接指涉文学文本的未完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 严歌苓 第二人称 对话 未完成的叙事
下载PDF
论第二人称叙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0,共7页
叙事人称问题是叙事学的基本问题,而第二人称叙事则是其中的一大难题。第二人称叙事首先试图重建作品中的叙事人、主人公和受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重塑叙事语境。第二人称的在场性,重建了“我-你”关系,进而改变了文学话语中人的主体... 叙事人称问题是叙事学的基本问题,而第二人称叙事则是其中的一大难题。第二人称叙事首先试图重建作品中的叙事人、主人公和受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重塑叙事语境。第二人称的在场性,重建了“我-你”关系,进而改变了文学话语中人的主体意识的认知方式。因而,这既是一个叙事学问题,也是建立一种交往理性和伦理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人称 第二人称叙事 “我-你”关系 交往伦理
下载PDF
第二人称叙事的不确定性与普拉斯诗学艺术的构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文萍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29,共4页
从人称的叙事视角出发分析普拉斯的著名诗作《爸爸》,重点分析第二人称叙述"你""是"什么,对叙事交流"做"了什么。通过分析由第二人称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来解读普拉斯诗歌艺术构建的独特性,可... 从人称的叙事视角出发分析普拉斯的著名诗作《爸爸》,重点分析第二人称叙述"你""是"什么,对叙事交流"做"了什么。通过分析由第二人称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来解读普拉斯诗歌艺术构建的独特性,可以走出评论界对普拉斯的诗歌只是个人叙事的误读。也可以在更广阔的话语层面上理解她的诗歌,探寻她诗学话语形成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爸爸》 第二人称 不确定性 叙事
下载PDF
上古汉语第二人称代词称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伟 张玉金 《东疆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45-50,共6页
"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考察上古文献中第二人称代词的称数,比较它们的发展变化,我们就会发现:第二人称碟词在殷商时期的卜辞中极少出现,"汝"、"乃"表示单数,"尔"为复数。西周时期,&qu... "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考察上古文献中第二人称代词的称数,比较它们的发展变化,我们就会发现:第二人称碟词在殷商时期的卜辞中极少出现,"汝"、"乃"表示单数,"尔"为复数。西周时期,"女(汝)"、"乃"、"尔"、"若"可表示单数和复数,"而"、"戎"为单数。春秋时期,"尔"、"女(汝)"可表示单数和复数,"乃"、"而"只表示单数。战国时期,"女(汝)"、"尔"、"若"可表示单数和复数,"而"、"乃"基本为单数。秦至汉初,"若"、"女(汝)"可表示单数和复数,"而"、"乃"、"尔"只指称单数。西汉中晚期,"汝(女)"、"尔"、"若"、"而"可表示单数和复数,"乃"为单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第二人称代词 称数
下载PDF
战国至西汉第二人称代词称数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伟 张玉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3-77,共5页
"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通过考察文献认为:战国时期的第二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秦至汉初时的"若"、"女(汝)"没有数的区别,"而"、"乃"则只能指称单数;西汉中晚期第二人称代词... "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通过考察文献认为:战国时期的第二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秦至汉初时的"若"、"女(汝)"没有数的区别,"而"、"乃"则只能指称单数;西汉中晚期第二人称代词"乃"只有2例(表单数),不足以说明其称数功能,其他人称代词都不存在数的分别,但表示单数的用例占绝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西汉 第二人称代词 称数
下载PDF
从权势关系看英汉第二人称代词演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红英 王倩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5-58,共4页
英汉第二人称代词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相通性和相异性,文章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比英汉第二人称代词演变中的异同,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些异同。
关键词 权势关系 英语 汉语 第二人称代词 演变
下载PDF
第二人称叙述交流情境中的读者定位——《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评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晓 屈静雯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当代美国著名越战作家梯姆·奥布莱恩的《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中,隐含作者通过第二人称叙述交流情境中受述者和叙事读者的定位,在对创伤化的人物叙述者起到救赎作用的同时,使得叙述者与其男性人物和理想的男性叙事读者之间建... 当代美国著名越战作家梯姆·奥布莱恩的《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中,隐含作者通过第二人称叙述交流情境中受述者和叙事读者的定位,在对创伤化的人物叙述者起到救赎作用的同时,使得叙述者与其男性人物和理想的男性叙事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共通的联系纽带,也由此实现隐含作者更大的讲述目的:通过人物叙述者对于女性人物的贬损、将女性排除出话语交流圈子,来表达对女性的憎恶、排斥,以此加强男性之间的团结,进而重振美国男性气概,以改变因越战失败所造成的老兵边缘化和男性叙述权威之瓦解等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何讲述一个真实的战争故事” 梯姆·奥布莱恩 第二人称叙述
下载PDF
知情同意临床实践的实证研究:第二人称视角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化 黄钰桃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8期959-965,共7页
医务人员作为知情同意的第二人称,对于考察知情同意实践具有特殊意义。从第二人称角度看,知情同意制度在中国的建设经历了从"弱义务"到"强义务"的变迁。关于第二人称的实证调查表明,医务人员对于知情同意具有较高... 医务人员作为知情同意的第二人称,对于考察知情同意实践具有特殊意义。从第二人称角度看,知情同意制度在中国的建设经历了从"弱义务"到"强义务"的变迁。关于第二人称的实证调查表明,医务人员对于知情同意具有较高的认知,在实践层面,告知内容比较全面,在主体方面倾向于"患者与家属共享模式",而且高职称高学历与高级别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认知与实践水平较高。患者的主体性未能得到充分认同,家庭主义与程序主义是主要弊病。提升知情同意的临床实践,医务人员需要更好地履行告知义务,提高沟通能力;提升患者的决策能力和决策参与度;合理界定家庭在患者临床决策中的定位,通过伦理咨询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维护患者最佳利益;根本上推进知情同意向共同决策的法制建设,通过法律规制知情同意的过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同意 临床实践 第二人称视角 共同决策
下载PDF
“你”是谁?——浅析认知语用视角下第二人称代词“你”的语用身份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姗姗 郭书法 +1 位作者 刘佳佳 汪田田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4期143-146,共4页
从认知语用的视角出发介绍语用身份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并探讨第二人称代词"你"如何因语言的可变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而动态构建语用身份。提出"你"除了指称具体交际语境的听话人还可以用于构建说话人身份、第三方身份... 从认知语用的视角出发介绍语用身份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并探讨第二人称代词"你"如何因语言的可变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而动态构建语用身份。提出"你"除了指称具体交际语境的听话人还可以用于构建说话人身份、第三方身份、共指身份、泛指身份及虚化身份,以及考量"你"的这些变异形式如何顺应交际需要以传达说话人特定的语用意图,从而得以构建其语用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身份 第二人称代词“你” 顺应 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