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牙弓形态和第二前磨牙缺失对上颌磨牙远移中支抗的影响
1
作者 王诗语 黄钖钖 +4 位作者 刘浩 杨丽 范典 袁长永 王鹏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41-4546,共6页
背景: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磨牙远移产生的反作用力会导致支抗牙移位,即支抗丢失。有关牙弓形态和第二前磨牙缺失对支抗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牙弓形态和第二前磨牙缺失对上颌磨牙远移支抗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 背景: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磨牙远移产生的反作用力会导致支抗牙移位,即支抗丢失。有关牙弓形态和第二前磨牙缺失对支抗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运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牙弓形态和第二前磨牙缺失对上颌磨牙远移支抗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1名成年男性锥形束CT数据,建立上颌骨-上牙列-牙周膜-矩形附件-隐形矫治器模型,双侧上颌第二磨牙设计0.25 mm的远移量,首先,根据第二前磨牙是否缺失分为双侧缺失组与双侧存在组;然后,根据牙弓形态再分为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安氏Ⅱ^(1)和方圆形安氏Ⅱ^(2)牙弓组,共计8组模型。在Ansys软件中计算各组模型支抗牙的位移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结果与结论:①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二磨牙后,第一磨牙和前磨牙出现近中倾斜伴伸长,前牙唇倾伴压低;②双侧第二前磨牙缺失后,各组模型第一磨牙前移量明显上升,而第一前磨牙和前牙前移量均减少;方圆形安氏Ⅱ^(1)牙弓组的前牙唇倾量最少,尖圆形牙弓最多,卵圆形牙弓组与尖圆形牙弓组差异不明显,方圆形安氏Ⅱ^(2)牙弓组略高于方圆形安氏Ⅱ^(1)牙弓组;③各组支抗牙牙周膜应力均集中于牙颈部和根尖区,方圆形牙弓组的牙周膜应力水平最低,相较其他组,方圆形牙弓组前牙牙周膜唇侧颈部应力亦明显缓解;④结果提示,方圆形牙弓在前牙支抗控制以及牙周膜应力分布方面更有利,安氏Ⅱ^(2)牙弓病例设计前牙唇倾时若配合磨牙远移可增加唇倾效率,磨牙远移时若第二前磨牙缺失不利于缺牙区空间的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磨牙远移 支抗 牙弓形态 第二前磨牙缺失 有限元
下载PDF
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与蝶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军 杨洁 +3 位作者 李铎 蓝义亮 郑博文 刘奕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索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与蝶鞍大小、形态和鞍桥发生率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奉天门诊及正畸二科收治的仅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除第三磨牙外)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无恒牙... 目的探索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与蝶鞍大小、形态和鞍桥发生率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7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奉天门诊及正畸二科收治的仅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除第三磨牙外)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无恒牙先天缺失(除第三磨牙外)且接受正畸治疗的安氏Ⅰ类患者2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头颅侧位片和曲面体层片,使用Winceph 8.0软件定位相关标记点,并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同时记录蝶鞍的形态(扁平形、椭圆形、圆形)以及鞍桥的类型(无鞍桥、部分鞍桥、完全鞍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蝶鞍大小、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患者鞍桥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不同性别患者蝶鞍大小、形态以及鞍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研究组患者鞍桥发生率显著增加,提示第二前磨牙的先天缺失可能与鞍桥的发生有关。不同性别患者的蝶鞍大小、形态和鞍桥发生率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 鞍桥 头颅侧位片 曲面体层片
原文传递
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与颈椎骨骼异常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艳娜 陈澜月 刘奕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片检测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选取2002—2015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的研究组患者56例,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14~42岁。无恒牙先天缺失(除第三...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片检测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选取2002—2015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的研究组患者56例,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14~42岁。无恒牙先天缺失(除第三磨牙外)且接受正畸治疗的安氏Ⅰ类患者250例对照组,其中男85例,女165例;年龄18~36岁。头颅侧位片记录前4个颈椎融合和后弓缺陷数据,曲面断层片记录第二前磨牙缺失情况。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颈椎融合发生率为58.9%,对照组为13.2%,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寰椎后弓缺陷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椎融合合并后弓缺陷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患者颈椎骨骼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前磨牙先天缺失 颈椎骨骼异常 头颅侧位片 曲面断层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