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首独特的变奏曲——谈巴托克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被引量:2
1
作者 姚盛昌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10,22,共9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巴托克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中变奏手法的运用,在这首乐曲中巴托克不仅对民间音乐中的变奏特点加以提炼和创作性发展,还将它们融入到专业音乐创作的严谨结构中。
关键词 巴托克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变奏 十二音 拱形结构
下载PDF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色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鹏程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9-181,共3页
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其晚期的作品,从这部协奏曲的主题、配器手法及曲式结构来判断,它证明了作曲家想要创作的不只是技巧性的小提琴作品,还是一部具有兴味的音乐作品。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其晚期的作品,从这部协奏曲的主题、配器手法及曲式结构来判断,它证明了作曲家想要创作的不只是技巧性的小提琴作品,还是一部具有兴味的音乐作品。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至今听起来依然十分新鲜,依旧具有最初的感染力,《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维尼亚夫斯基22部作品中精华之作,具有独树一帜的高贵气质及抒情性。本文对《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色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完成小提琴演奏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尼亚夫斯基 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创作特色
下载PDF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悲情性与演奏表现
3
作者 杨白莹 《黄河之声》 2020年第7期66-66,共1页
本文以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此曲的悲情性特征,认为此曲悲情性形成原因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就是针对此曲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演奏技术上的分析。
关键词 肖斯塔科维奇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悲情性 演奏表现
下载PDF
浅谈维尼亚夫斯基与他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4
作者 栗晋川 《音乐时空》 2016年第2期49-50,共2页
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代表之一,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是集演奏和作曲于一身的小提琴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小提琴的创作与演奏,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音色、技巧。《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更是... 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代表之一,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是集演奏和作曲于一身的小提琴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小提琴的创作与演奏,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音色、技巧。《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更是将他天才的创作特点表现得完美无缺,其音乐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首协奏曲具有的浓郁民族风格,充满诗意和力量的旋律,辉煌的技巧,给他短暂的一生创造了传奇,为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尼亚夫斯基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分析
下载PDF
《世界著名小提琴曲及作者》摘选十五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22号)
5
作者 罗仲兴 何涛 《小演奏家》 2007年第3期35-36,共2页
维尼亚夫斯基(1835——1880)维尼亚夫斯基是19世纪下半叶波兰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1835年7月生于卢布林。父亲是一位医生,颇有知识和音乐修养;母亲是一位著名钢琴家。维尼亚夫斯基从小受音乐熏陶,6岁开始学小提琴。1843年他刚满8岁... 维尼亚夫斯基(1835——1880)维尼亚夫斯基是19世纪下半叶波兰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1835年7月生于卢布林。父亲是一位医生,颇有知识和音乐修养;母亲是一位著名钢琴家。维尼亚夫斯基从小受音乐熏陶,6岁开始学小提琴。1843年他刚满8岁,投考巴黎音乐学院被破格录取(该院从未招收过那么年幼的学生),在马萨尔班学习,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在毕业演奏比赛会上获得金奖。1848年维尼亚夫斯基和他的弟弟约塞夫(著名钢琴家)合作,在巴黎举行了告别音乐会。他回到故乡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前往彼得堡举行几次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此后,维尼亚夫斯基再和他的兄弟约塞夫在俄国、波兰、德国、荷兰、比利时、英国进行过多次成功的演出。1849年,维尼亚夫斯基再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又在比赛中获一等奖。1851年至1853年曾到俄国各地巡回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1858年结识俄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彼得堡音乐学院创建者安东·鲁滨什坦,后来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提琴 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维尼亚夫斯基
原文传递
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op.21)主题与演奏分析
6
作者 刘莉莉 《艺术教育》 2015年第1期55-55,共1页
维尼亚夫斯基(1835—1880),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只限于小提琴曲,作为一个提琴作曲家,他在俄国写了很多作品,如《练习随想曲》(op.18)、《波兰舞曲》(op.21)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可也以说是其写得最好的一首作品... 维尼亚夫斯基(1835—1880),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只限于小提琴曲,作为一个提琴作曲家,他在俄国写了很多作品,如《练习随想曲》(op.18)、《波兰舞曲》(op.21)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可也以说是其写得最好的一首作品《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op.21),都是在俄国完成的。维尼亚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成就了近两百年来波兰小提琴艺术的发展,他的小提琴音乐作品是当时波兰小提琴音乐中最具权威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尼亚夫斯基 《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主题演奏分析
原文传递
巴托克“轴心体系”的具体实践——以《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为例
7
作者 窦琳 《音乐大观》 2013年第4期152-155,共4页
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从民间音乐中发现真正的创作源泉,以高超的技巧将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巴托克在和声上完成了主、属、下属三个功能组的小三度循环后,演绎出了特色鲜明的... 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从民间音乐中发现真正的创作源泉,以高超的技巧将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巴托克在和声上完成了主、属、下属三个功能组的小三度循环后,演绎出了特色鲜明的巴托克"轴心体系",为作曲学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托克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轴心体系
原文传递
曲式结构的性质交混与时间结构的定量平衡——杜鸣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之曲式技巧解
8
作者 钦丽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103,166,167,共8页
杜鸣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为三部曲式。然而,其音乐整体运动是三部性、回旋性与二分性的纵向交混:三部曲式的音乐进程表明了该乐章曲式的基本状态和共性标准;主题在重复和简化的过程中,把对比中部与减缩再现复合在一起,形成与... 杜鸣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为三部曲式。然而,其音乐整体运动是三部性、回旋性与二分性的纵向交混:三部曲式的音乐进程表明了该乐章曲式的基本状态和共性标准;主题在重复和简化的过程中,把对比中部与减缩再现复合在一起,形成与三部曲式结构的交混;变节拍构成“拍子数”168:168,其展现的时间“轨迹”形成了中心对称的“折射性”镜像结构。其结构的多重结合,使该乐章的音乐运动获得了定性和定量的双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鸣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三部曲式 定性 定量 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