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里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音响特征初探 |
左延芳
徐昌俊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2
|
施尼特凯《第二弦乐四重奏》节奏形态简析 |
马玉峰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5 |
4
|
|
3
|
巴托克《第二弦乐四重奏》的结构特征与音乐风格 |
常林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4
|
罗忠镕《第二弦乐四重奏》的分析 |
韩焱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4 |
2
|
|
5
|
与新型组曲融合的五重赋格——柯达伊《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第Ⅱ乐章赋格分析 |
翟纬经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0 |
2
|
|
6
|
里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节奏形态 |
左延芳
|
《音乐探索》
CSSCI
|
2009 |
0 |
|
7
|
核心音组的链接、衍展与聚合——姚恒璐《第二弦乐四重奏—交缘》的二重音高结构思维 |
张宝华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2 |
0 |
|
8
|
谢尔西“单一音”技法在《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结构功能作用 |
鲁立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9
|
论利盖蒂作品中的“静态运动”因素的存在价值——以《第二弦乐四重奏》为例 |
徐越湘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0
|
罗忠镕《第二弦乐四重奏》的音高组织分析 |
牛林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1
|
竖起耳朵 聆听细微——爵瓦索尼第二弦乐四重奏《晦涩的六个字母》“非常规细节”分析 |
温德青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2
|
论利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微复调”技法与网状织体结构 |
张哲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3
|
利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微复调技术研究 |
赵晓辰
|
《当代音乐》
|
2016 |
1
|
|
14
|
“我亲爱的哈格尔”:在勋伯格《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自画像 |
董晓玲
|
《艺术探索》
|
2005 |
0 |
|
15
|
规则内的创新——浅析贝多芬第二弦乐四重奏(Op.18) |
杜琳
|
《文教资料》
|
2014 |
0 |
|
16
|
利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音色—音响”技术研究 |
赵晓辰
|
《黄河之声》
|
2016 |
0 |
|
17
|
“云、山、水”之“画”——贾达群《第二弦乐四重奏:云起》音乐分析 |
陈彦池
|
《音乐探索》
|
2021 |
0 |
|
18
|
“资源乐汇”与“结构中介(交混)”——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音乐分析 |
裴灿灿
|
《北方音乐》
|
2017 |
0 |
|
19
|
格拉祖诺夫《F 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复调技法分析 |
王月妮
|
《艺术大观》
|
2019 |
0 |
|
20
|
鲍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音乐分析 |
陈思彤
|
《艺术评鉴》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