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民族器乐艺术发展的“别现代”阐释——以第五代作曲家群体民乐创作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121,137,共6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与解放思想浪潮的推动下,当代民族器乐艺术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以谭盾为代表的第五代作曲家尝试着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解构与重组,强调音色、时空、听觉与视觉的处理,广泛运用拼贴、对位等现代作...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与解放思想浪潮的推动下,当代民族器乐艺术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以谭盾为代表的第五代作曲家尝试着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解构与重组,强调音色、时空、听觉与视觉的处理,广泛运用拼贴、对位等现代作曲技术手法,在民族音乐界掀起了一股新的创作热潮。与此不同的是,以著名作曲家王西麟为代表的作曲家群体却对这种创作提出了强烈的质疑,认为这种对技术的强调和对社会历史的忽视是应当被反思的。两个创作群体集中反映在音乐观念、创作理念.上的冲突实际上就是当代民族器乐作品创作的别样阐释,即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创作理念、技术上的交织糅合,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第五代作曲家 民族器乐作品 创作
下载PDF
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西麟 《人民音乐(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3,64,共6页
我对第五代同行们始终怀有真城的重视,多年来直到今天我也不断地向他们学习并研读他们的总谱而真有获益。而我的意见也是我久之所思、所优。我希望第五代作曲家们首先要打破对自身的盛伪恭维的庸俗空气的包围;千万不要把外国人的巨奖... 我对第五代同行们始终怀有真城的重视,多年来直到今天我也不断地向他们学习并研读他们的总谱而真有获益。而我的意见也是我久之所思、所优。我希望第五代作曲家们首先要打破对自身的盛伪恭维的庸俗空气的包围;千万不要把外国人的巨奖和人的评论相对立;千万不要变成嗜日穷学生,今日新巨头,跻身进朱门,不见冻死骨”;千万不要变成“技术大师、思想株播”;千万不要把肠弱、苍白、贫乏、冰冷、卑践拿来自我欣赏无限陶醉;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会夭然地不受权势和商业的污染而无须不断补充自己的人文资像;千万不要自封或被封为至高无上的“大师”、“权威”。一个对别人的命运、对大环境的命运毫不关心而只关心自己的艺术的人,只能是一个自私的人,而绝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对人类怀有深深的悲悯情怀的艺术家而受到历史和民众的叫感徽的记忆”,而不论获得多么高的巨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宴》 《狂人日记》 第五代作曲家 歌剧 动力性 戏剧性 音乐语言 题材
原文传递
论艺术家的道德建设、人格建设和人文建设——评郭文景的反批评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西麟 《福建艺术》 2006年第6期5-8,共4页
《人民音乐》杂志2004年第一期刊登了著名作曲家王西麟的评论文章《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对郭文景等“第五代”作曲家的创作提出了批评。随后,《人民音乐》同年第四期发表了郭文景针锋相对的文... 《人民音乐》杂志2004年第一期刊登了著名作曲家王西麟的评论文章《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对郭文景等“第五代”作曲家的创作提出了批评。随后,《人民音乐》同年第四期发表了郭文景针锋相对的文章《谈几点艺术常识,析两种批评手法》。继“卞谭之争”后的这场因创作方向而起的论争,再次在音乐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期特刊出王西麟的回应文章,使读者对这场论争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以期引发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文景 道德建设 人文建设 人格建设 第五代作曲家 音乐事业 艺术形式
下载PDF
“王、郭论争”之我见
4
《歌剧》 2004年第116期14-18,共5页
今年年初,《人民音乐》杂志第一期刊登了北京歌舞团著名作家王西麟的评论文章《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文中批评了郭文景,陈其钢,谭盾等作曲家缺乏历史使命意识,创作题材关注风花雪月,
关键词 王西麟 《夜宴》 《狂人日记》 郭文景 创作题材 第五代作曲家 歌剧
下载PDF
谈几点艺术常识,析两种批评手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文景 《人民音乐(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8,共6页
近日读了王西麟先生《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人民音乐》2004年第一期)一文(以下简称《由》)。在该文一些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我迎面感到一丝来自幽暗年代的寒气。在文章的前言中,作者甚至对可能... 近日读了王西麟先生《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人民音乐》2004年第一期)一文(以下简称《由》)。在该文一些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我迎面感到一丝来自幽暗年代的寒气。在文章的前言中,作者甚至对可能来自"所涉及的诸君和读者"的不同看法,预设一顶名曰"赵贵_翁"的帽子。可惜我从《由》文中看不出什么真正的"狂人精神",而别人是不是"赵贵翁"也不由王西麟先生说了算。于是我放下作曲的铅笔,拿起写字的钢笔,涂抹此文,就教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西麟 《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 艺术常识 批评手法 陈其钢 作者 沈从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