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社会科学促进社会科学研究转型 被引量:20
1
作者 孟小峰 张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0,共8页
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计算社会科学是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其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对社会以及相关现象展开研究。当技术模式进入后大数据时代,当万物互联技术涌现,当中国社会呈现城市化、国际化、工业化、市场化和扁平化等... 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计算社会科学是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其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对社会以及相关现象展开研究。当技术模式进入后大数据时代,当万物互联技术涌现,当中国社会呈现城市化、国际化、工业化、市场化和扁平化等发展趋势,传统的计算社会科学只有进行变革才能与时俱进,因而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从大数据时代迈向后大数据时代,计算社会科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大数据融合、大数据治理、大数据隐私、数据透明和人机悖论等方面。要充分结合时代背景,将上述挑战转换为机遇,从而真正完成计算社会科学变革,就必须实现科学研究范式转移。在“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社会丰富技术内涵”的相辅相成机制中,以社会学家为代表的学者将可能提出根植于社会科学的第五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社会科学 后大数据时代 万物互联 科学研究范式转移 第五科学研究范式
下载PDF
人工智能科学家对科学认识论的挑战 被引量:1
2
作者 段伟文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3年第11期4-12,共9页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科学家可能给科学认识论带来的挑战。[方法/过程]科学发现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主题,人工智能科学发现的下一步是发展人工智能科学家,即能进行自主和自动化科学发现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研究质量与...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科学家可能给科学认识论带来的挑战。[方法/过程]科学发现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主题,人工智能科学发现的下一步是发展人工智能科学家,即能进行自主和自动化科学发现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研究质量与最优秀的人类科学家的水准无法区分。回顾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相关应用之后,阐述了人工智能科学家最为重要的特征及其研究计划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工智能科学家在认识论层面带来两个根本性的改变:人工智能能力跃升和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范式嬗变。[结果/结论]对于相关科学认识论问题的讨论需要走出一般的哲学式论辩,面向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科学革命提出了搁置否定性的批评、关注过渡期的难题、动态追踪可能的突破口、寻求更好的类比等4个认识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智能(第五范式) 人工智能科学 科学认识论 科学自动化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社会科学研究探析——生成式行动者、复杂因果分析与人机科研协同 被引量:1
3
作者 庞珣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0,153,共29页
人工智能作为科学研究第五范式下的主要工具,要求社会科学研究者重新审视和积极构建科研中的人机智能关系,探索和发掘人工智能赋能社会科学的力量源泉。社会科学领域涌现出对人工智能进行应用的富有启发性的测试,正在创造性地开拓新范... 人工智能作为科学研究第五范式下的主要工具,要求社会科学研究者重新审视和积极构建科研中的人机智能关系,探索和发掘人工智能赋能社会科学的力量源泉。社会科学领域涌现出对人工智能进行应用的富有启发性的测试,正在创造性地开拓新范式下的研究路径。建立在既有经验和发现基础上,作者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和重塑社会科学研究的三个重要方向及其挑战与前景:一是人工智能作为生成式行动者,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将革命性地改变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干预的方式和自由度;二是人工智能自动化因果分析将极大地助力探索社会因果复杂系统的结构和演变,回答以前无法回答的因果问题;三是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人机科研协同,机器智能将贯穿社会科学研究全过程,驱动快速迭代型的科研创新。这三个方向的人工智能赋能和影响对于社会科学各领域具有普遍性,但也将根据各学科的研究特色而在具体形式、节奏和路径上呈现多样性。以国际关系学为例的相关探讨或许能够激发社会科学各领域对第五范式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科学 因果推论 人机协同 科学研究第五范式
原文传递
论中国特色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东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29,共13页
新质生产力的“新质”并不能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质量和数量上的提升,其所指涉的意蕴实为一种性质升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和表征,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生产关系,其核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区块... 新质生产力的“新质”并不能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质量和数量上的提升,其所指涉的意蕴实为一种性质升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和表征,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生产关系,其核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区块链、算法等前沿技术亦深刻影响新质生产关系的形成。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结构逻辑的新质治理体系、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基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第五科学范式的融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与海量数据的优势,优化共票、法链、众筹金融等组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关系 新质治理体系 第五科学范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