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山地泥石流发育的第四纪环境背景及减灾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贾铁飞 何雨 李容全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根据中国东部山地古泥石流沉积记录 ,推断在地形条件具备的前提下 ,泥石流形成经过了冰 (缘 )期气候作用下的物质积累和间冰 (缘 )期气候作用下的水动力作用过程 ,二者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按照晚第四纪以来物质与水动力条件的空间波动... 根据中国东部山地古泥石流沉积记录 ,推断在地形条件具备的前提下 ,泥石流形成经过了冰 (缘 )期气候作用下的物质积累和间冰 (缘 )期气候作用下的水动力作用过程 ,二者在时间上具有差异性。按照晚第四纪以来物质与水动力条件的空间波动范围 ,可将中国东部泥石流的形成划分为 3个区 ,北部主要受控于季风降水 ,中部主要受控于物质积累 ,而南部则只与地形切割等因素联系密切。据此提出相应的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第四纪环境 减灾对策 地质灾害 山地
下载PDF
高师地理专业“第四纪环境学”教学改革——尝试探究式教学、建设研讨型课程 被引量:7
2
作者 魏明建 王均平 蔡茂堂 《高等理科教育》 200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文章针对高师地理专业第四纪环境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着对课程体系融会贯通,把握本质、提炼精华的精神,将第四纪环境学的主体部分实施探究式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第四纪环境学的研究范式,使学生研究素养得到了增强。
关键词 第四纪环境 课程体系 研讨性课程
下载PDF
建构主义理论对探究式研讨型教学模式的指导——以“第四纪环境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秋月 魏明建 +2 位作者 王均平 周锐 宋波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本文以"第四纪环境学"课程为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并结合开设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其探究式研讨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讲授与探究式研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 本文以"第四纪环境学"课程为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并结合开设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其探究式研讨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讲授与探究式研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地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模式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一种选修课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 自主学习
下载PDF
黄土高原的第四纪环境与水土保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盛海洋 樊万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78-81,共4页
论述了第四纪不同的地质阶段黄土高原的变迁,不同时期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形成因素,土壤侵蚀的类型及侵蚀强度的区域分异规律,最后提出了防止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第四纪环境 地壳运动 区域分异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哈纳斯湖的形成及湖周第四纪环境演变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永兴 乌尔坤别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2-28,共7页
通过对哈纳斯湖成因及湖周第四纪环境变化的研究表明:晚更新世早期存在古哈纳斯湖;哈纳斯湖周在早更新世气侯较温暖、湿润,中更新世气候变冷,开始大面积发育冰川,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冰川不断退缩,标志气侯不断变干。并提出了哈纳斯河流... 通过对哈纳斯湖成因及湖周第四纪环境变化的研究表明:晚更新世早期存在古哈纳斯湖;哈纳斯湖周在早更新世气侯较温暖、湿润,中更新世气候变冷,开始大面积发育冰川,晚更新世至全新世,冰川不断退缩,标志气侯不断变干。并提出了哈纳斯河流域冰期划分的新依据和划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纳斯湖 湖泊 第四纪环境
下载PDF
黄土高原的第四纪环境与水土保持研究
6
作者 盛海洋 《水利电力科技》 2002年第3期22-28,共7页
论述了黄土高原的第四纪环境、黄土特性及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关键词 第四纪环境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黄土地貌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缘第四纪环境特征——以四平-双辽地区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冯丽杰 郭伟静 +1 位作者 陈树良 刘杰 《地质与资源》 CAS 2007年第2期81-85,共5页
四平-双辽地区处于中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地带,也是全球第四纪古环境变化较敏感地区.在深入论述孢粉特征及生态背景、古气候特征、环境变迁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了森林草原、疏林草原、草原3个生态背景;总结了第四纪以来气... 四平-双辽地区处于中国北方农牧业交错地带,也是全球第四纪古环境变化较敏感地区.在深入论述孢粉特征及生态背景、古气候特征、环境变迁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了森林草原、疏林草原、草原3个生态背景;总结了第四纪以来气候环境具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指出了松辽盆地南缘第四纪生态环境历经3次沙地扩展和2次收缩变迁过程;提出了近代生态变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新认识,并提出了防止沙漠化趋势的有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缘 第四纪环境 孢粉 生态背景 古气候 环境变迁
下载PDF
砂芯的第四纪环境遗迹研究值得重视——第四纪孢粉环境信息对全球环境研究的倡议
8
作者 罗宝信 李凤林 +2 位作者 陈建国 潘桐 盛晶瑾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8年第4期363-363,共1页
1996年春,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所参加了新疆地矿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下水勘查工作,负责沙漠中心区KT1孔(塔中南侧38km处,38°47’N,83°57’E,孔深653.8m)的野外岩芯编录、取样和综合研究。KT1... 1996年春,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所参加了新疆地矿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下水勘查工作,负责沙漠中心区KT1孔(塔中南侧38km处,38°47’N,83°57’E,孔深653.8m)的野外岩芯编录、取样和综合研究。KT1孔基本上是砂层与泥质沉积的互层,大致划分为212层、106个互层、53个中级旋回,与黄土和地球轨道变化同时限的周期(安芷生,第四纪研究,1989,第2期,163页)类似。尽管其中砂质岩芯(”砂芯,,)内孢粉稀少(KT1孔砂芯样的孢粉粒数少于泥炭湖沼孢粉富集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环境 孢粉 全球环境 环境信息 砂芯 塔克拉玛干沙漠 遗迹 地质研究所
下载PDF
嘉陵江流域第四纪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
9
作者 郭朝伟 文星跃 周如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13-420,共8页
嘉陵江流域对亚洲季风和西风环流变化响应敏感,研究流域第四纪环境变化对深入理解区域性地表过程和人地关系具有科学意义。系统分析了嘉陵江流域第四纪风成黄土、溶洞石笋、泥石流和古人类遗迹等沉积物记录的环境变化,指出了该区第四纪... 嘉陵江流域对亚洲季风和西风环流变化响应敏感,研究流域第四纪环境变化对深入理解区域性地表过程和人地关系具有科学意义。系统分析了嘉陵江流域第四纪风成黄土、溶洞石笋、泥石流和古人类遗迹等沉积物记录的环境变化,指出了该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方向。嘉陵江流域在早更新世期间气候较为稳定,以冷干为主,中更新世以后气候波动加大;在嘉陵江流域史前文明的扩散过程中,全新世气候波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应加强沉积地层的时间分辨率、定量重建古环境、山原黄土环境指标提取、泥石流频发成因及石笋氧同位素的量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环境 沉积记录 亚洲季风 嘉陵江流域
下载PDF
江苏太湖平原北翼的第四纪孢粉与环境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曙 邹松梅 +8 位作者 刘志平 蒋梦林 朱志远 刘金陵 钟石兰 李星学 穆西南 韩辉友 李升峰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5,共6页
本文根据湖东北侧 4个钻孔的孢粉分析 ,1 4 C和古地磁测试 ,并结合钙质超微化石、介形类和有孔虫所确定的海侵地层 ,将太湖地区划为 10个孢粉带 ,再参照长江下游相关资料 ,着重对 12 .7— 1.5万年以来的 4个孢粉带作了较深入的环境探... 本文根据湖东北侧 4个钻孔的孢粉分析 ,1 4 C和古地磁测试 ,并结合钙质超微化石、介形类和有孔虫所确定的海侵地层 ,将太湖地区划为 10个孢粉带 ,再参照长江下游相关资料 ,着重对 12 .7— 1.5万年以来的 4个孢粉带作了较深入的环境探讨 ,揭示出 带 (12 .7— 7.0万年 )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反映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其主要温暖阶段冬温较今高 4— 5°C,当时湿度相对偏大 ,当然其中也有凉湿与干凉时段。 带 (7.0— 3.0万年 )为疏林草原 ,反映冷 (半 )干气候 ,其主要寒冷阶段年均温为 8°C左右。但仍存在剧烈的气候波动。 带 (3.0— 2 .1万年 )为温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反映温凉湿润的季风海洋性气候 ,其主要温凉阶段生长季月均温比现在低约 3°C。其中亦有更为干冷或暖湿时期。 带 (2 .1— 1.5万年 )为森林草原 -草原或干草原植被 ,其极干冷阶段年均温约 8°C,年降雨量 40 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第四纪环境 古气候 太湖流域 江苏
下载PDF
食草动物粪便中的真菌孢子-粪壳菌及其在第四纪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雪琴 李宜垠 杨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3-614,共2页
粪壳菌是一种寄生于动物粪便的真菌,它与原生动物、粘菌、细菌、线虫和许多昆虫一起对动物粪便进行降解,使它们所包含的养分再循环。粪壳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粪壳菌目和球壳日。其中,以粪壳菌目子囊菌科Sordariaceae的粪壳菌类型最多... 粪壳菌是一种寄生于动物粪便的真菌,它与原生动物、粘菌、细菌、线虫和许多昆虫一起对动物粪便进行降解,使它们所包含的养分再循环。粪壳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粪壳菌目和球壳日。其中,以粪壳菌目子囊菌科Sordariaceae的粪壳菌类型最多,分布最广。本科真菌无子座,孢子主要呈褐色,形状多样,有柱形、卵形、球形、倒梨形、瓶形等,孢子体上有孔口,表面光滑或有刚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粪便 真菌孢子 第四纪环境 子囊菌亚门 原生动物 表面光滑 再循环 孢子体
原文传递
第四纪风沙环境证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鲁瑞洁 哈斯 +1 位作者 岳兴玲 陈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2-90,共9页
第四纪风沙环境的研究对于人们了解重大气候环境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第四纪风沙环境的研究主要通过对环境变化的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提取其中有关风沙环境变化的证据,从而对古环境进行推测与重建。本文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进行第... 第四纪风沙环境的研究对于人们了解重大气候环境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第四纪风沙环境的研究主要通过对环境变化的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提取其中有关风沙环境变化的证据,从而对古环境进行推测与重建。本文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进行第四纪风沙环境研究时使用的证据(形态学证据、沉积学证据和生物学证据),分析了利用这些证据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作了分析,指出各种证据的综合使用以及提高定年的准确度仍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风沙环境 形态学 沉积学 生物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腹地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
13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3 位作者 徐冰 温景春 田新红 张国伟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1期81-88,共8页
根据古季风变化与生物生产总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结合区域地质演变和地球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成果,对引起高原内部古气候环境变化发展过程的启动激发因素和相互耦合机制及其驱动传递效应进行探索研究,这个方向目前仍然属于高原地质环境演变... 根据古季风变化与生物生产总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结合区域地质演变和地球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成果,对引起高原内部古气候环境变化发展过程的启动激发因素和相互耦合机制及其驱动传递效应进行探索研究,这个方向目前仍然属于高原地质环境演变及全球变化的前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地质环境演化 地质构造事件响应 地球场效动力传递链 青藏高原腹地
下载PDF
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河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环境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秀芝 马忠社 +1 位作者 魏静 王会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4-205,共12页
应用河北省平原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表层和深层土壤元素含量数据,对河北平原的第四纪沉积环境进行了分区。以SiO2、Na/Rb比值、Ca/Ba比值、Rb,U,Ga和Fe,Mg,Ni,V均一化累加和等地球化学指标作为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分区指标,共划... 应用河北省平原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表层和深层土壤元素含量数据,对河北平原的第四纪沉积环境进行了分区。以SiO2、Na/Rb比值、Ca/Ba比值、Rb,U,Ga和Fe,Mg,Ni,V均一化累加和等地球化学指标作为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分区指标,共划分出山前残坡积-洪冲积相、冲积扇堆积相、中部平原河道带相、古黄河泛洪相、风积相、海陆过渡相等6个沉积相及河床亚相、漫滩亚相及洼地亚相等3个沉积亚相。此项研究是多目标地球化学应用于基础地学研究的重大实践,取得了十分理想的研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第四沉积环境 沉积相 地球化学指标
下载PDF
四川西部黄土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5
作者 欧先交 曾兰华 +1 位作者 周尚哲 赖忠平 《地球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692-704,共13页
四川西部(川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广泛分布于河谷和断陷盆地中。该地区黄土的主体属风成堆积,为附近及高原内部地区的冰川沉积、寒冻风化物、河湖沉积、风沙沉积和坡积物等多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在西风、高原冬季风和近地面风的... 四川西部(川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广泛分布于河谷和断陷盆地中。该地区黄土的主体属风成堆积,为附近及高原内部地区的冰川沉积、寒冻风化物、河湖沉积、风沙沉积和坡积物等多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在西风、高原冬季风和近地面风的搬运下堆积而成。局部有受坡面流水作用形成的次生黄土。最早的黄土堆积始于早更新世(1150 ka),现主要留存在较老的地貌部位。但川西地区分布最广的黄土多在较新地貌部位上,其堆积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以来。受昆黄运动影响,青藏高原可能在早更新世就已进入冰冻圈,大气环流在此时发生改变,高原冬季风增强,气候持续变干,川西黄土开始堆积。而共和运动使青藏高原在晚更新世早期以来快速抬升,川西黄土沉积速率增大,范围扩张。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了该地区早更新世以来气候的冷干-暖湿波动。尤其是晚更新世以来,该地曾经历多次冬夏季风强弱交替和气候冷干-暖湿变化过程。本地区黄土的成因、物源、时代、沉积速率、高分辨率气候变化以及气候驱动力等问题仍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物源 时代 成因 第四纪环境演变 川西部
下载PDF
泰山南坡沉积物特征及第四纪冰缘环境探讨
16
作者 郭慧玲 张建伟 +5 位作者 郭秀岩 高擎 申卫星 袁西龙 陈岩 王锡魁 《山东国土资源》 2012年第6期6-9,共4页
针对泰山第四纪冰川有无的争议,在泰山南坡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孢粉分析结果显示优势植物种群为"松属+中华卷柏+蒿属+藜科",指示的沉积环境为湿冷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石英颗粒表面,显示出边缘棱角清晰、具贝壳状断口... 针对泰山第四纪冰川有无的争议,在泰山南坡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孢粉分析结果显示优势植物种群为"松属+中华卷柏+蒿属+藜科",指示的沉积环境为湿冷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石英颗粒表面,显示出边缘棱角清晰、具贝壳状断口和解理片的冰川环境特征。通过热释光测试得样品年龄为(30.54±2.59)kaB.P.,相当于末次冰期主冰期中的Paudorf-Stillfried间冰阶。根据泰山现代气候环境推演泰山古气候温度和降水量,得出泰山地区在末次冰期时具备了形成冰川的基本气候条件。鉴于Paudorf-Stillfried间冰阶持续的时间较短,因此初步推断该沉积物指示的古气候环境为冰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特征 第四冰缘环境 指示意义 泰山南坡
下载PDF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演变与荒漠化的成因 被引量:87
17
作者 林年丰 汤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9,共6页
近 40年来 ,中国北方荒漠化的发展速率为 0 81%~ 1 6 4% /a。以往人们多侧重于对当代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研究 ,而忽视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了 2 0 0 0 0年来气候、风沙、黄土和第四纪环境的演变过程 ,采用GIS对干冷 温湿 干... 近 40年来 ,中国北方荒漠化的发展速率为 0 81%~ 1 6 4% /a。以往人们多侧重于对当代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研究 ,而忽视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了 2 0 0 0 0年来气候、风沙、黄土和第四纪环境的演变过程 ,采用GIS对干冷 温湿 干冷三个气候时段的荒漠化进行了定量的对比研究 ,并指出 10 0 0 0年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促使北方干旱和荒漠化的重要原因。自然因素导致荒漠化的时间尺度为万年或千年 ,人为因素导致荒漠化的尺度为百年或10年。第四纪环境是形成荒漠化的基础 ,植被、土被被破坏是当代荒漠化发展的直接原因。近 5 0年来 ,中国北方的气候有向干、热方向演变的趋势 ,因此 ,荒漠化的防治将是 2 1世纪中国的一项重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环境 荒漠化 黄土 沙漠 GIS 中国 干旱半旱区 成因 气候 风沙
下载PDF
嵩山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与文化 被引量:21
18
作者 周昆叔 张松林 +1 位作者 莫多闻 王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3-547,共5页
近年在嵩山地区黄土层中发现300多处旧石器地点,多半出产在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地层中,可与深海氧同素第5阶段后期对比。这表明约70kaB.P.前末次间冰期嵩山旧石器文化发达,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华夏文化的核心———嵩山文化圈的... 近年在嵩山地区黄土层中发现300多处旧石器地点,多半出产在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地层中,可与深海氧同素第5阶段后期对比。这表明约70kaB.P.前末次间冰期嵩山旧石器文化发达,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华夏文化的核心———嵩山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末次间冰期后期的环境变化,对古人类和生物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地区 第四纪环境 旧石器文化
下载PDF
钙结岩记录的古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尚斌 魏宝华 常宏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80-88,共9页
较系统地评述了利用钙结岩进行古环境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在国内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土壤钙结岩中有机质的δ13C被广泛地应用于重建过去的生态环境;土壤碳酸盐包含的C、O稳定同位素组成能够指示土壤形成的气候,... 较系统地评述了利用钙结岩进行古环境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在国内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土壤钙结岩中有机质的δ13C被广泛地应用于重建过去的生态环境;土壤碳酸盐包含的C、O稳定同位素组成能够指示土壤形成的气候,同时也是研究植被演替、古气候变化、水文条件变化的重要手段.国内有关钙结岩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土壤钙结岩及土壤碳酸盐,且集中在相对干旱的北方地区,而来自南方的报道很少.应加强对南方地区钙结岩的研究,特别是对地下水钙结岩的研究.在研究中,应注意区分原生与次生碳酸盐、定量古环境重建、年代测定和钙结岩形成机理等问题.尽管利用钙结岩稳定同位素的组成来解释古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是由于影响稳定同位素比率组成的因素已经被熟知且它们的影响相对微弱,基于详细岩石学观察的微量取样及相应的同位素测定、测年技术可以避开这种不利影响,因而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钙结岩 地下水钙结岩 第四纪环境 碳氧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宜昌庙河钙结岩记录的古环境变化
20
作者 肖尚斌 常宏 +1 位作者 刘卫国 魏宝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51,共7页
对位于三峡地区黄陵背斜核部的宜昌庙河钙结岩体进行了沉积学、岩石学分析,识别出土壤钙结岩和地下水钙结岩。对土壤钙结岩进行了胶结物的分离、ESR年龄测试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庙河土壤钙结岩中方解石胶结物的δ^18C值... 对位于三峡地区黄陵背斜核部的宜昌庙河钙结岩体进行了沉积学、岩石学分析,识别出土壤钙结岩和地下水钙结岩。对土壤钙结岩进行了胶结物的分离、ESR年龄测试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庙河土壤钙结岩中方解石胶结物的δ^18C值相对围岩而言明显偏负,多数样品δ^18O值则呈不同程度偏正的趋势。土壤钙结岩主要形成于冰期,计算表明它们形成时期的古气温多为8~12℃,年均降雨量多为760~770mm,Ct植物占约84%的绝对优势。由于钙结岩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诸多影响碳酸盐化学过程和相应土壤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因素,得出的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结岩 第四纪环境 碳氧稳定同位素 三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