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构建及其第1跖趾关节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智 郎蕾 +1 位作者 王任远 顾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283-4290,共8页
背景:有限元模型构建及生物力学分析使探究拇外翻足的形成及相关结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目的:建立负重中立位中度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部位及大小的外力作用下第1跖趾关节角度的变化与对应骨骼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取1名女性中... 背景:有限元模型构建及生物力学分析使探究拇外翻足的形成及相关结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目的:建立负重中立位中度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部位及大小的外力作用下第1跖趾关节角度的变化与对应骨骼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取1名女性中度拇外翻志愿者,采集CT影像数据,利用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验证模型有效性,标准化第1跖趾关节角与第1-2跖间夹角的测量方法,控制变量,依次改变作用力大小来观察上述两角度的变化,分析第1跖骨、近节趾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建立了有效的中度拇外翻足有限元模型,并显示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出现在第1跖骨,分布趋势为由骨体内侧中部及外侧中部,逐渐向骨体背侧底侧减小;(2)验证了所采用的第1跖骨、第2跖骨和拇趾近节趾骨轴线参考点的确定方法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可实施性;(3)作用在第1拇趾远节趾骨外侧中部区域水平力对第1跖趾关节角的改变有直接影响,但并非线性影响;作用于足跖趾关节内侧囊处区域力主要影响第1-2跖骨间角大小;作用在跖骨近端内侧面水平力对两角度的影响都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分析 第1跖趾关节 第1
下载PDF
右足第1跖趾关节骨旁脂肪瘤
2
作者 李凯 李鹏飞 +2 位作者 王智 毛庆龙 唐哲明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61-63,共3页
脂肪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四肢、肩背部和腹部的皮下组织[1],它们通常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组织组成,没有细胞异型性[2]。病理组织切片下将含有成熟骨成分的脂肪瘤称为骨旁脂肪瘤[3]。与骨骼无关的脂肪瘤中含有成熟... 脂肪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四肢、肩背部和腹部的皮下组织[1],它们通常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组织组成,没有细胞异型性[2]。病理组织切片下将含有成熟骨成分的脂肪瘤称为骨旁脂肪瘤[3]。与骨骼无关的脂肪瘤中含有成熟的骨组织成分是罕见的,因此骨旁脂肪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良性肿瘤性疾病,具有一些特征性的放射学和病理学表现,在临床上多以个案报道的形式出现[4]。在临床治疗中如果发现含有骨化脂肪组织的肿瘤病变时,这些特征性的差异有助于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5]。骨旁脂肪瘤与普通脂肪瘤具有相同的预后,目前尚无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文献报告。骨旁脂肪瘤的最终诊断还是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确诊,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肿瘤内包含大量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其间可见排列无序、大小不一的成熟骨小梁组织[6]。本研究报道了1例右足第1跖趾关节骨旁脂肪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 骨肿瘤 骨旁脂肪瘤
下载PDF
第1跖趾关节融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庄智勇 黄阿勇 李杰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6期34-37,53,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治疗23例(31足)类风湿关节炎[母]外翻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在术前及术后X线片上测量外翻角(HVA)及第... 目的:探讨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母]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治疗23例(31足)类风湿关节炎[母]外翻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在术前及术后X线片上测量外翻角(HVA)及第1、2跖骨间角(IMA),以了解畸形矫正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改良标准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23例(31足)患者获得平均(2.71±0.98)年随访,患足外翻畸形得到纠正,第1跖趾关节骨性融合,足底疼痛缓解,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现足趾缺血性坏死、畸形复发、关节融合失效等并发症。2例(2足)于术后1年出现第5跖趾关节外侧疼痛,经予减压鞋垫佩戴后缓解。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OFAS改良标准评分、HVA及IMA度数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能有效矫正类风湿关节炎[母]外翻畸形,缓解足部疼痛,改善足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 [母]外翻 第1跖趾关节 关节融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第1跖趾关节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大伟 李兵 俞光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第1跖趾关节既参与前足横弓的构成,又是足内侧纵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足弓生物力学稳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稳定性的破坏会引起前足生物力学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足部负重和行走功能的有效行使,临床上拇外翻、前跖痛等许多... 第1跖趾关节既参与前足横弓的构成,又是足内侧纵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足弓生物力学稳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稳定性的破坏会引起前足生物力学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足部负重和行走功能的有效行使,临床上拇外翻、前跖痛等许多足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与第1跖趾关节稳定性的破坏有关,本文主要就第1跖趾关节相关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 生物力学 关节稳定性 足部疾病 足内侧纵弓 行走功能 足横弓 拇外翻
下载PDF
跖腱膜对第1跖趾关节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大伟 李兵 +1 位作者 杨云峰 俞光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认识跖腱膜对维持第1跖趾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探讨早期僵硬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6例新鲜尸体足标本,固定于自制生物力学加载支架,用逐级定量的方法对第1跖趾关节进行力学加载,测量跖腱膜离断前后第1跖趾关节背屈活动范围的变化... 目的认识跖腱膜对维持第1跖趾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探讨早期僵硬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6例新鲜尸体足标本,固定于自制生物力学加载支架,用逐级定量的方法对第1跖趾关节进行力学加载,测量跖腱膜离断前后第1跖趾关节背屈活动范围的变化。结果跖腱膜离断前第1跖趾关节背屈为(68.34±3.05)°,跖腱膜离断后背屈为(78.50±3.77)°,较离断前增加了(10.16±2.10)°(t=11.83,P<0.05)。结论跖腱膜对维持第1跖趾关节稳定有重要作用,损伤后要尽可能修复;某些足部疾病的治疗如需离断跖腱膜,尽量做部分离断;跖腱膜切开术可能是治疗早期拇僵硬可以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 活动度 腱膜 生物力学 拇僵硬
下载PDF
吻合血管神经第1跖趾关节移植重建肘关节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东 江奕恒 +2 位作者 吴伟炽 张惠茹 毛莉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9-601,604,共4页
目的:为吻合血管神经第1跖趾关节移植重建肘关节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第1跖趾关节的血管神经分布及关节的构造,24只足部动脉铸型标本对关节支作对照观察.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血供有背胫侧、背腓侧... 目的:为吻合血管神经第1跖趾关节移植重建肘关节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第1跖趾关节的血管神经分布及关节的构造,24只足部动脉铸型标本对关节支作对照观察.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血供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和关节后5部分关节支,腓侧关节支多和粗于胫侧,关节支外径0.3~0.5 mm.关节支发自第1跖背动脉、腓侧趾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近侧支.关节的神经支与动脉相似,主要发自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内侧支、第1趾足底总神经和趾底固有神经.结论:吻合血管神经的第1跖趾关节移植适用于修复重建单纯性肘关节缺损或强直,供区移植骨融合对足的外形功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 关节 关节移植
下载PDF
微型锁定钢板关节融合术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伴感染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军明 马文泽 +3 位作者 徐华 蔡宇 李文成 丁尔勤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8期2645-264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钢板在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伴感染的关节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分期手术治疗严重痛风性关节炎伴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资料。1期手术痛风石刮除,清创,含抗生素骨水泥填塞,临时科氏针内固定二期...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钢板在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伴感染的关节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分期手术治疗严重痛风性关节炎伴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资料。1期手术痛风石刮除,清创,含抗生素骨水泥填塞,临时科氏针内固定二期手术取出骨水泥,取髂骨条植骨,第1跖趾关节植骨融合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配合规范痛风内科治疗。统计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8例患者术后14 d切口Ⅰ期愈合;2例因切缘皮肤坏死继发感染创口延期愈合,给予局部换药、抗生素应用等1个月后愈合。手术治疗后患肢Maryland足部评分量表中各项目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患者术后获得5~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伤口愈合时间12~30 d,平均[14.5(13,17)]d;下地行走时间3~14 d,平均(7.5±2.3)d;融合愈合时间6~18个月,平均(12.6±2.7)个月;正常行走时间3~12个月,平均(7.6±2.2)个月;未出现肢体坏死,1例(3.3%)伤口感染、1例(3.3%)骨质外露、1例(3.3%)微型钢板失效、2例(6.7%)融合失败。结论严重痛风性关节炎伴感染患者行分期手术治疗,应用微型锁定钢板行第1跖趾关节植骨融合手术是一种有效且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 感染 第1跖趾关节 手术疗法 微型锁定钢板 关节融合术
下载PDF
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 被引量:8
8
作者 曾林如 汤样华 +2 位作者 徐灿达 辛大伟 岳振双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4期451-452,共2页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14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4个月。术后患足外形均得到良好改善...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14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4个月。术后患足外形均得到良好改善,13足拇外翻疼痛及跖痛消失,第2-5跖骨头下顽固性角化症、硬性胼底消失;1足出现第5跖骨外侧转移性跖痛,经垫前足减压垫缓解。术后患者跖趾关节有不同程度僵硬,经主、被动关节锻炼后,足趾活动度均有改善,未影响日常活动,患者步态及穿鞋要求均获得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足AOFAS评分85.48分±2.97分,VAS评分2.41分±0.47分,HVA 14.93°±5.35°,IMA 9.68°±1.87°,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畸形,能明显改善前足外形,缓解前足行走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第1跖趾关节 关节融合术 Weil截骨
下载PDF
En-block切除术联合结构性植骨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 被引量:9
9
作者 宋国勋 高鹏 +2 位作者 余伟林 顾文奇 施忠民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4期271-275,共5页
背景:痛风性关节炎最常累及第1跖趾关节关节,伴有肿痛、畸形及关节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采用En-block切除术结合结构性植骨关节融合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 背景:痛风性关节炎最常累及第1跖趾关节关节,伴有肿痛、畸形及关节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探讨采用En-block切除术结合结构性植骨关节融合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8例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5~68岁,平均47.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En-block病灶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术后定期复查,摄片明确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及疼痛直观模拟量表(VAS)评价治疗效果,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术后7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影像学检查明确术后平均10周融合端骨性愈合。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4.4±10.5)分提高至术后(80.0±10.8)分,而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0±2.0)分降至术后(1.1±0.9)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访期间未见骨不连、畸形愈合及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En-block切除结合结构性植骨融合治疗第1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具有症状缓解明显、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block切除 第1跖趾关节 痛风性关节 关节融合术 植骨
下载PDF
着鞋与裸足对跑步时第1跖趾关节的在体运动学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发宁 叶东强 +4 位作者 孙晓乐 苏婉妍 张希妮 王少白 傅维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17-624,共8页
目的:采用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DFIS)探究着鞋与裸足条件下跑步时整个支撑阶段第1跖趾关节在体六自由度(6DOF)运动学差异。方法:招募15名健康男性跑者,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建第1跖趾关节三维骨骼模型,并建立局部坐标系。利... 目的:采用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DFIS)探究着鞋与裸足条件下跑步时整个支撑阶段第1跖趾关节在体六自由度(6DOF)运动学差异。方法:招募15名健康男性跑者,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建第1跖趾关节三维骨骼模型,并建立局部坐标系。利用DFIS采集受试者着鞋与裸足下后跟着地时(跑速:3±5%m/s)的荧光成像,通过2D-3D配准技术获取第1跖趾关节支撑期6DOF运动学特征,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相比裸足,着鞋1)降低了支撑期第1跖趾关节峰值内移、后移和上移活动(P<0.05);2)降低了最小、最大伸展角度和屈伸活动范围(P<0.05);3)增加了第1跖趾关节最小内收角度(P<0.05)。结论:着鞋限制了跑步支撑期第1跖趾关节屈伸运动并增加了水平面内收角度,提示着鞋可能会影响其蹬伸效果并增加拇外翻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 着鞋 裸足 第1跖趾关节 在体运动学
下载PDF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俊德 陈兆军 +4 位作者 马占华 潘旭月 马玉峰 李昕宇 祁印泽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患者26例。手术前后于足负重位X线片上测...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患者26例。手术前后于足负重位X线片上测量足拇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足拇趾疼痛情况,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足拇趾功能。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和截骨端愈合、足拇趾功能恢复、畸形矫正、并发症发生及足拇外翻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4.53±2.45)个月(12~18个月)。所有病例中有1足切口乙级愈合,其余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末次随访时截骨端均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失效、转移性跖痛及足拇外翻复发。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54.38±5.72)分增高至(82.74±1.68)分,平均HVA、IMA及足拇趾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畸形矫正效果好,可缓解足拇趾疼痛,足拇趾功能恢复良好,且足拇外翻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拇外翻 关节融合术 第1跖趾关节 关节
下载PDF
第1跖趾关节复杂性脱位的病理机制
12
作者 JacquesA.Brunet 徐超 谢利民 《中医正骨》 1997年第4期50-50,共1页
第1跖趾关节复杂性脱位的病理机制JacquesA.Brunet第1跖趾关节创伤性脱位临床少见,自1931年首次报告2例至今,查阅20余种刊物仅报告有27例。此种损伤治疗较为困难,尤其是对Ⅰ型,即第1跖趾关节复杂性脱位... 第1跖趾关节复杂性脱位的病理机制JacquesA.Brunet第1跖趾关节创伤性脱位临床少见,自1931年首次报告2例至今,查阅20余种刊物仅报告有27例。此种损伤治疗较为困难,尤其是对Ⅰ型,即第1跖趾关节复杂性脱位的治疗,目前的经验十分有限。为给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 关节脱位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前足评分与足底压力的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智 孙超 +3 位作者 李海涛 王显军 毛威 张建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分析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对前足功能影响,以及对推进期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15例患者共18足,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2年以上,根据AOFAS评分系统,对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足底压力测试。测量前足底推进期的母趾... [目的]分析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对前足功能影响,以及对推进期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15例患者共18足,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2年以上,根据AOFAS评分系统,对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足底压力测试。测量前足底推进期的母趾下、第1~5跖骨下共6处的峰值压强、峰值压力、压强-时间积、压力-时间积四个参数。[结果]融合术后AOFAS第1跖趾关节评分满意,术后组的母趾下四项参数均明显小于正常人组。与时间相关的参数在母趾下,以及第2、4、5跖骨头下小于正常人组,并具有明显差异。第1跖骨头下的峰值压强与峰值压力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患者在推进期,前足跖骨头的足底压力分布与正常人基本相同。术后前足功能改善。术后母趾下压力减少,但是对前足压力分布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 足底压力分析
原文传递
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和籽骨运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俞光荣 陈大伟 +5 位作者 李兵 周家钤 杨云峰 黄轶刚 李海丰 祝晓忠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178-1180,共3页
第1跖趾关节结构复杂,参与足弓构成,在人体站立和行走中都起重要作用。临床上累及第1跖趾关节的疾病较为常见,但目前对第1跖趾关节运动特性及其活动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本研究自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通过对6例新鲜尸体足标本进... 第1跖趾关节结构复杂,参与足弓构成,在人体站立和行走中都起重要作用。临床上累及第1跖趾关节的疾病较为常见,但目前对第1跖趾关节运动特性及其活动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本研究自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通过对6例新鲜尸体足标本进行测量,旨在深入了解第1跖趾关节的活动范围,并对籽骨运动进行初步探讨,以进一步认识第1跖趾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从而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 关节活动度 运动特性 实验研究 籽骨 生物力学特性 相关疾病 临床诊治
原文传递
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后16例患者第1、2跖骨间角的改变及随访评分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超 王智 张建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随访并研究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第1、2跖骨间角(IMA)角的变化。方法: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患者12例,患足16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9.0±7.52)岁,平均随访23.1个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8周负重后以及12个月之后最后1次随访的足... 目的:随访并研究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第1、2跖骨间角(IMA)角的变化。方法: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患者12例,患足16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9.0±7.52)岁,平均随访23.1个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8周负重后以及12个月之后最后1次随访的足正侧位IMA角度变化。最后对患者进行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分(AOFAS评分)和手术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前平均IMA角为(13.38±4.21)°,术后8周时平均IMA角为(12.13±3.6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之后随访时的IMA角缩小至(9.88±1.93)°,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后平均AOFAS得分为(74.13±10.95)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第1、2跖骨间角明显减小,对于术前第1、2跖骨间角较大的患者也不需行手术进一步处理内翻的跖骨。术后IMA缩小,但是并不一定达到正常的角度以下。第1跖趾关节融合可以减少第1、2跖骨间夹角,但是并不一定能使IMA角达到正常的范围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 第1、2骨间角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后患趾运动功能恢复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春光(摘译) 俞光荣(审校)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7-227,242,共2页
近年来,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因其长期随访的良好临床功能效果和高满意度,引起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于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23例Ⅲ度母僵直患者行第1跖趾关节置换手术。通过术前评估及术后3、6、12个月和18个月随访,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 关节置换术 运动功能恢复 术后 长期随访 临床功能 置换手术 术前评估
原文传递
第1跖趾关节融合治疗伴关节退变的中重度拇外翻 被引量:5
17
作者 靳文阔 黄立 +4 位作者 于明开 谢晓敏 任红杰 张黎 高婷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0期1118-111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伴关节退变的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技术。方法自2014-03-2016-07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手术治疗16例伴有关节退变的中重度拇外翻。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9个月。16例末次随访时HVA、... 目的探讨分析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伴关节退变的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技术。方法自2014-03-2016-07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手术治疗16例伴有关节退变的中重度拇外翻。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9个月。16例末次随访时HVA、IMA为(8.51±3.26)°、(9.81±2.3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88.20±6.56)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治疗伴关节退变的中重度拇外翻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患者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第1跖趾关节融合 拇外翻角(HVA) 第1、2骨间夹角(IMA)
原文传递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宇 张汉阳 +1 位作者 常非 李秋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是治疗第1跖趾关节疾病或创伤的手术方式,以解除疼痛和矫正畸形为主要手术目的。最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有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足拇外翻的报道。大多数临床医师建议将第1跖趾关节融合作为矫正严重足拇外翻、拇趾僵...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是治疗第1跖趾关节疾病或创伤的手术方式,以解除疼痛和矫正畸形为主要手术目的。最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有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足拇外翻的报道。大多数临床医师建议将第1跖趾关节融合作为矫正严重足拇外翻、拇趾僵硬,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神经肌肉因素诱发的第1跖趾关节畸形的主要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 关节融合术 创伤性关节 类风湿关节 手术方式 矫正畸形 足拇外翻 关节疾病
原文传递
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 被引量:12
19
作者 楚宇鹏 胡艇 +3 位作者 陈学武 李武 吴祝期 施俊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6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2诊治的22例中重度拇外翻畸形,于第1跖趾关节内侧切口用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同时对第2~5趾畸形行改...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2诊治的22例中重度拇外翻畸形,于第1跖趾关节内侧切口用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同时对第2~5趾畸形行改良Weil截骨术。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足外形得到改善,足拇囊炎消失,患者穿鞋及步态要求均获得较大改善。末次随访时足拇外翻角矫正为(16.62±3.30)°,第1、2跖间角矫正为(10.81±1.68)°,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为(79.09±3.27)分,优2例,良17例,可3例。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明显改善前足外形与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拇外翻畸形 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 改良Weil截骨术
原文传递
第1跖趾关节半关节置换治疗僵硬
20
作者 Giza E Sullivan M +2 位作者 Ocel D 孙卫东(译) 温建民(审校)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8-938,共1页
重度僵硬拇治疗的金标准仍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但对于一些重度脾趾僵硬患者不能接受关节融合,跖趾关节成形无疑是最优选择。目前关于治疗重度拇僵硬的客观资料较少。
关键词 第1跖趾关节 置换治疗 僵硬 关节 关节融合术 关节成形 金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