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窦部癌No.12b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临床意义研究
1
作者 张宝 郑国良 +5 位作者 张勇 赵岩 朱海涛 张涛 刘勇 郑志超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目的探讨胃窦部癌No.12b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胃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至少D2根治范围)+No.12b淋巴结清扫、无远处... 目的探讨胃窦部癌No.12b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胃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至少D2根治范围)+No.12b淋巴结清扫、无远处转移、随访资料完整且未接受术前抗肿瘤治疗或伴有其他恶性肿瘤(史)的242例胃腺癌病例资料。鉴于胃癌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的可能性,本研究应用抗体细胞角蛋白(CK)8/18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测患者No.12b淋巴结微转移情况。若患者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或)CK8/18免疫组化结果为No.12b阳性,判定为No.12b(微)转移,纳入No.12b阳性组;反之则纳入No.12b阴性组。观察No.12b(微)转移情况,比较No.12b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5年无复发生存(RFS)情况,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传统HE染色显示,242例胃腺癌患者中No.12b淋巴结阳性15例,阴性227例。共计241枚阴性No.12b淋巴结,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其中7枚为No.12b淋巴结微转移阳性,微转移淋巴结检出率2.9%(7/241),且7枚分布于阴性病例中的不同病例,微转移率为3.1%(7/227)。据微转移结果进行重新分组:No.12b阳性组22例,占9.1%(22/242);No.12b阴性组220例,占90.9%(220/242)。多因素分析显示,No.12b淋巴结(微)转移与胃壁浆膜受侵越严重(HR=3.873,95%CI:1.676~21.643,P=0.006)、T3分期(HR=1.615,95%CI:1.113~1.867,P=0.045)、N分期越高(HR=1.768,95%CI:1.187~5.654,P=0.019)、TNM分期中Ⅲ期(HR=2.129,95%CI:1.102~3.475,P=0.046)以及No.1、No.8a、No.12a淋巴结转移有关(HR=0.451,95%CI:0.121~0.552,P=0.035;HR=0.645,95%CI:0.071~0.886,P=0.032;HR=1.512,95%CI:1.381~2.100,P=0.029)。生存分析显示,与No.12b阴性组相比,No.12b阳性组患者的5年RFS更差(18.2%比34.5%,P<0.001)。其中,原发肿瘤的分化越差(HR=0.528,95%CI:0.288~0.969,P=0.039)、浆膜受侵越严重(HR=1.262,95%CI:1.039~1.534,P=0.019)、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越高(HR=4.880,95%CI:1.909~12.476,P<0.001;HR=2.332,95%CI:1.640~3.317,P<0.001;HR=0.139,95%CI:0.027~0.713,P=0.018)以及No.12a和No.12b淋巴结转移(HR=0.698,95%CI:0.518~0.941,P=0.018;HR=0.341,95%CI:0.154~0.758,P=0.008)是影响R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微转移检测可以提高淋巴结的检出阳性率。对于胃窦癌,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侵及浆膜、胃周淋巴结转移较多、No.1、No.8a、No.12a淋巴结可疑转移时,行No.12b淋巴结清扫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窦部 淋巴结清扫 第12b组淋巴结 微转移 细胞角蛋白8/18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