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69年第135次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筹划及流产 |
张静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2
|
台湾当局与尼克松政府关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交涉 |
朱卫斌
李庆成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
2014 |
0 |
|
3
|
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的双方博弈 |
梅兴无
|
《红岩春秋》
|
2020 |
1
|
|
4
|
中美日内瓦会谈与钱学森回国 |
荣正通
胡礼忠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5
|
钱学森回国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美侨民归国谈判 |
张现民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6
|
有张有弛:1954—1958年的中美关系 |
陶文钊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7
|
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的开端——对中美最后两次大使级会谈的回顾 |
骆亦粟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
2000 |
2
|
|
8
|
周恩来与中美关系 |
刘士田
谢士法
|
《国际展望》
|
1998 |
1
|
|
9
|
对抗中的方向盘、缓冲器和测试仪:从中国的角度看中美大使级会谈 |
章百家
贾庆国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
2000 |
7
|
|
10
|
浅论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背景 |
卢宁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1
|
琴瑟和音 相得益彰——第二次台海危机中的毛泽东和周恩来 |
程惠丽
|
《传承》
|
2003 |
0 |
|
12
|
在华美侨回国问题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发端——以美方决策过程为视角 |
王吉美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0 |
|
13
|
试析约翰逊政府对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策略与意图 |
刘子奎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4
|
日内瓦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实现——兼论1955年前后的中苏关系 |
贺艳青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5
|
1961年-1963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
牛大勇
|
《北大史学》
|
2000 |
0 |
|
16
|
中美大使级会谈中鲜为人知的一幕:“鲍惠尔案”与中美司法协助谈判 |
张再
周溢潢
|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7
|
五、六十年代连接中美关系的一条“羊肠小道”——中美大使级会谈 |
宗道一
|
《党史文汇》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8
|
重评1961—1968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
夏亚峰
|
《冷战国际史研究》
|
2007 |
0 |
|
19
|
外交巨人——周恩来与中美大使级会谈 |
万华
张国华
|
《党史纵横》
|
1998 |
0 |
|
20
|
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的外交博弈 |
梅兴无
|
《时代邮刊》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