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2组先天性淋巴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英 孙亚宁 +1 位作者 曾佐静 彭顺林(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变应性鼻炎(AR)是特异性个体在环境过敏原暴露后出现鼻塞、清涕、喷嚏、鼻痒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第2组先天性淋巴细胞(ILC2s)是先天性免疫家族新成员,通过与免疫细胞相互作参与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诱导多种变应性疾病。ILC2s数量与AR... 变应性鼻炎(AR)是特异性个体在环境过敏原暴露后出现鼻塞、清涕、喷嚏、鼻痒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第2组先天性淋巴细胞(ILC2s)是先天性免疫家族新成员,通过与免疫细胞相互作参与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诱导多种变应性疾病。ILC2s数量与AR的严重程度相关,可通过多种效应途径促进Th2细胞因子及IgE在鼻黏膜大量分泌介导鼻部过敏症状。本文对ILC2s的最新研究进展、参与免疫反应的机制及对AR的潜在临床效用进行综述,为临床AR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组先天性淋巴细胞 变应性鼻炎 免疫反应 免疫细胞
下载PDF
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练英 李正 +2 位作者 陈世洁 王亚栓 门永继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6年第4期14-16,共3页
对2.5~6个月先天性巨结肠病儿13例术前及术后第1、3、5、10天抽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动态观察。结果 术前及术后IgG、IgA、IgM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升高,至术后第10天仍处于较高水平,尚未恢复正常.而T淋巴细胞亚群术前... 对2.5~6个月先天性巨结肠病儿13例术前及术后第1、3、5、10天抽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动态观察。结果 术前及术后IgG、IgA、IgM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升高,至术后第10天仍处于较高水平,尚未恢复正常.而T淋巴细胞亚群术前及术后均较正常儿低,CD2术前及术后均较正常值明显低,术后第10天恢复正常,而CD4和CD8术前及术后变化不大,比值基本恒定。提示细胞免疫受抑制较轻,体液免疫术后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及术后 体液免疫 小婴儿 正常 T淋巴细胞亚群 先天性巨结肠 围手术期 外周血T淋巴细胞 观察 CD2
下载PDF
中小负荷运动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IL-2和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尹剑春 童昭岗 颜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9-423,429,共6页
目的:研究身体运动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心理应激组、应激+30min运动组、应激+60min运动组、30min运动组、60min运动组、电击组(除30min运动组和应激+30min运动组每... 目的:研究身体运动对反复心理应激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心理应激组、应激+30min运动组、应激+60min运动组、30min运动组、60min运动组、电击组(除30min运动组和应激+30min运动组每组7只以外,其余每组8只)。应激大鼠不受电击,而是旁观电击组大鼠遭受电击的过程,通过视觉、听觉等产生心理应激,每次应激持续30min,隔天1次,连续2周。运动方案为无负重游泳,每天1次,共8周。结果:(1)应激组大鼠血清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8+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有下降趋势,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与对照组相比,30min和60min运动组血清IL-2水平和血浆T细胞亚群数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与应激组相比,应激+60min运动组血清IL-2和CD3+,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应激组,应激+30min运动组CD4+/CD8+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不低于应激组,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说明运动训练可以通过改变HPA轴应激激素对抗心理应激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且中等负荷对于对抗心理应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论:反复的心理应激引起大鼠较强的心理反应并对大鼠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中小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的免疫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中等负荷运动更能提高大鼠抗应激能力,其机制可能是中小负荷运动使大鼠HPA轴产生较好的适应,改变应激激素在体内的分泌,从而维持了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负荷运动 大鼠血清 T淋巴细胞亚群 皮质酮 反复心理应激 血浆 IL-2水平 应激大鼠 SD雄性大鼠 CD4+ CD8+ 血清IL-2 免疫功能低下 机体免疫功能 运动 应激激素 HPA轴 对照 T细胞亚群 抗应激能力 可能机制 身体运动
下载PDF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小鼠H22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冬香 姜藻 +1 位作者 毕延智 张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观察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对小鼠H2 2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荷瘤昆明小鼠分荷瘤对照组(A组)、5- 氟脲嘧啶(5 - FU)化疗组(B组)、DLI组(C组)及5 - FU加DLI组(D组) 4组。比较各组小鼠生存期、抑瘤率及瘤体病理检查结果,检测NK细胞... 目的:观察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对小鼠H2 2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荷瘤昆明小鼠分荷瘤对照组(A组)、5- 氟脲嘧啶(5 - FU)化疗组(B组)、DLI组(C组)及5 - FU加DLI组(D组) 4组。比较各组小鼠生存期、抑瘤率及瘤体病理检查结果,检测NK细胞及IL 2的活性。结果:B、C组生存时间长于A组(P <0 .0 1) ,D组长于C组(P <0 .0 1) ;B、C、D各组抑瘤率依次为61.3 %、3 4.7%、89.5 % ;C、D两组NK细胞及IL 2活性明显高于A、B组(P <0 .0 5 ) ;病理观察见C、D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DLI对小鼠H2 2肝癌有治疗作用,是一种潜在可行的实体瘤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2肝癌 实验研究 输注治疗 5-氟脲嘧啶(5-FU)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IL-2活性 炎性细胞浸润 细胞过继免疫 治疗作用 NK细胞 昆明小鼠 检查结果 生存时间 病理观察 治疗方法 抑瘤率 对照 C 生存期 DLI 实体瘤 荷瘤 B
下载PDF
1例新生儿期起病的先天性全身型脂肪营养不良2型患者的生化代谢与基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聂云亚 陈晓红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1例先天性全身型脂肪营养不良2型(CGL2)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为临床和基因诊断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分析,并用Sanger测序验证候选变异。结果患儿,女... 目的探讨1例先天性全身型脂肪营养不良2型(CGL2)患儿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为临床和基因诊断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分析,并用Sanger测序验证候选变异。结果患儿,女,23天龄,就诊时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高三酰甘油、高胰岛素血症,腹部CT提示肝肿大并患有脂肪肝。2月龄后出现皮下脂肪消失、四肢多毛。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BSCL2基因存在母源c.565G>T(p.E189*)及父源c.793C>T(p.R265*)复合杂合变异,二者均为无义突变。临床结合遗传信息诊断患者为先天性全身型脂肪营养不良2型。给予苯扎贝特、二甲双胍、葡醛内酯片等治疗后,皮下脂肪有所恢复,多毛好转,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能够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患儿疑似新生儿期糖尿病的症状,部分可能是由先天性全身型脂肪营养不良2型引起,应尽早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有助于及早明确诊断,通过干预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全身型脂肪营养不良2 BSCL2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复合杂合变异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载PDF
GDNF和GUCY2C突变致先天性巨结肠的遗传变异分析
6
作者 柴森茂 孙晓东 +2 位作者 许倩倩 赵强 桑明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39-543,560,共6页
目的:研究一例结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例三人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对筛查所得的致病基因位点进行桑格(Sanger)测序验证,同时收集72例健康对照对所发现... 目的:研究一例结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例三人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对筛查所得的致病基因位点进行桑格(Sanger)测序验证,同时收集72例健康对照对所发现的致病基因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测序发现此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发病是由GDNF(p.Arg93Gln)和GUCY2C(p.Tyr1072Cys)两个基因同时突变所致,较为罕见。既往研究发现单纯的GDNF杂合突变不足以导致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如本例先证者的母亲。因此,本研究为两个基因同时突变导致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提供了证据。结论:验证了GDNF和GUCY2C异常与先天性巨结肠发生的相关性,扩大了先天性巨结肠的致病基因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外显子测序 GDNF GUCY2C 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淋巴细胞数量及凋亡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望香 高清平 +2 位作者 王海澜 陈建霞 罗玲 《右江医学》 2005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数量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CITP患者及20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数量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白Fas抗原(CD95),胞浆内凋亡蛋白Bcl-2...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数量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CITP患者及20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数量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白Fas抗原(CD95),胞浆内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CITP初诊患者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数及CD5+B淋巴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后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三组间B淋巴细胞Fas蛋白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初诊患者B淋巴细胞胞浆内Bcl-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均<0.01),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间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指数(CD19+CD95+/CD19+Bcl-2+)比较,初诊组显著低于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血小板升至恢复正常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ITP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异常、凋亡受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凋亡蛋白 细胞数量 表达的研究 B淋巴细胞 Bcl-2表达 淋巴细胞 血小板恢复 CITP 凋亡相关蛋白 CD5^+B 淋巴细胞凋亡 初诊患者 流式细胞 Fas抗原 显著性差异 Fas蛋白 对照 治疗后 正常
下载PDF
先天性佝偻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的变化
8
作者 李亚蕊 陈连元 +1 位作者 白翠莲 刘秀萍 《中华儿童保健杂志》 199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研究先天性佝偻病的免疫功能.方法 测定 28例患儿T淋巴细包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白介-I受体(sIL-2R)的水平.结果 先天性佝偻病肺炎组血IgG、IgA、IgM及外周血CD_4、CD_4/CD_(?)水平显著低于单纯肺炎组及对照组.P均<0.05;先天性佝... 研究先天性佝偻病的免疫功能.方法 测定 28例患儿T淋巴细包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白介-I受体(sIL-2R)的水平.结果 先天性佝偻病肺炎组血IgG、IgA、IgM及外周血CD_4、CD_4/CD_(?)水平显著低于单纯肺炎组及对照组.P均<0.05;先天性佝偻病肺炎组与单纯肺炎sIL-2R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先天性佝偻病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先天性 佝偻病 细胞介素2
原文传递
出生9小时的先天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_2型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五一 龙玉祥 符桂浓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8-23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L2 先天性 Apgar评分 皮肤红斑 家庭居住环境 胆汁淤积症 IGM阳性 抗体IGG
原文传递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灵智 候子训 张战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16-217,共2页
我们应用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32例,获得较好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32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6例,女6例。年龄18~49岁。病程31.3±12.6个月。根据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 我们应用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32例,获得较好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32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6例,女6例。年龄18~49岁。病程31.3±12.6个月。根据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均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HBsAg、HBeAg、抗-HBc、HBV DNA均阳性。ALT为35~110u/L,并持续2~24月,平均6月。TBIL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2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效果观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细胞介素一2 T淋巴细胞 血清ALT 治疗 山东省临沂市
全文增补中
一个先天性小眼畸形家系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芹 向菁菁 +4 位作者 杨飞 张薇 毛君 刘英华 李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1个先天性小眼畸形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候选致病位点,对其家系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通过羊水穿刺和Sanger测序为先证者母亲提供产前诊断。结果全外显... 目的分析1个先天性小眼畸形家系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候选致病位点,对其家系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通过羊水穿刺和Sanger测序为先证者母亲提供产前诊断。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和Sanger测序发现家系中的3例患者均携带OTX2基因c.289C>T(p.R97*)杂合变异,先证者母亲亦携带该变异,但无小眼畸形。先证者的父亲、舅母和胎儿未携带上述变异。结论OTX2基因c.289C>T(p.R97*)杂合变异很可能是该家系的发病原因。上述诊断将有助于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眼畸形 OTX2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原文传递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辅助淋巴细胞1/T辅助淋巴细胞2平衡漂移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永坤 朱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7-317,共1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患者 T辅助淋巴细胞2 T辅助淋巴细胞1 重型 漂移 平衡 亚低温治疗 治疗 降温方法 核心温度 直肠温度 持续静滴 冬眠合剂 用药剂量 温度控制 降温毯 手术后 测体温 肌松药 72h 足底
原文传递
解剖、生理和组胚学
13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1998年第4期197-198,共2页
关键词 胚学 卵泡发育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一2受体 淋巴细胞转化活性 先兆流产 子宫内膜 耻骨联合 卵泡液 促超排卵周期 超声诊断
下载PDF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对小鼠肝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凯峰 叶胜龙 +5 位作者 薛琼 宋丽杰 田波 梁春敏 翁永强 汤钊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对小鼠肝癌转移程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免疫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因素,寻找肝癌转移的免疫干预手段。方法建立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重建的模型。将裸鼠分成高、低转移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重建组和未重建组。取淋...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对小鼠肝癌转移程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免疫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因素,寻找肝癌转移的免疫干预手段。方法建立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重建的模型。将裸鼠分成高、低转移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重建组和未重建组。取淋巴结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转移程度。计算成瘤时间和生长速度的差异,检测肿瘤细胞株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Ⅱ表达。应用Th1—Th2-Th3基因芯片检测不同转移潜能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相关基因的差异。结果进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重建后裸鼠外周血CD 3、CD4、CD 8和CD4/CD 8比例均高于未重建组;高、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平均成瘤时间为(7.7±0.6)d,正常Balb/c小鼠为(11.5±1.3)d。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的肿瘤生长速度具有明显的差异。免疫重建后的裸鼠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显著降低(P<0.0 5)。高转移组肿瘤细胞的M H C Ⅰ表达明显低于低转移组(P<0.0 5)。高转移组T淋巴细胞Th1/Th2相关基因的表达低于低转移组。结论免疫功能重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鼠肝癌的转移。肿瘤M H C分子表达的改变和机体淋巴细胞T h 1/T h 2 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可能是影响肝癌转移潜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重建 T淋巴细胞 肝癌转移 Th1/Th2 织相容性复合物 Balb/c小鼠 CD4/CD8 淋巴结远处转移 转移潜能 相关基因 基因芯片检测 生长速度 肝癌细胞 肿瘤细胞 转移 干预手段 方法建立 病理切片 鼠外周血 免疫重建
原文传递
4种不同污染源气体颗粒物及柯萨奇病毒B组3型对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15
作者 齐铁雄 石琳 +3 位作者 郑彤 刘世华 刘艳 吴建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观察LC3、LC3-II/LC3-I比值、Nrf2和Bcl2在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ype 3, CV-B3)感染后引起的心肌炎和4种不同污染源气体颗粒物滴入气管后引起的SD大鼠心肌损害的不同变化,来探讨这些病理条件下心肌细胞自噬与... 目的观察LC3、LC3-II/LC3-I比值、Nrf2和Bcl2在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ype 3, CV-B3)感染后引起的心肌炎和4种不同污染源气体颗粒物滴入气管后引起的SD大鼠心肌损害的不同变化,来探讨这些病理条件下心肌细胞自噬与抗凋亡、抗心肌损害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CV-B3感染组(20只)、汽车尾气组(20只)、煤烟组(20只)、燃烧秸秆组(20只)、大气组(20只)和对照组(20只);于实验12 h、48 h、5 d、10 d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LC3和Bcl2及Nrf2的表达。结果前3组大鼠以上指标均表达上调.CV-B3组出现的早,峰值高,恢复快,汽车尾气组大鼠上述指标出现晚,幅度低,煤烟组大鼠以上指标出现更晚,但变化幅度高于汽车尾气组、低于CV-B3组,汽车尾气组和煤烟组第10天Bcl2和Nrf2仍轻度增高;大气组大鼠48 h以上指标出现了短暂的上调表达,第5天恢复正常,秸秆组和对照组大鼠以上指标始终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CV-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和汽车尾气、煤烟、大气颗粒物诱导的心肌损害的SD大鼠通过自噬激活、凋亡抑制和抗氧化机制来完成心肌细胞的的代谢、更新、修复、抗损伤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颗粒物 柯萨奇病毒B3型 自噬 凋亡 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 核因子E2 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
原文传递
秦艽与威灵仙组分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从嘉 吴国泰 +4 位作者 高慧琴 郑丽霞 李飒 王丽明 郝倩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139-3143,共5页
目的观察秦艽与威灵仙组分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探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Ⅱ型胶原复制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0.38 mg·kg^(-1)甲氨蝶呤)、木龙组(5.06 mg·... 目的观察秦艽与威灵仙组分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探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Ⅱ型胶原复制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0.38 mg·kg^(-1)甲氨蝶呤)、木龙组(5.06 mg·kg^(-1)木兰花碱+150.45 mg·kg^(-1)龙胆苦苷)、木獐组(5.06 mg·kg^(-1)木兰花碱+3.46 mg·kg^(-1)獐牙菜苷)、木獐苦组(5.06 mg·kg^(-1)木兰花碱+9.30 mg·kg^(-1)獐牙菜苦苷)、灵龙组(16.43 mg·kg^(-1)灵仙新苷+150.45 mg·kg^(-1)龙胆苦苷)、灵獐组(16.43 mg·kg^(-1)灵仙新苷+3.46 mg·kg^(-1)獐牙菜苷)、灵獐苦组(16.43 mg·kg^(-1)灵仙新苷+9.30 mg·kg^(-1)獐牙菜苦苷),另设正常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5 d。观察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踝关节AP-1蛋白表达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大鼠踝关节A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甲氨蝶呤组、木龙组、木獐组、木獐苦组、灵龙组、灵獐组、灵獐苦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分别为0.78±0.10、0.55±0.10、0.53±0.10、0.63±0.08、0.58±0.13、0.56±0.12、0.61±0.11和0.60±0.10;关节炎指数分别为3.13±0.17、2.08±0.39、2.25±0.30、2.38±0.42、2.25±0.46、2.46±0.40、2.33±0.47和2.13±0.35;甲氨蝶呤组、灵獐苦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及各配伍组大鼠踝关节AP-1蛋白水平分别为0.10±0.01、0.28±0.02、0.12±0.01、0.23±0.03、0.19±0.02、0.15±0.01、0.17±0.02、0.15±0.01和0.12±0.01;AP-1 mRNA分别为1.00±0.02、2.92±0.03、1.11±0.02、2.12±0.04、2.43±0.04、1.34±0.02、1.55±0.04、1.70±0.04、1.18±0.03;与模型组比较,除木龙组大鼠踝关节AP-1蛋白表达水平外,各配伍组AP-1蛋白和mRNA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秦艽与威灵仙组分配伍对RA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清Bcl-2水平及抑制AP-1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威灵仙 分配伍 类风湿关节炎 B淋巴细胞瘤-2 转录激活蛋白-1
原文传递
猪链球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研究取得新进展
17
《生物学教学》 2014年第7期78-78,共1页
据2014年2月15(科技日报》日援引报道,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姜永强课题组率先开展猪链球菌血中存活机制研究,初步建立起基因敲除平台和各种体内外抗吞噬模型,并阐明了猪链球菌对宿主免疫逃避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 据2014年2月15(科技日报》日援引报道,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姜永强课题组率先开展猪链球菌血中存活机制研究,初步建立起基因敲除平台和各种体内外抗吞噬模型,并阐明了猪链球菌对宿主免疫逃避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蛋白质组学研究杂志》、《感染与免疫》和《感染性疾病杂志》上,对研究同类细菌逃避宿主先天性免疫、引发菌血症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败血症、脑膜炎等临床表征的共同特点,就是患者体内出现高水平的菌血症。长期以来,科学家发现猪链球菌通过患者伤口进入血液,就可在人血中存活并引起急性感染,但始终没有揭示其逃避宿主第一道天然防御线——中性粒细胞的杀伤机制。课题组借助免疫蛋白质组学,鉴定到一些新的表面蛋白抗原可能与猪链球菌在血中的存活有关;通过对这些新的表面抗原的毒力进行评价,发现了多个新的毒力因子;继而发现猪链球菌能够与人血清中的补体负调节因子结合,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吞噬,从而增强其在血液中的存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 人体免疫系统 蛋白质 感染性疾病 存活能力 表面抗原 毒力因子 先天性免疫
下载PDF
转染肿瘤mRNA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抗肝癌免疫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彭宝岗 梁力建 +2 位作者 谢斌辉 陈祖兵 何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2-434,共3页
目的 探讨转染原发性肝癌(HCC)mRNA的树突状细胞(DC)能否诱导抗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 采用HC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分化为DC细胞;从人肝癌HepG 2细胞和3例HCC患者的肝癌组织中体外扩增mRNA。以mRNA转... 目的 探讨转染原发性肝癌(HCC)mRNA的树突状细胞(DC)能否诱导抗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 采用HC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分化为DC细胞;从人肝癌HepG 2细胞和3例HCC患者的肝癌组织中体外扩增mRNA。以mRNA转染DC细胞,并与PBMC混合培养诱导扩增CTL。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培养细胞中CD3 +、CD4+、CD8+细胞的比例。51Cr释放法测定CTL的杀瘤活性。结果 经扩增人肝癌HepG 2mRNA和2例AFP(+ )患者的AFP(+ )HCCmRNA诱导3周后,CD3 +、CD8+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由诱导前的2 7.8%、2 6.5 %、2 9.6%升高至89.3 %、73 .6%、86.8% ;而经扩增AFP(-)HCCmRNA诱导3周后,CD3 +、CD8+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由诱导前的2 5 .4%升高至5 3 .6%。转染HepG 2细胞和AFP(+ )的患者HCCmRNA的DC诱导的CTL对HepG 2细胞杀瘤活性明显高于AFP(-)的患者,其杀瘤特性由MHC I限制的CD8+T细胞所介导。结论 HCCmRNA体外转染DC能诱导肿瘤特异性CT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MRNA 免疫研究 疫苗诱导 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HepG-2细胞 CD8^+细胞 抗肝癌 ^51Cr释放法 CD8^+T细胞 肿瘤特异性CTL CD3^+ 外周血单核细胞 流式细胞计数仪 DC细胞 杀瘤活性 细胞总数 原发性肝癌 RNA转染 CD4^+ MHC-I 体外刺激 体外扩增 肝癌
原文传递
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新生儿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症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莹 李晓梅 +3 位作者 杨小萌 张开慧 刘毅 盖中涛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23-926,共4页
目的对1例多器官发育缺陷的新生儿进行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明确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查,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与分析,再对可疑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胸廓发... 目的对1例多器官发育缺陷的新生儿进行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明确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查,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与分析,再对可疑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胸廓发育畸形伴先天性心脏病和肝脾肿大,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其存在DYNC2H1基因c.8512C>T(p.R2838*)及c.10163C>T(p.P3388L)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结论根据测序结果结合临床表现,鉴定该患儿为DYNC2H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A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ATD) 先天性心脏病 DYNC2H1 全外显子测序(W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