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杜甫詩史與六義之比興——兼論叙事歌行與《春秋》筆削
被引量:
1
1
作者
張高評
《人文中国学报》
2022年第1期113-160,共48页
晉杜預,爲杜甫十三世祖,著《春秋經傳集解》,其《序》文特提微、婉、顯、晦之法,懲惡勸善之義。揭示叙事傳統無數法門,爲《春秋》學之一大功臣。杜甫三十歲時,曾作《祭遠祖當陽君文》,宣稱不敢忘本,不敢違仁。於是《春秋》與詩,同爲杜...
晉杜預,爲杜甫十三世祖,著《春秋經傳集解》,其《序》文特提微、婉、顯、晦之法,懲惡勸善之義。揭示叙事傳統無數法門,爲《春秋》學之一大功臣。杜甫三十歲時,曾作《祭遠祖當陽君文》,宣稱不敢忘本,不敢違仁。於是《春秋》與詩,同爲杜氏家學。杜甫流離隴蜀,所作敍事歌行,世號“詩史”,《本事詩》所謂“推見至隱,殆無遺事”者。叙事傳人之際,遂多《春秋》書法之體現。諸如屬辭比事,筆削顯義;據事直書,美惡自見;微婉顯晦,推見至隱;以小該大,因彼見此;偏載略取,舉輕明重;直斥不宜,曲筆諱飾;彼此相形、前後相絜,行屬辭比事之法;詳略、異同、重輕、忽謹,指義見乎筆削,其大者焉。杜甫於安史之亂前後所作敍事歌行,如《麗人行》、《哀江頭》、《贈花卿》、《戲作花卿歌》、《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韋諷録事宅觀曹將畫馬圖歌》、《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諸什,除轉化《春秋》書法爲詩史之外,且多寓抒情於叙事之中。正杜甫稱元結《舂陵行》,所謂“比興體制”;章學誠所稱:“必通六義比興之旨,而後可以講春王正月之書。”叙事傳統,可以兼涵抒情傳統,由杜甫詩史,“比興發於真機,美刺該夫衆體”,可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詩史
六義比興
筆削見義
叙事歌行
《春秋》書法
中國叙事傳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司马迁史传文学与历史编纂学——义寓于叙事与实录存真
2
作者
张高评
《汉籍与汉学》
2023年第1期128-145,共18页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盖结合真、美、善而一之,堪称史传文学的典范。本文从《春秋》书法切入,追本溯源史传文学的叙事传统,如何“或笔或削”?如何“属词比事”?进而探求《史记》如何“互见叙事”,如何“忌讳叙事”...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盖结合真、美、善而一之,堪称史传文学的典范。本文从《春秋》书法切入,追本溯源史传文学的叙事传统,如何“或笔或削”?如何“属词比事”?进而探求《史记》如何“互见叙事”,如何“忌讳叙事”?《史记》之实录存真,取决于或笔或削、属辞比事。《史记》以属辞比事,表述历史真实;以笔削书法,体现互见叙事、忌讳叙事。顾炎武称《史记》,有所谓“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即是比事见义、属辞显义之法。亦即经史学者所云录实事、直书其事、见诸行事、稽之以事、以事为经、直书而义自见。《春秋》与史传,多因文以见义,而义都不说破,故不稽之以事,则文不显。胡安国《春秋传·序》称:“空言独能载其理,行事然后见其用。”其此之谓。要之,“太史公曰”之外,《史记》以叙事为论断,理事圆融而无碍,而是非褒贬自见者,最为司马迁史传文学、历史编纂学、实录存真之最大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书法
史传文学
《史记》
笔
削
见义
属辞比事
原文传递
题名
杜甫詩史與六義之比興——兼論叙事歌行與《春秋》筆削
被引量:
1
1
作者
張高評
机构
揚州大學文學院
中国臺灣成功大學
出处
《人文中国学报》
2022年第1期113-160,共48页
文摘
晉杜預,爲杜甫十三世祖,著《春秋經傳集解》,其《序》文特提微、婉、顯、晦之法,懲惡勸善之義。揭示叙事傳統無數法門,爲《春秋》學之一大功臣。杜甫三十歲時,曾作《祭遠祖當陽君文》,宣稱不敢忘本,不敢違仁。於是《春秋》與詩,同爲杜氏家學。杜甫流離隴蜀,所作敍事歌行,世號“詩史”,《本事詩》所謂“推見至隱,殆無遺事”者。叙事傳人之際,遂多《春秋》書法之體現。諸如屬辭比事,筆削顯義;據事直書,美惡自見;微婉顯晦,推見至隱;以小該大,因彼見此;偏載略取,舉輕明重;直斥不宜,曲筆諱飾;彼此相形、前後相絜,行屬辭比事之法;詳略、異同、重輕、忽謹,指義見乎筆削,其大者焉。杜甫於安史之亂前後所作敍事歌行,如《麗人行》、《哀江頭》、《贈花卿》、《戲作花卿歌》、《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韋諷録事宅觀曹將畫馬圖歌》、《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諸什,除轉化《春秋》書法爲詩史之外,且多寓抒情於叙事之中。正杜甫稱元結《舂陵行》,所謂“比興體制”;章學誠所稱:“必通六義比興之旨,而後可以講春王正月之書。”叙事傳統,可以兼涵抒情傳統,由杜甫詩史,“比興發於真機,美刺該夫衆體”,可見一斑。
关键词
杜甫詩史
六義比興
筆削見義
叙事歌行
《春秋》書法
中國叙事傳統
Keywords
Du Fu the Poet-historian
the six principles and analogy and metaphor
the acts of recording and deletion reflecting one’s intent
narrative ballad poetic form
the writing method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narratology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25.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司马迁史传文学与历史编纂学——义寓于叙事与实录存真
2
作者
张高评
机构
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
出处
《汉籍与汉学》
2023年第1期128-145,共18页
文摘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盖结合真、美、善而一之,堪称史传文学的典范。本文从《春秋》书法切入,追本溯源史传文学的叙事传统,如何“或笔或削”?如何“属词比事”?进而探求《史记》如何“互见叙事”,如何“忌讳叙事”?《史记》之实录存真,取决于或笔或削、属辞比事。《史记》以属辞比事,表述历史真实;以笔削书法,体现互见叙事、忌讳叙事。顾炎武称《史记》,有所谓“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即是比事见义、属辞显义之法。亦即经史学者所云录实事、直书其事、见诸行事、稽之以事、以事为经、直书而义自见。《春秋》与史传,多因文以见义,而义都不说破,故不稽之以事,则文不显。胡安国《春秋传·序》称:“空言独能载其理,行事然后见其用。”其此之谓。要之,“太史公曰”之外,《史记》以叙事为论断,理事圆融而无碍,而是非褒贬自见者,最为司马迁史传文学、历史编纂学、实录存真之最大宗。
关键词
《春秋》书法
史传文学
《史记》
笔
削
见义
属辞比事
Keywords
Chun Qiu writing
Shi Ji
Historical biology
分类号
I207.5 [文学—中国文学]
K06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杜甫詩史與六義之比興——兼論叙事歌行與《春秋》筆削
張高評
《人文中国学报》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司马迁史传文学与历史编纂学——义寓于叙事与实录存真
张高评
《汉籍与汉学》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