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特殊表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素华 张晓慧 +5 位作者 张哲 刘杰为 江琳 刘建亭 董慧 郭彩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9-823,共5页
背景遗传因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致病基因的筛查是研究先天性白内障发病分子机制的重要步骤。目的明确一结晶样晶状体混浊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内障(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山西省榆社县一个四代先天性... 背景遗传因素是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致病基因的筛查是研究先天性白内障发病分子机制的重要步骤。目的明确一结晶样晶状体混浊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白内障(ADCC)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山西省榆社县一个四代先天性结晶样混浊白内障家系22名成员,其中患者10例。在获得知情同意后,该家系成员进行家系调查以确定遗传方式。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常规眼科临床检查确定表型。采集其中17例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5ml并提取DNA,ADCC的17个已知致病基因周围选取22个荧光标记的微卫星,通过对微卫星标志物的扩增和基因型分析对该家系进行基因两点连锁分析,并计算对数优势评分(LOD)值。对筛选的候选基因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该家系患者晶状体混浊表型非常类似,家系分析表明为四代垂直遗传,符合单基因ADCC的特点。基因连锁分析提示,该家系与微卫星D2S325位点和D2S2358位点连锁,最大LOD值分别为1.20(0=0)和0.22(0=0),位于此区域内的CRYGD基因测序后发现一个已经报道的错义突变c.C70A(p.P23T)。结论CRYGD基因P23T突变是该家系结晶样晶状体混浊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微卫星标记 等位基因共享分析 基因测序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板层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排除性定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淑珍 李飞峰 +3 位作者 赵阳 高昌 马旭 朱思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60-963,共4页
目的定位一个四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板层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选取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河北任丘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记录家系遗传史。该家系28例成员(12例患者,16例非患者)进入本研究,12例患者接受全身及眼部检查,以排除存在... 目的定位一个四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板层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选取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河北任丘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记录家系遗传史。该家系28例成员(12例患者,16例非患者)进入本研究,12例患者接受全身及眼部检查,以排除存在白内障以外的眼部及全身疾患,16例非患者仅接受眼部检查。28例研究对象均采集外周静脉血5ml,提取基因组DNA,选取在物理距离上与已知非综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18个致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基因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后进行基因分型。以基因分型的结果为基础,利用等位基因共享分析和基因测序对已知候选基因进行排除定位。结果该家系遗传特点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型为板层先天性白内障;与位于1、2、10、11、12、16、17、21、22染色体上的15个致病基因附近的微卫星位点均不存在等位基因共享,基因测序排除了微卫星杂合度较低(位于3、13、19号染色体)的基因座。结论该家系存在新的致病基因,进一步确证了先天性白内障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该家系致病位点的确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微卫星标记 等位基因共享分析 基因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