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SHBWR汽液平衡模型计算等熵膨胀过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祖耀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6年第4期67-71,共5页
一、概述通过工作介质在膨胀机中作等熵膨胀过程致冷,已广泛使用于化学工业的各个部门,但是,有关等熵膨胀过程的计算模型并不多见.作者采用SHBWR汽液平衡模型,以烃类混合物为工作介质,进行等熵膨胀过程的计算,并应用于某油田的凝液分离... 一、概述通过工作介质在膨胀机中作等熵膨胀过程致冷,已广泛使用于化学工业的各个部门,但是,有关等熵膨胀过程的计算模型并不多见.作者采用SHBWR汽液平衡模型,以烃类混合物为工作介质,进行等熵膨胀过程的计算,并应用于某油田的凝液分离,结果颇为满意.我们特别注意了烃类介质在膨胀前后的不同相态,即气态、液态或汽液混合态的判别及其熵值的计算,以提高模型的普适性和准确性.本文着重介绍等熵膨胀过程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供参考,这个原理和方法,对于等熵压缩过程也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BWR汽液平衡模型 计算 等熵膨胀过程
全文增补中
压缩机等熵功的精确计算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宋金瓯 彭宝成 +1 位作者 朱玉峰 赵志广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压缩机的效率是衡量其完善性的重要指标,压缩机的等熵功是计算效率的一个基本参数,因此需要给出精确计算值。本文根据等熵过程始态、终态熵相等的原则,提出了一个计算往复活塞压缩机等熵过程理论循环功的精确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提... 压缩机的效率是衡量其完善性的重要指标,压缩机的等熵功是计算效率的一个基本参数,因此需要给出精确计算值。本文根据等熵过程始态、终态熵相等的原则,提出了一个计算往复活塞压缩机等熵过程理论循环功的精确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提高压缩机效率的计算精度。该方法还可以方便地编制计算机程序。通过实例,对文中提出的精确计算方法和常用的压缩机等熵功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两者的差别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活塞压缩机 等熵过程理论循环功 等熵效率
下载PDF
压缩机多变压缩过程的出口温度研究
3
作者 陈波 仇亚洲 《压缩机技术》 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
压缩机是管道输气及其它化工流程中气体加压的核心设备,其出口温度与压缩机的热力设计及可靠性密切相关,是实际气体多变压缩后的关键参数之一。针对多变压缩机出口温度的预测问题,首先,基于气体多变压缩过程的焓、熵关系优化等熵子过程... 压缩机是管道输气及其它化工流程中气体加压的核心设备,其出口温度与压缩机的热力设计及可靠性密切相关,是实际气体多变压缩后的关键参数之一。针对多变压缩机出口温度的预测问题,首先,基于气体多变压缩过程的焓、熵关系优化等熵子过程模型,建立了多变压缩出口温度预测模型及求解流程;然后,借助Python语言,运用牛顿-拉夫逊算法实现出口温度的迭代求解;最后,以建立的虚拟工况为例,分析了等熵子过程数对压缩机出口温度的影响,并将预测值与ASPEN Plus与CSLAB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等熵子过程数为1000时,多变压缩出口温度维持稳定;自建模型与ASPEN Plus及CSLAB软件的三种模型具有相当的精度,相对偏差分别为1.22%、1.81%和0.70%,验证了其可用性与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 多变压缩 出口温度 等熵过程模型
下载PDF
二元混合液自由程压力系数与温度系数 被引量:1
4
作者 卢义刚 仝杰 董彦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46,共3页
给出了理想二元混合液自由程压力系数与温度系数的表达式.结果表明,理想二元混合液的自由程压力系数与温度系数均为组分自由程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的线性函数,其系数为组分的自由程分数.由各组分的压缩系数、膨胀系数、绝对零度时的摩尔... 给出了理想二元混合液自由程压力系数与温度系数的表达式.结果表明,理想二元混合液的自由程压力系数与温度系数均为组分自由程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的线性函数,其系数为组分的自由程分数.由各组分的压缩系数、膨胀系数、绝对零度时的摩尔体积和组分分数,可以求得混合液的自由程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混合液 自由程 压力系数 温度系数 等熵过程
下载PDF
可控震源高压储能器工作机理的探讨及改进措施
5
作者 娄学东 《物探装备》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15,共6页
问题的提出可控震源工作时,电子信号经电液伺服阀转为液力信号,推动液缸产生扫频作用力,并通过紧贴在地面上的平板,作用地面激发地震信号。在液压系统高压回路内,一方面由于泵排量变化引起泵输出压力的高频波动;另一方面由于频繁的切换。
关键词 可控震源 高压储能嚣 微幅振动 等熵过程 激扰
下载PDF
梯度飞片材料的波阻抗分布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沈强 张联盟 +3 位作者 王传彬 华劲松 谭华 经福谦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663-1667,共5页
建立起了梯度飞片击靶的理论模型 ,对具有不同波阻抗分布特征的W Mo Ti体系梯度飞片的击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 ,梯度飞片对靶产生的压缩是逐步进行的 ,靶板的自由面速度也是逐渐提高的 ,准等熵压缩过程的加载速率远低于... 建立起了梯度飞片击靶的理论模型 ,对具有不同波阻抗分布特征的W Mo Ti体系梯度飞片的击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 ,梯度飞片对靶产生的压缩是逐步进行的 ,靶板的自由面速度也是逐渐提高的 ,准等熵压缩过程的加载速率远低于传统冲击压缩 .为获得较好的准等熵压缩效果 ,梯度飞片的波阻抗分布应遵循随厚度变化的二次至三次幂函数关系 ,并且靶板厚度必须与梯度飞片的击靶速度等相匹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飞片材料 波阻抗分布 设计 优化 击靶过程 数值模拟 等熵压缩过程 功能梯度材料 弹丸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ie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ospheric anomalies and the cooling process in 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春晖 丁一汇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726-738,M0004,共14页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ato- spheric polar vortex anomalies and cooling events in eastern China using isentropic reanalysis data from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Daily mean ...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ato- spheric polar vortex anomalies and cooling events in eastern China using isentropic reanalysis data from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Daily mean data from 2000 to 2011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stratospheric signals. First, diagnoses of the 2009/2010 winter show that after the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 (SSW) of the Atlantic-East Asian (AEA) pattern, the stratospheric high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IPV) center derived from the split polar vortex will move to the northeast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 The air mass, accom- panied by some southward and eastward movements and characterized by high IPV values, will be stretched verti- cally, leading to apparent reinforcements of the positive vorti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old vortex system in the troposphere. The northerly wind o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cold vortex can transport cold air southward and down- ward, resulting in this distinct cooling process in eastern China. Secondly,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 lyses of IPV anomalies on the 430 K isentropic surface during 2000-2011 winters indicate that the IPV distribution and time series of the first mode are able to represent the polar vortex variation features, which significantly influ- ence cold-air activity in easter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AEA-type SSW winter. When the time serie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the polar vortex will be split and the high-IPV center will move to the northeast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 with downward and southward developments, inducing obvious cooling in eastern China. Moreover, all the four times SSW events of AEA pattern from 2000 to 2011 are reflected in the first time series, and after the strong polar vortex disturbances, cooling processes of different inten- sities are observed in eastern China. The cooling can sus- tain at least 1 week. For this reason, the first time series can be used as an available index of polar vortex oscillation and has the power to predict cold-air activity in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 EOF analysis Polarvortex oscillation Cooling proce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