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OSMIC低轨卫星对GPS信号的顶部TEC观测资料研究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满莲 刘立波 +1 位作者 万卫星 宁百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尝试利用COSMIC低轨卫星对GPS信号的顶部TEC观测资料研究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简称PEC)的变化规律.首先介绍从低轨卫星对GPS的顶部TEC观测资料提取等离子体层垂直电子含量的方法,然后利用该方法提取2008年全年的PEC数据,进而研究了2... 本文尝试利用COSMIC低轨卫星对GPS信号的顶部TEC观测资料研究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简称PEC)的变化规律.首先介绍从低轨卫星对GPS的顶部TEC观测资料提取等离子体层垂直电子含量的方法,然后利用该方法提取2008年全年的PEC数据,进而研究了2008年这一太阳活动低年PEC随地磁纬度(MLAT)、磁地方时(MLT)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此外,还利用提取的120°E和300°E经度链上的数据对比研究了PEC的经度变化情形.研究结果表明:(1)PEC主要集中分布在磁赤道±45°之间的一个绕地球的环带状区域中;(2)PEC表现出以下的昼夜变化规律特征:白天时段之值高于夜间,约在12—16MLT之间达到最高峰值,而最小PEC值出现在日出前大约4—5MLT左右的时段;(3)相比其他季节月份而言,PEC在北半球夏季月份(5—8月)具有最小值;(4)PEC存在明显的经度变化,不同经度链上的PEC存在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电离 电子含量(TEC) 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
下载PDF
基于COSMIC掩星精密定轨数据的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研究
2
作者 傅维正 马冠一 +3 位作者 万庆涛 李婧华 王晓岚 卢伟俊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5-561,共7页
等离子体层是日地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利用COSMIC掩星精密定轨数据经处理后得到的podTec文件获取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PEC)对等离子体层进行研究.将podTec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的PEC(podPEC)和IRI-Plas经验模型提供的PEC(IRI-PEC)进行... 等离子体层是日地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利用COSMIC掩星精密定轨数据经处理后得到的podTec文件获取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PEC)对等离子体层进行研究.将podTec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的PEC(podPEC)和IRI-Plas经验模型提供的PEC(IRI-PEC)进行对比,发现pod-PEC与IRI-PEC符合得较好.在低(0°-20°)、中(20°-50°)、高(50°-90°)修正地磁纬度带下,分析了COSMIC在太阳活动极大年(2014年)3,6,9和12月的pod-PEC,得到如下结论:PEC随着纬度升高而逐渐减少,且3,9月PEC在中低纬关于磁赤道的南北对称性较好,6月北半球各纬度带的PEC明显高于南半球同一纬度带的值,而12月情况则完全相反,南半球中纬的PEC甚至会等于北半球低纬的PEC值;PEC在白天高而晚上低,高纬地区的PEC昼夜变化不明显;PEC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对于北半球,一年中PEC最大值出现在春季,冬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具有明显的年度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 掩星 精密定轨数据
下载PDF
暴时等离子体层顶密度不规则结构对SAR弧的调制
3
作者 向溢民 袁志刚 +2 位作者 薛祖祥 余雄东 黄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413-4428,共16页
SAR弧的磁层源区对应环电流与等离子体层顶重叠区域,而等离子体层顶常常观测到密度不规则结构.之前还没有暴时等离子体层顶密度不规则结构对SAR弧调制的观测报道.本文报道了地基成像和磁层、电离层卫星对2013年10月9日磁暴恢复相期间发... SAR弧的磁层源区对应环电流与等离子体层顶重叠区域,而等离子体层顶常常观测到密度不规则结构.之前还没有暴时等离子体层顶密度不规则结构对SAR弧调制的观测报道.本文报道了地基成像和磁层、电离层卫星对2013年10月9日磁暴恢复相期间发生的SAR弧的联合观测事件.在SAR弧的磁层源区,Van Allen Probe B卫星观测到了密度不规则结构,其中存在EMIC波、环电流离子分布和非线性电场结构.联合观测表明:该区域中的环电流离子分布通过库伦碰撞产生的热流通量足以驱动SAR弧,热流通量受到密度不规则结构的调制,形成空间上的小尺度分布,环电流离子中几keV的质子和几十keV的氧离子对这个过程起主导作用;此外,位于等离子体层顶密度不规则结构的低密度区的非线性结构电场引起的低能电子沉降可能是造成这次SAR弧非常明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弧 密度不规则结构 库伦碰撞 非线性电场结构 等离子体层电子 环电流离子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DHs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Intercalated with EDTA (Ethylenediaminetetracetic Acid) or EDDS (N, N'-1, 2-Ethanediylbis-l-Aspartic Acid)
4
作者 Shuang Zhang Naoki Kano Hiroshi Imaizum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6年第11期549-558,共10页
The 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 [Zn2Al·(OH)6] NO3·nH2O and [Mg2Al·(OH)6] NO3·nH2O (shorted as ZnA1-NO3 and MgAl-NO3) was intercalated with the chelating agent EDTA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The 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 [Zn2Al·(OH)6] NO3·nH2O and [Mg2Al·(OH)6] NO3·nH2O (shorted as ZnA1-NO3 and MgAl-NO3) was intercalated with the chelating agent EDTA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and EDDS (N, N'-1, 2-Ethanediylbis-1-Aspartic Acid) by anion exchange. The materials synthesized in this work were characterized by chemical analysis, FT-I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to confirm their properties.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LDHs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 was investigated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 (10 mg, 25℃ and 100 μg·L-1). The amount of metallic ions adsorbed by LDHs intercalated with EDTA and precursor LDHs were determined by ICP-AE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and AA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The intercalation of EDTA leads to improv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LDHs. LDHs intercalated with chelating agents have generally high affinity for removing metallic ions, and they can be efficient adsorbents for metallic 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chelating agents metallic ions adsorp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