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与行星际磁场时钟角的关系
1
作者 程征伟 史建魁 刘振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72-2275,共4页
根据ClusterII卫星的探测数据,对1 839个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事件与行星际磁场(IMF)时钟角Φ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的发生率明显受到IMF时钟角的调控:当0°<|Ф|<90°,场向电... 根据ClusterII卫星的探测数据,对1 839个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事件与行星际磁场(IMF)时钟角Φ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的发生率明显受到IMF时钟角的调控:当0°<|Ф|<90°,场向电流发生率随IMF时钟角的变化曲线为一"V"型结构。当90°<Ф<180°时场向电流发生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当-180°<Ф<-90°时,场向电流的发生率先减小后增大,其拐点在Ф=-130°附近。这说明场向电流不仅受行星际Bz的影响,也受行星际磁场By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向电流 等离子体边界层 IMF时钟角
下载PDF
辅助加热下HL-2A边界层等离子体数值模拟
2
作者 程发银 李莉 侯炳林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4-288,共5页
以二维边界等离子体流体模拟代码B2.5为核心,编制适合于具有封闭偏滤器位形特征托卡马克的边界层网格划分代码和计算后处理代码.模拟分析HL-2A托卡马克有约3MW辅助加热功率时的边界等离子体特性.结果表明,偏滤器靶板前形成了致密低温等... 以二维边界等离子体流体模拟代码B2.5为核心,编制适合于具有封闭偏滤器位形特征托卡马克的边界层网格划分代码和计算后处理代码.模拟分析HL-2A托卡马克有约3MW辅助加热功率时的边界等离子体特性.结果表明,偏滤器靶板前形成了致密低温等离子体,偏滤器运行于高再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加热 边界层等离子体 模拟
下载PDF
磁尾等离子体片区氧离子丰度对离子剪切流的开尔文-赫姆霍茨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路立 刘振兴 +1 位作者 李中元 曹晋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7,共7页
考虑等离子体片区存在源于电离层的氧离子,研究了离子剪切流在低频表面波扰动情况下的开尔文-赫姆霍茨(K-H)不稳定性.在氧离子流与质子流具有近似相同的宏观流速假定下,采用磁流体力学(MHD)近似,并且考虑在磁场方程中保留速度场涡量项,... 考虑等离子体片区存在源于电离层的氧离子,研究了离子剪切流在低频表面波扰动情况下的开尔文-赫姆霍茨(K-H)不稳定性.在氧离子流与质子流具有近似相同的宏观流速假定下,采用磁流体力学(MHD)近似,并且考虑在磁场方程中保留速度场涡量项,推导出沿磁场方向传播的表面波线性扰动的色散关系.在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区,发现随着氧离子相对丰度的增加,产生K-H不稳定性的最大临界扰动波长可增大到20RE(地球半径).对于给定的氧离子丰度,临界剪切相对扰动波长的变化存在一个最小值.氧离子丰度越高,最小临界剪切值越小,对应的扰动波长(称最不稳定波长)也越长.高氧离子丰度的不稳定性增长率随速度剪切增加而增加,快于低氧离子丰度.不稳定性增长率随速度剪切增加的最大饱和值接近对应的离子回旋频率.在地磁活动期间,由等离子体片中氧离子丰度增加而增大的沿磁场传播的表面波不稳定性对于理解低频磁脉动事件和磁层亚暴过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边界层 离子丰度 临界剪切.
下载PDF
磁尾的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密度与地磁活动指数Kp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征伟 史建魁 +2 位作者 ZHANG Tie Long DUNLOP Malcolm 刘振兴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99-1504,共6页
对2001年7月~10月Cluster穿越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期间观测到的172个场向电流事件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特性与地磁活动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的相对发生率随地磁活动的增... 对2001年7月~10月Cluster穿越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期间观测到的172个场向电流事件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特性与地磁活动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的相对发生率随地磁活动的增强而增加;2)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密度随Kp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在磁暴的主相阶段,场向电流迅速增大,电流密度最大达到19.05nA/m2,同时Kp增大至5;3)地磁活动指数Kp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区场向电流密度有着一致的变化关系.然而,当AE<800nT时,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密度随着AE的增加而增加,当AE>800nT时,场向电流密度随着AE的增加而减小.从而说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场向电流密度与Kp指数的变化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向电流 等离子体边界层 KP指数 AE指数
原文传递
二次离子质谱在HL-1托卡马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毓坤 王明旭 +2 位作者 张年满 严东海 洪文玉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7-54,64,共9页
应用LAS-2000二次离子质谱表面分析系统作了如下测量:(1)测出HL-1装置的总出气量以及其主要出气组分的出气量百分比和出气峰值温度等参数;(2)对等离子体-表面相互作用进行了SIMS/蒙特卡洛互补分析,测出等离... 应用LAS-2000二次离子质谱表面分析系统作了如下测量:(1)测出HL-1装置的总出气量以及其主要出气组分的出气量百分比和出气峰值温度等参数;(2)对等离子体-表面相互作用进行了SIMS/蒙特卡洛互补分析,测出等离子体边界层中氢气量径向特征长度和氢粒子注入硅片的特征深度,估算出氢通量平均动力温度;(3)对硅收集探针的SIMS/AES分析表明,HL-1等离子体删削层中主要杂质组分为O、C、Ni、Mo和Cr,同时给出原子密度相对百分比;在HL-1装置中用原位蒸钛来吸氧、碳杂质,从而提高了等离子体纯度和品质;(4)定期检测表明,装置的器壁表面污染呈减弱趋势,这说明HL-1真空系统的设计研制及运行维护技术措施等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边界层 表面污染 二次离子质谱
下载PDF
非均匀动压冲击和停止后产生的瞬时重联过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振兴 陈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3-450,共8页
在非均匀动压冲击期间和冲击突然停止,可引起等离子体边界层的局部瞬时重联过程.本文用二维可压缩MH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这两个过程.结果表明:当大尺度的均匀横向流从一侧边冲击边界层时,磁力线不弯曲,也不发生磁场重联,只是... 在非均匀动压冲击期间和冲击突然停止,可引起等离子体边界层的局部瞬时重联过程.本文用二维可压缩MH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这两个过程.结果表明:当大尺度的均匀横向流从一侧边冲击边界层时,磁力线不弯曲,也不发生磁场重联,只是边界层被推着向下游运动;当局部的非均匀动压(特别是横向剪切流)冲击边界层时,被冲击的同向磁场区磁力线逐渐弯曲,在弯曲的反磁场区,出现磁岛,然后在电流片区发生磁场重联,且逐渐形成准稳态的“反K型”重联结构;当横向剪切流冲击停止后,边界层区变为非常不稳定的系统,产生多种流体涡旋和流型,并相应地产生多种类型的磁场重联结构,直到涡旋消失变为湍动状态时,磁场拓扑才逐渐恢复到未扰动状态。我们提出,外力作用的突然停止,可能是驱动重联的一种新机制,并对这种重联过程在磁层物理中可能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边界层 动压冲击 瞬时磁场重联 磁层顶
下载PDF
非均匀动压引起的瞬时局部重联
7
作者 刘振兴 陈涛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第10期909-913,共5页
非均匀动压冲击和冲击突然停止,可能是引起等离子体边界层的局部瞬时重联的一种新机制。用二维可压缩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这两个过程。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瞬时重联模型,称为“横向剪切流驱动重联”模型。对这种重联... 非均匀动压冲击和冲击突然停止,可能是引起等离子体边界层的局部瞬时重联的一种新机制。用二维可压缩磁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这两个过程。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瞬时重联模型,称为“横向剪切流驱动重联”模型。对这种重联过程在磁层物理中可能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边界层 瞬时磁场重联 空间等离子体
下载PDF
探测一号卫星在近地磁尾观测到的尾向流统计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振兴 张灵倩 +4 位作者 马志为 王继业 濮祖荫 沈超 郭九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5-661,共7页
在磁静和亚暴期间,TC-1卫星在近地磁尾,包括晨昏两侧和夜侧的尾瓣、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和等离子体片区域都观测到大量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事件.尾向流在赤道面附近最强,在夜侧较晨昏两侧强;尾向流有从晨昏两侧向夜侧运动的趋势;尾向流随距... 在磁静和亚暴期间,TC-1卫星在近地磁尾,包括晨昏两侧和夜侧的尾瓣、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和等离子体片区域都观测到大量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事件.尾向流在赤道面附近最强,在夜侧较晨昏两侧强;尾向流有从晨昏两侧向夜侧运动的趋势;尾向流随距地球距离增加而逐渐增强.与来自中磁尾的地向流相比,近地磁尾近赤道区域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具有低温高密特性.2004年7月1日至2004年10月31日期间TC-1卫星在近地磁尾(7RE^13RE之间,RE为地球半径)观测到持续时间超过3min的尾向流共516起.对这516起尾向流的统计研究结果显示:(1)尾向流在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向等离子体片的运动过程中流速会逐渐减弱、密度逐渐增高,温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对尾向流平行温度和垂直温度的分析显示不同等离子体区域的尾向流都有较明显的各向异性;(3)在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向等离子体片的运动过程中,尾向流逐渐趋向各向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磁尾 尾向流 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边界层
下载PDF
日侧极光弧的发光强度与沉降电子能谱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丘琪 杨惠根 +1 位作者 陆全明 胡泽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9-498,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北极黄河站多波段全天空极光观测数据,选取稳定的日侧极光弧,统计研究了极光强度比I_(557.7)/I_(630.0)与极光发光强度I_(557.7)的相关关系.发现I_(557.7)在午前暖点和午后热点区附近出现极大值,分别为2.2kR和2.9 kR;而I_(6... 本文利用中国北极黄河站多波段全天空极光观测数据,选取稳定的日侧极光弧,统计研究了极光强度比I_(557.7)/I_(630.0)与极光发光强度I_(557.7)的相关关系.发现I_(557.7)在午前暖点和午后热点区附近出现极大值,分别为2.2kR和2.9 kR;而I_(630.0)在磁正午出现极大值,为1.5kR.当I_(557.7)从0.1kR增加到10kR时,极光强度比I_(557.7)/I_(630.0)也由0.2增加到9.结合DMSP卫星探测的沉降粒子能谱数据,找到17个DMSP卫星穿越黄河站上空极光弧的事件,共穿越40条极光弧.得到了沉降电子的平均能量正比于极光强度比I_(557.7)/I_(630.0),沉降电子的总能通量正相关于极光强度I_(557.7)的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反演所有极光弧的电子能谱,发现在午前和午后扇区,产生极光弧的沉降电子主要来源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在高纬出现强度较弱的弧,对应等离子体幔区域.在磁正午附近,沉降电子的平均能量较低,极光弧处于低纬一侧,粒子源区主要是低纬边界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侧极光弧 极光发光强度 电子沉降 等离子体边界层 低纬边界层
下载PDF
行星际磁场对磁尾场向电流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征伟 史建魁 +1 位作者 张子迎 刘振兴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6-402,共7页
利用Cluster卫星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探测数据,研究了行星际磁场(IMF)时钟角(clock angle)Φ和锥角(cone angle)θ对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PSBL)区场向电流发生率的影响.当时钟角Φ>0时,磁尾场向电流的发生率较高,这表明磁尾场向电流的... 利用Cluster卫星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探测数据,研究了行星际磁场(IMF)时钟角(clock angle)Φ和锥角(cone angle)θ对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PSBL)区场向电流发生率的影响.当时钟角Φ>0时,磁尾场向电流的发生率较高,这表明磁尾场向电流的发生与昏向太阳风条件更为密切;当90°<|Φ|<180°时,场向电流的发生率较高,这表明场向电流的发生与南向IMF更为密切.当锥角θ<30°时(即IMF与日地连线夹角较小时)场向电流的发生率较低.而当θ>30°时,场向电流在90°<|Φ|<180°的情况下发生率明显增大,这说明南向IMF情况下,场向电流发生率明显增大.但是当|Φ|<90°时(北向IMF情况下),尽管θ很大,场向电流的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大.当θ>70°时,且在140°<Φ<160°的行星际磁场条件下,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区场向电流的发生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向电流 等离子体边界层 行星际磁场 时钟角 锥角
下载PDF
伴随磁场重联哨声波的观测与统计分析
11
作者 刘琨 邓晓华 +3 位作者 李世友 袁志刚 沈韦华 周猛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利用GEOTAIL卫星探测得到的磁场、粒子和波的数据,通过观测伴随着磁场重联的哨声波、静电孤立波、高频静电调制波等波,统计分析了地球磁尾伴随重联过程的哨声波的频率、空间位置分布等特性.结果表明:伴随磁场重联的哨声波,其频率... 利用GEOTAIL卫星探测得到的磁场、粒子和波的数据,通过观测伴随着磁场重联的哨声波、静电孤立波、高频静电调制波等波,统计分析了地球磁尾伴随重联过程的哨声波的频率、空间位置分布等特性.结果表明:伴随磁场重联的哨声波,其频率在10~500Hz之间,在磁尾主要分布于等离子体片及其边界层.通过卫星观测结果证实:在导向磁场By较小时(By〈7nT),哨声波在磁场重联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制作用,从观测上证实了理论预测和计算机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声波 磁场重联 等离子体边界层 波粒相互作用
下载PDF
行星际磁场B_y分量对磁尾场向电流的控制作用
12
作者 程征伟 史建魁 刘振兴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利用Cluster卫星的磁场探测数据及ACE卫星的行星际磁场(IMF)探测数据,研究了IMF B_y分量(IMF|B_y|<10nT)对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PSBL)区场向电流发生率和密度的影响.研究显示:与IMF B_y分量为负时进行比较,IMF B_y分量为正时场向电... 利用Cluster卫星的磁场探测数据及ACE卫星的行星际磁场(IMF)探测数据,研究了IMF B_y分量(IMF|B_y|<10nT)对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PSBL)区场向电流发生率和密度的影响.研究显示:与IMF B_y分量为负时进行比较,IMF B_y分量为正时场向电流的发生率更高,约55.6%;当IMF|B_y|>4nT时场向电流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77.4%;场向电流发生率随IMF|B_y|的增大而增大,且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当IMF B_y分量为正时,相关性更好;场向电流密度也随IMF|B_y|的增大而增大,同样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当IMF B_y分量为正时,相关性更好.以上结果表明,IMF B_y分量对磁尾场向电流的产生和变化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并且昏向IMF变化与场向电流变化的关系更加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向电流 等离子体边界层 行星际磁场B_y分量
下载PDF
The relations between density of FACs in the Plasma Sheet Boundary Layers and Kp index 被引量:8
13
作者 CHENG ZhengWei SHI JianKui +2 位作者 ZHANG TieLong DUNLOP Malcolm LIU ZhenX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1期2987-2992,共6页
We have studied 172 field-aligned currents (FACs) cases observed by the ClusterlI satellites when they crossed the plasma sheet boundary layer (PSBL) in the magnetotail from July to October 2001. We mainly analyze... We have studied 172 field-aligned currents (FACs) cases observed by the ClusterlI satellites when they crossed the plasma sheet boundary layer (PSBL) in the magnetotail from July to October 2001. We main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 of FACs at the PSBL in magnetotail and the Kp index. The main results indicated the followings: 1) In the different geomagnetic activity levels, the relative occurrence of FACs in PSBL increased monotonically with geomagnetic activity. 2) The density of FACs in PSBL increased monotonically with Kp index. In the storm main phase, the density of FAC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maximum FACs approximately equaled 19.05 nA m-2 while Kp equaled 5.3) The variation of FACs density in PSBL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e Kp index. However, when AE〈800 nT, FACs density in PSBL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E, and when AE〉800 nT, i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E. Therefore,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FACs density in PSBL had a closer correlation with Kp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aligned currents plasma sheet boundary layer Kp index AE index
原文传递
Shock wave-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 control by plasma aerodynamic actuation 被引量:4
14
作者 SUN Quan LI YingHong +3 位作者 CUI Wei CHENG BangQin LI Jun DAI Hu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1335-1341,共7页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for shock wave-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control in air by plasma aerodynamic actuation.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shock wave-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 control by plasma a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for shock wave-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control in air by plasma aerodynamic actuation.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shock wave-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 control by plasma aerodynamic actuation are conducted in a Mach 3 in-draft air tunnel.Schlieren imaging shows that the discharges cause the oblique shock to move forward.Schlieren imaging and static pressure probes also show that separation phenomenon shifts backward and the size of separation is enlarged when plasma aerodynamic actuation is applied.The intensity of shock wave is weakened through wall pressure probe.Furthermore,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shock wave-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s control are conducted with plasma aerodynamic actuation.The discharge is modeled as a steady volumetric heat source which is integrated into the energy equation.The input energy level is about 7 kW through discharge process.Results show that the separation phenomenon shifts backward and the intensity of shock is reduced with plasma actuation.Thes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ck wave boundary layer PLASMA SEPARATION flow control
原文传递
Multiple magnetic topologies in flux transfer events: THEMIS measurements 被引量:3
15
作者 LV LeiQi PU ZuYin XIE L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283-1293,共11页
Flux transfer events (FTEs) are local transient magnetic reconnections at the magnetopause (MP) that provide channels for transport of solar wind energy and plasma into the magnetosphere (MSP). All current theor... Flux transfer events (FTEs) are local transient magnetic reconnections at the magnetopause (MP) that provide channels for transport of solar wind energy and plasma into the magnetosphere (MSP). All current theoretical models suggest that FTEs are open-flux ropes; however, glob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y contain both open and closed magnetic fields. To clarify this to- pology, we analyzed 441 events observed by THEMIS and investigated their magnetic topologies. Only one type of open field line was detected in most magnetosheath (MSH) FTEs, independent of the polarity of the Bn bipolar signatures. Newly formed MSH field lines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all MP boundary layers FTEs and most MSP FTEs, multiple types of topologies were observed, irrelevant to the Bn bipolar polarity. Closed field lines were found in all MP boundary layers and MSP FTEs. Meanwhile very few boundary FTEs contained the newly formed MSH flux. In some situations, only closed field lines were seen in MSP FTEs, which are referred to as the fossil FTEs. These results, which largely differ from the traditional view,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complex magnetic topologies in FTE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propose a new 3D FTE picture to modify the current FT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x transfer events magnetic flux rope magnetic field topology MAGNETOPAU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