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纯钨表面等离子Ta合金层耐腐蚀性能研究
1
作者 薛海龙 赵鹏飞 +1 位作者 剌玲敏 秦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99,104,共4页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纯钨表面制备Ta合金化改性层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研究不同温度工艺参数对Ta合金层组织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工艺参数下均制备出连续致密的Ta合金化改性层,且随温度升高,... 利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纯钨表面制备Ta合金化改性层以改善材料的耐腐蚀性。研究不同温度工艺参数对Ta合金层组织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工艺参数下均制备出连续致密的Ta合金化改性层,且随温度升高,合金层的厚度增加。合金层主要由纯Ta相组成。Ta合金层的自腐蚀电位高于基材的,而自腐蚀电流密度较低,即Ta合金层更难以发生电化学腐蚀反应且腐蚀速率更低。900℃合金层的耐蚀性能最佳,腐蚀速率降至8.45×10^(-3)g·m^(-2)·h^(-1),表现出优良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钨基材 Ta合金化改性层 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 耐蚀性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分析虾青素与跨膜转运蛋白CD36的结合作用
2
作者 张俊林 陈祉晴 +3 位作者 郑钦生 肖杰 曹庸 刘晓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究虾青素与跨膜转运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determinant 36,CD36)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虾青素与CD36的结合作用,结合算法获得相互作用参数,确定结合位点,建立最佳匹配模型。同时,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 目的:探究虾青素与跨膜转运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determinant 36,CD36)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虾青素与CD36的结合作用,结合算法获得相互作用参数,确定结合位点,建立最佳匹配模型。同时,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测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合和解离常数。结果:虾青素进入CD36内部的疏水腔中,对接结合能为-11.70 kcal/mol,且呈剂量依赖性结合,解离平衡常数KD为1.00×10^(-6) mol/L,表明虾青素与CD36以高亲和力结合,且动力学曲线显示虾青素与CD36的结合模式为慢结合慢解离;虾青素与CD36更多的氨基酸结合形成疏水相互作用,不同于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与CD36的极性氨基酸Asn53形成弱的范德华力,虾青素与天冬酰胺Asn53形成氢键作用,可能是虾青素以高亲和力结合CD36的部分原因,同时推断虾青素末端环上的酮基或羟基与酮基形成的α-羟基酮对于形成氢键起一定作用。结论:虾青素与CD36发生自发的相互作用且以高亲和力结合,结合模式为慢结合慢解离,从而实现有效的跨膜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白细胞分化抗原36 分子对接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鉴定鸡补体受体2与其配体chC3 d的亲和力
3
作者 靳换 杨芊芊 +7 位作者 王聪 涂敏 赵蕾 澎湃 王海良 孟昭英 李永清 章振华 《中国兽药杂志》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鸡补体受体2(Chicken complement receptor 2,chCR2)是一种表达于鸡B淋巴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chCR2可以与其生理学配体鸡补体组分3 d(Chicken complement component 3 d,chC3 d)相互作用。目前评估受体与配体亲和力的方法主要有表面等... 鸡补体受体2(Chicken complement receptor 2,chCR2)是一种表达于鸡B淋巴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chCR2可以与其生理学配体鸡补体组分3 d(Chicken complement component 3 d,chC3 d)相互作用。目前评估受体与配体亲和力的方法主要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和生物膜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等。旨在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鉴定chCR2受体分子与其配体chC3 d分子的亲和力。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TT5-chCR2和pTT5-chC3 d;利用HEK 293F表达系统表达了His-chCR2和His-chC3 d蛋白;利用NI柱纯化系统纯化了His-chCR2和His-chC3 d蛋白;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通过分析chCR2与chC3 d结合的动力学参数得出两者之间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1.37μmol/L。结果表明chCR2与其配体chC3 d之间的亲和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补体受体2 鸡补体组分3 d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利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提高医用聚氨酯血液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海燕 孔桦 +2 位作者 杨子彬 王进 黄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 :聚氨酯作为与血液接触的植入物和组织器官替代材料在心血管系统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 ,通过“空间桥梁”在聚氨酯材料表面引入具有抗凝血功能的肝素分子 ,对材料表面的微观化学组成、表面接触... 目的 :聚氨酯作为与血液接触的植入物和组织器官替代材料在心血管系统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 ,通过“空间桥梁”在聚氨酯材料表面引入具有抗凝血功能的肝素分子 ,对材料表面的微观化学组成、表面接触角等理化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 ,并通过测定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数量 ,对改性表面的抗凝血性能做了评价。结果 :聚氨酯表面接枝肝素分子后 ,表面的氧 /氮元素比提高 ,水接触角减小 ,对血小板的吸附和活化性下降 ,抗凝血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表面接枝技术 表面修饰 血液相容性 医用材料 聚氨酯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测定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路萍萍 孟志云 +6 位作者 王敏伟 刘婷 王欣 毕学智 田慧芳 王慧 窦桂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白蛋白与化合物相互作用的方法。方法将人血清白蛋白(HSA)固定在CM5芯片表面。不同化合物的溶液流经固定于芯片表面的HSA,SPR显示在芯片表面的折射系数变化。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用... 目的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建立一种新的测定白蛋白与化合物相互作用的方法。方法将人血清白蛋白(HSA)固定在CM5芯片表面。不同化合物的溶液流经固定于芯片表面的HSA,SPR显示在芯片表面的折射系数变化。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用HSA流通池得到的数据减去参比池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确定结合常数。结果所有测试药物与固定的HSA可逆结合。紫草素1的平衡结合常数巧为3000L·mol^-1。SPR样品需要量最小而且能够自动分析,还可以直接检测小分子(Mr308—585)结合,使之适用于评价药物与HSA相互作用。结论HSA主要的药物键合位点没有因为被固定到芯片表面而破坏。验证了SPR可以准确简易测定化合物的结合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血清白蛋白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Fe-Al-Cr-Nb合金层的摩擦性能(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罗西希 姚正军 +6 位作者 张平则 陈煜 杨红勤 吴小凤 张泽磊 林玉划 徐尚君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3694-3699,共6页
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Fe-Al-Cr-Nb合金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该合金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合金层表面形貌完整且致密;厚度约为20μm;各合金元素含量沿截面方向呈梯度... 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Fe-Al-Cr-Nb合金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该合金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合金层表面形貌完整且致密;厚度约为20μm;各合金元素含量沿截面方向呈梯度分布。显微硬度和纳米压痕实验表明,Fe-Al-Cr-Nb合金层的表面硬度为HV 580,约为基体45钢的2.8倍;与基体相比,该合金层具有较小的位移偏移量和较大的弹性模量。通过室温摩擦磨损实验表明,Fe-Al-Cr-Nb合金层的摩擦因数低且磨损量小,说明该合金层可显著提高基体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Cr-Nb合金层 双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摩擦性能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及其生物传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君 赵玲玲 +3 位作者 严蕾 牛力勇 孟晓云 李志全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共5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将生物学识别机制与光电装置相结合,把生物信号转化为光电信号,非常适合于对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进行动态实时研究。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具有检测过程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无需标记样品,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将生物学识别机制与光电装置相结合,把生物信号转化为光电信号,非常适合于对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进行动态实时研究。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具有检测过程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无需标记样品,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能在混浊的甚至不透明的样品中进行等特点。本文以表面等离子技术为基础,分析了当前应用广泛的Kretschmann模型特点,回顾和讨论了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系统的研究概况,旨在将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及相关研究成果展示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学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Kretschmann模型 生物传感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丽君 陈楠 +5 位作者 江静 赵昀 赵超 李小平 魏丽惠 陈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并分别采用杂交捕获2代(HC2)和SPR方法行... 目的探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并分别采用杂交捕获2代(HC2)和SPR方法行高危型HPV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克隆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TERC基因的表达。结果 (1)以克隆测序结果为金标准,SPR法检测高危型HPV的特异性显著高于HC2法(P<0.05),但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R检测鉴别CIN2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NPV)均显著低于HC2(P均<0.05),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ERC基因检测鉴别CIN2及以上病变特异性显著高于HC2检测HPV(P<0.01),两者敏感度、PPV和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SPR技术检测HPV基因型特异度高于HC2法,敏感度与HC2相当,有重要的阴性预测价值;选择适当的病例应用SPR和TERC基因检测可辅助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C2方法诊断高级别CIN,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特异度,减少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 人端粒酶基因
下载PDF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被引量:11
9
作者 向四海 崔大付 +3 位作者 蔡浩原 李亚亭 王于杰 陈翔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3期190-194,共5页
本文研究了利用自行研制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谐振 (SPR - 2 0 0 0 )生化分析仪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与其羊单克隆抗体IgG的免疫吸附反应 ,并研究了用SPR技术检测生物大分子相互识别反应相关的一些问题。为了消除溶液间本体折... 本文研究了利用自行研制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谐振 (SPR - 2 0 0 0 )生化分析仪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与其羊单克隆抗体IgG的免疫吸附反应 ,并研究了用SPR技术检测生物大分子相互识别反应相关的一些问题。为了消除溶液间本体折射率差异的影响 ,我们采用牛血清白蛋白 (BSA)本体折射率补偿法 ,使通入流动系统的不同溶液获得基本一样的本体折射率 ,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 ,SPR - 2 0 0 0生化分析仪初步实验已经能检测到的SEB最低浓度是 1μg/ml,相当于 3 5× 10 -8M。进一步的实验仍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技术 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免疫吸附反应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颖 张阳德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10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蛋白质组学 应用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新药开发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执中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6-338,共3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技术)在基因工程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发展迅速。文章综述了近年来SPR技术在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的保护蛋白质研究及抗癌新药和艾滋病病毒新抑制剂筛选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Β-淀粉样蛋白 抗癌新药 艾滋病病毒新抑制剂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研究肝素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亲合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凌燕 王春友 杨智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84-3087,共4页
测定肝素与高迁移率族蛋1(HMGB1),及其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亲和力,探讨肝素对HMGB1/RAGE亲和力的影响。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实时分析肝素与HMGB1,HMGB1与RAGE的亲和常数,利用其binding analysis分析肝素对HMGB1/RAGE配... 测定肝素与高迁移率族蛋1(HMGB1),及其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的亲和力,探讨肝素对HMGB1/RAGE亲和力的影响。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实时分析肝素与HMGB1,HMGB1与RAGE的亲和常数,利用其binding analysis分析肝素对HMGB1/RAGE配受体结合的影响。肝素与HMGB1的动力学速率常数ka=1.78×105L.(mol.s)-1,kd=8.02×10-4.s-1,亲和常数KA=2.22×108L·mol-1,KD=4.5×10-9mol·L-1;HMGB1与RAGE的动力学常数ka=1.85×103L.(mol.s)-1,kd=1.81×10-4.s-1,亲和常数KA=1.02×107L·mol-1,KD=9.77×10-8mol·L-1。肝素与RAGE的亲和力极低。当浓度分别为50,100,1000,10000U.L-1的肝素与HMGB1混合后,后者与RAGE的亲和力下降。上述不同浓度的肝素对HMGB1/RAGE亲和力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肝素可与HMGB1结合并影响后者与RAGE的亲和力,该作用并不与肝素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肝素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鑫华 韩明川 +2 位作者 陈强 李冬光 姚康德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2-47,共6页
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PR)的基本原理和SPR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现状 ,综述了SPR传感器在高分子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高分子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技术原理 生物大分子
下载PDF
我国在金属材料表面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性技术--双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重 《热处理》 CAS 2020年第6期1-14,共14页
双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也称作Xu-Tec Process,是在德国发明的离子渗氮技术的基础上,突破了离子渗氮技术只适用于气态非金属元素的局限性而发明的一项重大原创性技术。该技术可采用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对金属材料进行表... 双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也称作Xu-Tec Process,是在德国发明的离子渗氮技术的基础上,突破了离子渗氮技术只适用于气态非金属元素的局限性而发明的一项重大原创性技术。该技术可采用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合金化,开辟了"等离子表面冶金"的新领域。大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在钢铁材料,钛及钛合金,铜及铜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等金属材料表面形成多种高硬度、耐磨、耐蚀及抗高温氧化的合金层。例如,在普通钢铁材料表面形成高速钢、不锈钢或镍基合金层,在钛合金表面形成耐磨或阻燃的合金层等。“双辉技术”可大幅度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全面提升机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在各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是一项资源节约型和没有任何污染的表面合金化技术,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贵重金属元素,降低生产成本,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一项能改变我国金属材料及机械制造业现状并使其走向高端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 表面冶金(合金化) 双辉光放电 等离子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研究牛磺熊去氧胆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铃 蔡巧燕 +3 位作者 陈达鑫 林珊 王丽丽 彭军 《福建中医药》 2015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通过ProteOn XPR36检测牛磺熊去氧胆酸钠(TUDCA-N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把BSA通过氨基偶联在GLH芯片表面,优化TUDCA—Na与BSA的相互作用条件,获取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a)、解离常数(kd),并通过计算kd/ka的比值... 目的通过ProteOn XPR36检测牛磺熊去氧胆酸钠(TUDCA-N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把BSA通过氨基偶联在GLH芯片表面,优化TUDCA—Na与BSA的相互作用条件,获取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a)、解离常数(kd),并通过计算kd/ka的比值,得出二者的平衡常数(KD)。结果通过优化后,用pH为4的10 mM醋酸钠配制300 nM BSA蛋白,偶联时间为5min,最终BSA蛋白的偶联量达11 000 RU左右。TUDCA—Na溶液以100、50、25、12.5、6.25、0 M的梯度浓度和BSA发生相互作用,互作的流速为30μL/min,结合和解离时间分别为80 s和60 s,最终选用Langmuir模型进行拟合,ka为2.35×10~4 1/Ms;kd为1.29 1/s。结论TUDCA-Na与BSA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二者的平衡常数为5.47×10^(-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DCA—Na BSA 相互作用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包宇 毛燕 +2 位作者 王伟 李正刚 牛利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8,共12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利用金属薄膜光学耦合产生的物理光学现象建立的一种非常灵敏的光学分析手段.近年发展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Electrochemi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EC-SPR)是将时间分...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利用金属薄膜光学耦合产生的物理光学现象建立的一种非常灵敏的光学分析手段.近年发展的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Electrochemi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EC-SPR)是将时间分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的一种新技术.本文介绍了SPR和EC-SPR的基本原理,并重点阐述了时间分辨SPR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及应用.该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反应动态过程研究、生物化学传感器、电极/溶液界面的表征、动力学常数的测定以及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高时间分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 电化学 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下载PDF
光致表面等离子体波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凯 刘之景 王克逸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7,共4页
激光和金属表面的作用可以形成表面等离子体波 (SPW) ,基于SPW技术发展了许多探测和加工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激光和金属表面作用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波的机制以及SPW技术在一些领域的最新应用情况 ,例如精密角度传感器。
关键词 光致表面等离子体波技术 SPW 角度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激光 SP 近场光学显微镜 SNOM 表面成像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快速修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芯片的研究
18
作者 张良 张然 +4 位作者 崔丽丽 李涛 顾大勇 何建安 张思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5-800,共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光学检测技术。其主要利用光波经全反射后产生的倏逝场与金属相互作用而感知外界介质的折射率变化。理论上任何介质折射率变化现象的发生都能被SPR技术检测到。在实际应用中,SPR传感器存在灵敏...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光学检测技术。其主要利用光波经全反射后产生的倏逝场与金属相互作用而感知外界介质的折射率变化。理论上任何介质折射率变化现象的发生都能被SPR技术检测到。在实际应用中,SPR传感器存在灵敏度不高,检测信号不强等缺点,因此对提高SPR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氧化石墨烯又被看成是石墨烯的氧化物,它有着与石墨烯相近似的光电学特性,但又比石墨烯更容易进行化学修饰,因此被广泛用作SPR传感芯片的表面镀层来提高灵敏度。将氧化石墨烯用于修饰SPR芯片以提高灵敏度的报道很多,但对氧化石墨烯的使用量说法不一,并且在制备氧化石墨烯修饰传感芯片时需要浸泡很长一段时间,大大影响了芯片制备效率。该研究中使用长直链功能化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对SPR金芯片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用流动冲刷的方法使氧化石墨烯溶液对芯片进行修饰。通过对折射率变化响应信号的对比,最终确定氧化石墨烯最佳使用浓度为0.5 mg·mL^(-1),并且将修饰时间降到20 min以内。研究了不同波长入射光对氧化石墨烯修饰后芯片共振峰的影响,并对芯片整体性能进行了评估,得到950 nm入射光波下芯片灵敏度为243.2°·RIU^(-1),品质因数(FOM)值为82.2 RIU^(-1)。这一数值比在原始800 nm入射波长下的同芯片灵敏度提高了33.3%,FOM值提高了36.1%;是800 nm波长下裸金芯片灵敏度的4倍,FOM值的3.41倍。该研究所提出快速制备氧化石墨烯修饰SPR传感芯片有着成本低,制作快等优点,在生化检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氧化石墨烯 近红外共振峰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神经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执中 《化学传感器》 CAS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综述SPR技术在神经节苷酯特性测定,神经生长因子与受体相互作用研究及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神经医学 研究进展 SPR技术 神经节苷酯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物学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静 陶宁萍 +2 位作者 卢瑛 刘源 丛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1-365,370,共6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以及罗列综述了近几年来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食品微生物、药物残留、过敏原、添加剂以及海洋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并对SPR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食品安全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