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体位肩关节旋转肌群等速肌力评定的重测信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丛卉 周谋望 +1 位作者 杨延砚 王剑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利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研究肩关节旋转肌群等速肌力评定在不同测试体位下的重测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8名健康受试者,选择向心/向心收缩模式,在60°/s和180°/s速度下分别进行坐位(肩关节外展4... 目的:利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研究肩关节旋转肌群等速肌力评定在不同测试体位下的重测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8名健康受试者,选择向心/向心收缩模式,在60°/s和180°/s速度下分别进行坐位(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肩胛骨平面)与仰卧位(肩关节外展45°)肩关节旋转肌群的等速肌力评定,并于1周后由同一操作人员复测。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测量标准误(SEM)比较不同体位重复测试的相对信度及绝对信度。结果:峰力矩、总功、平均功率以及平均峰力矩在坐位与仰卧位测试中均显示了中度至高度的相对重测信度(ICC:0.83—0.98);相对峰力矩(ICC:0.71—0.94)及外旋与内旋肌群肌力比值(ICC:0.29—0.84)的相对重测信度为低度至高度。总体绝对信度良好(SEM:6.8%—27.0%),其中仰卧位的数值(SEM:6.8%—23.1%)较坐位的数值(SEM:7.2%—27.0%)更佳。结论:坐位(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肩胛骨平面)及仰卧位(肩关节外展45°)两种体位进行肩关节旋转肌群等速肌力评定均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其中仰卧位测试的信度较坐位更佳;在使用肩关节旋转肌群等速肌力评定结果评价受试者指标变化时,可能需要将测量标准误差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度 肩关节 旋转 等速肌力评定 坐位 仰卧位
下载PDF
等速向心和离心肌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拥军 李克军 +3 位作者 邵开超 黄若彬 何梦凡 汪伟 《中医正骨》 2022年第7期27-33,共7页
目的:比较等速向心和离心肌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近期因ACL断裂接受过ACL重建术,且术后接受过3个月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采... 目的:比较等速向心和离心肌力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近期因ACL断裂接受过ACL重建术,且术后接受过3个月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采用TURISOFORCE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向心训练组进行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离心训练组进行等速离心肌力训练;2组患者均隔日训练1次,每周训练3次,共训练8周。详细记录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采用TUR ISOFORCE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测定患者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peaktorque,PT),并利用系统自动计算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与体质量比值(peak torque/body weight,PT/BW)和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flexor/extensor,F/E)。结果:①膝关节屈伸肌群PT。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伸肌群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45±10.45)N·m,(88.12±9.96)N·m,t=0.866,P=0.392;(118.37±12.45)N·m,(123.78±13.39)N·m,t=1.389,P=0.172];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膝关节伸肌群PT均较治疗前增大(t=13.496,P=0.000;t=12.207,P=0.000)。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屈肌群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93±8.47)N·m,(50.23±9.17)N·m,t=0.489,P=0.628;(78.56±10.25)N·m,(83.69±11.36)N·m,t=1.575,P=0.123];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PT均较治疗前增大(t=11.616,P=0.000;t=14.325,P=0.000)。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伸肌群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16±7.43)N·m,(46.72±8.16)N·m,t=0.551,P=0.585;(65.38±9.96)N·m,(66.07±10.33)N·m,t=0.204,P=0.840];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膝关节伸肌群PT均较治疗前增大(t=17.556,P=0.000;t=10.907,P=0.000)。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屈肌群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93±5.47)N·m,(25.26±6.17)N·m,t=0.855,P=0.399;(41.84±6.25)N·m,(42.19±8.06)N·m,t=0.144,P=0.886];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PT均较治疗前增大(t=18.816,P=0.000;t=13.585,P=0.000)。②膝关节屈伸肌群PT/BW。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伸肌群PT/B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7.44±18.28)(N·m)·kg-1,(136.57±19.74)(N·m)·kg-1,t=0.152,P=0.880;(189.08±20.49)(N·m)·kg-1,(191.45±21.23)(N·m)·kg-1,t=0.377,P=0.708];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膝关节伸肌群PT/BW均较治疗前增大(t=17.146,P=0.000;t=14.571,P=0.000)。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屈肌群PT/B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7.36±10.12)(N·m)·kg-1,(78.59±11.09)(N·m)·kg-1,t=0.385,P=0.702;(124.01±15.20)(N·m)·kg-1,(127.11±14.17)(N·m)·kg-1,t=0.698,P=0.489];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PT/BW均较治疗前增大(t=21.154,P=0.000;t=23.171,P=0.000)。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伸肌群PT/B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4.04±11.26)(N·m)·kg-1,(92.75±12.44)(N·m)·kg-1,t=0.325,P=0.747;(127.74±16.42)(N·m)·kg-1,(131.06±18.03)(N·m)·kg-1,t=0.575,P=0.569];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膝关节伸肌群PT/BW均较治疗前增大(t=18.460,P=0.000;t=11.971,P=0.000)。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膝关节屈肌群PT/B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91±4.17)(N·m)·kg-1,(49.89±4.92)(N·m)·kg-1,t=0.667,P=0.509;(80.01±10.67)(N·m)·kg-1,(82.36±11.04)(N·m)·kg-1,t=0.648,P=0.522];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膝关节屈肌群PT/BW均较治疗前增大(t=19.954,P=0.000;t=21.125,P=0.000)。③膝关节F/E。2组男性患者治疗前的F/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6±4.13)%,(56.98±3.98)%,t=0.147,P=0.884];治疗结束后,2组男性患者的F/E均较治疗前增大(t=21.716,P=0.000;t=13.527,P=0.000),向心训练组男性患者的F/E低于离心训练组男性患者[(65.56±4.58)%,(68.21±4.01)%,t=2.033,P=0.048]。2组女性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F/E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5.96±3.93)%,(54.08±4.56)%,t=1.317,P=0.197;(63.06±4.19)%,(63.80±5.01)%,t=0.477,P=0.636];治疗结束后2组女性患者的F/E均较治疗前增大(t=22.116,P=0.000;t=16.271,P=0.000)。④不良事件。2组患者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和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均能有效增强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而且安全性较高,2种训练模式提升肌力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与等速向心肌力训练相比,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在改善男性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比值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能更有利于促进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训练 等速肌力评定 向心收缩 离心收缩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